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情感与表达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twan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世纪末崛起,至今仍十分活跃的荷兰设计力量似乎最让人有话可说。理查德·哈登、马塞尔·汪德斯、赫拉·容格里尔斯,这些人的名字拎出来个个都气质鲜明,设计品牌如Droog、Moooi带来的作品也无比抓人眼球。荷兰设计给人的印象就像其标志性色彩,橙色那样,鲜明、欢快、刺激。
  荷兰设计之所以能形成如此显著的影响与其积极的推介政策密切相关,荷兰设计师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共同的圈子,让他们既能探索各自的设计方法,发展自己的设计风格,又在各种品牌和展览中交流碰撞,并行不悖。例如他们大部分都出自埃因霍温设计学院这个大本营、几乎都与Droog有过合作,或最初借由这个平台得到关注。Droog作为荷兰设计最早的推手在策展和展示方面的能力格外出众,在早期也更注重于推广而非售卖,与其合作的设计师被鼓励追求自己作品的独特性,因此每个人都开拓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设计道路。约根·贝(Jurgen Bey)就是这个圈子中的一人。
  约根·贝1984年到1989年在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学习。毕业后曾在几所主要设计学院任教,比如其母校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冰岛艺术学院和代尔夫特科技大学。其作品被多家国际博物馆收藏和展览,涉及的领域包括家具、产品、公共装置以及室内设计,除了在工作室创作实验性的作品,他也与一些杰出的制造企业有过成功的合作。2006年,Ron Arad的邀请,作为高级导师任教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这里对他来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地方,他一周上两天课,其他时间则花在位于鹿特丹的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由贝与他同样身为设计师的妻子芮恩·马克林(Rianne Makkink)共同创建。
  
  物品的拆分与再利用
  
  能进入人们视野的知名设计师,其作品通常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只有作品新颖,层次丰富,才能给人提供阐释的入口和途径,这也是许多成功设计师作品所具备的特点,如直觉与潜意识设计,盖塔诺·佩斯加的女性思维和艺术设计等。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立足点,或者说是设计理念以及工作方法,围绕约根·贝设计作品的关键词则是“物品、情感与表达”。
  贝的作品通常不能让人一目了然。与现代主义设计清晰简洁、干净纯粹的图景相反,他的作品中总具有各种细节。不规则外形、多元材质,将不同风格的物品杂糅嫁接,仿佛是作品周围生长缠绕的枝枝蔓蔓,同时生发出复杂含混的意义。贝的作品不光鲜耀目,而且萦绕着古旧的味道,仿佛被置于一个特殊的情境。他着迷于事物的情感意义,并通过发现事物之间新的联合进行创新。这位荷兰设计师对工艺有着强烈的信仰,当功能日益失去其吸引力,工艺的意义被新一代设计师重新发掘。他将再利用的概念实验性地运用到普通物品中,通过赋予普通家具和物品新的形式、特性和功能,让它们呈现新的价值。
  约根·贝1999年为杜鲁格设计公司设计了一款公园长椅,他利用树脂将甘草和叶子压模成非耐用家具,依据材料自身的生命周期,长椅会在失去使用价值后自动分解成生物肥料。这件作品以及许多典型的物品再设计让许多人将约根·贝与绿色设计和环保、可持续设计联系在一起,其实他并不受制于任何理论或意识形态,可持续与环保也不是他设计过程所遵循的原则,仅仅是因为他对物品的再利用十分着迷。贝认为今天人们的“用过即弃”的消费文化并不可怕,他不是批评家,这些被遗弃的日常物品反而是他最乐于研究和搜集的实验对象,所以他经常在街边搜寻邻居扔掉的家具,或在二手商店淘宝。
  “对我来说,设计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是一个模块化的世界。所以我想的是如何把原有的事物拆成小的部分,然后重新组合。”他喜欢对旧的形式和传统思路进行再设计,就像为旧物品寻找一个新世界。约根·贝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世界提问,他认为想要创造和思考新的东西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我们所能想到的事物和解决方法已经存在于日常的世界中。问题是你是否能找到它,并把它转化成人们愿意使用的物品。所以贝一直忙于分析核心问题,然后把隐藏在我们周围的事物的价值发掘出来,甚至像灰尘和等待这些没人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发挥巨大的价值,只要我们懂得如何运用它们。他设计的“真空包家具”就是利用灰尘制造出的舒适的家具。
  
  独具一格的表达形式
  
