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是社会精神的产物,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到更高的学历层次,语文学科一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工具。在我国,有五千余年的悠悠历史,语文作为母语,一直一来就是炎黄子孙研究的对象,承载着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知识掌握的好与坏,它对学生会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语文,是一门科学、关乎国民的文化素质、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正如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所言:“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也。”由此可见,语文学习是何等重要啊!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桥梁。之所以说他是桥梁,是因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要充分利用语文这个工具,去敲开各个学科的大门。
“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学好语文,不仅要掌握基础的字词,更主要的是要增加阅读了,博览群书,不仅要读“有用之书”,“无用之书”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唯通过海量的阅读,掌握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方能侃侃而谈,谈有其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分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直接关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没有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出门旅游,不认识路牌和地图上的字行路难;工作时,不识字就不可能掌握好先进的技术,甚至连起码的留言条、请假条也写不了……。这些虽都只是一些假设,而历史上因为语文未学好而产生的教训也是有的。想当初,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论文就是因为语言難懂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未被人们所理解,直到另一位科学家以流畅、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这一发现,世人才为之惊叹。既然没有翅膀,若想渡江,就得靠舟楫。
不管小学中学大学,对于老师来说,给学生提供渡江的“舟楫”,乃天经地义——虽然境界及方法不同。在北京大学的专题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讲论会上,每当循例点评学生的论文时,不仅挑毛病、补资料、谈理论,更设身处地帮他们想,这篇文章还可以怎么做。
甚至有中学生狂言:“数学、物理和化学是固体;音乐、美术和体育是液体;而语文是气体。”由此一语,就可以推想语文受重视的情况可见一斑。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和“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是随着出去实习、看讲座或者展览等这些,开始由自己相比较之下笨拙的表达和浅显的思考意识到我这几年来对于语文这方面知识的空缺。以前仅把语文当作应试而已,高考一完卖了书,以为从此和这门课再见来不及挥手。语文并不仅仅是一个科目,它是汉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写作、中外文学、文化等等的糅合。这些是先人们的智慧所在,私以为学习语文让这种智慧有了价值,东南大学的张天来老师在“大学语文”课上引用了徐志摩先生的话——读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所在,而无所谓文理科之别。至于为什么在大学里开设语文课程,我想应该和开设高数现代大英的道理是一样的,让希望学习的人得到平台,让无意识的人得到督促。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语文是基础课程,如果我们不识字,那么我们就无法学习其他课程。简单的说,语文是大脑,数学是神经,外语是嘴,物理化学是四肢。语文和其他学科在方法方面的联结、互补和相互渗透,关注和落实教学方法的相互借鉴。指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时,用某种需要而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或将介入的方法与语文学科的方法融合运用,也可在实施语文学科的教学时,有针对性地借用某学科的方法,并将其与语文学科的方法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以增强其教学效果。要达到语文与其他学科方法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整合的意识,而且还应具有整合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科的知识和特点,还应具有更为广博的横向知识,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不仅要加强知识的更新学习,而且要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由于各学科之间的思想、方法、内容是相互渗透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整体上看,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零散的,必须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因此,强调学科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的补充联系,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形成整体有序的结构,不仅要拓宽知识面,而且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 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只有在充分理解题意、掌握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正确解答。试问,如果连题意都无法理解,又何谈解答呢?数学,是由数字、符号、公式等组合而成,但没有语言的阐述,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可见,在数学中,没有语文的支撑,学科发展将寸步难行。语文与英语学科。英语,世界通用语言。一名土生土长的国人,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接触的是国语,学习英语,没有语文为基础,所学内容也会无处下手、无处可用。
语文重要毋庸置疑,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然开启。现在如果你不重视语文,你被淘汰将是分分钟的事情。
(作者单位:长春市九台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是一门科学、关乎国民的文化素质、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正如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所言:“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也。”由此可见,语文学习是何等重要啊!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桥梁。之所以说他是桥梁,是因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要充分利用语文这个工具,去敲开各个学科的大门。
“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学好语文,不仅要掌握基础的字词,更主要的是要增加阅读了,博览群书,不仅要读“有用之书”,“无用之书”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唯通过海量的阅读,掌握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方能侃侃而谈,谈有其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分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直接关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没有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出门旅游,不认识路牌和地图上的字行路难;工作时,不识字就不可能掌握好先进的技术,甚至连起码的留言条、请假条也写不了……。这些虽都只是一些假设,而历史上因为语文未学好而产生的教训也是有的。想当初,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论文就是因为语言難懂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未被人们所理解,直到另一位科学家以流畅、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这一发现,世人才为之惊叹。既然没有翅膀,若想渡江,就得靠舟楫。
不管小学中学大学,对于老师来说,给学生提供渡江的“舟楫”,乃天经地义——虽然境界及方法不同。在北京大学的专题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讲论会上,每当循例点评学生的论文时,不仅挑毛病、补资料、谈理论,更设身处地帮他们想,这篇文章还可以怎么做。
甚至有中学生狂言:“数学、物理和化学是固体;音乐、美术和体育是液体;而语文是气体。”由此一语,就可以推想语文受重视的情况可见一斑。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和“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是随着出去实习、看讲座或者展览等这些,开始由自己相比较之下笨拙的表达和浅显的思考意识到我这几年来对于语文这方面知识的空缺。以前仅把语文当作应试而已,高考一完卖了书,以为从此和这门课再见来不及挥手。语文并不仅仅是一个科目,它是汉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写作、中外文学、文化等等的糅合。这些是先人们的智慧所在,私以为学习语文让这种智慧有了价值,东南大学的张天来老师在“大学语文”课上引用了徐志摩先生的话——读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所在,而无所谓文理科之别。至于为什么在大学里开设语文课程,我想应该和开设高数现代大英的道理是一样的,让希望学习的人得到平台,让无意识的人得到督促。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语文是基础课程,如果我们不识字,那么我们就无法学习其他课程。简单的说,语文是大脑,数学是神经,外语是嘴,物理化学是四肢。语文和其他学科在方法方面的联结、互补和相互渗透,关注和落实教学方法的相互借鉴。指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时,用某种需要而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或将介入的方法与语文学科的方法融合运用,也可在实施语文学科的教学时,有针对性地借用某学科的方法,并将其与语文学科的方法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以增强其教学效果。要达到语文与其他学科方法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整合的意识,而且还应具有整合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科的知识和特点,还应具有更为广博的横向知识,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不仅要加强知识的更新学习,而且要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由于各学科之间的思想、方法、内容是相互渗透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整体上看,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零散的,必须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因此,强调学科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的补充联系,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形成整体有序的结构,不仅要拓宽知识面,而且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 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只有在充分理解题意、掌握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正确解答。试问,如果连题意都无法理解,又何谈解答呢?数学,是由数字、符号、公式等组合而成,但没有语言的阐述,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可见,在数学中,没有语文的支撑,学科发展将寸步难行。语文与英语学科。英语,世界通用语言。一名土生土长的国人,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接触的是国语,学习英语,没有语文为基础,所学内容也会无处下手、无处可用。
语文重要毋庸置疑,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然开启。现在如果你不重视语文,你被淘汰将是分分钟的事情。
(作者单位:长春市九台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