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来源 :名师在线·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空观念是学生对特定时间、特定事物的联系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观念。学生拥有良好的时空观念,有利于形成核心素养,也能更好地学习历史、感受历史。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研究历史需要有良好的时空观念作为辅助。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整合多元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1-0017-02
  引  言
  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初中历史教师要合理为学生收集相关历史材料,通过整合、分析,发展学生的时空思维,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为学生学习历史、体悟历史提供助力。
  一、时空观念概述
  时空观念是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时间与空间整合在一起。受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影响,历史学科时空观念是这样定义的:在特定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物体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学生具備了历史时空观念,能够更好地在脑海中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也能够更加客观、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意义[1]。时间和空间是一个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整体,为学生研究历史建立了一座桥梁。学生拥有良好的时空观念,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拥有更多临场感与真实感,从而更好地体悟历史、感受历史。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初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的必要性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地理观念。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与时空背景和地理背景密切相关,在时序和地域的共同作用下,使事件最终成为历史框架中的一部分,逐渐汇聚成历史长河。因此,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我们一定要将其放置在时序地理背景下,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时空观念可以看作学好历史的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时序和地域,科学合理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判断。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正由具象向抽象过渡,这个时期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教师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时序,了解历史知识,追溯历史发展的进程。时间是解读历史事件的标尺,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段时间内、一些特殊地方,所以历史事件能够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学生应遵循地理观念,利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历史知识。
  三、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是构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关键。初中历史教师要基于当前教育要求及教学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时空观念。
  (一)运用时间轴线,培养时空观念
  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对一些历史时间单位不能清晰理解,对于“年代”“世纪”“公元前”等历史时间单位总是混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时间轴,帮助学生把握历史时间定位,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并利用时间轴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同时分清在不同时空中发生的历史事件。
  例如,在教学“秦统一六国”时,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公元前230年秦发起战争,另一个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历史事件。学生对“公元前”历史时间概念不理解时,就会产生疑问:正常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21年发起战争,公元前230年完成统一大业?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轴和时间轴将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年、公元1年的时间点画出来。利用数字轴与时间轴,学生可以看到公元前221年与公元前230年的时间顺序,从而在分析和理解秦统一六国的事件时就会更清晰,就会逐渐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二)运用地图教材,培养时空观念
  历史地图能够将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充分展示出来,将时空进行联系。历史地图能够反映一定的历史空间,将历史事件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2]。另外,历史地图种类比较多,权威性也比较强,十分适合初中生使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图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例如,在教学“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教材中“丝绸之路线路图”,将历史地名和当前的地名进行对照,如长安——陕西西安、玉门关——甘肃敦煌等,使学生能够将历史地图信息和当今地理位置进行对比,从而对“丝绸之路”的路线有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
  学生结合固有知识实现知识迁移,脑海中会建立空间感,这样对“丝绸之路”的整体认识就会更加深刻,时空观念也会大大增强。
  (三)创设历史情境,培养时空观念
  历史事件距离当前时代比较久远,有些事件发生在几千几万年前,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并不能理解。面对这一现象,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事件重现,使学生厘清历史事件,进而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时空观念[3]。
  例如,在教学“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时,教师课前收集和整合了大泽乡起义的相关资料,包括史料知识、图片、视频等,将陈胜、吴广的生活背景与生平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当时的历史情况和社会背景。之后,教师再利用大屏幕播放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及时间脉络:以陈胜、吴广为首的起义军最开始在大泽乡发起起义,之后,向西攻占了陈县,建立政权,随后,不断向西进攻,扩大起义范围,最后因自身局限性导致失败。   情境教学将这个起义的过程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包括重大事件及历史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在特定的时空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四)开展实踐活动,培养时空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进行主题活动探究。如整理“中国原始农耕时期文化遗址分布图”,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书籍、历史课本等,查找和整合相关知识和信息,通过直观的对比、比较等,能够观察到两种原始居民分居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情况,从而在脑海中构建起完整的空间图。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空间感。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故事会、历史小讲坛等活动,让学生亲自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理解特定时空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从各类实践活动中感悟历史,进而形成历史时空观念。教师还可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自制大事年表,制作多样化、阶段化、整体化历史大事年表,如历代王朝表、欧洲一体化大事件表、中外历史对照大事年表等。这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整体历史观,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历史事件。
  总之,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是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只有重视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历史教学实效,达到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发展的目的。
  结  语
  基于现阶段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是奠定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旨在助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周越,徐继红,张小平.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分类框架的提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02):117-119.
  李瑞.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中的隐性知识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02):95-98.
  殷春华.初中历史教材插图教学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4):13-14.
  作者简介:李爱英(1974.2-),女,福建邵武人,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当前防汛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五方面,其中山洪灾害防治难度大,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坚决避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坚决避免标准内洪水防洪工程失事事件,坚决保障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坚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安全,“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防洪控制性枢纽建设,大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骨干行洪河道治理、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等。
为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活动。六月中旬,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在《中国教育报》等杂志发表题为《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文章立足我省教育改革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高的新阶段,阐释了“三个课堂”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激励、改革,促进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活动。六月中旬,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在《中国教育报》等杂志发表题为《着力打造“三个课堂”
摘 要: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会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进度、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提问,让学生逐渐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本文探讨了优化课堂提问带来的积极成效,旨在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本文分析了真实性学习的特征和构成的主要要素,并以“算法的概念及描述”一课为例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笔者认为,教师要聚焦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增强学生的真实性学习意识,合理制定前置性教学目标,确立整体性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真实性学习动力,引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行为,从而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让学习真实、自然地发生。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超强的实用性课程,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水平普遍不高。所以,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发挥真正的价值,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就应该主动去发现生活中体现数学教育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与数学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水平。
摘 要: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观念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形成历史责任感。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态度;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
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作风关系着党的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摘 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模式应运而生,各大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转变了经营模式,各种服务、工作都已信息化。教育行业跟随时代潮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联网技术以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课程能够让学生熟悉计算机操作,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提供帮助。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
摘 要:“知识打包”是认知建构的一种通俗说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认知建构理论和认知建构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性作用;其次要能在认知建构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以认知建构为抓手和教学目标来系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知识打包”;认知建构;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学生年龄较小,对美术作品缺少欣赏能力,对美术作品的认知与理解也略显稚嫩。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学情,实施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掌握美术鉴赏技巧与方法,通过持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营造丰富的审美意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使用最基础的美术语言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品位。  关键词:初中生;美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