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谭效东,贵州省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武警大校警衔、本科,多年从事防火工作,曾荣获多次防火工作奖励。
提要:当下大多数的火灾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或疏忽或故意,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火灾发生呢
在生产、生活中因人们思想麻痹大意或者用火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酿成的火灾事故问题十分突出。在这里,防火专家谭副总队长为您解读常见火灾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生活用火不慎
吸烟。烟头的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为700~800℃,没有熄灭的烟头一旦掉落在可燃物上,可能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对于吸烟引发火灾事故的预防手段主要是两条,一是禁止在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内吸烟;存放可燃、易燃物品的场所应当设置禁烟禁火标志,并加强巡查,对于违反禁令吸烟的行为应当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二是要加强对群众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对乱扔烟头、卧床吸烟危害性的认识,杜绝不安全的吸烟行为。
炊事、取暖用火。火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是炊事和取暖,使用的燃料主要有麦秸、稻草、柴草、沼气、煤、液化石油气等;炊事炉具和取暖用具有炉灶、火墙、火塘、火炕等。炊事、取暖用火不慎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炉具设置不合理或者在炉具和取暖用具周围堆放可燃物,炉火或高温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二是随意倾倒未熄灭的炉灰,引燃周围可燃物引发火灾;三是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沼气发生泄漏遇到明火发生燃烧或者爆炸引发火灾。
如何预防炊事、取暖火灾呢?一是要提高炉具和取暖用具的安全性,灶具和取暖用具靠近房屋可燃构件处,应当采取必要的隔热、防火措施;二是加强可燃物的管理,炉具和取暖器具附近不得堆放柴草等可燃物品;三是液化石油气瓶与炉具要保持1米以上的间距,并定期对液化气、沼气、天然气管道和阀门等进行检查,发现泄漏或者达到使用时限的应当及时更换,不使用灶具时应当及时关闭气瓶或供气阀门。
生产用火不慎
气焊、气割、电焊。气焊、气割是利用可燃气体(一般为乙炔、丙烷或液化石油气)与氧气混合燃烧的高温火焰对金属材料加热进行切割、焊接的一种方法。气焊、气割使用的氧气瓶、乙炔瓶、丙烷瓶、液化石油瓶属于压力容器,本身具有很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加之在焊接、气割金属材料时大量高温的熔渣飞溅,操作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或者爆炸事故。电焊的种类很多,目前运用最广的是电弧电焊。电焊产生的电弧温度高达3000℃~6000℃,焊接时有大量的火花和高温金属熔珠飞溅,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在进行气焊、气割、电焊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实施气焊、气割、电焊时,应当将作业点周围的可燃物清除,无法清除的应当采取使用不燃材料的板材遮挡等防护措施;二是气焊、气割、电焊作业点应当放置灭火器,以便及时扑灭初起火灾;三是气焊、气割作业时应当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氧气瓶与乙炔、液化石油气、丙烷等可燃气体的气瓶应当分开放置,并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防止因气体泄漏引发火灾或者爆炸事故;四是作业结束后应当采取浇水等措施对高温熔渣、焊渣进行降温处理,在确认无遗留火源后,作业人员方可离开。
烘烤。对木材、烟草等农林产品进行初加工时,往往要对原材料进行烘烤,降低农林产品中的水分含量,以利于保存和提高品质。如果在烘烤过程中不严格控制烘烤温度,一旦原材料的温度高于自身燃点,就可能燃烧引发火灾事故。
烘烤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不能使用明火直接烘烤,避免可燃物与火焰的直接接触。应当设置专门的烘烤房,通过火炕、烟道、火管、火墙传热烘烤;二是烘烤房应当设置可开启的窗户、洞口,以便及时调节烘烤温度,防止过热;三是被烘烤物不能与火炕、烟道、火管、火墙等直接接触,应当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四是烘烤房应当设置便于观察的温度计,并明确专人查看,一旦烘烤温度过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烘烤温度。
电气火灾
随着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大量普及,各种用电生产设备数量逐渐增加,电气火灾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短路。正常的供电线路,其相线(俗称“火线”)与相线之间、相线与零线(俗称“地线”)相互绝缘,必须通过用电设备相互连接。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相线与相线之间、相线与零线之间直接相接或者相碰,就会产生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短路”。短路电流突然增大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能够使绝缘层烧毁,而且能使供电线路中的金属导体熔化、喷溅,引发附近的可燃物。