  贝赋予了普通物品非凡的表达。这位以鹿特丹为基地的荷兰设计师对全球化不感兴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以共性作为设计的出发点,那么你的作品将以同质性结束。”他的Kokon家具是将一系列旧椅子的骨架用PVC材料紧紧包裹,形成一个平坦的、有弹性的肌肤,看上去仿佛是科幻小说中来自外星球的奇异植物。贝消解了椅子原有的物质形态,通过颠覆原来理想的形式理念,带来了无限的形式变化。“灯罩的灯罩”是一个覆盖着聚酯纤维的枝形吊灯。此款吊灯,外围为不完全透明的镜面薄膜,关灯的时候,为镜面效果,开灯后,内部的灯光则会透出,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很像是单面镜。同时具有宫廷的华丽和现代的时尚感。通过利用旧物和传统思维创作出新的杂交的物品,贝将其内在的价值转化出来。
  在贝位于鹿特丹的工作室中,随处可见枝形吊灯.沙发,涂了聚亚安酯的扶手椅,干草制成的长椅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设计物。就是在这里他对家具进行各种实验。他把自己的角色比喻为做科学研究的设计师,不断为人们提供和制造对不同现实的体验和感受。他的设计目标十分清晰,必须让自己的想法保持清晰和纯粹,如果在一开始不坚持,那最后将一无所获。
  贝的作品并没有使用过多复杂精湛的技艺,将物品装扮成任意的外形是他重要的设计手法,他乐于改变物品的外观和它在原有世界中的位置,同时转变人们对一件普通物品的感受和认知,通过这种不同寻常的变形,他制作出许多奇异的物品。2008年6月,贝举办一场展览,围绕“制作而非概念”的主题创作了20件家具。“目击公寓(Witness Flat)家具系列是为一个假想的展场而设计,包括衣橱、灯具、带有手工缝制垫子的沙发和六张用木材和毛毡制作的餐椅,它们看上去相同但重量各异,细节变化丰富,设计师希望表达的理念是“事物并不像它们看上去的那样”。设计所用的原材料全都来自荷兰,包括各种羊毛、山毛榉木材和黄杨木。
  贝也在建筑领域进行实验,他认为建筑与产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007年,他应荷兰阿玻尔多伦ROC职业训练学校的邀请设计一闻教室,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那的孩子们的思维跨越传统对他们的束缚,贝用学校使用的书籍中的形象和图案装饰教室的墙,地板和家具。“当你不在看书时,你看到这些内容以不同的景观出现,除了带来惊异和混沌的感觉,也许能让你脱离系统的固定思路,将这些片段重新组成新的故事。”
  马克林&贝工作室的设计是实验性的,但并非难以理解。怪异并非他的本意,他只是把平凡的物品转化成独一无二的作品,例如他为提耳堡保险公司(TiIburg)接待区设计的“耳朵椅子(Ear Chair)”。这件家具是舒适的,在扶手处还融入了小桌子,更重要的是这个提供了私密空间的设计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氛围和使用方式。贝的工作为许多其他设计师提供了养分,他们从贝的作品中吸取灵感。贝也很享受这个中间者的角色,虽然他用敏锐的感知发现设计,但在贝心中并不以大众消费市场为主要对象做设计。
  作为伦敦皇家美术学院的高级导师,贝认为现在的设计教学在花费很高的设计程序中太过重视最终的成品。他也很担心现在的年轻设计师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和期望,设计的周期大大缩短了, “当我在埃因霍温当学生时,如果你有一个项目和作品,你可以用它持续一年,以前人走在作品前面,现在新的作品层出不穷,作品比人的思维更新得更快。”
  贝是多才多艺的,他与不同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合作,设计多种项目。他为MVRDV位于埃因霍温的住宅做室内设计,为乌得勒支附近的老年痴呆病人设计花园,当前他正在Prooff设计公司作艺术总监,并与UN工作室的设计师合作设计家具。面对如此多不同的设计领域,他并不害怕自己在某个领域是业余的,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方向和创新的机会。
其他文献
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在1957年创作了小说《在路上》,讲述一群年轻男女在不断的搭车或开车行进中,展开的属于那个年代和人群的旅途与生活的足迹。行走既是对放纵、随意的生活节奏的渴望,也可以说是对自由的渴望。在这部小说后,一位来自英国的年轻人同样踏上行走的步伐,去展开自己创作、乃至是人生的旅程。艺术家理查德·朗以一直持续到今天的不断行走的体验,完成其对
期刊
来自台湾的同在八月出生的两个大男孩,Owen Chuang和Cloud Lu,于2000年同赴日本攻读设计,2D05年回台湾后,成立了“双八月”创意设计组合,意在表达他们对设计的爱像八月骄阳般激情似火。他们在设计上一直坚持“生命与情感”这个理念,并且在作品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和诠释。“爱与和平”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设计目的是希望生活中没有战争的残酷和死伤,只有爱与和平围绕在四周。“一颗和平炸弹”是有
