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托马斯·哈代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兼具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小说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一系列巧合与暗示所体现的生活悲剧性思想与宿命论探究作品中的自然主义;通过挖掘作品对残酷罪恶工业社会的控诉和对虚伪宗教与道德的揭露,探究其现实主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苔丝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194-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50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作为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他以自己创作体裁之众多、题材之广泛、思想之深远、艺术之高妙在文学史上具有世界声誉和深远的影响。哈代长期生活在乡下,对农村生活有深入的了解。可以说,正是这种长期乡村生活的熏陶,养成了哈代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故乡的山水,增进了哈代对大自然的了解与亲近。而他生活的年代英国工业革命获得空前发展,社会结构发生着急剧变化,哈代对这场革命中新旧两种生活方式和观念带来的矛盾与痛苦有着深刻体验。因此哈代的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侵入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风俗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英国农村劳动者的悲惨命运和心灵创伤。在描写农村劳动者悲剧时,哈代常常把命运观念、神秘因素、性格弱点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与悲观主义情绪。其名作《德伯家的苔丝》以批判社会和悲观主义为主要特征,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末期英国下层农民的悲惨生活以及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
1 .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盛行于 19世纪下半叶。自然主义对生活和自然只作纯客观的描绘,只追求表面的真实,而不是本质的真实,搬用自然科学的规律来表现或解释人与人类社会。自然主义认为,人物个性和命运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受制于自然而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运动,是欧美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它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到四五十年代达到高峰。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力求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现实主义文学在反映社会时着力于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
2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自然主义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自然主义主要体现在小说中的生活悲剧性思想和宿命论色彩,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追求与无奈,挣扎与痛苦,在不断的抗争中走向毁灭。
小说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巧合与暗示,来说明苔丝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一切似乎只是巧合,而这些巧合却从根本上导致了苔丝命运的悲剧性。
在苔丝人生命运的每一个时期,都由于偶然因素,命运作祟,使她处境每况愈下,更深地跌入毁灭的深渊。故事每到一个转折点,都有一种力量驱使苔丝走向死亡。她总是在接近幸福的时刻,遭到偶然的不幸,命运赋予她的一切,总是与她的期望背道而驰。老马碰巧在苔丝与弟弟一起驱车送货途中被撞死;老马死后,苔丝认为自己就是凶手,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内疚之心,她答应前去认亲。她碰巧是因为疲劳,才使亚雷得手,否则,这件事情便不会发生;她给安吉尔的信碰巧塞到了地毯底下;当她终于决定去爱敏寺特时,碰巧遇到了安吉尔冷漠无情的哥哥,而非他慷慨仁慈的父亲。然而,在种种不幸的压迫下,苔丝依然同命运进行着抗争,她不愿轻易妥协:她本可以嫁给亚雷,但却拒绝了;她不愿欺骗安吉尔,便将自己的过去如实告知,安吉尔离她而去。继而更为残酷的是当苔丝放弃了希望,由于家人生活窘迫,无处安身,万般无奈之下屈从于亚雷后,安吉尔又悔过自新,前来与苔丝重归于好。爱情重新在她心中复活,她杀死亚雷,跟安吉尔一起外出潜逃,却躲不过命运之神的追踪最终被捕。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农场、田地,苔丝都努力想要去控制自己的命运,但无论她如何努力,命运都不给她任何生存的空间、喘息的机会和生活的希望,她都无法摆脱命运的控制,她的悲剧注定不可避免。
