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野外研学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增长知识和丰富阅历,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与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地理视角,以泉州地区场景为研学活动目标、主题、地点、路线、内容,探讨了开展高中地理野外研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力求通过旅行体验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旅行参观和户外场景探索中,基于自身兴趣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收获丰富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中,强化人地关系理解,发展地理综合实践力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学活动;实践思考
高中地理具有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学科特征,教师从地理视角,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地理事物与现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精心设计的高中地理野外研学活动,能够让学生能在实际情景中,自主运用地理知识技能和信息技术,主动观察识别自然、社会现象,使学生在野外观察、发现、思考、分析中,磨炼身心意志,提高地实践能力,有效实现科学探究精神、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品质的全面发展。
泉州地区地处福建中部沿海,具有特色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泉州地区还是中国历史“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悠久的发展历史,还积淀深厚的人文地理底蕴,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建筑、饮食、服饰、风土人情等人文地理要素,是学生亲身体验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研学理想对象。下面是笔者在带领高中生在地理野外研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整合收集区域资料,拓展地理思维视角,为研学实践活动做准备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先确定研学目标和主题,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立足当地资源,以地理学科为主,拓展相关学科知识与能力问题,如,地形、地貌、土壤实验分析、植被状况、植物分类调查、河流发育、农业发展、工业布局、聚落分布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式。在研学旅行组织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地理教材活动要求,科学合理制定课程目标,统领研学全程,将教学目标与研学实践活动进行紧密融合,深入挖掘地域特色。例如作者带领学生在《探索丝路遗产“海丝文化”考察活动》线路中,通过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六胜塔、石湖码头、林銮渡、九日山祈风石刻等地理环境的观察探索,让学生结合访问、探究调查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问题的思考中,形成良好的实践探究能力,并在亲身观测、考察、调查、分析、总结中,体验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师指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分析区位因素的方法,有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区域发展的因素,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亲身体验中,全方位地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
教师在研习活动开始前,还要指导学生自主搜集区域资料,有关泉州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特点等,引导学生从泉州地理资源的分布、开发角度进行探索,发展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让学生在查询、搜集过程中小组相互交流和思考,就会发现泉州可以研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泉州地区众多县市,可以考察清源山的名胜古迹、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和植物,也可以去晋江河边考察河流地貌,还可以去海边考察海岸地貌地形,观察海水的运动,可以去了解传统民居特点(骑楼、蚝壳厝、石头房等)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先设置合理的研学线路,例如:笔者在《泉州晋江市自然与人文景观科学考察活动》的晋江深沪湾--石圳--东石寨--灵源山--草庵--七匹狼主厂区等地的实践考察线路过程中,让学生从查阅的资料中,懂得了要去考察深沪湾的海底古森林遗迹,需要咨询当地渔民或查阅有关潮汐的涨落情况,只有当潮落时到达才能看到海底古森林遗迹,否则只能见到汪洋海水。所以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另一方面确保能熟练预习和明确考察内容。让学生在研学活动开始前,从地理位置掌握泉州地区各个地点的空间关系,确保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完整性,让学生在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启示下,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掌握地理知识技能,形成地理思维视角。
二、发展人地协调观念,锻炼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地理研学实践技能
野外研学活动使得地理知识技能的教学在广泛空间产生,教师在实践中要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参观沿途景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思维品质、态度和素质。教师要关注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让学生能在地理场景中,通过边看、边问、边做、边思、边写、边说,对问题展开观察、分析、判断。主要观察自然现象,让学生在亲手测量和体验参与中,能够自主依据既有地理知识技能,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推理,理解其产生的原理。当学生产生心中疑惑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多问多思考,相互交流探讨对所见的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等问题进行辨识判断、推理和探究,讓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讨论交流中,自主从地理角度分析成因,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地理研学实践技能。
例如在晋江深沪湾--石圳--东石寨--灵源山--草庵--七匹狼主厂区等地的实践考察活动中,学生在深沪湾观察海底古森林遗迹时,惊奇地发现7千多年前的古森林仍不易被海水腐蚀,周边长满海蛎壳。而在石圳海边观察到同一片海域一边是沙质海岸,一边是基岩海岸;还能在基岩海岸上清晰观察到岩脉走向、岩脉宽度的变化;有的学生还采集到的长石和石英,当学生惊喜若狂,把这些采集到的岩石当宝贝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在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感受地理趣味的基础上,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看世界。