预防短路电气火灾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电气线路和设备的安装必须由取得电工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二是安装电气线路时,应当严格按照使用环境选择电气线路类型和布线方式。例如:在潮湿的场所应当采用绝缘线,瓷珠、瓷瓶明布线或者绝缘线穿钢管敷设;在有腐蚀性的场所应当采用塑料线、瓷珠、瓷瓶布线或者绝缘线穿塑料管明敷、暗敷;三是电气线路应当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设置熔断器、空气开关等保护设施。禁止使用铁丝、铝丝、铜丝等材料,替代熔断器中的保险丝,不得随意增加保险丝的截面积;四是粮食、柴草、木材等可燃物的堆场不应设置在架空线路的下方;五是加强对线路的检查和维护,定期对电气线路进行检查,发现绝缘层老化的应当及时更换。
过载。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至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电线的安全载流量或安全电流。如果电气线路中的电流量超过了安全电流值,电气线路的温度就会升高,从而加速绝缘层老化,引起短路着火。
如何预防过载火灾?一是公共建筑、厂房、仓库的电气系统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居民住宅的供电线路应当由持有电工证的人员进行设计、安装,确保导线的安全电流能够满足实际负荷的需要;二是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家庭增加大功率电器时,应当请设计单位或者专业电工对电气线路进行评估,导线不能满足负荷需要的,应当更换电气线路;三是电气线路应当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设置熔断器、空气开关等保护设施。禁止使用 铁丝、铝丝、铜丝等材料,替代熔断器中的保险丝,不得随意增加保险丝的截面积。 接触电阻过大。在电气线路连接处、电源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处,由于连接不牢或者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造成局部电阻过大,称为接触电阻过大。接触电阻过大会产生极大的热量,可以使导线内的金属导体变色甚至溶化,并能引起绝缘材料、可燃物质燃烧,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要有效预防接触电阻过大引发的火灾事故,在电气线路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导线的连接。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头,必要的接头必须紧密结合牢固可靠。铝导线不应使用绞接,必须采用焊接或者压接。铜、铝导线相连接应当采用铜铝接头,并用压接法连接。
电热器具使用不当。电熨斗、电烙铁、电热毯、电取暖器、电水壶等电热器具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电热器具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发热元件具有很高的温度,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自身过热发生短路或者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事故。
使用电热器具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高温电热器具时,应当有专人看管,人离开时必须关闭电源;二是电炉、电取暖器等应当尽量远离可燃物,使用时不得用毛毯、被子、衣服等覆盖,长时间不使用的应当切断电源;三是应当经常对电热器具进行维护检查,发现线路、开关损坏的,要及时进行修理。
儿童玩火
儿童玩火是常见的一种火灾原因。预防儿童玩火引发的火灾事故,一是要加强对儿童的消防安全教育;小学、幼儿园可以采取儿歌、童谣、游戏等儿童喜欢的形式,传授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家长也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时常告诫孩子不能玩火,及时制止和惩戒玩火行为;二是加强对引火源的管理;家长平时应当将火柴、打火机等引火物放在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发现儿童持有引火物的应当及时予以收缴;三是妥善看管照料;家长外出的要托人看管照料孩子,不要让儿童单独留在家中,更不能把儿童锁在家中。
照明设备引发火灾
常用的照明设备主要有白炽灯、日光灯、碘钨灯、高压汞灯等。白炽灯、高压汞灯、卤钨灯灯具表面温度高,灯具表面与可燃物接触或靠近,在散热不良时,累积的热量能烤燃可燃物。另外,玻璃壳受热不均、水滴溅在灯泡上等原因,可能导致灯泡破裂,高温的灯丝落在可燃物上,也可能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日光灯虽然温度不高,但日光灯的镇流器可能因散热不良、故障等原因,破坏镇流器内部线圈的绝缘强度,导致短路产生高温,引燃周围可燃物。
