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学习这些重要讲话,关键是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真正理解和深入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牢记执政使命的历史担当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同时,我们党又深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有着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纲领。
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他还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即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这一论述把共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要求更加具体化了,与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标准也更便于人们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是对我们党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的深刻认识和勇敢担当,是对全体党员、全国人民发出的时代号召。
坚定人民群众立场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群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这充分体现了他浓浓的人民情怀。他在回答金砖国家媒体关于中国领导人工作状况的提问时指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在这样一个大国、面对这样多的人民、面临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但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夯实群众基础。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决心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最基本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于经济基础的规律。运用这一规律来分析我国的现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仍然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必须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就前往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省考察,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此后不久,他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一次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我们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握时代、实践和人民的新要求,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上进行一系列重大创新,在政策上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高度自觉。全会通过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为贯彻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因此,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不可不把握这一点。 高扬真抓实干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说明世界,更为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而要改造世界,没有一种真抓实干的革命精神是不行的。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伟大的成就、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并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和物质力量。一句话,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2011年和2012年,他先后在中央党校发表“关键在于落实”、“谈谈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篇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真抓实干的极端重要性和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他勉励广大青年,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只要我们动真格抓,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坚持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方法决定工作方法。领导干部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做好工作,就要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就非常好地坚持和贯彻了上述思维和方法。比如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他指出,我们既要充分肯定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再比如在谈到改革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谈到宣传思想工作时,他强调必须正确把握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党性和人民性、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党动手和部门负责七大关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不能不学其中蕴含的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责任编辑:叶再春
牢记执政使命的历史担当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同时,我们党又深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有着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纲领。
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他还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即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这一论述把共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要求更加具体化了,与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标准也更便于人们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是对我们党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的深刻认识和勇敢担当,是对全体党员、全国人民发出的时代号召。
坚定人民群众立场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群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这充分体现了他浓浓的人民情怀。他在回答金砖国家媒体关于中国领导人工作状况的提问时指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在这样一个大国、面对这样多的人民、面临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但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夯实群众基础。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决心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最基本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于经济基础的规律。运用这一规律来分析我国的现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仍然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必须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就前往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省考察,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此后不久,他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一次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我们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握时代、实践和人民的新要求,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上进行一系列重大创新,在政策上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高度自觉。全会通过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为贯彻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因此,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不可不把握这一点。 高扬真抓实干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说明世界,更为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而要改造世界,没有一种真抓实干的革命精神是不行的。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伟大的成就、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并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和物质力量。一句话,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2011年和2012年,他先后在中央党校发表“关键在于落实”、“谈谈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篇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真抓实干的极端重要性和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他勉励广大青年,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只要我们动真格抓,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坚持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方法决定工作方法。领导干部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做好工作,就要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就非常好地坚持和贯彻了上述思维和方法。比如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他指出,我们既要充分肯定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再比如在谈到改革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谈到宣传思想工作时,他强调必须正确把握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党性和人民性、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党动手和部门负责七大关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不能不学其中蕴含的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责任编辑:叶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