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婚姻家庭领域典型不良现象的法律分析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婚姻家庭领域产生了诸多问题,以三种现象最为典型:对婚姻自由有放任倾向、离婚率逐年攀升、家庭暴力屡禁不止。从法律角度分析,上述现象暴露出我国《婚姻法》在总则、结婚、离婚等制度上的不足,应当进行完善。
  【关键词】婚姻庭 婚姻法 离婚制度 家庭
  当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背景下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负面影响,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家庭暴力、婚外情、“包二奶”、“闪婚”、“闪离”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中国家庭面临危机,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完善《婚姻法》的角度提出消除家庭内部各种矛盾、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的个人浅见。
  现象之一:对婚姻自由有放任倾向
  当今社会条件下,人们对婚姻自由的放任突出表现为婚外同居、“包二奶”、“闪婚”、“闪离”等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北京为例,基层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中50%以上是80后年青人离婚,且结婚两年内离婚的居多;在广东省,“包二奶”现象大量存在,一些人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良婚恋现象的產生有多种原因,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婚姻自由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但自由并非毫无限制。“自由是做法律允许做的事情”,结婚和离婚这种重要的身份行为的变动必须符合婚姻法的规定。而我国婚姻法对于结婚和离婚规定的条件过于宽松。结婚和协议离婚的法定程序就是登记,缺少登记之外的婚姻干预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人对婚姻的过度放任。婚外同居、“包二奶”现象实质上违反了婚姻法规定的“一夫一妻”原则及“夫妻相互忠实”原则,而婚姻法对以上两个原则的规定太概括,缺少可操作性。同时,婚姻法旨在保护无过错方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因取证难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婚姻法上述制度的不完善助长了婚姻领域不良现象的居高不退。
  现象之二:离婚率逐年攀升
  据统计,截至2011年,中国离婚率连续七年递增,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离婚率接近30%。离婚不仅导致家庭的离散,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还产生种种社会问题。离婚率上升有诸多原因:第一,家庭结构缩小、夫妻因工作两地分居及缺乏沟通使家庭聚合力弱化;第二,人们对婚姻质量要求提高导致了婚姻观念的变化;第三,离婚制度相对比较宽松;第四,妇女经济能力及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她们有勇气主动提起离婚。
  有学者提出,婚姻立法的改革导致了离婚率上升,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简化了民政部门办理登记离婚的手续,保障了离婚的自由,但给冲动型离婚和草率型离婚打开了方便之门。我国婚姻法上的离婚救济制度(包括离婚财产分割、离婚损害赔偿及离婚帮助请求权制度)因对弱者权益(主要是女方)保护的不足,降低了离婚的法律成本。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婚姻法》规定了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但弱势一方并不完全清楚对方的具体财产,受法规不健全、监管漏洞以及执行成本大等因素影响,调查清楚被转移的财产在实践中很难实现。离婚帮助请求权因适用条件的限制,对离婚后困难一方的保护水平极为有限,因此,我国婚姻法上的离婚救济制度受到学者批判。综上,离婚率的逐年攀升暴露出我国婚姻法中离婚制度的三个不足:其一,协议离婚限制不够、离婚干预机制欠缺;其二,离婚救济制度形同虚设;其三,对妇女婚姻权益保护不健全。
  现象之三:家庭暴力屡禁不止
  家庭暴力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在我国广泛存在。据统计,全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每年有近10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家庭暴力侵害妇女、儿童人格权益,严重破坏家庭稳定,甚至成为家庭型犯罪的重要原因。目前,反家庭暴力成为我国婚姻法学界的热点理论问题广受关注。
  家庭暴力的高发与法律对家庭暴力的干预不足紧密相关。对于家庭暴力,现有立法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并不强,缺乏认定和制裁的标准,尤其缺少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司法救济,致使许多家庭暴力犯罪主体逍遥法外。
  为消除存在于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效促进婚姻和谐稳定,应当对我国《婚姻法》暴露出的不足进行相应的制度完善。
  完善和细化《婚姻法》总则
  《婚姻法》的立法目的需要明确。《婚姻法》第一条规定:“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仅体现了婚姻法的调整对象,没有体现婚姻法的立法目的,不利于禁止侵犯婚姻权益的违法行为。建议该条修改为:“为规范婚姻家庭关系,保护合法婚姻当事人的权益,促进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准确界定“重婚”,切实保护合法婚姻当事人的权益。《婚姻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对于重婚的定义,婚姻法与司法解释均未规定,实践中对重婚的认定采用的是刑法的标准,过于严格,不利于惩罚和遏制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违法行为。因此应当对重婚的概念从范围上加以修正和扩充,凡是违反了一个自然人只能有一个配偶(包括合法配偶和非法配偶)的原则就应当认定为重婚,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这样有利于维护一夫一妻制,从制度上制裁非法同居和婚外“包养”行为。
  对“婚姻自由”原则进行限制。为避免“离婚自由化”的倾向,笔者认为,《婚姻法》第三条的禁止性规定中应补充一款:“反对离婚自由化,家庭成员应当自觉承担家庭义务,维护家庭和谐。”
  强化夫妻忠实义务,规定配偶权。《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互相尊重……”法律规定的义务就应该是法定义务,夫妻忠实义务是婚姻本质的核心,如果夫妻双方不能相互忠实,婚姻自由就变成了婚姻自由化,一夫一妻制度就名存实亡,婚姻就真的变成了一张脆弱的“纸”。所以,婚姻法应当强化忠实义务,具体可从规定配偶权的角度来实现。世界上很多国家法律中都有关于配偶权的规定,如依照法国民法解释,配偶一方对他方通奸的第三人,可依据民法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索取赔偿。夫妻忠实义务是配偶权的内在本质内容,规定配偶权有利于避免第三者插足,促进婚姻稳定。《婚姻法》第四条建议修改为:“夫妻应当相互忠实,互相尊重;禁止他人故意侵害夫妻配偶权……”   增设家庭暴力防治的相关规定。实践中因家庭暴力而导致的犯罪案件近年来呈上升态势,家庭暴力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增设和完善家庭暴力防治制度刻不容缓。婚姻法修改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对施暴者的制裁措施;对受暴人的救助保护措施;处理家暴的法定程序;公安机关等机构干预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婚姻法修改时应当将反家庭暴力的内容具体化、明确化。
  完善结婚、离婚制度
