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公共管理过程强调“去中心化”和解官僚制,全面控制性管制型政府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部分传统职能开始向社会转移。在此过程中,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影响公共政策选择开始成为一条公民参与的新渠道,网络舆情的发展使得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尤其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转变,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参与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使网络更好的发挥出其在政治中的影响,是摆在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面前的全新课题。
【关键词】现代公共管理;网络参与;互动关系
一、“信息双刃剑”-网络舆情带来的推动与阻碍
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认为,“虚拟现实的政治—是指那些有可能永远地模糊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界线的技术,将给政治带来的影响”。网络舆情参与正是如此,在近年来的公共决策实践中可以越来越多的看到网络舆情影响政府行为的实例。网络虽然能够为公民获取政府信息和意见表达提供更为有效的场所,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以外,网络参与也为公共决策带来了阻碍和干扰。
从推动作用来看,网络参与有助于广开言路,打开“决策窗口”。公共决策是人类决策活动的一种,任何公共决策都需要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能够更快的更直接的传达给决策者,这就使得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过程成为可能。同时,政府也可以根据网络反馈的信息更全面的了解到社会问题的来源,从而更加全面的掌握社会信息。另外,有助于拓宽政策方案的选择空间,科学制定政策。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除了应当运用科学的工具加以分析,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公众的真实想法,了解公众的切身需要,这样在能够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方案。如我国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政府通过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改委网站等向社区各界征求意见,并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三大黄金周”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假期时间,这说明了网络舆论有利于公共决策方案的选择,提高了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认可度。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的认识到网络舆论给公共决策带来的影响。首先,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征,使得网络这一公共场所中充斥着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可能会造成决策者的失误。部分网民的情绪宣泄只要是在不触及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就可以免受责任的约束,缺乏自律的网络大环境使网民不加证实的随意发布信息,决策者也就因此而产生决策失误。其次,过量的信息造成盲目决策,科学决策的信息要求不仅是适时的,而且还是要适量的,网络的发展保证了及时的信息反馈,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过量的信息造成了决策选择的困难。在不同诉求的信息反馈中,决策者难以权衡利弊,无所适从,产生所谓的“布里丹效应”,而决策只能选择只能“跟着感觉走”,使得最终带有较多的随意性色彩。
二、关于网路舆情参与的思考
(一)建立政府权威信息发布机制。
政府在进行决策之前应当注重通过网络及时发布信息,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保障决策的执行效果,同时确保公众的知情权。过去政府在进行决策时的第一考虑是社会稳定,采取先决策后公布的方法,这一方式存在的一大隐患就是主流信息不畅导致公民认可度低。网络传播的速度和不可控特征决定了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不仅不能够再采用“闭门造车”的方法,而且必须要及时公布权威信息,听取公民意见,才能够提高政策的公众认可度,才能够使政策取得预期的成效。因此,政府应当转变思想,提升对网络媒体的重视度,在利用传统媒体进行信息发布的同时,保障网络信息渠道的畅通,在决策过程前及时获取公众意见,以增强政府舆论宣传的公信力。
(二)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互联网已成为各种思潮、思想、观点的集散地,成为思想舆论斗争的新阵地。为了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政府必须加强正确舆论导向,以积极正面的舆论取代、压制不利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消极舆论。应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主动引导甚至网络“意见领袖”,正面引导网民的讨论,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政府需要建立一定的沟通交流机制,引导网络“意见领袖”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理解政府解决种种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确保网络意见领袖在引导网络舆情方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立网络道德自律机制和网络规范机制。
在积极公布信息、引导舆论的同时,政府还需注意建立起网络自律的环境,加强网络文明与道德建设,从网民自身出发,提高其道德自律意识,减少网络表达的失范现象,进一步净化网络信息库中的资源,使网络舆情在公共行政决策中发挥出更为积极地作用。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号召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和广大网民:“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公约的提出是对网民理性的、克制的、有依据的进行意见表达的倡导,只有当信息足够真实和可信,政府的决策才能够更有效的保障公众利益。同时,要注重网络规范机制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立法,通过完善的司法制度规范和引导网络空间的各种行为,包括与网络媒体监督相关的传播行为、讨论行为等。另一方面,应加强网络安全工作,防范不良、虚拟信息的输入,使网络舆情真正反映民众呼声,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结语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浪潮,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在现代社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闻报道与参政议政等方面已有超越传统媒体之势。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社会组织,政府有必要主动介入互联网,根据网络发展的特
