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赏析

来源 :新校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墟
  余秋雨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虹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回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手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们年长,已没有如许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昊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镰,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天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大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失。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因此,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赏析】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散文头两句开宗明义,阐明作者对废墟的矛盾心理。诅咒是因为它“吞没了我的企望,我的记忆”。昔日的金戈铁马已烟消云散,雕栏画栋已人去楼空,烟柳断桥已芳草凄凄。“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毁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一堆废墟把昔日所有的是非成败、辉煌灿烂一股脑地打成包,尘封在逝去的岁月中,感怀伤时,悲今悼古。 作者寄情废墟,因为“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决别,是选择”。“废墟是资本,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废墟是人生的起点,它装着真善美,也藏着假丑恶。不同的人们从废墟中读到不同的答案;废墟是文化的起点,从没有文字记载开始,我们的祖先就留下了一座又一座废墟。甲骨文化、父系文化、母系文化、河套文化、仰韶文化,等等,得以汇成熠熠生辉的五千年文明长河。废墟更是历史的起点,如果没有发现埋藏在漫漫黄沙和厚厚尘土之下的废墟,我们从哪去解读历史。人生不能没有废墟;文化不能没有废墟;历史更不能没有废墟。没有废墟的人生是苍白的;没有废墟的文化是肤浅的;没有废墟的历史民族是幼稚的。废墟是历史长链中的一节节锁扣。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依大地的美。”任何美的表现形态,无论是优美、崇高,还是喜剧、悲剧,它只是一时一会地存在于人们的视野、感官和心理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任何美的都会失去其瑰丽的色彩而化作废墟,成为一道凝固单调的风景,被大地拥入怀中,默默地向后来者诉说着过去的一切。
  然而,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认识废墟,以怎样的角度去发掘废墟,却是一个现实而严肃的问题。真实的废墟,才有真实的文化,真实的历史。保存废墟而不假饰废墟,开发废墟而不是重建废墟。因为那样是对历史的戏弄,对文化的糟践。然而,现实中的许多事实却是如此荒唐而愚昧。开着推土机上废墟,用今天的金碧辉煌来替代昔日的残壁断垣,刀削斧砍般的历史痕迹被现代装饰材料抹得平平展展、干干净净。“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的梦,只是今日的游戏。”这样的废墟只是一堆堆实实在在的现代垃圾而已。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作者以犀利的眼光逼视中国文化断层。是的,我们这个民族历来喜欢在两个极端徘徊,要么厚今薄古,要么厚古薄今,在无休止的争斗中,历史伤痕累累,文化支离破碎。“一个诺大的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民族的魅力来源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一个深沉的民族要敢于面对一切成功和失败。“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把所有的废墟驱逐。”废墟是文化的使节,是连接古代和现代的桥梁,废墟中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不是一种炫耀和摆设,它需要我们去破解,找到一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废墟让民族充满自信,让文明更加厚重,让我们把废墟变成寓言,让我们挟带废墟走向现代。
其他文献
定语从句一直以来就是各种考试中的一个高频考点,由于它的要点比较多,命题角度也就有很多,这就注定它必定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实际上,纵观历年高考题,大家不难发现,定语从句几乎年年有,而且考点涉及到很多方面。下面针对定语从句中同学们比较容易忽略或容易混淆的地方给大家做一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定语从句,从而在考试中认清考点,轻松得分。    易混点一:定语从句概念不明确。  1. Is this sc
期刊
求离心率的值或取值范围一般涉及到平面解析几何、均值不等式等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强,方法灵活.解题关键是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构造等式或不等式,下面举例说明.    例1(2006年全国)已知双曲线x2a2-y2b2=1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43x,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53B.43C.54D.32  分析:由题意可知ba=43,可令a=3m,b=4m,则c=a2+b2=5m,  所以e=ca
期刊
习作题目    假设你的名字叫李华,今年18岁,想利用暑假打工,你在报纸上看到了某咖啡厅的招聘广告。请根据报纸内容写一封120~150字的求职信。  注意:1. 图下框内为李华个人的相关信息;  2. 信的开头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TEMPORARY JOB OFFER    Dear sir,   I would like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Y
期刊
状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作状语,修饰主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状语从句由从属连词引导,其位置可以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当放在句首时,从句的后面用逗号与主句隔开;位于句中时,从句的前后都须有逗号;位于句末时,从句的前面可以不用逗号。状语从句按其语义和作用可分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条件、让步、目的、结果、比较等。有些从属连词具有一种以上的意义,可以引导不同的状语从句,因而可能使句子产生歧义。状语从句的时
期刊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炽热∕整饬 应用文∕应有尽有 歆慕∕薪火相传  B.庇护∕譬如 习字帖∕俯首帖耳 给予∕掎角之势  C.匝道∕扎啤 供给制∕供认不讳 肄业∕苦心孤诣  D.标识∕什物 露马脚∕崭露头角 模样∕摩肩接踵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截流 开源节流 教课书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期刊
阅读提示: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由许多相关的阅读行为组成。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读者?阅读的目的不同,采取的阅读行为、使用的阅读技巧也就不同。所以,必须掌握阅读的技巧,并通过大量、有效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任务:  1.请认真阅读本文,理解其意义,通过该文的学习,更好地帮助我们开展英语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根据作者的写作手法,研究说明文的结构,学习如何提出主题,如何写主题
期刊
【写作指导】    一、材料的来源  1 源自课本中的事例和事理。  一是入选课本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例。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哀痛者·幸福者》,就运用了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文学现象和事例。摘录如下:  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  于是我们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
期刊
排列组合中,分配问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高考中一般在客观题中出现,因为它比较抽象,又灵活多变,在解题时很容易出错,笔者就自己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易错点,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期刊
1 组合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表述关系的题干;②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③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角度有两个:一个是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事件或同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类组
期刊
一、选择题  1.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告诉我们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