小说中常常出现的一些神秘主义的、超自然的因素和征兆,让人感到冥冥之中自有命运的安排、天意的存在,也奠定了主人公命运的悲剧基调,预示苔丝悲剧的命中注定。苔丝与弟弟一起驱车去送货途中,“那些星星凄清的光芒,正在一片一片苍苍的穹窿上,闪烁搏动,怡然泰然,把下界那两个像草芥的渺小生命,置于度外,不理不睬”。正是这种冷漠的自然力的作用,他们拉车的老马被一辆邮车撞死。苔丝的弟弟环顾四周,看见“映在天空中的各种奇形怪状的黑东西;这棵树像一只从洞里跳出来的发怒的老虎;那棵树像一个巨人的头”。这些描写都预示着打算“认本家”的后果和即将临头的灾难。小说中提到一个与德伯家族相关的阴森恐怖的四轮马车的传说,每次苔丝遭遇不幸前,这恐怖的四轮马车就伴着隆隆的声音出现在她的幻觉里。在草地上跳舞,安吉尔没有选中苔丝,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兆头;与安吉尔结婚前,按照习俗,结婚要宣布三次,但距他们结婚日期只剩不到两个星期了,这样只能向后推迟婚期,那也是不吉利的事;苔丝与安吉尔的婚礼后,那不祥的午后鸡鸣、新房门口那两幅狰狞的德伯家贵妇画像,似乎都预示了苔丝婚姻的不幸。每当苔丝命运改变的时候,都会有征兆出现,这是哈代生活悲剧思想和宿命论的体现,表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苔丝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像游丝一样敏感,像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这一切悲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的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
3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现实主义
哈代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劳资矛盾日益突出,资本主义势力向农村逐渐渗透,资本主义生活观念不断破坏传统文化和道德。资本主义工业化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增大、农民破产等,导致社会矛盾深化。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哈代所关注的课题乃工业革命对整个英国农村所造成的影响。工业革命侵入农村之后,机器取代人工,资本左右市场,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于是起了变化,原有的民俗风情、生活方式、语言习惯等都受到冲击而改变”。《德伯家的苔丝》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和批判了现实,控诉了这个使苔丝贫穷、受辱、绝望以致最终毁灭的社会。 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与工业文明的推进,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流落各地、四处打工的破产者。他们不仅没有自己的土地,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居无定所,处境艰难。苔丝的悲剧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苔丝一家因为失去土地而靠做小生意度日,她的家人和大多数农民一样在贫困中挣扎。老马一死,全家的小贩生意随之结束。随着家境每况愈下,苔丝为了家庭而一再牺牲自己,使自己陷入不幸之中。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到地主德伯家打工,却遭到亚雷的奸污,受到人们的非议,忍受着无尽的痛苦;后来,她到农场干活,遇到安吉尔的求爱,却因坦白过去,被丈夫在新婚之夜遗弃,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父亲去世后苔丝一家甚至连房子都没有,只好在祖先的坟地度过了春寒料峭的夜晚,天下之大竟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活保障牺牲自己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成了一个杀人犯,最终成为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的牺牲品,亚雷与安吉尔对苔丝的毁灭象征着资产阶级对农民的毁灭。若非失去土地,若非受到来自亚雷的身体伤害与来自安吉尔的精神压迫,也就没有苔丝后来的悲剧。作为靠出卖劳动力糊口度日的破产者中的一员,苔丝纯洁美丽、勤劳善良,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严酷的社会现实与世俗偏见中伪和恶的打击。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苔丝带来的是艰难的生活和辛苦的工作。苔丝在纯瑞脊打工时,老是受到地主婆的挑剔;在马勒村打工期间,她与男工们一起收割麦子,从早上一直劳动到夜晚,即使手臂被麦秆划破流血不止也不能休息;在棱枯槐,苔丝和女工们的劳动非常辛苦:“她们在那片大地上那种孤苦伶仃的光景,她们自己并不觉得,命运待她们公道不公道,她们也不去想,只是一点钟一点钟的干了又干。”即使在下雨天她们也必须坚持劳动,因为不干活就得不到工钱,没有工钱,她们就不能解决生活问题。
此外,工业文明带来的机器生产使大量农民雇工失业,使其处境更加艰难,同时也增加了人的劳动强度,使人沦为机器的工具。在小说中,由于收割机的使用,在马勒村人们拼命地跟在机器后面捆扎收割机割下的麦子直到晚上,动作如钟表一样机械单调。在棱枯槐农场,由于使用机器打麦,很多人都腰酸腿痛,疲惫不堪,“它要一开动起来,女工们的肌肉和神经,就要一齐紧张起来,非坚忍不拔,就不能支持下去”,苔丝更是累倒在机器旁,在乱草中躺一会儿又继续干。当机器出现故障停下来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而一旦机器运转起来,他们就痛苦不堪。高强度的工作使苔丝身心疲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打麦的场景是失去人性的新型资本主义农场的象征。”每天如奴隶般的机械工作,人们的劳动早已失去了田园牧歌色彩。同时,哈代也揭示了机器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因为长期与机器在一起,操纵机器的工人也变得麻木甚至也变成了机器一样。“他心里想的只是他自己的心事,他眼里瞧的只是他所管理的那个铁机器,他简直就不大看得见周围的一切景物,也满不在乎周围一切的景物。”他已经异化为没有感情、自我隔绝的人,与冰冷的机器相差无几。
