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民主平等、和谐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育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本文拟就当前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義,以及重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等问题作一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发展趋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网络初审号[WW2017_1706];课题立项号:GS[2017]GHB3015)。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97-01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得以健全的充分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和发展。
一、新课程背景下形成不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因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学校教师。因此,教师就会以分看学生,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凭分而定。一旦被教师认定为升学无望的学生就自暴自弃,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这样一来,学生一旦行为不轨,教师就要严管,一严管就会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甚至容易行为失当,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生疏,不协调。
2.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谓师道尊严,就是教师凛然不可侵犯,从而养成了一种专制的工作作风。在师生交往中,某些教师违背了人与人之间在交流中所应遵循的平等、民主的原则,和学生缺乏思想交流,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甚至故意在课堂上捣乱纪律与老师作对,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漠。
3.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先天遗传、后天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性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必然有所不同。有的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他们便对教师产生了怨恨,和老师形成了敌对关系。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是否融洽与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重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只有深刻认识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利用新的教育模式和手段,新的情感交流方式,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1.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提高业务能力,尽量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教师尤其要加强心理调控能力,不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
2.优化课堂,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成绩一旦落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且还会在课堂上捣乱,使教学活动受限。为了延长学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教师应结合课文做些游戏、教点歌曲、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课堂上将好差生搭配起来,采取个别、小组、集体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关爱学生 ,和谐相处
教师必须有一颗炽热的心,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一份理解,一份宽容,一份鼓励,端正其学习态度,明确其学习目的,充分让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工作是个良心活,不仅传道授业,还应善待学生,尽量课内外和学生打成一片进行各种活动,师生间相互交融,用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综上所述,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契机,是顺利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它必将会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发展趋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网络初审号[WW2017_1706];课题立项号:GS[2017]GHB3015)。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97-01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得以健全的充分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和发展。
一、新课程背景下形成不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因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学校教师。因此,教师就会以分看学生,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凭分而定。一旦被教师认定为升学无望的学生就自暴自弃,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这样一来,学生一旦行为不轨,教师就要严管,一严管就会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甚至容易行为失当,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生疏,不协调。
2.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谓师道尊严,就是教师凛然不可侵犯,从而养成了一种专制的工作作风。在师生交往中,某些教师违背了人与人之间在交流中所应遵循的平等、民主的原则,和学生缺乏思想交流,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甚至故意在课堂上捣乱纪律与老师作对,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漠。
3.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先天遗传、后天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性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必然有所不同。有的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他们便对教师产生了怨恨,和老师形成了敌对关系。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是否融洽与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重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只有深刻认识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利用新的教育模式和手段,新的情感交流方式,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1.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提高业务能力,尽量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教师尤其要加强心理调控能力,不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
2.优化课堂,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成绩一旦落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且还会在课堂上捣乱,使教学活动受限。为了延长学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教师应结合课文做些游戏、教点歌曲、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课堂上将好差生搭配起来,采取个别、小组、集体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关爱学生 ,和谐相处
教师必须有一颗炽热的心,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一份理解,一份宽容,一份鼓励,端正其学习态度,明确其学习目的,充分让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工作是个良心活,不仅传道授业,还应善待学生,尽量课内外和学生打成一片进行各种活动,师生间相互交融,用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综上所述,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契机,是顺利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它必将会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