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中需著一冷眼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刚田 1946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汉族。号仓叟。多次被聘为全国重要书法篆刻活动的评审委员,书法篆刻作品及论文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活动并获多种奖项。出版专业著作30余种。为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
  前些日去参加了一个较为高端的文艺评奖,评奖面涉及到十几个文艺门类,并且奖金很高,说明了社会、社会对文艺的重视,也反映了文艺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但是书法、摄影、曲艺融在十几个艺术门类里面,都显得有些偏弱。这次评奖,当下名家满天飞的书法界,在初选中竟然也剃了光头,书法的候选人都未能过选票的半数,全部落选。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对书法人的文化认不太认可。老一代书法家,如沙孟海先生,他的书学、印学、史学研究成果,以及他在教育方面开创性的功劳,是令当代人所崇敬的。像启功先生,作为一个修养全面的文化人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可。在评选投票的时候,来自十几个文艺门类的评委们对于目前书法家的认可还是形成不了共识。反而对不把书法作为主业的学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就给我们一个反思:当代书法脱离了什么?我觉得还是脱离了传统文化,脱离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书法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纯粹之后,反而与传统文化和当下的社会人群离得越来越远。
  目前书法成了“圈内的斗法”,虽然书法圈内很热闹,但在大文化背景之下,从文化高度社会的认知度不足。目前书坛的一些大活动,多着眼向社会的推广和向大众的普及,而缺乏站在本艺术门类专业立场上的深入思考。这些活动对于推进书法走向大社会,促进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我们站在书法专业上去考虑,这些活动可能会起到将书法泛化的作用,书法和非书法的界限模糊了,书家和非书家的界限被模糊了。书法成了大众的东西,它不再是阳春白雪,和流行音乐一样,大家都能哼上几曲。但能哼两句流行音乐的,谁能成为音乐家呢?应该没人承认。书法也一样,都能写两笔,有钱都能出作品集,都能搞展览,都能请来名家捧场。所以,书家和非书家界限很模糊。那么一些会炒作的人、带“官帽”的人很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书法的非专业化和庸俗的社会泛化趋向日渐明显,这使专业的“书法人”深为焦虑。
  从审美倾向方面来说,古为“天人合一”、“真善美合一”、“文书人合一”,今是“形式至上”。大概宋代以前没有大纸,传世的书法作品都是小幅,或小纸联缀起来成长卷,当时的文人在窗明几净的书斋案上赏读这些小幅书法时,“口诵其文,手楷其书”,同时想见其人风采。口诵其文,是赏会其文词的美妙与文义的幽深;手楷其书,是玩味(不一定是手楷,会于心即可)其翰墨的精妙,体会古人挥运之间的执、使、转、用,在沿笔势展开的时序进程中体味书法之美,前人所说的“观古人下笔处”,即不但玩味字形的势态之美,而且细心体悟笔势的细节之美;然后“想见其人风采”,通过优美的文词,通过动人的翰墨风华,去体味作者的才思胸怀、气质禀赋和人格魅力。这种文词、笔墨、人格揉合在一起的审美方式,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真善美合一理念的表现,在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时,不单单是对技巧形式的解读,文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气质、人格都将对书法美具有参预、影响作用。艺术与人,真善与美是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古人对书法美的认识。而今天是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呢?在偌大的展厅中,展出作品几百件,这几百件的展览怎么看?每件作品看几十秒,每分钟看几件,整个过程是马不停蹄!这是真正的走马观花。当身心疲惫地从展厅中走出来,如果有人问你哪件作品最好,你脑子里可能会浮现一件或几件留下较深印象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写的是什么内容,其中写错了几个字,甚至作者是谁都浑然不知,只对作品的形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其中将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从文——书写内容和人——创作主体中剥离了出来,唯形式至上,体现了当代书法艺术美的独立性和纯粹性,面对展厅中悬挂的宏篇巨制的作品,如走进了书法的森林,谁还能细读文词的美妙?谁还能细究文字的正误?谁还能研读笔势往复中的细节之美?所关心的只是大的形式美。
