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婚育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本院急诊治疗的64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例,根据病患选择划入试验组与普通组(n=32)。普通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RR、PaO2及PaCO2指标均优于普通组,对应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是96.88%,普通组的病情改善率是81.25%,试验组的病情改善率相对较高(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例出现并发症,普通组7例出现并发症,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安全价值较高,建议在急诊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是急诊治疗常见的病症类型,患者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急性呼吸衰竭多由于呼吸道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造成,患者具有意识障碍、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中枢神经肌肉疾患、呼吸道感染等为常见并发症[1]。急诊治疗的方案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率及患者预后效果。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氧气的有效供应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将患者和呼吸机通过面罩连接,改善传统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通气的方式。在有效供氧的同时,降低对患者机体的伤害,也是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2]。文章抽选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本院急诊治療的64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例,根据病患急诊治疗的效果讨论,评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抽选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本院急诊治疗的64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例,根据病患选择划入试验组与普通组(n=32)。普通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9岁~76岁,平均年龄(68.03±6.84)岁。急性加重期慢阻肺19例,重症哮喘9例,急性左心衰4例。试验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5岁~77岁,平均年龄(68.14±6.72)岁。急性加重期慢阻肺18例,重症哮喘10例,急性左心衰4例。两组基础数据对比无显著区别,可分组比较(P>0.05)。
  1.2 纳入标准
  (1)入选患者具有高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肺功能损伤等症状,与《内科学》中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相符;(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3)获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具有低血压休克、上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及心律异常等疾病;(2)合并心脏、肝脏及肾脏等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3)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4)临床资料不足者,或者中途退出研究的病例;(5)合并精神类疾病、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或者表达障碍的病例。
  1.4 急诊治疗
  1.4.1 普通组予以常规治疗,为患者实施解痉、平喘及抗感染治疗等。结合病情纠正水电解质,营养支持及呼吸兴奋剂治疗。体位引流,气道湿化治疗,促进痰液的排出。
  1.4.2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应用Bi-PAP呼吸机,模式设置为压力支持通气和呼吸末正压通气。指导病患保持半卧位,以适宜的口鼻面罩掩盖口鼻且固定,接通输氧管。根据患者呼吸衰竭情况调整氧流量,经皮脉搏氧饱和度≥90%。设置吸气压力初始值在6cmH2O~10cmH2O之间,在病患适应后,压力支持通气保持15cmH2O~20cmH2O,气道峰压力≤35cmH2O,潮气量≥7ml/kg。结合患者呼气末正压适当上调,保证吸氧浓度在60%以下,血糖饱和度≥90%。若病患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可更换面罩吸氧为鼻导管吸氧。
  1.5 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二氧化痰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呼吸(RR)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并发症。显效:患者呼吸衰竭等病症消失,各指标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呼吸衰竭症状改善,各指标有所恢复;无效:呼吸急促等症状未减轻或者加重(病情改善率=显效率+好转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生命体征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RR、PaO2及PaCO2指标均优于普通组,对应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试验组与普通组病患的病情改善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是96.88%,普通组的病情改善率是81.25%,试验组的病情改善率相对较高(P<0.05),见表2。



  2.3 试验组与普通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例出现并发症,普通组7例出现并发症,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呼吸急症,发病期间患者身体内β-内啡肽含量显著提升,呼吸冲动减少[3]。患者通气量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患者呼吸功能失代偿,产生呼吸窘迫及抑制,进而诱发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急诊治疗需要立刻实施通气治疗,清除气道中分泌物,预防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发生[5]。
  当前急救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多在解痉、平喘及抗感染治疗等基础上,实施常规氧疗或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改善病患的通气能力,增加吸氧量[6]。常规氧疗可扩张患者的气管,保持气道通畅。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下患者易于出现并发症,需要再次插管治疗,预后效果不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状态,改善气体交换障碍及呼吸窘迫症状,减缓患者的心率,提升血氧饱和度[7]。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RR、PaO2及PaCO2指标均优于普通组,且试验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是96.88%,普通组的病情改善率是81.25%,试验组的病情改善率相对较高。相比常规治疗方案,联合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更佳。分析原因,无创正压通气利用管道、鼻面罩与患者相连接,吸气期间给与适量吸气压,能够降低患者气道阻力,使肺泡通气量提高,进而使肺顺应性均匀增加、气体均匀增加[8]。呼气期间使用适量低呼吸压,进而让患者胸腔中压力提高,促进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使患者缺氧等临床病症有所缓解,扩张肺泡,提升动脉血氧含量与通气量提高,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9]。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下,可持续提升患者的体内气体循环能力,具有脱机简单、创伤性较低且临床见效速度较快等应用优势,对患者呼吸衰竭症状的快速恢复有益[10]。
  无创正压通气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通气,可避免气管切开、再插管操作对患者所造成的身体伤害,缩短患者通气治疗的时间,也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例出现并发症,普通组7例出现并发症,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分析原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安全性较好、重复性佳,操作方便。临床治疗中,可通过鼻面罩连接呼吸机,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进而快速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减少打开气道所诱发的各类并发症,预防肺部损伤问题的发生[12]。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对患者的伤害较小,更加易于被患者接受。患者治疗期间依从度较好,有助于早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效果。
  综上内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好,可快速改善患者的呼吸与心率状态,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安全价值突出,建议在急诊治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军峰,张志鹏,李运正.急诊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21,29(6):47-48.
