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点明了“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角”,指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宜人的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有效课堂”的措施。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主角
相信影片《猫和老鼠》大家并不陌生吧,可谓动画之经典,老少皆宜,看过的无不拍手叫好。其实,影片成功原因在于作者把猫和老鼠的角色进行了互换,着实让老鼠体验了当猫时的威风与强悍,以此成就了该片的搞笑经典。相信影片中杰瑞,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众多老鼠的偶像,他们都梦想着当回猫的感觉,把自己内心所想所做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难道我们的学生就没想过在课堂里体验一回当“老鼠”的感觉吗?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上,我们能否也可以让学生像影片中的老鼠那样,把自己所有的情绪毫无保留地表露出来?那时,或许我们的课堂有更多的生成与精彩!何乐而不为呢!?
历史发展到今天,“卖方市场”已轉向“买方市场”,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成长、学生要进步,课堂必须要改变!要让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走上讲台,表达独到见解,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要创造宜人的教学环境。”
实践证明,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宜人的教育,让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比让学生听老师讲十遍百遍效果要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就不会感到我是局外人,老师讲的与我何干了?更没有开小差的时间和机会了。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
一要明确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参与热情。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因素,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做好生涯发展规划,制订好学习计划。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同时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只有坚持这么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要创设问题情境,增加学生参与机会。生活即教育,教师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创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所学内容,学生通过对新问题的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对相关旧知识的复习,从而实现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此外,教学中还可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形式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参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有效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四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中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我们确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相互之间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之念,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望盛了,思维也就活跃,流畅了。这样,学生个体才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五要充分利用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比较争强好胜,都想在课堂问答中独占鳌头,更想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在搜集资料时会格外认真,在听课时也会更加认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表扬那些经常主动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树立榜样以激发其他学生产生竞争欲望,从而为了赢得表扬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或者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质量进行自我反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意识,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终究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角”。只有把学生培养成课堂真正的“主角”,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动”起来。那时,我们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富有生命的课堂。记得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名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主角
相信影片《猫和老鼠》大家并不陌生吧,可谓动画之经典,老少皆宜,看过的无不拍手叫好。其实,影片成功原因在于作者把猫和老鼠的角色进行了互换,着实让老鼠体验了当猫时的威风与强悍,以此成就了该片的搞笑经典。相信影片中杰瑞,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众多老鼠的偶像,他们都梦想着当回猫的感觉,把自己内心所想所做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难道我们的学生就没想过在课堂里体验一回当“老鼠”的感觉吗?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上,我们能否也可以让学生像影片中的老鼠那样,把自己所有的情绪毫无保留地表露出来?那时,或许我们的课堂有更多的生成与精彩!何乐而不为呢!?
历史发展到今天,“卖方市场”已轉向“买方市场”,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成长、学生要进步,课堂必须要改变!要让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走上讲台,表达独到见解,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要创造宜人的教学环境。”
实践证明,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宜人的教育,让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比让学生听老师讲十遍百遍效果要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就不会感到我是局外人,老师讲的与我何干了?更没有开小差的时间和机会了。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
一要明确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参与热情。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因素,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做好生涯发展规划,制订好学习计划。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同时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只有坚持这么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要创设问题情境,增加学生参与机会。生活即教育,教师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创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所学内容,学生通过对新问题的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对相关旧知识的复习,从而实现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此外,教学中还可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形式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参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有效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四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中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我们确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相互之间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之念,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望盛了,思维也就活跃,流畅了。这样,学生个体才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五要充分利用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比较争强好胜,都想在课堂问答中独占鳌头,更想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在搜集资料时会格外认真,在听课时也会更加认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表扬那些经常主动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树立榜样以激发其他学生产生竞争欲望,从而为了赢得表扬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或者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质量进行自我反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意识,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终究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角”。只有把学生培养成课堂真正的“主角”,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动”起来。那时,我们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富有生命的课堂。记得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名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