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调味瓶里的秘密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玛是意大利帕兰扎小镇上当之无愧的“提拉米苏女王”,这里的提拉米苏闻名世界。在今年的提拉米苏大赛上,艾玛的作品再次获得了小镇居民最高的支持率,几乎每个人品尝过后,都赞赏不已。
   提拉米苏大赛,是帕兰扎小镇的盛典。大赛虽然没有昂贵的奖品,但每个人都很开心。主妇们将做好的蛋糕送到各家各户,孩子们兴奋地品尝着各式各样的蛋糕,主妇们则互相交流厨艺心得。品尝过后,如果喜欢谁的蛋糕,就在谁家的门上插上一枝淡黄色郁金香表示支持,每年,艾玛都可以获得最多的郁金香。
   而对于美味,艾玛也从不吝啬,每到周末或节日,她都会做很多提拉米苏蛋糕,分给小镇的孩子们。作为艾玛的丈夫,特鲁兹每周末都可以品尝到美味可口的提拉米苏,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们结婚十年了,十年来他们相亲相爱,爱情也如香甜的提拉米苏一样甜蜜芬芳。
   但是,特鲁兹心里一直有一个疑惑,他觉得艾玛有一种特殊的美味秘方,才能年年获胜!他不止一次地看到,艾玛在制作提拉米苏时,总会时不时地看着一个乳白色的瓷器调味罐,有时她会拿起来,有时还会拧开盖子,当她坐在厨房等待蛋糕出炉时,偶尔还会拿在手上把玩许久。
   特鲁兹也曾问过艾玛,到底调味罐里面是什么?艾玛总是俏皮地一笑,然后又严肃地叮嘱他:“亲爱的,答应我,这个罐子你绝对不能碰,这是祖母留给我的,你要是碰坏了可不好。”特鲁兹只好收回自己的好奇心,不过他知道艾玛的祖母也曾是意大利小有名气的蛋糕师。这个瓶子里一定是装了神奇的调味粉!
   可过了一段时间,特鲁兹又开始好奇起来。为什么艾玛从不让自己知道里面是什么秘方呢?哪怕看看秘方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也好啊,而即便是每次做蛋糕时只加入一点点,这么一小罐为什么能够持续使用十年之久呢?
   特鲁兹一次次地涌起想一睹调味罐里秘密的欲望,但每次他一想到自己曾经答应过艾玛不去碰那个罐子,还是作罢了。好在他对厨艺不感兴趣,有了美味的提拉米苏,他可以暂时忘记那个神秘的美味秘方。
   随着艾玛的提拉米苏蛋糕名气越来越大,艾玛的手艺也被传得越来越神奇,有人猜测艾玛家的烤炉与众不同,有人怀疑艾玛有一种独特的祖传秘方。甚至主妇们在遇到特鲁兹时,都会向他打听艾玛的制作工艺有什么不同。好几次特鲁兹想说出家里调味罐的秘密,可他都忍住了。
   新年的前夜,艾玛为了给小镇孩子们制作更多的提拉米苏而病倒了。特鲁兹送她去了医院,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善良的艾玛仍然惦记着小镇的孩子们,她催着特鲁兹赶快回家把做好的提拉米苏给孩子们派发。“过了今晚,蛋糕就没有那么美味了,快回去吧,亲爱的。”
   特鲁兹回到家,把提拉米苏送给小镇的孩子们,每个人收到后都是满心的感谢和一脸灿烂的笑容,看得特鲁兹心里也暖洋洋的。他想,艾玛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看到人们满心欢喜地吃她做的美食吧。
   不知不觉特鲁兹派发完了所有的蛋糕,他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吃晚饭呢。于是他回到自家的厨房,正打算找点吃的,眼睛却不自主地盯上架子上各种各样的调味罐,尤其是那个装有秘方的乳白色调味罐显得格外打眼。
   调味罐里是什么?那“美味秘籍”究竟长什么样?里面还剩下多少?特鲁兹心跳加快,终于,他抗拒不了诱惑,决定打开调味罐看个究竟。
   特鲁兹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个乳白色的调味罐,生怕不小心把它打碎。罐子很旧,罐口已经有些变形松脱,可以看出曾被无数次地开合。
   特鲁兹慢慢地扭开罐口,他紧张得心怦怦直跳,他甚至担心自己的偷窥会让秘籍失去美味。可是,当他把整个盖子打开时,调味罐里的情形让他吃了一惊,里面只有一张皱皱的小纸条。
   特鲁兹把它倒在手上,慢慢地摊开,只见上面潦草地写了一个短句——
   艾玛,每次制作食物时,记得要放一点爱进去。
   特鲁兹认出这是艾玛祖母的手迹。这时,特鲁兹惊奇地发现厨房里那些大大小小的调味罐上,都有艾玛娟秀的字体。上面写着很多人名:装香草粉的罐子上有他的名字,香芋罐上有隔壁邻居麦克太太的名字……
   原来,每个人喜欢什么口味的提拉米苏都被艾玛用心地记录了下来!而白色的调味瓶,只是艾玛对享用美食者的一种承诺与祝福!
   特鲁兹悄然放回字条和调味罐,这时,夜已经深了,病房里的艾玛可能已经睡了。特鲁兹在心里说:“她为我做了十年的美味,明天,我也要让她尝尝我做的爱心早餐。”
  (摘自《知音·海外版》)
  
  读后练吧
   1.艾玛的蛋糕为什么能够最受欢迎?
   2.你从文章中感受到帕兰扎小镇上有着怎样的民俗民风?