  [2] 刘宏伟,任姣雪.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2):60-62.
  [3] 乔翠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7):98-99.
  [4] 陈强.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实施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0):45,49.
  [5] 张玮,刘锋涛,宋俊玲,等.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甲泼尼龙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6):195.
  [6] 姚兵明.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1):233-235.
  [7] 毛经家.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价值体会[J].心理月刊,2020,15(11):216.
  [8] 谭昌时.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5):126-127.
  [9] 杨雪.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6):95-97.
  [10] 张琢,陈希胜,刘亚明.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及血气、预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5):142-144.
  [11] 呂留学.呼吸机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转归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5):160-162.
  [12] 常瑞.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9):1460-146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心脏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收的94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7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术后心脏康复治疗辅助,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治疗满意度、心功能情况。结果:在生存质量与治疗满意度评分上,观察组各项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处理措施与防范。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患者86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静脉留置针使用当中发生堵管的原因,找到处理静脉留置针堵管的措施,并做好相关防范。结果:发生静脉留置针堵管的患者17例,堵管概率为19.77%。结论:在运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时候,引发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因素比较多,需要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和预防对策,有效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妊高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300例妊高症患者进入研究范围,随机分为两组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其中150例实施常规护理进入对照组,150例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进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將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就职的28名工作人员,将2019年1月至6月期间未实施护理标识管理作为常规组,将2019年6月至12月期间实施护理标识管理作为实验组,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包装质量、器械消毒与清洗质量、回收效率及供给及时性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t=14.3130、9.0747、10.948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针对慢阻肺患者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并观察临床护理效果,以期待能为后续的护理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此段时间内选择300例因为慢阻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研究采取对照法进行,将300例入组的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患者,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的对照组和采用综合护理手段的实验组,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之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与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二者联合,在复杂结石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05月于我院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病例共12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两种术式联合组)60例和对照组(经皮肾镜组)60例,记录两组的手术进行时长、住院诊疗天数、清除率、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中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长和并发症低,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两者联
期刊
【摘 要】目的:针对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对血常规检验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作用进行研讨。方法:筛选在本院诊治的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期间实施血常规检验的病患86例,参照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划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管理形式,观察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血常规结果、标本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标本不合格率低于常规组(P0.05),且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
期刊
【摘 要】小肠其活动度较为活跃,决定了小肠疾病较胃十二指肠及结直肠疾病的诊治难度高。2001年日本学者率先提出双气囊小肠镜(DBE)的应用,逐渐推出了单气囊小肠镜(SBE)及螺旋式小肠镜。与胶囊内镜相比,小肠镜不仅可以观察全小肠的结构,还可以进行病理采集及镜下治疗,包括止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狭窄扩张、辅助ERCP、取异物等。本文将就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的临床应用做出简要综述。  【关键词】气
期刊
【摘 要】目的:选取阑尾炎患者,对其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TUSILA)或开腹阑尾切除术,探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的200例阑尾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量组,一组以开腹阑尾切除术为方案,命名为对照组(100例),一组以TUSILA为方案,命名为观察组(100例)。结束后,应用统计学对两种手术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不同组别患者的术后并
期刊
【摘 要】目的: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CT与MRI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寻找一种早期治疗的最优诊断方式。方法:选取患有股骨头坏死的病例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6例。在以病理诊断或手术治疗为金标准的基础之上,对以上患者都进行CT和MRI检查,比较两项诊断在股骨头坏死病症不同阶段的准确率。结果:在股骨头坏死的Ⅰ期~Ⅱ期,MRI诊断准确率和整体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3.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