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国务院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制,形成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开创金融改革发展新局面。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金融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金融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型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
《规划》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是“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依据,对于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十二五”时期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要按照《规划》的有关部署,全面履行职责,制定和落实支持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保障措施,实现《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
《规划》从完善金融调控、优化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规划》一出,专家学者纷纷就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保险制度等受广泛关注的亮点发表各自的见解。
存款利率的放开实为利率市场化取得突破的关键
《规划》称,将进一步明确政府作用的领域和边界,减少政府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要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方面稳步推进改革。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在其微博中表指出,规划支持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认可了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券商基于市场化导向的创新;明确了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来完成;明确了资本项目开放路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信贷。然而,规划未能清晰给出备受关注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和量化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洪才认为,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开放无疑是未来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其最应该突出的重点问题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建立金融中心等。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刘菲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其实是双轨利率体系:一边是以存贷款利率为代表的管制利率;另一边则是市场化程度已相当高、影响日益深入和广泛的金融市场利率,包括债券利率、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掉期利率等,甚至理财产品利率也完全由市场决定。这种利率体系有相当多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进的环节很多。刘菲认为,存款利率的放开实为利率市场化取得突破的关键。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代表性的组成部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17日发表微博称,金融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十二五期间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风险管理制度要基本建立,这与十二五期间需要推进的一系列金融改革直接相关,例如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机构更多转向中小企业和农业等领域、银行业务日趋多元化等,都客观上需要多层次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经营和存款人将面临很大的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已经酝酿了十余年之久。今年年初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央行2012年工作会议上,存款保险制度又被反复提及。
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目前中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制,形成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开创金融改革发展新局面。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金融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金融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型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
《规划》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是“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依据,对于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十二五”时期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要按照《规划》的有关部署,全面履行职责,制定和落实支持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保障措施,实现《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
《规划》从完善金融调控、优化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规划》一出,专家学者纷纷就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保险制度等受广泛关注的亮点发表各自的见解。
存款利率的放开实为利率市场化取得突破的关键
《规划》称,将进一步明确政府作用的领域和边界,减少政府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要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方面稳步推进改革。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在其微博中表指出,规划支持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认可了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券商基于市场化导向的创新;明确了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来完成;明确了资本项目开放路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信贷。然而,规划未能清晰给出备受关注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和量化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洪才认为,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开放无疑是未来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其最应该突出的重点问题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建立金融中心等。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刘菲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其实是双轨利率体系:一边是以存贷款利率为代表的管制利率;另一边则是市场化程度已相当高、影响日益深入和广泛的金融市场利率,包括债券利率、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掉期利率等,甚至理财产品利率也完全由市场决定。这种利率体系有相当多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进的环节很多。刘菲认为,存款利率的放开实为利率市场化取得突破的关键。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代表性的组成部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17日发表微博称,金融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十二五期间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风险管理制度要基本建立,这与十二五期间需要推进的一系列金融改革直接相关,例如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机构更多转向中小企业和农业等领域、银行业务日趋多元化等,都客观上需要多层次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经营和存款人将面临很大的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已经酝酿了十余年之久。今年年初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央行2012年工作会议上,存款保险制度又被反复提及。
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目前中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