作品中,苔丝不仅要同命运的种种不幸进行抗争,还要在一个存在着世俗法则的社会里生存,她的遭遇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这些法则。哈代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控诉。苔丝在被亚雷强占后根本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她只能独自面对这个不幸。亚雷逍遥法外,苔丝这个受害者却要面对人们的流言蜚语。当苔丝离开亚雷回家去时,由于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她把自己看作是罪恶的化身。而事实上,“她只是被动地破坏了人类所接受的社会法律,不是她四周的环境所认识的法律;她在她周围的环境中间,也不是她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不伦不类。苔丝遭遇的根源,在于社会道德伦理与现实的自然之间的对立”。安吉尔同样也受到了社会庸俗观念的奴役。在小说中,纯洁问题成为苔丝与安吉尔婚姻的底线。安吉尔虽然自认为摆脱了宗教观念,可他仍然依赖于宗教的伦理观念。
哈代通过苔丝一家的悲惨生活及苔丝的悲剧命运,有力控诉了残酷罪恶的工业社会,揭穿了英国社会在宗教与道德方面的虚伪面纱,是对社会弊端的批判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
4 . 结论
综上所述,《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通过事件巧合与预示的描写体现了他的悲剧思想和宿命论,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苔丝的悲剧逃不出命运的安排,受到强大的“意志力”的操控;从根源上看,是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的法律制度、伪善的道德和宗教使苔丝遭遇不幸,最终被毁灭。在哈代看来,揭示出社会的弊端并进而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是文学家义不容辞的职责。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哈代并没有真正找到解决的办法,但他把不可避免的悲剧与社会现状联系起来,其目的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批判。苔丝从反抗到毁灭的悲剧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控诉,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参考文献
陈英辉.维多利亚文学风貌[M].台北: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张若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李莉.自然主义文学浅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6).
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桑艳霞.简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J].时代文学,2010(10).
唐丽敏.典型的自然主义者托马斯·哈代[J].岱宗学刊,2005(6).
谢冬冰.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比较新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3).
关键词: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苔丝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194-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50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作为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他以自己创作体裁之众多、题材之广泛、思想之深远、艺术之高妙在文学史上具有世界声誉和深远的影响。哈代长期生活在乡下,对农村生活有深入的了解。可以说,正是这种长期乡村生活的熏陶,养成了哈代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故乡的山水,增进了哈代对大自然的了解与亲近。而他生活的年代英国工业革命获得空前发展,社会结构发生着急剧变化,哈代对这场革命中新旧两种生活方式和观念带来的矛盾与痛苦有着深刻体验。因此哈代的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侵入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风俗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英国农村劳动者的悲惨命运和心灵创伤。在描写农村劳动者悲剧时,哈代常常把命运观念、神秘因素、性格弱点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与悲观主义情绪。其名作《德伯家的苔丝》以批判社会和悲观主义为主要特征,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末期英国下层农民的悲惨生活以及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
1 .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盛行于 19世纪下半叶。自然主义对生活和自然只作纯客观的描绘,只追求表面的真实,而不是本质的真实,搬用自然科学的规律来表现或解释人与人类社会。自然主义认为,人物个性和命运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受制于自然而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运动,是欧美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它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到四五十年代达到高峰。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力求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现实主义文学在反映社会时着力于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
