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同样要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放在首位。具体做法,浅谈以下几点:
一、加强宣传并营造民主的提问氛围
在学生眼里,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解决问题是正常的教学秩序。反过来让他们提出问题,他们一时不知从何入手。如何操作才能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提出问题呢?
在课堂上教师先要做好发动宣传工作,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消除心理顾虑。教师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
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而不是在设计问题上,要把挖掘教学情境与生物问题的内在联系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对重要词语的理解,避免为提问而提问,使提问更有价值和方向性。在课堂上教师有时可以故意露出破绽,在讲解过程中故意设置误区,有意示错,引起学生的质疑。在开始时候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都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二、激情激趣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不仅应把着眼点集中在课堂提问上,而且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受到启迪,从而提出问题。如在学习《芽》一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垂柳、梨树开花、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图片,学生联想到语文课七学到的相关诗句。教师引问:“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是从芽发育而成的,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在学习人体免疫防线时,学生会提出接种疫苗为何要接种在上臂上?为何6个月以前的婴儿有较强的免疫力?产生的抗体存在哪里?抗体是如何消灭抗原的?为何人会反复患感冒?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机会和时间。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地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产生的疑问,未必非常明确。所以教师要学会预设,及时调整课堂的节奏,处理好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有效调控课堂的秩序,把握好每一个细节。
三、提供思路,创设多渠道的问题来源
教师要倡导正确的思考方法,因势利导并给予有效的思路引导。
l、回顾旧知,激趣引问。每节课开始,我们都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旧知,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热情和激情十足,他们置于问题的情景中,敢问、想问、善问。
2、在预习中找问题。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任务和目标,在预习书本上的内容后,通过适当的分析、思考和小组讨论,针对某个环节、某个实验或某个结论提出问题。如学生在预习人类主要的遗传病时,对书本上的活动提出问题:色盲基因为何只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为何没有?学生在预习生物进化的原因时,会产生害虫具有抗药性是害虫为了适应环境而具有的还是害虫本来就具有的问题。
3、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找问题。利用学生从小到大的认知和亲身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问题,比如学习传染病的预防时,学生打过预防疫苗,就会问:打过疫苗后为什么不会患相关的病?为什么感冒会反复患呢?学习人的生殖时,学生会问:我如何才能长得更高?怎样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时,会问:为何站在大树底下很凉爽呢?大树底下的温度能比树外低多少呢?
4、联系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找出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生活产生问题。平时生活中只要稍作留意,问题便会滚滚而来,有些可能当时能得到答案,有些可能一时无解,但记下来,日后也许会来个“柳暗花明”。如,学校池塘中的水为何到了春天会变得那么绿?学校商店食品中含有哪些添加剂?对人有没有害?甲流是如何传播的?如何预防?
5、到实验中找问题。在每一次实验前后都要让学生想想: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将如何进行实验?我们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会作出什么样的假设?②所用实验材料是不是最有效,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③实验仪器、方法、操作是否最合理?能否改进?④观察是否清楚?有更好的方法吗?比如观察金鱼的呼吸次数,如何数金鱼的呼吸次数?如何观察金鱼的血液流动?⑤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或问题?能解决吗?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想到什么更好的措施和方法?⑥实验后,对本实验有何看法和改进?每次实验后,找们都会收到许多“点子”。当然有些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 “发现”了,比没有“发现”要好,“想”过了一一即使是“错”了,也比“不想”更好,何况其中不乏高见。
四、激励提问意识、正确对待提出的问题
1、记录提出的问题。教师准备一本记录册,由学生记录本节课的课题,提问者姓名、提问日期、提问内容等。建立起激励的学习评价机制,平时记录的内容、质量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期末总评的重要参考标志,以对那些善于提问题和积极探索答案的学生给予鼓励。每周由科代表统计一次本班学生提问的次数,回答问题情况并向全班公布,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有时教师也可以提供适当的物质奖励,从而形成良好的问答氛围。
2、适当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每节课我们都要评价出最好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3、好的问题当堂公布在黑板上。学生看到自己提出的问题被当做重点写在黑板上,心中会非常自豪和兴奋,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提问意识,从而更加勇于和乐于提出问题。
4、能提出一个问题就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在乎数量的多少,告诉学生只要能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感兴趣就行,当然了,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越说明同学们在认真学习和积极思考。
5、问题的设置不是孤立无序的,而是呈现着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
问题的难度、深度、广度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年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向更高一级的思维层面发展。
一、加强宣传并营造民主的提问氛围
在学生眼里,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解决问题是正常的教学秩序。反过来让他们提出问题,他们一时不知从何入手。如何操作才能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提出问题呢?