使用照明灯具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根据灯具使用场所、环境,选择不同类型的照明灯具。如在卫生间、浴室等潮湿场所,应当采用相应防护等级的防水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在高温场所应当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可燃物品库房、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灯具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选用相应等级的防护、防暴型灯具;二是白炽灯、高压汞灯、碘钨灯与可燃物之间应当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严禁用纸、布或者其他可燃物遮挡灯具;三是白炽灯、高压汞灯、碘钨灯灯泡的正下方不能堆放可燃物,防止灯泡爆裂后,高温灯丝引燃可燃物;四是超过60W的白炽灯、碘钨灯、荧光高压汞灯(包括镇流器)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物上。
植物堆垛自燃
稻草、籽棉、树叶、甘蔗渣、烤烟、玉米芯、芦苇等本身表面附有大量微生物,当大量堆积并达到一定湿度时,就会因微生物呼吸繁殖产生的大量热量,在积热不散的情况下,导致自燃。预防植物堆垛自燃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尽量保持植物的干燥状态,并经常翻晒防潮;二是植物堆垛不宜过高,并留有通风口和间距,以便散热;三是要加强日常检查发现堆垛温度过高或者有冒水蒸气、塌垛等自燃征兆时,应当采取翻垛降温等处理措施。
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主要有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农村从事面粉加工、金属粉末加工、木材加工、塑料加工、纺织、制糖的工厂和作坊等都存在发生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预防粉尘爆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取通风、除尘等手段,控制可燃粉尘浓度;二是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可燃粉尘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三是在具有可燃粉尘的场所内禁止使用明火、禁止吸烟。电器设备、电气线路必须作防爆处理;四是定期清除地面、设备、建筑构件上的粉尘。
人为放火
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对精神病患者和智障人员监护不力是导致放火发生的主要因素。
基层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做好邻里、家庭矛盾的调解工作。对于村(居)民委员会无法调解的矛盾纠纷,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进行调节,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对于精神病患者和智障人员,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督促监护人落实监护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
提要:当下大多数的火灾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或疏忽或故意,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火灾发生呢
在生产、生活中因人们思想麻痹大意或者用火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酿成的火灾事故问题十分突出。在这里,防火专家谭副总队长为您解读常见火灾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生活用火不慎
吸烟。烟头的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为700~800℃,没有熄灭的烟头一旦掉落在可燃物上,可能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对于吸烟引发火灾事故的预防手段主要是两条,一是禁止在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内吸烟;存放可燃、易燃物品的场所应当设置禁烟禁火标志,并加强巡查,对于违反禁令吸烟的行为应当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二是要加强对群众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对乱扔烟头、卧床吸烟危害性的认识,杜绝不安全的吸烟行为。
炊事、取暖用火。火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是炊事和取暖,使用的燃料主要有麦秸、稻草、柴草、沼气、煤、液化石油气等;炊事炉具和取暖用具有炉灶、火墙、火塘、火炕等。炊事、取暖用火不慎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炉具设置不合理或者在炉具和取暖用具周围堆放可燃物,炉火或高温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二是随意倾倒未熄灭的炉灰,引燃周围可燃物引发火灾;三是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沼气发生泄漏遇到明火发生燃烧或者爆炸引发火灾。
如何预防炊事、取暖火灾呢?一是要提高炉具和取暖用具的安全性,灶具和取暖用具靠近房屋可燃构件处,应当采取必要的隔热、防火措施;二是加强可燃物的管理,炉具和取暖器具附近不得堆放柴草等可燃物品;三是液化石油气瓶与炉具要保持1米以上的间距,并定期对液化气、沼气、天然气管道和阀门等进行检查,发现泄漏或者达到使用时限的应当及时更换,不使用灶具时应当及时关闭气瓶或供气阀门。
生产用火不慎
