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物学成了当今时代的热门学科,生物教学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但教学时,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丰富生物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生物;情境;课堂
初中生物侧重于对生命现象的描述,教材主要体现感性、浅显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忽略了对知识的更新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生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仔细钻研教材,根据大纲要求,有目的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营养繁殖》时,教材中有提到石榴可以采用压条繁殖的方式。围绕这个知识点,我问学生:“同学们应该都见过石榴树吧?那么想象一下,使用压条繁殖的方法会带来怎样的不便?有没有可以解决的方法?”学生听后议论纷纷,说:“树枝太高了,如果使用压条的方式不容易把树枝埋在土里。”然后,一个同学回答:“我们可以拿花盆压着枝条,把枝条固定在土里。”另外一个同学反驳道:“不行不行,万一花盆绊倒行人怎么办?不方便,不如把花盆吊在树上。”“那也不行啊,花盆那么重,吊不住的!”“在塑料包里装上土,代替花盆吊在树上怎么样?”这条意见一提出,学生纷纷附和,表示这个方法确实很好,学习气氛非常浓厚,顺利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位压条法。通过创设这种问题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教学内容。
二、创设实验情境,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生物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例如,在教学《观察植物细胞》时,我就先给学生详细讲解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并归纳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这七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去。然后我引导学生制作薄而透明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便于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要点。接着,我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纠正学生在使用时出现的错误。例如:要一手拿镜柄,一手托住显微镜,显微镜要放在身体的左上方,还要注意使用双手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等。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耐心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直接把光对鼠妇有影响的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学生学得被动而无法熟练地掌握知识。教学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积极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首先,我对学生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如“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然后我开始引导学生探究,将学生分组,并向每一小组提供一个涂有黑色颜料的培养皿、一个盖板以及10只鼠妇,让学生自己设计出阴暗和明亮两种生活环境并观察鼠妇会对这两种环境怎样选择。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很快想出用盖板盖住培养皿的一半,另外一半用灯光直接照射,这样就可以制造出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了。设计好实验后,学生开始进行探究,最终得出鼠妇不喜欢光亮,生活习惯趋于黑暗环境的结论。
总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合理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张庄中学)
关键词:生物;情境;课堂
初中生物侧重于对生命现象的描述,教材主要体现感性、浅显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忽略了对知识的更新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生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仔细钻研教材,根据大纲要求,有目的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营养繁殖》时,教材中有提到石榴可以采用压条繁殖的方式。围绕这个知识点,我问学生:“同学们应该都见过石榴树吧?那么想象一下,使用压条繁殖的方法会带来怎样的不便?有没有可以解决的方法?”学生听后议论纷纷,说:“树枝太高了,如果使用压条的方式不容易把树枝埋在土里。”然后,一个同学回答:“我们可以拿花盆压着枝条,把枝条固定在土里。”另外一个同学反驳道:“不行不行,万一花盆绊倒行人怎么办?不方便,不如把花盆吊在树上。”“那也不行啊,花盆那么重,吊不住的!”“在塑料包里装上土,代替花盆吊在树上怎么样?”这条意见一提出,学生纷纷附和,表示这个方法确实很好,学习气氛非常浓厚,顺利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位压条法。通过创设这种问题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教学内容。
二、创设实验情境,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生物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例如,在教学《观察植物细胞》时,我就先给学生详细讲解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并归纳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这七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去。然后我引导学生制作薄而透明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便于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要点。接着,我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纠正学生在使用时出现的错误。例如:要一手拿镜柄,一手托住显微镜,显微镜要放在身体的左上方,还要注意使用双手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等。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耐心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直接把光对鼠妇有影响的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学生学得被动而无法熟练地掌握知识。教学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积极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首先,我对学生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如“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然后我开始引导学生探究,将学生分组,并向每一小组提供一个涂有黑色颜料的培养皿、一个盖板以及10只鼠妇,让学生自己设计出阴暗和明亮两种生活环境并观察鼠妇会对这两种环境怎样选择。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很快想出用盖板盖住培养皿的一半,另外一半用灯光直接照射,这样就可以制造出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了。设计好实验后,学生开始进行探究,最终得出鼠妇不喜欢光亮,生活习惯趋于黑暗环境的结论。
总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合理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张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