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年高中教师的自我学习应该是多途径、多手段的,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学习。文章围绕青年中学教师的自我学习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青年高中教师 自我学习 学习方法
欲为师,先为人,青年教师更应如此。“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学家朱熹怕是没有想到“源头活水”除了圣贤之书之外还能是什么。时过境迁,现代人应该有现代人的源头和活水,现代教师更应如此。现我结合近五年的体会心得,同青年教师探讨自身成长问题。
一、专业。来源:不断阅读书籍,不停向老教师学习。大学里学的东西和自己教书时候用的东西不太一样,甚至很不一样,很多用不上,很多要重新学习。
1.仔细研读高中教材,一边读一边思考、比对、质疑,再查阅大量专业资料,最终形成高中教学知识体系。
2.认真做高考题、练习题。高中教育的目的从现实意义上讲是为了高考,为了考试,所以习题才是最后落脚点,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师范生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没有几所大学会把训练毕业生的习题能力作为培养重点,这种做法或许是正确的,但造成了现实意义上新教师能力的缺失。对于题目的解读、分析、质疑、反思、总结往往成为新教师和老教师最明显的分界线。大量的系统的习题练习必不可少,建立较为完善的习题系统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我的做法是建立系统的题库,把历年各地的高考题一网打尽、分类汇总,一提起就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样学生也会迅速认可你,反而没人在意你的年纪和资历了。
3.对于地图要尽量烂熟于心。为了给政治、历史学科提供基本的空间架构和常识信息,本来是理科生学的地理却成为文科综合的考察科目。鉴于高中教学中地理如此的特殊地位,高中地理对于地图的要求比较高,一些题目的地图考察要求已经超过了高校对于本科生甚至硕士乃至博士的要求,纯粹为图考图,甚至沦为命题者与答题者之间的智力游戏。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记忆的知识很可能一翻地图就能查到,这本来是要考查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建立空间版图概念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教师来说是个难题,因为地理教师都是学理工出身,大部分在高一时期就放弃了地理学习,又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因此初中地理无人重视,导致绝大部分地理专业人士在入学时知识结构性残疾。在教育中,掌握其发展规律,适时地加强教育和训练,将可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在某种能力发展的最佳期间剥夺了某种刺激,则可能难以弥补甚至不能获得某种能力。我认为地理教师已经错过了地图能力的发展关键期,亡羊补牢记地图怎么都差了一筹半筹,只能恶补。
4.抓紧一切机会深造。
二、交流。真理越辩越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同行的讨论甚至辩论可以精简你的思考过程,可以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还可以让你清醒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促进进步。开诚布公、实事求是的讨论不但可以极大地刺激学术交流,完善双方的学识,那种有一说一、直言不讳对亦欣然错亦喜的讨论也能让人得到纯粹的学术上的快感。记得有一次我上班坐通勤车,看到旭日东升,就和同组的王老师讨论日出时间的计算问题,他更正了我的一个常识性错误,让我有了新的想法,我把它整理出来,形成了一篇计算大庆日出时间的一般方法的小论文,这就得益于开诚布公的讨论。年长的教师,为年轻人营造自由学术氛围,这对其成长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生活。生活是最大的学校,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术敏感的人不可能忽视鲜活的生活。更何况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融合、大碰撞、大发展的激荡时代,生活的活水才是真正的源头。教学中,生活为我提供最鲜活的案例,最生动的教学语言,注重生活积累,学生会很欢迎你。
1.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对教与学的矛盾的正确的和不恰当的处理,都是宝贵的经验。这一点前人多有论述,这里就不细说了。
2.读杂书,博采众长。很多时候功夫在专业之外,在地理学科之外,我酷爱读杂书,书架上很多历史类、经济类、文化类,等等,还有《哈利波特》之类的小说,主要为了让自己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比如《哈利波特》所提倡的一种精神我认为对学生非常有用: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取决于所具备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所做出的选择。
3.杂志报纸。不可只读一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纸质传媒的深度报道,仍然是其他媒体望尘莫及的。
4.电视节目。有空就看点新闻,了解大事小事天下事,可别做只读圣贤书的呆子,何况这世界根本没有所谓圣贤书。《每周新闻周刊》非常有深度。《面对面》、《赢在中国》都是棒极的节目。还有凤凰卫视等新兴媒体,观点对照,增强判断是非能力,在节目里了解社会百态、人情冷暖。教师的社交圈子其实非常狭小,很容易信息枯竭,很可能到最后心灵也枯竭了,所以要注意克服,关注社会,勿忘理想。
5.网络。网络的大千世界应有尽有,不过要把握好,一些信息以讹传讹,需要自己辨析。我通过在大庆实验中学贴吧为班级学生答疑解惑,收到了较好效果。并且在百度知道上查询问题时,发现很多回答者误人子弟,于是自己回答,教学相长,受益匪浅。
6.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识见识,见过后才有识,假期尽量出去走走,看一看花花世界,见一见他乡人们的幸福和无奈,这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
7.运动。教师是个偏于文弱的职业,很容易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那可是很可怕的,所以要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
总之,教师要教出健康有生趣、理性又仁义的学生,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我认为,这个过程既漫长又有趣,在这一过程中正好享受人生。正如一位同行前辈所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备好一堂课,诚哉斯言,以此为青年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前苏联]维果斯基著.思维与语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瑞典]皮亚杰著.姜志辉译.心理发生与科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 青年高中教师 自我学习 学习方法