2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自然主义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自然主义主要体现在小说中的生活悲剧性思想和宿命论色彩,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追求与无奈,挣扎与痛苦,在不断的抗争中走向毁灭。
小说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巧合与暗示,来说明苔丝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一切似乎只是巧合,而这些巧合却从根本上导致了苔丝命运的悲剧性。
在苔丝人生命运的每一个时期,都由于偶然因素,命运作祟,使她处境每况愈下,更深地跌入毁灭的深渊。故事每到一个转折点,都有一种力量驱使苔丝走向死亡。她总是在接近幸福的时刻,遭到偶然的不幸,命运赋予她的一切,总是与她的期望背道而驰。老马碰巧在苔丝与弟弟一起驱车送货途中被撞死;老马死后,苔丝认为自己就是凶手,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内疚之心,她答应前去认亲。她碰巧是因为疲劳,才使亚雷得手,否则,这件事情便不会发生;她给安吉尔的信碰巧塞到了地毯底下;当她终于决定去爱敏寺特时,碰巧遇到了安吉尔冷漠无情的哥哥,而非他慷慨仁慈的父亲。然而,在种种不幸的压迫下,苔丝依然同命运进行着抗争,她不愿轻易妥协:她本可以嫁给亚雷,但却拒绝了;她不愿欺骗安吉尔,便将自己的过去如实告知,安吉尔离她而去。继而更为残酷的是当苔丝放弃了希望,由于家人生活窘迫,无处安身,万般无奈之下屈从于亚雷后,安吉尔又悔过自新,前来与苔丝重归于好。爱情重新在她心中复活,她杀死亚雷,跟安吉尔一起外出潜逃,却躲不过命运之神的追踪最终被捕。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农场、田地,苔丝都努力想要去控制自己的命运,但无论她如何努力,命运都不给她任何生存的空间、喘息的机会和生活的希望,她都无法摆脱命运的控制,她的悲剧注定不可避免。
小说中常常出现的一些神秘主义的、超自然的因素和征兆,让人感到冥冥之中自有命运的安排、天意的存在,也奠定了主人公命运的悲剧基调,预示苔丝悲剧的命中注定。苔丝与弟弟一起驱车去送货途中,“那些星星凄清的光芒,正在一片一片苍苍的穹窿上,闪烁搏动,怡然泰然,把下界那两个像草芥的渺小生命,置于度外,不理不睬”。正是这种冷漠的自然力的作用,他们拉车的老马被一辆邮车撞死。苔丝的弟弟环顾四周,看见“映在天空中的各种奇形怪状的黑东西;这棵树像一只从洞里跳出来的发怒的老虎;那棵树像一个巨人的头”。这些描写都预示着打算“认本家”的后果和即将临头的灾难。小说中提到一个与德伯家族相关的阴森恐怖的四轮马车的传说,每次苔丝遭遇不幸前,这恐怖的四轮马车就伴着隆隆的声音出现在她的幻觉里。在草地上跳舞,安吉尔没有选中苔丝,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兆头;与安吉尔结婚前,按照习俗,结婚要宣布三次,但距他们结婚日期只剩不到两个星期了,这样只能向后推迟婚期,那也是不吉利的事;苔丝与安吉尔的婚礼后,那不祥的午后鸡鸣、新房门口那两幅狰狞的德伯家贵妇画像,似乎都预示了苔丝婚姻的不幸。每当苔丝命运改变的时候,都会有征兆出现,这是哈代生活悲剧思想和宿命论的体现,表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苔丝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像游丝一样敏感,像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这一切悲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的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
3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现实主义
哈代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劳资矛盾日益突出,资本主义势力向农村逐渐渗透,资本主义生活观念不断破坏传统文化和道德。资本主义工业化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增大、农民破产等,导致社会矛盾深化。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哈代所关注的课题乃工业革命对整个英国农村所造成的影响。工业革命侵入农村之后,机器取代人工,资本左右市场,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于是起了变化,原有的民俗风情、生活方式、语言习惯等都受到冲击而改变”。《德伯家的苔丝》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和批判了现实,控诉了这个使苔丝贫穷、受辱、绝望以致最终毁灭的社会。 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与工业文明的推进,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流落各地、四处打工的破产者。他们不仅没有自己的土地,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居无定所,处境艰难。苔丝的悲剧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苔丝一家因为失去土地而靠做小生意度日,她的家人和大多数农民一样在贫困中挣扎。老马一死,全家的小贩生意随之结束。随着家境每况愈下,苔丝为了家庭而一再牺牲自己,使自己陷入不幸之中。