点与趋势,组织专家分析研究网民的思维方式,用网民能够接受的形式建设、管理和利用好互联网资源,不断完善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发挥政府在网络社会中的作用,引导网络舆情在公共决策中发挥更加积极健康的作用。
作者简介
罗霄,男,汉族,生于1991年3月,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现代公共管理;网络参与;互动关系
一、“信息双刃剑”-网络舆情带来的推动与阻碍
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认为,“虚拟现实的政治—是指那些有可能永远地模糊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界线的技术,将给政治带来的影响”。网络舆情参与正是如此,在近年来的公共决策实践中可以越来越多的看到网络舆情影响政府行为的实例。网络虽然能够为公民获取政府信息和意见表达提供更为有效的场所,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以外,网络参与也为公共决策带来了阻碍和干扰。
从推动作用来看,网络参与有助于广开言路,打开“决策窗口”。公共决策是人类决策活动的一种,任何公共决策都需要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能够更快的更直接的传达给决策者,这就使得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过程成为可能。同时,政府也可以根据网络反馈的信息更全面的了解到社会问题的来源,从而更加全面的掌握社会信息。另外,有助于拓宽政策方案的选择空间,科学制定政策。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除了应当运用科学的工具加以分析,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公众的真实想法,了解公众的切身需要,这样在能够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方案。如我国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政府通过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改委网站等向社区各界征求意见,并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三大黄金周”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假期时间,这说明了网络舆论有利于公共决策方案的选择,提高了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认可度。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的认识到网络舆论给公共决策带来的影响。首先,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征,使得网络这一公共场所中充斥着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可能会造成决策者的失误。部分网民的情绪宣泄只要是在不触及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就可以免受责任的约束,缺乏自律的网络大环境使网民不加证实的随意发布信息,决策者也就因此而产生决策失误。其次,过量的信息造成盲目决策,科学决策的信息要求不仅是适时的,而且还是要适量的,网络的发展保证了及时的信息反馈,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过量的信息造成了决策选择的困难。在不同诉求的信息反馈中,决策者难以权衡利弊,无所适从,产生所谓的“布里丹效应”,而决策只能选择只能“跟着感觉走”,使得最终带有较多的随意性色彩。
二、关于网路舆情参与的思考
(一)建立政府权威信息发布机制。
政府在进行决策之前应当注重通过网络及时发布信息,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保障决策的执行效果,同时确保公众的知情权。过去政府在进行决策时的第一考虑是社会稳定,采取先决策后公布的方法,这一方式存在的一大隐患就是主流信息不畅导致公民认可度低。网络传播的速度和不可控特征决定了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不仅不能够再采用“闭门造车”的方法,而且必须要及时公布权威信息,听取公民意见,才能够提高政策的公众认可度,才能够使政策取得预期的成效。因此,政府应当转变思想,提升对网络媒体的重视度,在利用传统媒体进行信息发布的同时,保障网络信息渠道的畅通,在决策过程前及时获取公众意见,以增强政府舆论宣传的公信力。
(二)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互联网已成为各种思潮、思想、观点的集散地,成为思想舆论斗争的新阵地。为了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政府必须加强正确舆论导向,以积极正面的舆论取代、压制不利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消极舆论。应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主动引导甚至网络“意见领袖”,正面引导网民的讨论,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政府需要建立一定的沟通交流机制,引导网络“意见领袖”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理解政府解决种种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确保网络意见领袖在引导网络舆情方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立网络道德自律机制和网络规范机制。
在积极公布信息、引导舆论的同时,政府还需注意建立起网络自律的环境,加强网络文明与道德建设,从网民自身出发,提高其道德自律意识,减少网络表达的失范现象,进一步净化网络信息库中的资源,使网络舆情在公共行政决策中发挥出更为积极地作用。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号召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和广大网民:“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公约的提出是对网民理性的、克制的、有依据的进行意见表达的倡导,只有当信息足够真实和可信,政府的决策才能够更有效的保障公众利益。同时,要注重网络规范机制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立法,通过完善的司法制度规范和引导网络空间的各种行为,包括与网络媒体监督相关的传播行为、讨论行为等。另一方面,应加强网络安全工作,防范不良、虚拟信息的输入,使网络舆情真正反映民众呼声,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结语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浪潮,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在现代社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闻报道与参政议政等方面已有超越传统媒体之势。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社会组织,政府有必要主动介入互联网,根据网络发展的特
点与趋势,组织专家分析研究网民的思维方式,用网民能够接受的形式建设、管理和利用好互联网资源,不断完善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发挥政府在网络社会中的作用,引导网络舆情在公共决策中发挥更加积极健康的作用。
作者简介
罗霄,男,汉族,生于1991年3月,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