   3.请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对“提拉米苏”的特点与艾玛的为人做点评价。
   相关链接:提拉米苏(Tiramisu)作为意大利甜点的代表,外貌绚丽、姿态娇媚,是目前风靡各大咖啡厅、烘焙门市及西餐厅的时髦甜点。Tiramisu在意大利原文里,“Tira”是“提、拉”的意思,“Mi”是“我”,“Su”是“往上”,合起来就是“拉我起来”的意思;也有另一种解释是“带我走”和“记住我”,带走的不只是美味,还有爱和幸福。
   4.文章中运用了设置悬念的表现手法,请说说是怎样设置悬念的,这样设置有什么好处。
   5.你从作品中获得的最深刻的感悟是什么?
  (设题 张加龙)
其他文献
45年前,5岁的莱克居住在泰国边境的克伦族村落中,她有一头聪明可爱的小象——乔琪亚,那是爷爷送给她的礼物。  一天。父亲把乔琪亚关进木笼子,许多人用带钩的弯刀、削尖的竹子狠狠地戳小象的头和脚。懵懂的乔琪亚疼痛难忍,一边奋力挣扎,一边发出乞求的哀鸣。莱克跑过去制止道:“求求你们,不要打它,它犯了什么错?”没有人理睬莱克,人们狂热地沉醉于虐待小象的游戏中。看着鲜血汩汩地从乔琪亚的伤口流出来,莱克心如刀
期刊
作文材料  请认真观察漫画《薄养厚祭》,针对此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述严密。  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相对简单的漫画材料作文。分析此类试题,首先要通过分析标题、画面构成以及内在关系,理解漫画内涵;然后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恰当的角度构思立意。  此题所给漫画内容清楚,画面由两部分构成,画面1是老人生前的情形,画面2是老人死后的情形。通过这两种情形的鲜明对比,反映了当今社会上一种
期刊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  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  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
期刊
日本动画电影《侧耳倾听》讲述了一个成长的故事:因书结缘的少男少女,同时也都面临着成长的选择,是随大流继续攻读高中大学,还是选择自己的理想。这样一部关于青春迷惘、情窦初开的电影却选择了“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译为《乡间路带我回家》)这首歌作为主题曲。  这首由约翰·丹佛创作的著名乡村歌曲,原曲充满着美国西部牛仔的潇洒快意,由野见佑二改编之后,却有一番别样的淡淡忧伤。
期刊
北风一叹,草就瘦下来。  忽然,就想家了。“三十而立”,我而立没立。还好父母经营的家,永远都给我留着一扇门。  门是虚掩的。母亲看见我,愣了愣:“回来了。”  上次,因为我的婚事,我们大吵一场,我赌气摔门而出。母亲扬言:“不结婚就不要回来。”我回应:“不回来就不回来。”但我又食言了。  我四处寻望。母亲说,在南湖扒茅根呢。我这才意识到,我在找父亲。我说,我去搭把手。  在坑沿上,父亲的腰弯得比革还
期刊
语言的连贯与否是评价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语言连贯,是指句子的组合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清楚。在一篇文章里,语言的连贯主要体现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以及全篇与话题的关联。上句要能很自然地带出下句,后句与前句呼应,形成句句相连,读起来一气呵成;就如同听一段优美的乐曲,中间是不能停顿的。同样,段与段之间也要相互呼应,不可各自独立、前段不接后段、后段不理前段,使文章缺乏整体性。
期刊
了解一下   “萌”可以被理解为“个人因着人物的某些特征而萌生起像燃烧般的共鸣感觉”。基本上,萌的对象只能是人或拟人化的动物或物品。现在在中国,很多人用“萌”来形容让你感到可爱到不行的人、事、物。     “萌”原本是指草木初生之芽等义,这几年却成为最流行的形容词和动词。一开始的对象是动漫里的女生形象,后来慢慢拓展到男女皆可,“××很萌”这就是形容词用法,“被××萌到”这就是动词用法。现在,“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1年10月2日,在中国网球公开赛首轮比赛中,“中国网坛一姐”李娜以0比2不敌资格赛选手罗马尼亚运动员尼库莱斯库,被淘汰出局。  赛后,一脸失望的李娜紧咬嘴唇。她坦承,由于在之前的比赛中连续输球,因此“信心不足”成为本场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信心是建立在胜利的基础上的,运动员在没有信心的时候碰到谁都不行。如果不知道取胜之道,比赛将变得无比艰难。”  
期刊
2011年9月25日晚,身穿白色西服外套,笑容自然清新的欧阳夏丹在《新闻联播》中首次亮相,这个来自广西桂林的“北漂”女孩又一次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初听她的经历,只觉得这个女子聪明又幸运: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的高材生,在上海电视台4年中主播多个新闻栏目,2003年进入央视,在经济频道主持《第一时间》,各种大型晚会和新闻报道也多有参与,今天又成为《新闻联播》主播……深入了解才知道,欧阳夏丹在人
期刊
紫竹小语   QQ,似乎现在小孩子都有了,确实方便。想想你的QQ好友吧,有多少是挚友?有多少是可以删掉的?     原本有一个保守的QQ号,好友没几个,显得孤单寂寥,但人很轻松,基本上不受什么羁绊。   一次因论坛的一个活动,需要找主办方和协办方的各位谈事情,电话已经应付不来,只好用上QQ,分别加了好友,同时和几个人对答,原本拖泥带水的冗长问题很快搞定。因了这次成功的喜悦,我对QQ的好感与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