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到地主德伯家打工,却遭到亚雷的奸污,受到人们的非议,忍受着无尽的痛苦;后来,她到农场干活,遇到安吉尔的求爱,却因坦白过去,被丈夫在新婚之夜遗弃,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父亲去世后苔丝一家甚至连房子都没有,只好在祖先的坟地度过了春寒料峭的夜晚,天下之大竟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活保障牺牲自己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成了一个杀人犯,最终成为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的牺牲品,亚雷与安吉尔对苔丝的毁灭象征着资产阶级对农民的毁灭。若非失去土地,若非受到来自亚雷的身体伤害与来自安吉尔的精神压迫,也就没有苔丝后来的悲剧。作为靠出卖劳动力糊口度日的破产者中的一员,苔丝纯洁美丽、勤劳善良,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严酷的社会现实与世俗偏见中伪和恶的打击。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苔丝带来的是艰难的生活和辛苦的工作。苔丝在纯瑞脊打工时,老是受到地主婆的挑剔;在马勒村打工期间,她与男工们一起收割麦子,从早上一直劳动到夜晚,即使手臂被麦秆划破流血不止也不能休息;在棱枯槐,苔丝和女工们的劳动非常辛苦:“她们在那片大地上那种孤苦伶仃的光景,她们自己并不觉得,命运待她们公道不公道,她们也不去想,只是一点钟一点钟的干了又干。”即使在下雨天她们也必须坚持劳动,因为不干活就得不到工钱,没有工钱,她们就不能解决生活问题。
此外,工业文明带来的机器生产使大量农民雇工失业,使其处境更加艰难,同时也增加了人的劳动强度,使人沦为机器的工具。在小说中,由于收割机的使用,在马勒村人们拼命地跟在机器后面捆扎收割机割下的麦子直到晚上,动作如钟表一样机械单调。在棱枯槐农场,由于使用机器打麦,很多人都腰酸腿痛,疲惫不堪,“它要一开动起来,女工们的肌肉和神经,就要一齐紧张起来,非坚忍不拔,就不能支持下去”,苔丝更是累倒在机器旁,在乱草中躺一会儿又继续干。当机器出现故障停下来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而一旦机器运转起来,他们就痛苦不堪。高强度的工作使苔丝身心疲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打麦的场景是失去人性的新型资本主义农场的象征。”每天如奴隶般的机械工作,人们的劳动早已失去了田园牧歌色彩。同时,哈代也揭示了机器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因为长期与机器在一起,操纵机器的工人也变得麻木甚至也变成了机器一样。“他心里想的只是他自己的心事,他眼里瞧的只是他所管理的那个铁机器,他简直就不大看得见周围的一切景物,也满不在乎周围一切的景物。”他已经异化为没有感情、自我隔绝的人,与冰冷的机器相差无几。
作品中,苔丝不仅要同命运的种种不幸进行抗争,还要在一个存在着世俗法则的社会里生存,她的遭遇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这些法则。哈代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控诉。苔丝在被亚雷强占后根本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她只能独自面对这个不幸。亚雷逍遥法外,苔丝这个受害者却要面对人们的流言蜚语。当苔丝离开亚雷回家去时,由于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她把自己看作是罪恶的化身。而事实上,“她只是被动地破坏了人类所接受的社会法律,不是她四周的环境所认识的法律;她在她周围的环境中间,也不是她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不伦不类。苔丝遭遇的根源,在于社会道德伦理与现实的自然之间的对立”。安吉尔同样也受到了社会庸俗观念的奴役。在小说中,纯洁问题成为苔丝与安吉尔婚姻的底线。安吉尔虽然自认为摆脱了宗教观念,可他仍然依赖于宗教的伦理观念。
哈代通过苔丝一家的悲惨生活及苔丝的悲剧命运,有力控诉了残酷罪恶的工业社会,揭穿了英国社会在宗教与道德方面的虚伪面纱,是对社会弊端的批判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
4 . 结论
综上所述,《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通过事件巧合与预示的描写体现了他的悲剧思想和宿命论,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苔丝的悲剧逃不出命运的安排,受到强大的“意志力”的操控;从根源上看,是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的法律制度、伪善的道德和宗教使苔丝遭遇不幸,最终被毁灭。在哈代看来,揭示出社会的弊端并进而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是文学家义不容辞的职责。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哈代并没有真正找到解决的办法,但他把不可避免的悲剧与社会现状联系起来,其目的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批判。苔丝从反抗到毁灭的悲剧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控诉,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参考文献
陈英辉.维多利亚文学风貌[M].台北: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张若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李莉.自然主义文学浅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6).
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桑艳霞.简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J].时代文学,2010(10).
唐丽敏.典型的自然主义者托马斯·哈代[J].岱宗学刊,2005(6).
谢冬冰.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比较新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