  换一个角度去看,我们可以说古代的书法艺术是不纯粹的、不独立的,古代的书法艺术都荷载着文和人的内容,也就是古代的书法艺术从属于文和人。在古代人眼中的书法是“文人余事”,是“壮夫不为”,孙过庭《书谱》中将书法与钓鱼、下棋并列起来论述,认为“扬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书法是文与人的从属,是载“道”的工具,而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古人的书法创作是“无意于佳乃佳”,反对刻意做作,而今天的书法则是刻意于形式经营,努力追求创作效果,追求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形式之美。古人于书法讲求对经典的师法与技巧的锤炼,王铎作书“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方法贯彻终生便是古代书家的典型例证,而挥毫濡墨、面对一张洁白的宣纸的时候,那胸中的卷轴与腕底的积累都化作浑沌一片,顺着笔势而行,随缘生机而变,进入“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意识流境界,要“沉密神采,如对至尊”,要“凝神静虑”,物我两忘,“浩然听腕之所使”,是一种“非创作”的自然挥运。而今天展厅中的书法创作重设计性,从选择内容、书体、形式到用纸、用墨乃至完成后印章钤盖的位置,都要精心设计。古人作书意在求“象”,这个“象”是一种心像,是通过笔墨的人格表现与文化联想,而今天的书法创作则聚焦于“形”,重在对作品形式美的感受。
  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对于书法来说,用笔,通过用笔表现出的笔势之美就是细节,通过对细节品读来体会书法所特有的内在韵致,表现书法区别于绘画的独特美,这细节要用心去“读”,而不是今天展厅中对书法作品只是用眼去“看”,来不及用心去“读”,这读是通过笔墨去读其文化内蕴乃至人格魅力,而“看”是对艺术形式的感受与把握。古人循着文句、循着笔势、循着时序对书法进行解读,感受作品中舞蹈般的美,这舞蹈既有空间造型之美,又有沿时序进程中的美,今天在展厅中,在众多作品的对比映衬之中去“看”作品,主要是把握其建筑般的空间造型之美,抽出了、或淡化了、或模糊了其沿笔势展开的时序之美。   从书法的作用与价值方面来说,古人认为书法是一门学问,是书学,通过艺术形式体现形而上的“道”,今人认为书法是艺术,注重形而下的“技”。古人的书法创作立身于自我——人。享受过程,通过笔墨抒情、言志、怡性、养生,并不太在意别人的感受,不用去想评委是否能给我一票,如果能获奖就能使自己碗里的肉多起来等等……而今天展厅中的书法创作立足于物——作品形式表现,重视别人的视觉感受,重视在众多作品对比之间脱颖而出的能力。
  从对书法的创作态度来讲,古人虽视书法为“翰墨小道”,但这是相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大谋略、大事业而言,但书法毕竟是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古人对文字、文化、文明是怀着崇敬心情的,战国吉语印中有“敬事”二字玺印,这正是古人对书法的态度。欲书之时人要心正气和如对至尊,书要中正冲和如鲁庙之器。文人书家,对心中的前贤是崇拜的,对眼中的经典是敬畏的,这种对前贤与经典的态度,实是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古代文人书法虽也求创造,表现个性,但其基点是重传承性、重可接受性、重书法艺术的共性,在这个基础上求创造,求表现。由文人谱写的一部书法史,既是一部创新史、发展史,更是一部传承史、积累叠加的历史,二者交合在一起,难解难分。我们再来回视今天展览时代的书法创作态度。今天展厅中的书法创作具有明确的艺术独立品质,书法家对于书法创作非常认真,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心智决不亚于古人。但由于在创作理念上与古人的传承性、可接受性、共性相反,力求个性的表现、力求与众不同、与古不同、与故我不同的风格创造,变古人的唯道是尊为唯我是尊。以自我表现(理论家名之为“高扬主体精神”)为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来指点千古,睥睨八方。
  古代书法家首先是文化人,书家和他的人生,和他的道德力量,和他的文化成果和社会业绩紧密结合在一块,不是单独的出现。当代书法艺术越来越独立,书法家也在标榜书法的艺术属性越来越独立。书法解脱了人的制约,人品和书法关系不大。解脱了文的制约,文辞内容和书法的关系在淡化。这样一看书法剥离了人,剥离了文,独立的成为艺。这种情况下,一切与形式密切相关的技法都在膨胀,一切与形式关系不太密切的古代的技法,比如古代书法的笔法,古代书法那种细腻的笔势关系都在逐渐淡化。古人书法特别重视笔势,这里说的古人书法主要是指以二王为代表的帖派一路。什么是势?我的理解是世间事物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对立中的统一。对于笔势来说,也就是点画之间的依存关系,米芾因“八面出锋”的点画形状才有了“风樯阵马”的笔势,笔势是通过笔法的细节才能体现出来,如今在创作中无视笔法,自然失去了古人所谓的笔势之美,解脱传统帖派书法笔法模式之后的当下书法创作,注重寻求不同特点的点画质感,注重与造型关系密切的各种技术手段,而不是古人那种独立意义的笔法。
  当代书法要么脱离传统文化,要么脱离社会大众,获奖作品往往老百姓看不懂,文化人看不懂,只是书法圈内人争奇斗艳。大家看不懂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什么?社会的认同,历史的认同,大众的认同,这个最终还是要归在文化的认同上。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常态和个例的实践出发,从目的、形式、差异三大角度找寻作业设计新着力点和突破口,提炼更为人性、多元的设计指导,以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设计作业  学生作业的效果和质量是反映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快而明显的途径。一般学生美术作业明显存在以下问题:(1)作业公式化;(2)部分学生能力有限导致完不成。(3)作业目的的功利性和封闭性。因此,如何以改进作业设计为载体,
期刊