期刊
对于要接受CAT扫描(电脑×线断层扫描,也称CT扫描)的就诊儿童来说,陌生的医疗器械会让他们惊恐不已。孩子们对于扫描检查缺少实质的认识。甚至会由于在检查期间表现出极端焦虑的情绪而不得不服用镇静剂。除此之外,重新扫描也是家常便饭。若是遇上这种情况,孩子们不得不在仪器上忍受更久的检查时间。飞利浦公司设计了一台供儿童使用的小型CT扫描仪,能够帮助孩子认识CT扫描,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设备配有电视屏幕和一
期刊
上世纪中叶,日本是从零起点开始发展本国经济,随后经历了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期,如今在经济领域、产业领域越来越接近世界最顶级最前沿的地位。这当中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当初日本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便宜,制造业高速发展后,日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生产附加价值更大的产品。正是这样不断地思考,才促使日本设计一点一点的进步。    生存到模仿阶段    现在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大概过了65年时间。在那个
期刊
中国有设计文化吗?中国设计有与大国地位相当的国际声誉吗?还没有。那就让中国设计再飞一会儿,我们来呼吁中国的设计文化,呼吁中国设计。    设计文化来自人民群众    设计无处不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在这一点上,中国设计与国外设计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这种差距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思想没有跟上,设计文化没有形成。中国人已经不满足于温饱,开始追求生活品质了,但追求的品质其实
期刊
在进行设计研究时,往往要协调实践与调研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方式是为了设计而调研,这是一种相当商业的模式。调研时会选择一个主题,然后再根据这个主题进一步延伸到要调研的领域。传统的调研会研究用户,研究要设计的对象,典型的调研方式也包括问卷调查等内容,这种调研假设的前提是消费者能够理解所设计的东西,或者能够提供或者解决问题。但大多数时候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像上个世纪初发明并推广汽车时,如果当时对人
期刊
洛杉矶车展是北美第三大车展,仅次于北美底特律车展与纽约车展,最早于1907年举办。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同巴黎、法兰克福和纽约车展等一样,成为世界主要的国际车展之一。每年的洛杉矶车展都被打造成了一场梦幻盛会,超豪华车、概念车和高科技配备都选择在这里首发。2010年洛杉矶车展有20款新车全球首发,并且有30多款新车北美首发。这些车覆盖面广,既有高端跑车,也有“绿色”概念车、多用途车和普通轿车。这
期刊
从1月北京的设计酷越之夜,到5月上海世博会,再到年末广州三个盛大的设计周,2010的中国设计舞台,时尚、隆重、充满力量!  2010是中国工业设计历史上绿意盎然的一年。3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工业设计列为需要大力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这是工业设计前所未有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7月22目,工信部披露了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明确了工业设计的定
期刊
信息时代的设计应该探索的不仅仅是物品,而是它的过程和服务当中对生活方式的创新,设计应以一种整合性、集成性、理想与生活与艺术一体化的概念去定义。因此,秉承以人为本的初衷,实现设计的一体化发展,日益受到设计界和相关产业界的重视。“一体化设计”要求设计师从设计思考方式的层面上开始关照设计全流程。当时间和空间在不断发生改变的同时,设计师需要创造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方式,从而设计一种情境和物境,让人们产生一种
期刊
如果你问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新家具,大部分人都会本能地说因为想要更好。但是,也有些人不会因为新沙发功能多或是新桌子高度可调节就想汰旧换新,他们会等到旧家具坏了才会考虑进行通常比较昂贵的长期投资——购买新家具。有些人因为喜新厌旧而购买新家具,可能他们只是想换个形状、换个颜色或是换个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还有人改变家居是因为他们家要添置新人口,或是他们搬到了更大或更小的公寓。老人可能会因为他们想要坐高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