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西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概括为四个发展阶段,比较不同消费函数理论之间的差异,分析这些理论在解释中国居民消费行为上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为理解当前政府实施的一系列促进消费的经济管理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函数 居民消费 流动性约束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A
一、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新进展
消费函数理论是建立在消费者行为假设的基础上,用以揭示消费与收入之间某种函数关系的一系列假说。随着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学者们对消费问题的研究由微观领域拓展到了宏观层面。近些年来由于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与工具方法的成熟,学者们逐渐将消费者偏好、不确定性以及居民消费习惯等行为经济学引入到宏观消费层面,丰富了消费理论研究。根据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的时间和重点,我们大致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主要是研究当期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并进行经验分析;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主要是研究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关系,但分析并没有涉及不确定性的问题;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通过把理性预期与不确定分析引入模型,探讨预期以及不确定性存在对居民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引入了流动性约束条件,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何受手中流动性约束的限制,同时通过模型分析并测度消费者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强度。
流动性约束假说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变化与收入水平的统计分布有关。(1)如果收入流量呈正向相关变化,相对于非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而言,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只能消费当期的收入,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者的消费较低,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只与当期劳动收入正相关,这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给出了一种解释。并且,流动性约束程度越高,消费在不同时期之间的转换能力就会越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预防性储蓄。(2)如果收入流服從随机游走的过程,预防性储蓄就不再提供相应的保障性作用,消费者就会根据以往经验花费掉他们的现期收入。这时,消费行为就变成了一种短期的消费模式,这恰好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第二,如果消费者在t时期面临着流动性约束,那么流动性约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会延续到以后各个时期。第三,由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使得当期消费变得更加昂贵,消费者将降低当前消费。因此,消费者一旦预期到未来要面临着流动性约束的限制,就会减少即期消费,相应的储蓄就会增加。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是:当一个国家的消费者面临着较强的流动性约束时,此国家就会出现较高的储蓄率。根据这些结论可见,对于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来说,利率的变动不会直接影响其消费决策。利率的变动是另外通过其他途径,或是通过改变收入流量,或是改变信贷条件,进而最终对消费决策产生影响。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流动性约束假说为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近年来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利用最优控制数值算法去分析在拥有完美预期消费者受到流动性约束的条件下消费函数解析解,同时考察流动性约束类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而且,一些学者运用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以及预防性储蓄动机理论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袁志刚、宋铮(1999)利用预防性储蓄假定和流动性约束假定解释中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和消费需求疲软的原因时得出的结论是:(1)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是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的原因;(2)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也是造成转轨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田岗(2004)通过构造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点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流动性约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谨慎,储蓄倾向越来越高。Yoo与Giles(2007)运用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3400个农村家庭数据对从农户家庭在进行消费与储蓄决策中是否存在着预防性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假定消费的波动受到农业收成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且用降雨量的波动作为收益风险的代理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家庭的消费决策背后存在着预防性储蓄动机。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2008)利用中国农村居民分省面板数据,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存在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并且西部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于中部与东部农村居民。
二、消费函数研究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启示
纵观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自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建立以来,人们不断将消费函数分析引入到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框架下,力图为宏观消费理论建立微观基础。通过把消费理论从短期分析向长期分析推进,将理性预期从确定性分析向不确定性分析拓展,同时加入消费者的流动性约束等条件,从主观推理到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方法,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更加科学地解释居民的消费行为。同时,我们也看到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解释力是有限的,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社会体制下居民的消费心理也不同。因此,如果完全照搬西方消费函数理论解释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有一定局限性,西方消费函数理论是在假定社会制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有持续性,而中国经济现在处于转轨时期,金融体制、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各个方面均处于改革时期,因此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与西方居民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些观点仍然对我国政府制定政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面对金融市场欠发达和流动性约束,以及改革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性特征,为有效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收入是提高消费的基本点。因此,当前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使居民收入增长率不低于GDP的增长率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
第二、逐步建立城乡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教育、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在内的保障制度,确保居民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解除人们合理消费的后顾之忧。
第三、要加大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仅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而且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四、加快金融体制尤其是农村金融的改革,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会增加居民投资和收入的渠道,要改变我国居民传统的消费习惯,倡导新型的消费理念,扩大消费信贷规模,解决居民流动性约束问题。
(作者单位:李春琦,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王玉娟,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药品销售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田岗.我国农村居民高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4第4期.
[2]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经济研究.2008:第2期.
[3]袁志刚、宋铮.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经济研究.1999:第11期.