工笔画是我们民族特有的绘画形式,造型严谨,色彩丰富艳丽,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我校以传统工笔画为依托,以儿童写生为资源,运用现代装饰手法,开发了小学生工笔画校本课程教学,为学生和谐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在实施中,我们在我参与——我探究——我创造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我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生对工笔画还是比较陌生,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设法发动和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了解自身在集体
期刊
傅建文 国画《一寸秋波》 教研师训中心
期刊
庆元县江滨小学座落在“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浙江庆元城西,背靠石龙山,面对松源河,西接交通要道,东邻重庆公园,是一所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学校。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校风优良、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环境和谐”的办学目标,提出了“以桥寓德,以书启智”的办学理念,倾力打造了廊桥文化与书法艺术教育两大“特色品牌”。廊桥文化与书法艺术教育享誉省内外,赢得了领导的称赞、同仁的认可和家长、师生的普遍欢迎。省市县
期刊
一、幼师生书法兴趣的表现特征  书法兴趣,是个体对书写产生的一种认识倾向。通过对幼师生书法教学实践,发现幼师生在书法兴趣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1.兴趣的指向性:幼师生的各种兴趣指向什么,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对颜体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柳体或欧体接受较快,有的则追求赵体的秀丽潇洒,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有一个中心的兴趣。  2.兴趣的稳定性:有的幼师生对书法只有暂时的兴趣,
期刊
单国平?《紫云》  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中
期刊
教学目标  1、了解提手旁及其相关汉字的形态,写好“打、拉”,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提高铅笔字的书写技能;  2、激发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和我国悠久的书法文化。  教学重点  体悟带提手旁字的基本写法。  设计理念  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版新课标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写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
期刊
摘 要:江浙一带地灵人杰,诗书画才情所形成的文人特质、美学思想、审美习惯等汇成千百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把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适当通过多方位、分层次教学而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将给色彩教学实践带来全新启示。  关键词:文人式 色彩观 教学探究  一、文人式的色彩观  中国传统文人式的审美观,崇尚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充满着文人思想,表达题材内容格调高雅,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彩修养和画中
期刊
摘 要: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它的精美让人赞叹不已。但是我们的教师在辅导小学生剪纸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入门容易创作难,单个作品容易复杂难的障碍。特别是在剪纸主题创作中,技法的使用,创作题材的选择常常困扰着我们的教师。本文将从工具的使用、辅导策略的实施、创作题材的选择、装裱形式的展现四个方面阐述小学剪纸主题创作的辅导策略,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小学剪纸创作的辅导策略。  关键词:
期刊
金松?JIN SONG  1958年10月出生于温州市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画人物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  1984年?《新生》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刊《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人物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刊《中国工笔画1900-1997》上卷(湖南美术出版社)  1987年?《生之曲·傅雷与傅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