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42
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属PCI高危患者,PCI策略应考虑益处最大化,而又风险最低、成本最低。现回顾分析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4例,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疗效,并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2年2月~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4例,根据冠脉主要血管是否完全再血管化分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组(A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8~78岁,平均56岁;并糖尿病23例,高血压31例,血脂异常19例,并支气管炎5例;直径2mm以上冠脉动脉50%以上狭窄部位数117处和完全血运重建组(B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33~76岁,平均56岁;并糖尿病26例,高血压28例,血脂异常21例,并慢性支气管炎4例;直径2mm以上冠脉动脉50%以上狭窄部位数124处。
方法:①介入方法:所有入选患者首先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超声或超声负荷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综合判断最可能的“罪犯血管”,主要干预罪犯血管,部分患者不能确认罪犯血管结合经济状况及术中心功能情况进行完全再血管化(PCI)。②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按常规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后43例病例行部分血运重建,51例病例行完全血运重建。完全血运重建组对所有2mm以上狭窄程度70%以上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部分血运重建组仅对罪犯血管行PCI治疗。围术期及术后依病情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硝酸酯类、血管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③观察方法:术前、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术后6个月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脑卒中、再次行PCI或CABG。并进行对比分析,计算P值。
结 果
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冠心病易患因素、直径2mm以上冠脉动脉50%以上狭窄部位数、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A、B两组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近期终点事件发生,见表2。
讨 论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症状表现为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时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目前阻止心肌重构的策略有血管重建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ACEI类、ARB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硝酸酯类、利尿剂和抗凝药物等。抑制冠心病心肌重构的最有效方法是进行血管重建,可以立即恢复前向血流,减少梗死心肌的面积,挽救边沿缺血心肌,避免心肌过度肥大、远端心肌的失代偿和血管再生以及心肌纤维化,从而改善心脏功能,而药物治疗不能达到这种即刻效果。每个冠心病患者因缺血部位、程度、侧支循环情况不同,造成缺血、梗死心肌数量、部位不同,存活心肌分布也不同,因此“罪犯血管”的确定复杂而且重要,尤其对心功能不全、病情不稳定、经济条件较差的基层患者。心功能状况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更多,预后更差,并且冠心病并心功不全患者,大部分往往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各器官功能储备下降,冠脉病变多属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弥漫性病变,从而使介入操作难度增大,成功率低。因而其血运重建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临床、病变及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而应选择“罪犯血管”重建。
本文到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采取部分血运重建的介入治疗策略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与完全血运重建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可能原因是部分血运重建可以保证最严重缺血部位供血,阻断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再对无明显缺血部位进行血运重建对高危PCI患者势必增加不良事件,抵消完全血运重建的益处,并且相对PCI完全血运重建或冠脉搭桥,PCI部分血运重建,造影剂用量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而且也符合“功能性血运重建”的理念[1]。本次实验病例较少,尚需进一步积累资料。
参考文献
1 刘健,王伟民.从FAME研究看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的重要意义.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17(2):61.
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属PCI高危患者,PCI策略应考虑益处最大化,而又风险最低、成本最低。现回顾分析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4例,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疗效,并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2年2月~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4例,根据冠脉主要血管是否完全再血管化分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组(A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8~78岁,平均56岁;并糖尿病23例,高血压31例,血脂异常19例,并支气管炎5例;直径2mm以上冠脉动脉50%以上狭窄部位数117处和完全血运重建组(B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33~76岁,平均56岁;并糖尿病26例,高血压28例,血脂异常21例,并慢性支气管炎4例;直径2mm以上冠脉动脉50%以上狭窄部位数124处。
方法:①介入方法:所有入选患者首先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超声或超声负荷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综合判断最可能的“罪犯血管”,主要干预罪犯血管,部分患者不能确认罪犯血管结合经济状况及术中心功能情况进行完全再血管化(PCI)。②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按常规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后43例病例行部分血运重建,51例病例行完全血运重建。完全血运重建组对所有2mm以上狭窄程度70%以上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部分血运重建组仅对罪犯血管行PCI治疗。围术期及术后依病情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硝酸酯类、血管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③观察方法:术前、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术后6个月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脑卒中、再次行PCI或CABG。并进行对比分析,计算P值。
结 果
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冠心病易患因素、直径2mm以上冠脉动脉50%以上狭窄部位数、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A、B两组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近期终点事件发生,见表2。
讨 论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症状表现为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时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目前阻止心肌重构的策略有血管重建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ACEI类、ARB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硝酸酯类、利尿剂和抗凝药物等。抑制冠心病心肌重构的最有效方法是进行血管重建,可以立即恢复前向血流,减少梗死心肌的面积,挽救边沿缺血心肌,避免心肌过度肥大、远端心肌的失代偿和血管再生以及心肌纤维化,从而改善心脏功能,而药物治疗不能达到这种即刻效果。每个冠心病患者因缺血部位、程度、侧支循环情况不同,造成缺血、梗死心肌数量、部位不同,存活心肌分布也不同,因此“罪犯血管”的确定复杂而且重要,尤其对心功能不全、病情不稳定、经济条件较差的基层患者。心功能状况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更多,预后更差,并且冠心病并心功不全患者,大部分往往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各器官功能储备下降,冠脉病变多属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弥漫性病变,从而使介入操作难度增大,成功率低。因而其血运重建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临床、病变及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而应选择“罪犯血管”重建。
本文到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采取部分血运重建的介入治疗策略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与完全血运重建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可能原因是部分血运重建可以保证最严重缺血部位供血,阻断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再对无明显缺血部位进行血运重建对高危PCI患者势必增加不良事件,抵消完全血运重建的益处,并且相对PCI完全血运重建或冠脉搭桥,PCI部分血运重建,造影剂用量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而且也符合“功能性血运重建”的理念[1]。本次实验病例较少,尚需进一步积累资料。
参考文献
1 刘健,王伟民.从FAME研究看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的重要意义.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1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