[4]Yoo,K,and Giles,J., “Precautionary Behavior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Savings Decisions: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sehold Panel Data from Rural China”.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Vol.89, pp.534-551.
关键词:消费函数 居民消费 流动性约束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A
一、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新进展
消费函数理论是建立在消费者行为假设的基础上,用以揭示消费与收入之间某种函数关系的一系列假说。随着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学者们对消费问题的研究由微观领域拓展到了宏观层面。近些年来由于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与工具方法的成熟,学者们逐渐将消费者偏好、不确定性以及居民消费习惯等行为经济学引入到宏观消费层面,丰富了消费理论研究。根据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的时间和重点,我们大致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主要是研究当期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并进行经验分析;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主要是研究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关系,但分析并没有涉及不确定性的问题;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通过把理性预期与不确定分析引入模型,探讨预期以及不确定性存在对居民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引入了流动性约束条件,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何受手中流动性约束的限制,同时通过模型分析并测度消费者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强度。
流动性约束假说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变化与收入水平的统计分布有关。(1)如果收入流量呈正向相关变化,相对于非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而言,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只能消费当期的收入,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者的消费较低,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只与当期劳动收入正相关,这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给出了一种解释。并且,流动性约束程度越高,消费在不同时期之间的转换能力就会越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预防性储蓄。(2)如果收入流服從随机游走的过程,预防性储蓄就不再提供相应的保障性作用,消费者就会根据以往经验花费掉他们的现期收入。这时,消费行为就变成了一种短期的消费模式,这恰好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第二,如果消费者在t时期面临着流动性约束,那么流动性约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会延续到以后各个时期。第三,由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使得当期消费变得更加昂贵,消费者将降低当前消费。因此,消费者一旦预期到未来要面临着流动性约束的限制,就会减少即期消费,相应的储蓄就会增加。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是:当一个国家的消费者面临着较强的流动性约束时,此国家就会出现较高的储蓄率。根据这些结论可见,对于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来说,利率的变动不会直接影响其消费决策。利率的变动是另外通过其他途径,或是通过改变收入流量,或是改变信贷条件,进而最终对消费决策产生影响。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流动性约束假说为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近年来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利用最优控制数值算法去分析在拥有完美预期消费者受到流动性约束的条件下消费函数解析解,同时考察流动性约束类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而且,一些学者运用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以及预防性储蓄动机理论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袁志刚、宋铮(1999)利用预防性储蓄假定和流动性约束假定解释中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和消费需求疲软的原因时得出的结论是:(1)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是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的原因;(2)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也是造成转轨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田岗(2004)通过构造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点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流动性约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谨慎,储蓄倾向越来越高。Yoo与Giles(2007)运用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3400个农村家庭数据对从农户家庭在进行消费与储蓄决策中是否存在着预防性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假定消费的波动受到农业收成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且用降雨量的波动作为收益风险的代理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家庭的消费决策背后存在着预防性储蓄动机。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2008)利用中国农村居民分省面板数据,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存在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并且西部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于中部与东部农村居民。
二、消费函数研究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启示
纵观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自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建立以来,人们不断将消费函数分析引入到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框架下,力图为宏观消费理论建立微观基础。通过把消费理论从短期分析向长期分析推进,将理性预期从确定性分析向不确定性分析拓展,同时加入消费者的流动性约束等条件,从主观推理到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方法,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更加科学地解释居民的消费行为。同时,我们也看到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解释力是有限的,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社会体制下居民的消费心理也不同。因此,如果完全照搬西方消费函数理论解释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有一定局限性,西方消费函数理论是在假定社会制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有持续性,而中国经济现在处于转轨时期,金融体制、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各个方面均处于改革时期,因此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与西方居民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些观点仍然对我国政府制定政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面对金融市场欠发达和流动性约束,以及改革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性特征,为有效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收入是提高消费的基本点。因此,当前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使居民收入增长率不低于GDP的增长率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
第二、逐步建立城乡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教育、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在内的保障制度,确保居民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解除人们合理消费的后顾之忧。
第三、要加大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仅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而且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四、加快金融体制尤其是农村金融的改革,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会增加居民投资和收入的渠道,要改变我国居民传统的消费习惯,倡导新型的消费理念,扩大消费信贷规模,解决居民流动性约束问题。
(作者单位:李春琦,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王玉娟,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药品销售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田岗.我国农村居民高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4第4期.
[2]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经济研究.2008:第2期.
[3]袁志刚、宋铮.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经济研究.1999:第11期.
[4]Yoo,K,and Giles,J., “Precautionary Behavior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Savings Decisions: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sehold Panel Data from Rural China”.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Vol.89, pp.53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