气焊、气割、电焊。气焊、气割是利用可燃气体(一般为乙炔、丙烷或液化石油气)与氧气混合燃烧的高温火焰对金属材料加热进行切割、焊接的一种方法。气焊、气割使用的氧气瓶、乙炔瓶、丙烷瓶、液化石油瓶属于压力容器,本身具有很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加之在焊接、气割金属材料时大量高温的熔渣飞溅,操作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或者爆炸事故。电焊的种类很多,目前运用最广的是电弧电焊。电焊产生的电弧温度高达3000℃~6000℃,焊接时有大量的火花和高温金属熔珠飞溅,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在进行气焊、气割、电焊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实施气焊、气割、电焊时,应当将作业点周围的可燃物清除,无法清除的应当采取使用不燃材料的板材遮挡等防护措施;二是气焊、气割、电焊作业点应当放置灭火器,以便及时扑灭初起火灾;三是气焊、气割作业时应当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氧气瓶与乙炔、液化石油气、丙烷等可燃气体的气瓶应当分开放置,并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防止因气体泄漏引发火灾或者爆炸事故;四是作业结束后应当采取浇水等措施对高温熔渣、焊渣进行降温处理,在确认无遗留火源后,作业人员方可离开。
烘烤。对木材、烟草等农林产品进行初加工时,往往要对原材料进行烘烤,降低农林产品中的水分含量,以利于保存和提高品质。如果在烘烤过程中不严格控制烘烤温度,一旦原材料的温度高于自身燃点,就可能燃烧引发火灾事故。
烘烤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不能使用明火直接烘烤,避免可燃物与火焰的直接接触。应当设置专门的烘烤房,通过火炕、烟道、火管、火墙传热烘烤;二是烘烤房应当设置可开启的窗户、洞口,以便及时调节烘烤温度,防止过热;三是被烘烤物不能与火炕、烟道、火管、火墙等直接接触,应当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四是烘烤房应当设置便于观察的温度计,并明确专人查看,一旦烘烤温度过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烘烤温度。
电气火灾
随着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大量普及,各种用电生产设备数量逐渐增加,电气火灾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短路。正常的供电线路,其相线(俗称“火线”)与相线之间、相线与零线(俗称“地线”)相互绝缘,必须通过用电设备相互连接。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相线与相线之间、相线与零线之间直接相接或者相碰,就会产生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短路”。短路电流突然增大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能够使绝缘层烧毁,而且能使供电线路中的金属导体熔化、喷溅,引发附近的可燃物。
预防短路电气火灾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电气线路和设备的安装必须由取得电工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二是安装电气线路时,应当严格按照使用环境选择电气线路类型和布线方式。例如:在潮湿的场所应当采用绝缘线,瓷珠、瓷瓶明布线或者绝缘线穿钢管敷设;在有腐蚀性的场所应当采用塑料线、瓷珠、瓷瓶布线或者绝缘线穿塑料管明敷、暗敷;三是电气线路应当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设置熔断器、空气开关等保护设施。禁止使用铁丝、铝丝、铜丝等材料,替代熔断器中的保险丝,不得随意增加保险丝的截面积;四是粮食、柴草、木材等可燃物的堆场不应设置在架空线路的下方;五是加强对线路的检查和维护,定期对电气线路进行检查,发现绝缘层老化的应当及时更换。
过载。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至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电线的安全载流量或安全电流。如果电气线路中的电流量超过了安全电流值,电气线路的温度就会升高,从而加速绝缘层老化,引起短路着火。
如何预防过载火灾?一是公共建筑、厂房、仓库的电气系统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居民住宅的供电线路应当由持有电工证的人员进行设计、安装,确保导线的安全电流能够满足实际负荷的需要;二是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家庭增加大功率电器时,应当请设计单位或者专业电工对电气线路进行评估,导线不能满足负荷需要的,应当更换电气线路;三是电气线路应当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设置熔断器、空气开关等保护设施。禁止使用 铁丝、铝丝、铜丝等材料,替代熔断器中的保险丝,不得随意增加保险丝的截面积。 接触电阻过大。在电气线路连接处、电源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处,由于连接不牢或者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造成局部电阻过大,称为接触电阻过大。接触电阻过大会产生极大的热量,可以使导线内的金属导体变色甚至溶化,并能引起绝缘材料、可燃物质燃烧,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要有效预防接触电阻过大引发的火灾事故,在电气线路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导线的连接。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头,必要的接头必须紧密结合牢固可靠。铝导线不应使用绞接,必须采用焊接或者压接。铜、铝导线相连接应当采用铜铝接头,并用压接法连接。
