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的创设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内心中的情感,使学生的学习体验一直处于最佳状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使他们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征,而利用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小学生有其自身的心理及思维特征,直观、形象的教学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那些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那些描写优美景色的课文,教师就可以运用图片、影像、音乐渲染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利用直观的形象效果来吸引学生入情入境。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通过制作景色宜人的小兴安岭的四季图片,学生不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领略美丽的风光,而且有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深深陶醉其中。再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这首贝多芬的名曲,通过音乐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想象鞋匠和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琴声,展开联想的画面。而在古诗的教学中,就更少不了音乐的渲染了,结合诗意配上悠扬的古筝曲来吟诵,感觉穿越了时空,体会诗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味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把音乐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就会变得更加丰富。
二、以生动的图画再现情境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在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同时,把人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呈现给学生。对这些景物形象进行指导,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活,提高观察能力、陶冶感情、加深体验。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给学生播放电影《买火柴的小女孩》,把学生带入小女孩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小女孩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样,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请学生画一画其中的小女孩,把文字转换成图画。有的学生不仅仅根据外貌特征去简单地描画人物形象,而是注意到小女孩这一基本特征。把这样深刻的理解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直观形象地体现原文的批判意图,从而加深了全体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也可以用短剧表演来营造氛围,通过排演课本剧的方式,营造情境,促使学生深入地研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和原作主旨。舞台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课堂短剧表演也可融合文本、肢体、服装、音乐等多种因素。除了课本中设定好的戏剧单元,其他课文可以同样尝试改编、排演课本剧。
三、用美妙的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一般是通过读来实现,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尤其是采用音乐创设情境来导读,学生会更好更快地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作为感知课文的背景。那就会使学生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例如:教学《孔子游春》时可以用古典的古筝乐为背景,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化,学生随着优雅的古筝乐,融人课文。学习《黄河的主人》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倾听语言大师的经典朗读录音来感悟,抽象的文字符号经大师的感情处理后,演绎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在这样的情境渲染下,学生自然感受到黄河的波涛汹涌,感受到黄河主人的勇敢。
四、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主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的创造性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探索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改变传统包揽式的课堂教学,发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仅传授知识,同时进行学法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会学”的过程,是教学的目的。这样,学生能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进行探究思考,体验学习过程。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会积极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具有很高的价值,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彦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4)。
[2]付成文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3)。
[3]罗玉蓉 杨万莹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使他们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征,而利用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小学生有其自身的心理及思维特征,直观、形象的教学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那些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那些描写优美景色的课文,教师就可以运用图片、影像、音乐渲染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利用直观的形象效果来吸引学生入情入境。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通过制作景色宜人的小兴安岭的四季图片,学生不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领略美丽的风光,而且有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深深陶醉其中。再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这首贝多芬的名曲,通过音乐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想象鞋匠和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琴声,展开联想的画面。而在古诗的教学中,就更少不了音乐的渲染了,结合诗意配上悠扬的古筝曲来吟诵,感觉穿越了时空,体会诗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味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把音乐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就会变得更加丰富。
二、以生动的图画再现情境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在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同时,把人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呈现给学生。对这些景物形象进行指导,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活,提高观察能力、陶冶感情、加深体验。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给学生播放电影《买火柴的小女孩》,把学生带入小女孩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小女孩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样,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请学生画一画其中的小女孩,把文字转换成图画。有的学生不仅仅根据外貌特征去简单地描画人物形象,而是注意到小女孩这一基本特征。把这样深刻的理解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直观形象地体现原文的批判意图,从而加深了全体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也可以用短剧表演来营造氛围,通过排演课本剧的方式,营造情境,促使学生深入地研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和原作主旨。舞台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课堂短剧表演也可融合文本、肢体、服装、音乐等多种因素。除了课本中设定好的戏剧单元,其他课文可以同样尝试改编、排演课本剧。
三、用美妙的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一般是通过读来实现,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尤其是采用音乐创设情境来导读,学生会更好更快地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作为感知课文的背景。那就会使学生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例如:教学《孔子游春》时可以用古典的古筝乐为背景,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化,学生随着优雅的古筝乐,融人课文。学习《黄河的主人》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倾听语言大师的经典朗读录音来感悟,抽象的文字符号经大师的感情处理后,演绎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在这样的情境渲染下,学生自然感受到黄河的波涛汹涌,感受到黄河主人的勇敢。
四、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主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的创造性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探索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改变传统包揽式的课堂教学,发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仅传授知识,同时进行学法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会学”的过程,是教学的目的。这样,学生能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进行探究思考,体验学习过程。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会积极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具有很高的价值,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彦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4)。
[2]付成文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3)。
[3]罗玉蓉 杨万莹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