教师在野外研学教学活动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根据学生在现场观察地理事物的具体表现,提出科学合理的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边旅行参观,边对场景展开实践探究,让学生们在预定好的教学计划下,逐步按照预设步骤按部就班对所见的事物与现象展开思考,并能基于自身的理解,在总结讨论中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结合场景教学的特点,将所习得知识应用于思考、推理、判断和理解。从地理角度解答问题,并能结合地理要素,判别所见事物与现象,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深刻掌握地区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人口、资源、交通、工业、农业、科技等空间的展示特点,能有效提高提升个人的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能力。 三、增强地理野外研学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充足的准备为研学实践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泉州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种类齐全,教师要根据地理学习进度安排,结合区域地理位置,与学生共同进行研习的方案和必备品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学习,内容包括旅游知识、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地风景风俗文化、导游技能、服务规范、地学知识、户外安全知识、遇险自救等等知识。
在举行研学旅行活动前,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自我准备,让学生们将各种知识技能和意志品质,融入多种地理实践的现实体验中,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大自然中,形成良好的独立探索能力,地理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等。
(二)善于引导和组织提升研学实践活动的质量。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眼去观察,动脑去探究,让学生在注意搜集、记录行程的过程中,能增进对地理知识信息深刻理解。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对地理区域的观察、记录、测量、促使学生在思考探索中,能从数据和图像分析地理特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地理规律,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搜集意识和地理测量、采集、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知识冲突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推理和探究,教师要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新鲜事物和已知地理经验技能的融合点,让学生在问题、收获、心得、调查、记录、分析与整理中,持续加深和提高地理实践技能,增强对本土文化的喜爱。
例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九日山祈风石刻等区域景点的研学体验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思考地理区域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关系,并在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中充分感受到,地理景点中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让学生能在了解地区文化、气候,地质等相关特征的基础上,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观念。
(三)注重地理研学旅行实践课程总结,提升学生研学能力和地理素养。
教师要注重做好,研学旅行实践课程总结,确保达到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深刻坚持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要点难点的演习效果和效益,在学生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事物环境,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注意搜集、记录中,能与小组合作探究、反思评价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博览区域多元文化。泉州“海丝”融汇了多元文化,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亲近生态文明的同时,能够在实践总结中感受生态文明的宝贵馈赠,让学生一边思考、推理,一边对已知事物和新鲜事物,尝试从地理学科角度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在研学行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记录、拍照、收集、素描,梳理与感受记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体验中,反馈整理出自己的收获、心得,教师在地理视角下,要通过多样化的体验活动设计,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意志品质,让学生能够自主、坚持完成自己所进行的地理调查和总结,要学生能根据当下的环境事物进行随机应变,坚持科学探究,能在进一步的回顾总结中,主动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实践评价能力,促使学生在记录数据、绘制图表的推理探究中,有效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地理综合素养。
总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研学旅行活动,学会更科学的看待一些自然、社会现象,让学生在综合运用地理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学生在不同环境、不同社会实际体验中,可以拓宽文化视野,树立起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学以致用的本领,提升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能透过地理视角,观察地理事物现象的规律,促使学生能在深刻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知识技能,发展创新思维智力、情感、意志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皓、韩华玲.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研学旅行野外设计——以宁波四明山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7):131-133.
[2]郭剑峰、毛锦旗.高中地理野外研学课程体系的建构[J].地理教学,2020(17):55-57.
[3]张莉.高中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4]卫文一.太原市高中乡土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5]胡耀华.面向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乡土研学旅行项目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20.
[6]师雅兰.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D].信阳师范学院,2020.
