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上大量观察和分析截肢病人的生活与起居,从而剖析截肢病人术后的心理状况,分析截肢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原因,以便能更好的在临床上对截肢病人进行护理。方法:在临床上对截肢病人术后的饮食起居进行观察并通过与其一对一交谈,记录其心理变化。结果:截肢病人术后会出现自我概念的改变、不确定感、社会适应力改变和各种消极的心理变化。结论:截肢患者的心理恢复正常有赖于正确的心理分析和积极的心理措施,其对重建自我形象、疾病的转归和愈合、早日回归于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截肢心理分析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434【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67-02
截肢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手术,分为小截肢和大截肢。但是无论是大截肢还是小截肢,都会在术后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缺陷和残疾,从而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活负担、不便和心理压力。此时,医生和护士应该密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一对一面谈,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的从截肢的阴影中走出来,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新面对生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骨科科室进行了为期3年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对100例不同程度的截肢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数据收集与分析和定期回访,采集了第一手资料,对医生和护士在今后临床上对于截肢病人的心理分析和护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正确的指导。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8~60岁。其中少年18例,青壮年62例,老年20例。致病原因:糖尿病所致肢体坏死17例、交通事故48例、挤压伤12例、高处坠落9例、塌方伤5例、肿瘤9例。其中下肢截肢43例、上肢截肢57例。截肢后有2例患者回家后不久采取开煤气、跳楼的手段死亡,其余均在术后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
1.2方法:在术后,医生与护士通过跟患者家属进行细致的交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密切的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精神变化、情绪波动,对其术后护理的配合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可以更好的制定护理方案。
1.3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在术后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诊疗和护理,消除思想顾虑,重新有勇气开始自己的新的人生。②有效,患者情绪波动较稳定,能够比较配合的与医生和护士配合,但是情绪比较消极,对未来充满担忧和顾虑,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未来的人生。③无效,患者情绪波动比较大,拒绝配合诊疗,意志消沉,情绪低落,有轻生的想法,对未来充满担忧。
1.4心理护理措施。①对于疗效显效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在平时换药或者查房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定期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交流,将恢复方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打消患者疑虑,并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敦促其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及规律的作息,有利于身体的康复。②对于疗效有效的病人,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医护人员应给病人时间,发泄不满,逐渐消除不良情绪,让病人面对现实,坚持康复训练,达到重返社会的目的。③对于疗效无效的病人,护理工作应有所侧重,先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适当情况下,可以采取将恢复比较好的,积极乐观的病人分到一起,用真人真事去感化他,鼓励他,让他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切不可跟患者吵架,生气,甚或用一些残疾等敏感词汇指责患者。
2心理分析
2.1自我概念的改变。
2.1.1自我形象紊乱。截肢病人在术后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生活的不便和心理的负担,患者往往在忍受剧烈身体疼痛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打击。截肢后,都会给患者带来外形上的缺陷,所以,此时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家属,都应该尽可能的避免提及一些残疾,残废等敏感词汇,切不可让患者再去承受二次心理打击。
2.1.2自尊下降。患者在出院后,往往会遭受同事,朋友,甚至亲人的冷漠,加之自己在生活中带来的诸多不便,更大程度的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外形上的缺陷,身体上的残疾,社会人群对其异样的眼光,时刻打击着患者的自尊。
2.2不确定感。焦虑、恐惧的心理。患者术后,想到身体的残疾,往往对未来产生迷茫,失去信心,变得消极,悲观。身体变成了残疾,劳动力的丧失,社会地位的下降,让病人变得焦虑,恐惧。
2.3社会适应力改变。
2.3.1害怕与人交往截肢病人出院后,开始新的生活,因身体的残疾,往往一开始生活习惯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变得难以适应。加之朋友,亲友,生活中其他人的异样的目光,患者往往不愿身处热闹的人群中,渴望一个人呆在没人的地方。
2.3.2无助感。截肢病人术后,变得沉默寡言,想到自己身体的残疾将伴随一生,变得孤立无助,对未来没有希望,此时容易发脾气,摔东西,更有甚者,存在轻生的想法。
3结果
通过较长时间的护理和治疗,100例截瘫病人中,有81例病人变得情绪稳定,心理也恢复了正常,思想也变得积极乐观了,占81%,29例消极型病人当中,有23例心理状态改善,心情也变得较轻松,饮食起居也尚可。10例悲观绝望型的患者中,在经过医生护士和家人的细心照顾和心理开解后,也能慢慢的开始配合治疗,接触外界事物,情绪也变得稳定。8例不想存活的病人,在入院之前有轻生的念头,送来我院后,在医生护士的耐心诊疗下,开始主动配合治疗。
4讨论
对于截肢的病人来说,医生和护士在治疗和护理上应该有所侧重。患者在术后回归社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的过程中,心理上往往是处于一种孤立、无助、自卑、悲观的一种状态。他们的心理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在此时,医护人员应针对性地、及时地对他们做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避免其出现心理障碍,这样才能更好地尽早地回归社会。参考文献
[1]截肢患者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