电热器具使用不当。电熨斗、电烙铁、电热毯、电取暖器、电水壶等电热器具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电热器具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发热元件具有很高的温度,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自身过热发生短路或者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事故。
使用电热器具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高温电热器具时,应当有专人看管,人离开时必须关闭电源;二是电炉、电取暖器等应当尽量远离可燃物,使用时不得用毛毯、被子、衣服等覆盖,长时间不使用的应当切断电源;三是应当经常对电热器具进行维护检查,发现线路、开关损坏的,要及时进行修理。
儿童玩火
儿童玩火是常见的一种火灾原因。预防儿童玩火引发的火灾事故,一是要加强对儿童的消防安全教育;小学、幼儿园可以采取儿歌、童谣、游戏等儿童喜欢的形式,传授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家长也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时常告诫孩子不能玩火,及时制止和惩戒玩火行为;二是加强对引火源的管理;家长平时应当将火柴、打火机等引火物放在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发现儿童持有引火物的应当及时予以收缴;三是妥善看管照料;家长外出的要托人看管照料孩子,不要让儿童单独留在家中,更不能把儿童锁在家中。
照明设备引发火灾
常用的照明设备主要有白炽灯、日光灯、碘钨灯、高压汞灯等。白炽灯、高压汞灯、卤钨灯灯具表面温度高,灯具表面与可燃物接触或靠近,在散热不良时,累积的热量能烤燃可燃物。另外,玻璃壳受热不均、水滴溅在灯泡上等原因,可能导致灯泡破裂,高温的灯丝落在可燃物上,也可能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日光灯虽然温度不高,但日光灯的镇流器可能因散热不良、故障等原因,破坏镇流器内部线圈的绝缘强度,导致短路产生高温,引燃周围可燃物。
使用照明灯具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根据灯具使用场所、环境,选择不同类型的照明灯具。如在卫生间、浴室等潮湿场所,应当采用相应防护等级的防水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在高温场所应当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可燃物品库房、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灯具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选用相应等级的防护、防暴型灯具;二是白炽灯、高压汞灯、碘钨灯与可燃物之间应当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严禁用纸、布或者其他可燃物遮挡灯具;三是白炽灯、高压汞灯、碘钨灯灯泡的正下方不能堆放可燃物,防止灯泡爆裂后,高温灯丝引燃可燃物;四是超过60W的白炽灯、碘钨灯、荧光高压汞灯(包括镇流器)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物上。
植物堆垛自燃
稻草、籽棉、树叶、甘蔗渣、烤烟、玉米芯、芦苇等本身表面附有大量微生物,当大量堆积并达到一定湿度时,就会因微生物呼吸繁殖产生的大量热量,在积热不散的情况下,导致自燃。预防植物堆垛自燃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尽量保持植物的干燥状态,并经常翻晒防潮;二是植物堆垛不宜过高,并留有通风口和间距,以便散热;三是要加强日常检查发现堆垛温度过高或者有冒水蒸气、塌垛等自燃征兆时,应当采取翻垛降温等处理措施。
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主要有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农村从事面粉加工、金属粉末加工、木材加工、塑料加工、纺织、制糖的工厂和作坊等都存在发生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预防粉尘爆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取通风、除尘等手段,控制可燃粉尘浓度;二是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可燃粉尘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三是在具有可燃粉尘的场所内禁止使用明火、禁止吸烟。电器设备、电气线路必须作防爆处理;四是定期清除地面、设备、建筑构件上的粉尘。
人为放火
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对精神病患者和智障人员监护不力是导致放火发生的主要因素。
基层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做好邻里、家庭矛盾的调解工作。对于村(居)民委员会无法调解的矛盾纠纷,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进行调节,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对于精神病患者和智障人员,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督促监护人落实监护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