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标准的语音语调、流利的口语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尽量用标准的、原汁原味的日常英语来表达对学生的关心、爱护、问候等,这样就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如何在小学英语中进行德育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谈淡我自己的主要做法及肤浅体会:
一、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我努力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例如:“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Hello!/Hi!”、“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我就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明白:早上遇见同学和老师要学会说“Good morning!”;向别人道歉时要学会说“Sorry.”;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说“Thank you!”。在学习“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等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我要求同学们注意听别人发言,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
通过上述作法可以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德育渗透的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特别的作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他们的英语终身学习有益,而且还在客观上影响着其综合品格的发展,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交际应用等各方面。
在课堂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向学生呈现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解题的过程中点拨学生掌握听音、辨音和获取、处理有效信息的技巧。课堂内外的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声音响亮,语音清晰流畅,语调和谐自然,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拼读单词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写的习惯而言,教师首先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板书和作业批改,给学生提供书写的榜样示范。交际应用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活动和学校整体的语言交际氛围熏陶来影响,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熟悉的情境,并且有语言交际的欲望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策略
小学英语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单词学习中,学生通过对语音知识、拼读规律的归纳,举一反三,可以增强自学、记忆单词的能力。如:学习了“all”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学“ball,tall,small”等相关单词;学习了“carrot”后,联想到单词“parrot”,为单词的拼写记忆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学习策略。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最主要途径,教师制订某项活动的规则,学生则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等综合能力,参与活动并获取成功。其中合作竞赛就是最典型的事例,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烈,尤其体现在团队精神上。教师可以组织男女生或小组间进行竞赛,练习或复习英语知识。如:在“What’s your number? I’m Number ….”的学习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开运动会的情景,比赛项目有跳绳、踢毽子、跳远等等,请学生在竞赛中操练重点句型。竞赛中,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达到学习目的,而且还应客观地调整参赛双方的竞赛心态,引导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竞赛的组织形式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的点拨和引申,有深度的课堂活动不能仅限于形式和知识层面,还应挖掘活动的深层内涵,让学生获得智力和非智力的双重收获。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设计自己的教学,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身心方面也有所进步,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如何在小学英语中进行德育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谈淡我自己的主要做法及肤浅体会:
一、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我努力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例如:“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Hello!/Hi!”、“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我就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明白:早上遇见同学和老师要学会说“Good morning!”;向别人道歉时要学会说“Sorry.”;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说“Thank you!”。在学习“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等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我要求同学们注意听别人发言,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
通过上述作法可以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德育渗透的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特别的作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他们的英语终身学习有益,而且还在客观上影响着其综合品格的发展,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交际应用等各方面。
在课堂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向学生呈现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解题的过程中点拨学生掌握听音、辨音和获取、处理有效信息的技巧。课堂内外的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声音响亮,语音清晰流畅,语调和谐自然,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拼读单词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写的习惯而言,教师首先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板书和作业批改,给学生提供书写的榜样示范。交际应用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活动和学校整体的语言交际氛围熏陶来影响,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熟悉的情境,并且有语言交际的欲望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策略
小学英语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单词学习中,学生通过对语音知识、拼读规律的归纳,举一反三,可以增强自学、记忆单词的能力。如:学习了“all”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学“ball,tall,small”等相关单词;学习了“carrot”后,联想到单词“parrot”,为单词的拼写记忆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学习策略。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最主要途径,教师制订某项活动的规则,学生则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等综合能力,参与活动并获取成功。其中合作竞赛就是最典型的事例,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烈,尤其体现在团队精神上。教师可以组织男女生或小组间进行竞赛,练习或复习英语知识。如:在“What’s your number? I’m Number ….”的学习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开运动会的情景,比赛项目有跳绳、踢毽子、跳远等等,请学生在竞赛中操练重点句型。竞赛中,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达到学习目的,而且还应客观地调整参赛双方的竞赛心态,引导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竞赛的组织形式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的点拨和引申,有深度的课堂活动不能仅限于形式和知识层面,还应挖掘活动的深层内涵,让学生获得智力和非智力的双重收获。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设计自己的教学,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身心方面也有所进步,真正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