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师提问技巧,敲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鼓点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8984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结构。
  一节成功的小学英语课犹如一场美妙的音乐盛典,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殿堂演奏出一首首动听的曲子。而教师的提问恰似乐曲中掌握节奏高低快慢的鼓点,不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更是创造出课堂上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高潮。可见,教师的提问行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一、营造友好、轻松的提问环境。英语教师应当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来提问。提问时如果既能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又能说话举止得体,那就更好了。教师应使学生从提问的方式中知道他所期望的是合理的答案。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或者一时回答不出来,也不要强迫他回答。要知道学生已经忘记的知识,即使催促他冥思苦想,也是枉费工夫的。
  二、精心设计所提的每一个问题,让问题情境化、动态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英语的词汇和句型更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毫无联系。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日常英语课中,许多英语老师习惯在新课导入或教学过程中问学生类似问题:“Hello,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And you?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 day is it today?”等,且每节课都用,学生每天面对这样滚瓜烂熟的问题,刚提起的兴致一下就没有了,难以调动学习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应有效地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设计问题,作好铺垫。如在教学第七册第四模块第二单元的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Hi,My favourite color i s blue,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r/animal……?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提问的形式多样化,运用“巧问”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课堂提问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进行思考。
  2 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3 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设的目的。如在小学英语中,五、六年级的英语词汇量大,教学内容以大篇幅的对话、短文或听力短文为主。要让学生听一两遍就能理解并会朗读比较难。
  4 巧变设问,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新的问题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同时,为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索式的提问;为了深化知识,不妨变换形式或采用反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又可设陷而问。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灵活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提问
  四、教师提问语言应力求精练、明确。英语教师的语言特点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中英文相结合,语言风趣,甚至要求用夸张的语音语调强调教学的重点,多与学生开展语言互动,并配上相应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
  如:在教学英语第三册第六模块Can you run fast?时,如何呈现本课重点句型Can you( )?TL其回答将是一个关键点。因为这个句子里的每一个词分开后,学生都学过,都会读。但是,学语言讲究的是语境。反复读一个英语的句子,也许会读的很熟练,但是放在相应的语境中不一定会用。我是这样呈现新句型的:先在讲台上做跑步的动作,请学生用英语猜一猜老师在做什么运动,学生很快就大声地说出来:“Run!”我点头:“Yes,I can run,Can you run?”接着一边问,一边把can板书在黑板上,并用询问的眼神和手势重复再问“Yes,I can run,Can you run?”这时,就有学生回答,“Yes!”我马上提问能够回答的同学“Can you run?”,引导学生一边跑步回答:“Yes,I can.”这时,我假装踉跄了一下,“Oh,I hurt my foot,I can’t run.”從而引出否定的回答No,I can’t,这样呈现新句型的方式省略了大量中文讲解的过程和时间,运用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的提示,使学生很快明白教师的意图,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个过程真实、有效,而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古人云:“学贵须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改主张变课堂为学堂,提倡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开放式新型教学程式,提倡新型的教学观,就是将质疑的环节引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敢学、敢想、敢疑、敢问;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疑导学,顺学而导。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引题激疑,顺势而导  “学起于思,
期刊
当前语文教学中有一种令人堪忧的倾向:在思想內容方面探讨较多,而对语言鉴赏方面探讨较少。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上的重大疏忽,因为语言鉴赏对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近十年来,广州市中考试卷常出现有关语言特点分析类题型,表明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培养已逐步得到重视,这对于有效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来说,实属明智之举。由此可见,探索语言鉴赏教学势在必行。下面,笔者结合语言某些特点,就语言鉴赏教学谈一
期刊
在一次全校作业展览中,张老师看了我班学生的作文本,禁不住大声嚷嚷起来:“五(1)班学生写的评语比我还有水平,你们看看:黄楠同学给张小丽同学《珍惜真正的友谊》一文的评语是:“文章书写非常工整,但内容有点跑题,题目是《珍惜真正的友谊》,而大量的篇幅却在着重讲述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只用少量的篇幅在写珍惜友谊,因此本文没有能够很好地切题;文章的语言朴实,但稍显平淡,更缺少优美的词语,也少有名言或诗词加以点缀
期刊
老马是一名扎根农村几十年的普通教师,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把一生的热爱都奉献给了教育,几十年都在做着不平凡的事.rn印象老马rn初见老马,我还是个在小镇读六年级的黄毛丫头,老马就在那所小学工作.那时的老马四十多岁,高高的,看上去很精神,有些跛脚,见了我们会大声打招呼,有时候来得比较早,还能看见他在门卫室听广播,挺逍遥.
期刊
在倡导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的时代背景下,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挖掘学科组教师的潜力和发挥各自优势,学科教研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此,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不能停留在“有”,即有教师参加的简单卷入层面,而应该通过设计“着力点”,充分将教师卷入教研活动后进行深度的互动,从而有效发挥教师教研的主观能动性.
期刊
2020年9月,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中心小学踏上了独立办学的新征程.时隔16年,西樵镇中心小学再次扬帆远航.这里日日夜夜上演着无数个动人故事,行走着无数个鲜活人物,留下了无数个美好瞬间,他们似星辉,如花火,是明灯,展现了以身作则、敬业奉献、孜孜以求的教师精神.
期刊
从最新的统编版教材看,古诗词篇目大幅度增加了,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美,让学生深入领会古诗词的文化精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目前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小学古诗词“曲径探幽”教学策略.
期刊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到另一个头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可以让人在严寒的冬天感到春天般的温暖,让人享受被爱之乐,也可以在炎炎的夏日,让人有寒彻心骨,被冷落之感,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参与更积极。所以在
期刊
“食在广州,吃遍天下.”岭南餐饮,兼具南北,融贯东西.2014年,由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省贸易学校”)发起并建造了岭南餐饮文化博物馆.2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共分为六大展区——厨乡传人、厨艺传承、南粤茶风、菜谱沿革、文化长廊、特色宴席.学校精心收集了粤菜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菜谱、岭南名厨口述历史、岭南特色餐饮器皿、名宴典故等资料,通过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介质多维度展示岭南餐饮文化.建成后,不仅配合学校专业教学,开展职业文化教育,而且向社会开放,举办了各种大型展览活动和主题活动.
期刊
在云南泸水市支教的一年,我在心里问过自己最多的问题是:这么累,值不值得?rn我可以只顾自己,却选择为理想而活rn听到支教,别人的第一反应通常是: “为了评职称吧?” “回来可以升校长吧?”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评职称的条件我早已满足,自己也不是做校长的料. “那就是为了支教费咯.”我困惑了,支教就必须是追名逐利的工具吗?给山区孩子提供帮助,是教师对教育事业负责任的体现之一,很多教师都有支教梦,只是在岁月的冲刷中已然放弃,而我选择坚持下来,付诸行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