[7]吴先芳.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信陽师范学院,2020.
[8]张玮薇.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野外考察案例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9]杨生乐.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10]张鹏.基于地理实践力的乡镇高中研学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学活动;实践思考
高中地理具有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学科特征,教师从地理视角,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地理事物与现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精心设计的高中地理野外研学活动,能够让学生能在实际情景中,自主运用地理知识技能和信息技术,主动观察识别自然、社会现象,使学生在野外观察、发现、思考、分析中,磨炼身心意志,提高地实践能力,有效实现科学探究精神、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品质的全面发展。
泉州地区地处福建中部沿海,具有特色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泉州地区还是中国历史“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悠久的发展历史,还积淀深厚的人文地理底蕴,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建筑、饮食、服饰、风土人情等人文地理要素,是学生亲身体验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研学理想对象。下面是笔者在带领高中生在地理野外研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整合收集区域资料,拓展地理思维视角,为研学实践活动做准备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先确定研学目标和主题,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立足当地资源,以地理学科为主,拓展相关学科知识与能力问题,如,地形、地貌、土壤实验分析、植被状况、植物分类调查、河流发育、农业发展、工业布局、聚落分布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式。在研学旅行组织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地理教材活动要求,科学合理制定课程目标,统领研学全程,将教学目标与研学实践活动进行紧密融合,深入挖掘地域特色。例如作者带领学生在《探索丝路遗产“海丝文化”考察活动》线路中,通过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六胜塔、石湖码头、林銮渡、九日山祈风石刻等地理环境的观察探索,让学生结合访问、探究调查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问题的思考中,形成良好的实践探究能力,并在亲身观测、考察、调查、分析、总结中,体验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师指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分析区位因素的方法,有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区域发展的因素,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亲身体验中,全方位地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
教师在研习活动开始前,还要指导学生自主搜集区域资料,有关泉州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特点等,引导学生从泉州地理资源的分布、开发角度进行探索,发展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让学生在查询、搜集过程中小组相互交流和思考,就会发现泉州可以研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泉州地区众多县市,可以考察清源山的名胜古迹、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和植物,也可以去晋江河边考察河流地貌,还可以去海边考察海岸地貌地形,观察海水的运动,可以去了解传统民居特点(骑楼、蚝壳厝、石头房等)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先设置合理的研学线路,例如:笔者在《泉州晋江市自然与人文景观科学考察活动》的晋江深沪湾--石圳--东石寨--灵源山--草庵--七匹狼主厂区等地的实践考察线路过程中,让学生从查阅的资料中,懂得了要去考察深沪湾的海底古森林遗迹,需要咨询当地渔民或查阅有关潮汐的涨落情况,只有当潮落时到达才能看到海底古森林遗迹,否则只能见到汪洋海水。所以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另一方面确保能熟练预习和明确考察内容。让学生在研学活动开始前,从地理位置掌握泉州地区各个地点的空间关系,确保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完整性,让学生在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启示下,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掌握地理知识技能,形成地理思维视角。
二、发展人地协调观念,锻炼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地理研学实践技能
野外研学活动使得地理知识技能的教学在广泛空间产生,教师在实践中要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参观沿途景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思维品质、态度和素质。教师要关注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让学生能在地理场景中,通过边看、边问、边做、边思、边写、边说,对问题展开观察、分析、判断。主要观察自然现象,让学生在亲手测量和体验参与中,能够自主依据既有地理知识技能,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推理,理解其产生的原理。当学生产生心中疑惑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多问多思考,相互交流探讨对所见的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等问题进行辨识判断、推理和探究,讓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讨论交流中,自主从地理角度分析成因,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地理研学实践技能。
例如在晋江深沪湾--石圳--东石寨--灵源山--草庵--七匹狼主厂区等地的实践考察活动中,学生在深沪湾观察海底古森林遗迹时,惊奇地发现7千多年前的古森林仍不易被海水腐蚀,周边长满海蛎壳。而在石圳海边观察到同一片海域一边是沙质海岸,一边是基岩海岸;还能在基岩海岸上清晰观察到岩脉走向、岩脉宽度的变化;有的学生还采集到的长石和石英,当学生惊喜若狂,把这些采集到的岩石当宝贝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在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感受地理趣味的基础上,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看世界。