  增设婚前培训与离婚干预机制。为避免“闪婚”、“闪离”这种对婚姻自由的放任现象,婚姻法应当规定婚前培训制度,让准备缔结婚姻的双方当事人学习和领会婚姻法,掌握处理婚姻家庭问题的基本技巧,学会经营婚姻和管理家庭,从而为营造和谐文明的家庭关系创造条件。同时应当建立社会救疗机制,推广兰州、上海已在试点的“离婚劝和”机制,由政府建立婚姻家庭心理咨詢网络和婚姻医院,负责接受离婚咨询和家庭心理咨询,使婚姻双方慎重对待离婚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在《婚姻法》中规定:“协议离婚前当事人应当接受当地居委会及有关部门的‘离婚劝和’,否则不予办理离婚登记。”同时,对已经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限制其行使再婚权利,即借鉴国外婚姻法中的“离婚缓冲期”制度,规定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定期限(如2年内)不得再婚,便于当事人就结婚和离婚问题进行深刻反醒,有效避免草率再婚,并为复婚留下法律空间。
  完善离婚救济制度。为加强对弱势方以及无过错方的权益保护,应当明确对无过错方的财产及子女抚养等问题上的偏向救济。同时,要加强法院甚至考虑律师对家庭财产的调查权益,避免家庭共同财产被转移的情况,为无过错方提供必要的权益保护。由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事由仅限于重婚、非法同居、家暴及虐待行为,范围较窄,不足以惩罚尚未构成同居的婚外性行为,应扩大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事由。同时为克服举证难的问题,应当采取过错推定的举证责任分配,减轻无过错方的举证责任。对《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离婚帮助请求权因不能有效保护弱势一方的权益,应当根据补偿人的经济能力和被补偿人离婚前的生活水平,将补偿帮助的力度适当加大。
  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婚姻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应当顺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婚姻家庭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源头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婚姻法会朝着体现婚姻本质,维护家庭和谐的目标前行。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着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不足、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和金融服务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金融服务必须健全和完善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以及加强金融服务风险管理,从不同层面解决制约农民工金融服务需求的因素。  【关键词】金融需求 金融服务 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是现阶段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过
【摘要】新时期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注下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政府运作效率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民主意识的觉醒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外在动力。  【关键词】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 改革 党建  政治体制作为国家最为重要的体制之一,对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房屋登记行为的法理构造颇为复杂,在逻辑上分为行为性质和法律效力两个部分,本质上兼有行政与民事双重属性。正确审理房屋登记案件的关键,在于恰当区分私法效力和公法效力,把私法的交给民诉,把公法的留给行诉。运用证据审查和行为审查划定房屋登记行为在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中的效力边界。  【关键词】房屋纠纷案 法理构造 审查规则  近年来,房屋纠纷案件数量猛增,逐渐成为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民
【摘要】自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首次提出公司社会责任概念后,迄今各国学者对其界定仍存在分歧,尚缺乏一个能广为接受、经得住推敲的定义。但从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作为一个多学科探讨的论题,其原本就应当是一个包含经济、法律和道德责任的完整体系。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 经济责任 法律责任 道德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涉及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
【摘要】张之洞主张以“办洋务、开新学”为手段来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与维新派在政见主张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界限。维新派对张之洞寄予厚望,当维新运动失败,维新派就骂张之洞背叛了他们,后世学者也因循之。其实,张之洞并没有背叛维新派。    【关键词】张之洞 戊戌维新 维新派    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人(今属河北),字孝达,又字香涛。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
【摘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实事求是”精髓,并不断发展创新,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取得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成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中国化 实事求是
当前,学习型组织被认定为成功企业的模式之一,文章对照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修炼,与中国国有企业的实际相结合,认为对中国企业来说,要做好五项修炼实属不易,因此提出中国国有企业建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对《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进行分析,认为该作品既是海明威对因《过河如林》受到的批评的反击,也是对自己生活中身体和创作才能走向衰退的现实的思
【摘要】惩罚性赔偿制度又被称为示范性赔偿或报复性赔偿制度,故其对于赔偿金额的确定就不限于受害人的损失。我国目前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定只解决了有没有惩罚的问题,却起不到惩戒的作用,其惩罚力度的不足、适用情形的严苛,极大地削弱了惩罚、惩戒及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制度 赔偿金额 适度性  与一般过失损害不同,在一些特定领域如消费领域、公平交易领域、合同领域,当出现恶意的欺骗
【摘要】西方历史哲学在“体系的时代”中形成了一种思辨的历史哲学,在“分析的时代”中形成了一种批判的历史哲学,又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发展为一种“历史的诗学”,展示了一个历史思维不断跃迁的逻辑过程。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下,历史性的思维得到不断的更新与提升,只有在历史的思维下,才能理解历史本身。    【关键词】历史哲学 历史思维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西方历史哲学在“体系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