欲为师,先为人,青年教师更应如此。“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学家朱熹怕是没有想到“源头活水”除了圣贤之书之外还能是什么。时过境迁,现代人应该有现代人的源头和活水,现代教师更应如此。现我结合近五年的体会心得,同青年教师探讨自身成长问题。
一、专业。来源:不断阅读书籍,不停向老教师学习。大学里学的东西和自己教书时候用的东西不太一样,甚至很不一样,很多用不上,很多要重新学习。
1.仔细研读高中教材,一边读一边思考、比对、质疑,再查阅大量专业资料,最终形成高中教学知识体系。
2.认真做高考题、练习题。高中教育的目的从现实意义上讲是为了高考,为了考试,所以习题才是最后落脚点,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师范生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没有几所大学会把训练毕业生的习题能力作为培养重点,这种做法或许是正确的,但造成了现实意义上新教师能力的缺失。对于题目的解读、分析、质疑、反思、总结往往成为新教师和老教师最明显的分界线。大量的系统的习题练习必不可少,建立较为完善的习题系统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我的做法是建立系统的题库,把历年各地的高考题一网打尽、分类汇总,一提起就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样学生也会迅速认可你,反而没人在意你的年纪和资历了。
3.对于地图要尽量烂熟于心。为了给政治、历史学科提供基本的空间架构和常识信息,本来是理科生学的地理却成为文科综合的考察科目。鉴于高中教学中地理如此的特殊地位,高中地理对于地图的要求比较高,一些题目的地图考察要求已经超过了高校对于本科生甚至硕士乃至博士的要求,纯粹为图考图,甚至沦为命题者与答题者之间的智力游戏。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记忆的知识很可能一翻地图就能查到,这本来是要考查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建立空间版图概念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教师来说是个难题,因为地理教师都是学理工出身,大部分在高一时期就放弃了地理学习,又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因此初中地理无人重视,导致绝大部分地理专业人士在入学时知识结构性残疾。在教育中,掌握其发展规律,适时地加强教育和训练,将可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在某种能力发展的最佳期间剥夺了某种刺激,则可能难以弥补甚至不能获得某种能力。我认为地理教师已经错过了地图能力的发展关键期,亡羊补牢记地图怎么都差了一筹半筹,只能恶补。
4.抓紧一切机会深造。
二、交流。真理越辩越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同行的讨论甚至辩论可以精简你的思考过程,可以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还可以让你清醒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促进进步。开诚布公、实事求是的讨论不但可以极大地刺激学术交流,完善双方的学识,那种有一说一、直言不讳对亦欣然错亦喜的讨论也能让人得到纯粹的学术上的快感。记得有一次我上班坐通勤车,看到旭日东升,就和同组的王老师讨论日出时间的计算问题,他更正了我的一个常识性错误,让我有了新的想法,我把它整理出来,形成了一篇计算大庆日出时间的一般方法的小论文,这就得益于开诚布公的讨论。年长的教师,为年轻人营造自由学术氛围,这对其成长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生活。生活是最大的学校,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术敏感的人不可能忽视鲜活的生活。更何况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融合、大碰撞、大发展的激荡时代,生活的活水才是真正的源头。教学中,生活为我提供最鲜活的案例,最生动的教学语言,注重生活积累,学生会很欢迎你。
1.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对教与学的矛盾的正确的和不恰当的处理,都是宝贵的经验。这一点前人多有论述,这里就不细说了。
2.读杂书,博采众长。很多时候功夫在专业之外,在地理学科之外,我酷爱读杂书,书架上很多历史类、经济类、文化类,等等,还有《哈利波特》之类的小说,主要为了让自己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比如《哈利波特》所提倡的一种精神我认为对学生非常有用: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取决于所具备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所做出的选择。
3.杂志报纸。不可只读一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纸质传媒的深度报道,仍然是其他媒体望尘莫及的。
4.电视节目。有空就看点新闻,了解大事小事天下事,可别做只读圣贤书的呆子,何况这世界根本没有所谓圣贤书。《每周新闻周刊》非常有深度。《面对面》、《赢在中国》都是棒极的节目。还有凤凰卫视等新兴媒体,观点对照,增强判断是非能力,在节目里了解社会百态、人情冷暖。教师的社交圈子其实非常狭小,很容易信息枯竭,很可能到最后心灵也枯竭了,所以要注意克服,关注社会,勿忘理想。
5.网络。网络的大千世界应有尽有,不过要把握好,一些信息以讹传讹,需要自己辨析。我通过在大庆实验中学贴吧为班级学生答疑解惑,收到了较好效果。并且在百度知道上查询问题时,发现很多回答者误人子弟,于是自己回答,教学相长,受益匪浅。
6.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识见识,见过后才有识,假期尽量出去走走,看一看花花世界,见一见他乡人们的幸福和无奈,这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
7.运动。教师是个偏于文弱的职业,很容易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那可是很可怕的,所以要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
总之,教师要教出健康有生趣、理性又仁义的学生,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我认为,这个过程既漫长又有趣,在这一过程中正好享受人生。正如一位同行前辈所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备好一堂课,诚哉斯言,以此为青年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前苏联]维果斯基著.思维与语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瑞典]皮亚杰著.姜志辉译.心理发生与科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