在课堂上教师先要做好发动宣传工作,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消除心理顾虑。教师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
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而不是在设计问题上,要把挖掘教学情境与生物问题的内在联系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对重要词语的理解,避免为提问而提问,使提问更有价值和方向性。在课堂上教师有时可以故意露出破绽,在讲解过程中故意设置误区,有意示错,引起学生的质疑。在开始时候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都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二、激情激趣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不仅应把着眼点集中在课堂提问上,而且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受到启迪,从而提出问题。如在学习《芽》一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垂柳、梨树开花、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图片,学生联想到语文课七学到的相关诗句。教师引问:“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是从芽发育而成的,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在学习人体免疫防线时,学生会提出接种疫苗为何要接种在上臂上?为何6个月以前的婴儿有较强的免疫力?产生的抗体存在哪里?抗体是如何消灭抗原的?为何人会反复患感冒?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机会和时间。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地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产生的疑问,未必非常明确。所以教师要学会预设,及时调整课堂的节奏,处理好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有效调控课堂的秩序,把握好每一个细节。
三、提供思路,创设多渠道的问题来源
教师要倡导正确的思考方法,因势利导并给予有效的思路引导。
l、回顾旧知,激趣引问。每节课开始,我们都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旧知,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热情和激情十足,他们置于问题的情景中,敢问、想问、善问。
2、在预习中找问题。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任务和目标,在预习书本上的内容后,通过适当的分析、思考和小组讨论,针对某个环节、某个实验或某个结论提出问题。如学生在预习人类主要的遗传病时,对书本上的活动提出问题:色盲基因为何只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为何没有?学生在预习生物进化的原因时,会产生害虫具有抗药性是害虫为了适应环境而具有的还是害虫本来就具有的问题。
3、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找问题。利用学生从小到大的认知和亲身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问题,比如学习传染病的预防时,学生打过预防疫苗,就会问:打过疫苗后为什么不会患相关的病?为什么感冒会反复患呢?学习人的生殖时,学生会问:我如何才能长得更高?怎样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时,会问:为何站在大树底下很凉爽呢?大树底下的温度能比树外低多少呢?
4、联系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找出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生活产生问题。平时生活中只要稍作留意,问题便会滚滚而来,有些可能当时能得到答案,有些可能一时无解,但记下来,日后也许会来个“柳暗花明”。如,学校池塘中的水为何到了春天会变得那么绿?学校商店食品中含有哪些添加剂?对人有没有害?甲流是如何传播的?如何预防?
5、到实验中找问题。在每一次实验前后都要让学生想想: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将如何进行实验?我们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会作出什么样的假设?②所用实验材料是不是最有效,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③实验仪器、方法、操作是否最合理?能否改进?④观察是否清楚?有更好的方法吗?比如观察金鱼的呼吸次数,如何数金鱼的呼吸次数?如何观察金鱼的血液流动?⑤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或问题?能解决吗?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想到什么更好的措施和方法?⑥实验后,对本实验有何看法和改进?每次实验后,找们都会收到许多“点子”。当然有些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 “发现”了,比没有“发现”要好,“想”过了一一即使是“错”了,也比“不想”更好,何况其中不乏高见。
四、激励提问意识、正确对待提出的问题
1、记录提出的问题。教师准备一本记录册,由学生记录本节课的课题,提问者姓名、提问日期、提问内容等。建立起激励的学习评价机制,平时记录的内容、质量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期末总评的重要参考标志,以对那些善于提问题和积极探索答案的学生给予鼓励。每周由科代表统计一次本班学生提问的次数,回答问题情况并向全班公布,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有时教师也可以提供适当的物质奖励,从而形成良好的问答氛围。
2、适当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每节课我们都要评价出最好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3、好的问题当堂公布在黑板上。学生看到自己提出的问题被当做重点写在黑板上,心中会非常自豪和兴奋,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提问意识,从而更加勇于和乐于提出问题。
4、能提出一个问题就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在乎数量的多少,告诉学生只要能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感兴趣就行,当然了,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越说明同学们在认真学习和积极思考。
5、问题的设置不是孤立无序的,而是呈现着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
问题的难度、深度、广度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年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向更高一级的思维层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