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历史,学好历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历史 ; 兴趣 ;老师
虽然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规定了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学习要求,但历史课在好多学校和地理、生物课一样,被列入副课行列。导致教师在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一言谈或只上十几分钟,学生课堂上纷纷欲睡,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课后再不摸书,想学到知识,考到成绩,谈何容易。更不用说培养什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啦。怎样才能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从如下方面做起。
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需要我们充分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认识主体,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教学中本人通过亲切和蔼的体态语言,设身处地的课堂提问,朋友式的交流,润滑了学生的心田。在课外活动中,也经常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融洽了师生的情感,同时又了解了学生学习动态。
2 加强直观教学,引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册、教材插图、彩图、历史挂图、投影仪等多种直观形象化教具进行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习更易理解和记忆,引起学生兴趣。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盎然。如讲到甲午中日战争,我们可以讲解《甲午风云》等影片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更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3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质疑,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勇于提出与课本、教师不同的看法和质疑,展开讨论,如:中英鸦片战争是因鸦片问题引起的,为什么战争后在《南京条约》中只字不提鸦片呢?通过讨论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想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这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己说明,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或辩论时,对学生的看法应及时指导,同时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表现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和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创造一种历史的意境和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靠近。最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要给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对学生的发言也予以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4 编演历史剧,讲解小故事及典故等唤起兴趣
在初中学生这一年龄阶段,基本上的学生都对伟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历史故事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多方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 ,应强化历史教学的实践性,把历史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如讲到三国历史时,教师指导学生演编“三顾茅庐”一段,学生那维妙维肖的表演,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但是,特别要注意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有趣。这种全新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一改过去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教法,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自然就来了兴趣,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跃跃欲试。"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如果能按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努力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那么历史教学不愁没有学生欢迎,我们离教育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总之,兴趣作为教学中的一种必要手段,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从而体现历史教学的特色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全面发展。
收稿日期:2011-12-18
【关键词】历史 ; 兴趣 ;老师
虽然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规定了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学习要求,但历史课在好多学校和地理、生物课一样,被列入副课行列。导致教师在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一言谈或只上十几分钟,学生课堂上纷纷欲睡,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课后再不摸书,想学到知识,考到成绩,谈何容易。更不用说培养什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啦。怎样才能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从如下方面做起。
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需要我们充分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认识主体,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教学中本人通过亲切和蔼的体态语言,设身处地的课堂提问,朋友式的交流,润滑了学生的心田。在课外活动中,也经常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融洽了师生的情感,同时又了解了学生学习动态。
2 加强直观教学,引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册、教材插图、彩图、历史挂图、投影仪等多种直观形象化教具进行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习更易理解和记忆,引起学生兴趣。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盎然。如讲到甲午中日战争,我们可以讲解《甲午风云》等影片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更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3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质疑,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勇于提出与课本、教师不同的看法和质疑,展开讨论,如:中英鸦片战争是因鸦片问题引起的,为什么战争后在《南京条约》中只字不提鸦片呢?通过讨论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想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这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己说明,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或辩论时,对学生的看法应及时指导,同时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表现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和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创造一种历史的意境和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靠近。最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要给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对学生的发言也予以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4 编演历史剧,讲解小故事及典故等唤起兴趣
在初中学生这一年龄阶段,基本上的学生都对伟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历史故事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多方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 ,应强化历史教学的实践性,把历史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如讲到三国历史时,教师指导学生演编“三顾茅庐”一段,学生那维妙维肖的表演,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但是,特别要注意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有趣。这种全新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一改过去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教法,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自然就来了兴趣,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跃跃欲试。"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如果能按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努力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那么历史教学不愁没有学生欢迎,我们离教育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总之,兴趣作为教学中的一种必要手段,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从而体现历史教学的特色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全面发展。
收稿日期:201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