教师在野外研学教学活动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根据学生在现场观察地理事物的具体表现,提出科学合理的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边旅行参观,边对场景展开实践探究,让学生们在预定好的教学计划下,逐步按照预设步骤按部就班对所见的事物与现象展开思考,并能基于自身的理解,在总结讨论中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结合场景教学的特点,将所习得知识应用于思考、推理、判断和理解。从地理角度解答问题,并能结合地理要素,判别所见事物与现象,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深刻掌握地区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人口、资源、交通、工业、农业、科技等空间的展示特点,能有效提高提升个人的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能力。 三、增强地理野外研学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充足的准备为研学实践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泉州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种类齐全,教师要根据地理学习进度安排,结合区域地理位置,与学生共同进行研习的方案和必备品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学习,内容包括旅游知识、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地风景风俗文化、导游技能、服务规范、地学知识、户外安全知识、遇险自救等等知识。
在举行研学旅行活动前,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自我准备,让学生们将各种知识技能和意志品质,融入多种地理实践的现实体验中,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大自然中,形成良好的独立探索能力,地理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等。
(二)善于引导和组织提升研学实践活动的质量。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眼去观察,动脑去探究,让学生在注意搜集、记录行程的过程中,能增进对地理知识信息深刻理解。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对地理区域的观察、记录、测量、促使学生在思考探索中,能从数据和图像分析地理特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地理规律,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搜集意识和地理测量、采集、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知识冲突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推理和探究,教师要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新鲜事物和已知地理经验技能的融合点,让学生在问题、收获、心得、调查、记录、分析与整理中,持续加深和提高地理实践技能,增强对本土文化的喜爱。
例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九日山祈风石刻等区域景点的研学体验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思考地理区域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关系,并在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中充分感受到,地理景点中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让学生能在了解地区文化、气候,地质等相关特征的基础上,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观念。
(三)注重地理研学旅行实践课程总结,提升学生研学能力和地理素养。
教师要注重做好,研学旅行实践课程总结,确保达到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深刻坚持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要点难点的演习效果和效益,在学生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事物环境,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注意搜集、记录中,能与小组合作探究、反思评价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博览区域多元文化。泉州“海丝”融汇了多元文化,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亲近生态文明的同时,能够在实践总结中感受生态文明的宝贵馈赠,让学生一边思考、推理,一边对已知事物和新鲜事物,尝试从地理学科角度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在研学行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记录、拍照、收集、素描,梳理与感受记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体验中,反馈整理出自己的收获、心得,教师在地理视角下,要通过多样化的体验活动设计,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意志品质,让学生能够自主、坚持完成自己所进行的地理调查和总结,要学生能根据当下的环境事物进行随机应变,坚持科学探究,能在进一步的回顾总结中,主动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实践评价能力,促使学生在记录数据、绘制图表的推理探究中,有效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地理综合素养。
总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研学旅行活动,学会更科学的看待一些自然、社会现象,让学生在综合运用地理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学生在不同环境、不同社会实际体验中,可以拓宽文化视野,树立起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学以致用的本领,提升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能透过地理视角,观察地理事物现象的规律,促使学生能在深刻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知识技能,发展创新思维智力、情感、意志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皓、韩华玲.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研学旅行野外设计——以宁波四明山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7):131-133.
[2]郭剑峰、毛锦旗.高中地理野外研学课程体系的建构[J].地理教学,2020(17):55-57.
[3]张莉.高中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4]卫文一.太原市高中乡土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5]胡耀华.面向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乡土研学旅行项目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20.
[6]师雅兰.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D].信阳师范学院,2020.
[7]吴先芳.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信陽师范学院,2020.
[8]张玮薇.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野外考察案例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9]杨生乐.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10]张鹏.基于地理实践力的乡镇高中研学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