[2]陈红芹,贺玉侠,张传莲.恩格尔悲哀学说应用于截肢患者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3]2007,(02):96.doi:10.3969/j.issn.1006-7256.2007.02.096
关键词:截肢心理分析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434【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67-02
截肢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手术,分为小截肢和大截肢。但是无论是大截肢还是小截肢,都会在术后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缺陷和残疾,从而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活负担、不便和心理压力。此时,医生和护士应该密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一对一面谈,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的从截肢的阴影中走出来,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新面对生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骨科科室进行了为期3年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对100例不同程度的截肢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数据收集与分析和定期回访,采集了第一手资料,对医生和护士在今后临床上对于截肢病人的心理分析和护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正确的指导。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8~60岁。其中少年18例,青壮年62例,老年20例。致病原因:糖尿病所致肢体坏死17例、交通事故48例、挤压伤12例、高处坠落9例、塌方伤5例、肿瘤9例。其中下肢截肢43例、上肢截肢57例。截肢后有2例患者回家后不久采取开煤气、跳楼的手段死亡,其余均在术后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
1.2方法:在术后,医生与护士通过跟患者家属进行细致的交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密切的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精神变化、情绪波动,对其术后护理的配合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可以更好的制定护理方案。
1.3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在术后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诊疗和护理,消除思想顾虑,重新有勇气开始自己的新的人生。②有效,患者情绪波动较稳定,能够比较配合的与医生和护士配合,但是情绪比较消极,对未来充满担忧和顾虑,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未来的人生。③无效,患者情绪波动比较大,拒绝配合诊疗,意志消沉,情绪低落,有轻生的想法,对未来充满担忧。
1.4心理护理措施。①对于疗效显效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在平时换药或者查房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定期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交流,将恢复方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打消患者疑虑,并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敦促其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及规律的作息,有利于身体的康复。②对于疗效有效的病人,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医护人员应给病人时间,发泄不满,逐渐消除不良情绪,让病人面对现实,坚持康复训练,达到重返社会的目的。③对于疗效无效的病人,护理工作应有所侧重,先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适当情况下,可以采取将恢复比较好的,积极乐观的病人分到一起,用真人真事去感化他,鼓励他,让他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切不可跟患者吵架,生气,甚或用一些残疾等敏感词汇指责患者。
2心理分析
2.1自我概念的改变。
2.1.1自我形象紊乱。截肢病人在术后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生活的不便和心理的负担,患者往往在忍受剧烈身体疼痛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打击。截肢后,都会给患者带来外形上的缺陷,所以,此时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家属,都应该尽可能的避免提及一些残疾,残废等敏感词汇,切不可让患者再去承受二次心理打击。
2.1.2自尊下降。患者在出院后,往往会遭受同事,朋友,甚至亲人的冷漠,加之自己在生活中带来的诸多不便,更大程度的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外形上的缺陷,身体上的残疾,社会人群对其异样的眼光,时刻打击着患者的自尊。
2.2不确定感。焦虑、恐惧的心理。患者术后,想到身体的残疾,往往对未来产生迷茫,失去信心,变得消极,悲观。身体变成了残疾,劳动力的丧失,社会地位的下降,让病人变得焦虑,恐惧。
2.3社会适应力改变。
2.3.1害怕与人交往截肢病人出院后,开始新的生活,因身体的残疾,往往一开始生活习惯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变得难以适应。加之朋友,亲友,生活中其他人的异样的目光,患者往往不愿身处热闹的人群中,渴望一个人呆在没人的地方。
2.3.2无助感。截肢病人术后,变得沉默寡言,想到自己身体的残疾将伴随一生,变得孤立无助,对未来没有希望,此时容易发脾气,摔东西,更有甚者,存在轻生的想法。
3结果
通过较长时间的护理和治疗,100例截瘫病人中,有81例病人变得情绪稳定,心理也恢复了正常,思想也变得积极乐观了,占81%,29例消极型病人当中,有23例心理状态改善,心情也变得较轻松,饮食起居也尚可。10例悲观绝望型的患者中,在经过医生护士和家人的细心照顾和心理开解后,也能慢慢的开始配合治疗,接触外界事物,情绪也变得稳定。8例不想存活的病人,在入院之前有轻生的念头,送来我院后,在医生护士的耐心诊疗下,开始主动配合治疗。
4讨论
对于截肢的病人来说,医生和护士在治疗和护理上应该有所侧重。患者在术后回归社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的过程中,心理上往往是处于一种孤立、无助、自卑、悲观的一种状态。他们的心理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在此时,医护人员应针对性地、及时地对他们做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避免其出现心理障碍,这样才能更好地尽早地回归社会。参考文献
[1]截肢患者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
[2]陈红芹,贺玉侠,张传莲.恩格尔悲哀学说应用于截肢患者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3]2007,(02):96.doi:10.3969/j.issn.1006-7256.2007.0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