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32.474
2014年5月22日,带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嘱托,来到异乡某地开始了为期三周的2014年学业考试命题工作,期间的历练成为我教育生涯中难忘的一笔财富。特记如下:
22日到达某地后,带队领导再次强调纪律要求以确保命题工作的安全,为确保质量,重申“科学性、原创性、实践性”的要求;随后社会思品命题组长夏莲老师召集本组会议,要求试卷要有学科性、乡土性、综合性、生活化的特点,难度比上年略高,同时确定了七天工作安排及每个人的任务,随即我们进入紧张的命题工作中。
1、确定考点:按照《2014年学业考试说明》确定六大部分的非选择题范围。首先研读该部分考点,特别是C级考点,思考该范围内与C级考点之间有内在联系的相关考点。拟定相关知识线索。以18题为例:
该题命题思路首先明确历史部分C级考点: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并探讨它们的影响。然后可能与其有联系的考点如考点28、29、31,由于2013年类似考点已经考过,就尝试古今结合,把考点范围扩大,从古代到近代到当代。为此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视野,理一条线索:中华文明的发展,既经历过璀璨辉煌、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有过停滞落后、奋起直追的岁月……,再以古知今,从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角度得到什么启示。
非选择题命题完毕后,开始命选择题,同样先把非选择题考过的考点排除,然后把有内在联系的考点整合,思考选择题命题。
2、选择素材:线索理清后,素材能否很好体现命题要求事关成败。这时平时的阅读积累就起很大作用。一般来说陈述类素材可以从历史古籍如《二十四史》中去寻找古人对某历史事件的记载;评述类素材可以找史学大家的著作,如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他们对某历史事件的看法评价。方法类素材从历史教育类书籍寻找如:《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或者也可以从近几年高考試题或《历史教学》、《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教学考试——高考历史》等期刊中去寻找你所需要的素材。第19题“蒙哥马利之问”素材就来源于2010年高考历史题的素材。
3、考虑形式:当线索、素材都已整理完毕,以一个合适的题型呈现就很重要了。近几年历史与社会类非选择题基本上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形式创新很难,但只要能很好的为内容服务即可。如第19题,通过人物对话框的方式进行材料呈现,形式相对活泼。
4、打磨设问:设问最起码的要求是承接题意,指向明确。这需要文字功底,同时要一次次推敲,确保设问符合预期,没有科学性问题。如第18题第二问最初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近代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因而盛开了许多“进步之花”。请列举向西方学习的一个历史事件及其成果。”这设问虽然符合近代中国“进步之花”的盛开,离不开向西方文明的学习。但累赘,需要精简。
5、推敲答案:设问完毕后,开始推敲答案。这要从学生角度思考可能出现的答案。如:18题第一问中列举两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虽然在平时教学中对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有过陈述,但除了四大发明外,还要考虑是否有其他科技成果,通过阅读《全球通史》第四编《技术传播》铸铁技术、棉纺织技术同样对西方文明有过积极影响。而这些科技成果教材中也有所涉及,学生可能会回答,所以编排答案也加入进去。
6、相互磨题:命题初稿完毕后,开始相互磨题。
(1)题目科学性:考虑题目是否存在科学性问题,如选择题第八题初稿: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影视剧、主人公及其功绩相符的一组是
A.《秦始皇》 ----嬴 政 ----统一文字,把隶书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
B.《大汉天子》----汉武帝 ----加强边疆治理,设立“西域都护府”
C.《贞观长歌》----唐玄宗 ----加强中央集权,创立三省六部制
D.《雍正王朝》----雍正帝 ----加强专制皇权,设立军机处
该题猛一眼看不出问题,但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是否属于“历史功绩”呢?教材编排是把它作为近代中国落伍的因素来体现,所以这一选项是会引起歧义的,只能更改:D.《康熙王朝》----康熙帝 ----抗击沙俄侵略,维护领土完整。
(2)设问明确性:设问必须明确不能有歧义,如第17题,第三问“人们在长期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请列表比较 黄河发源地和入海口附近地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在该设问中,“入海口附近地区”这概念不明确,人们也可以理解为在海边,那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打渔为业,这和命题要求不符,设问再改。“请列表比较图7中A、B两地区人们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在这设问中,在图上明确了A、B两地的位置,很好避免了歧义;同时在设问中加入“传统”,可以避免引起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而影响答题。
(3)素材指向性:素材必须为题意服务,如不能达到预期,删掉是必然的选择。
第18题第三则素材是:“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了为期11天的国事访问,同时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习近平在总结欧洲之行时指出: “我希望中欧两大文明之间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共同架起和平稳定之桥、增长繁荣之桥、改革进步之桥、文明共荣之桥,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通过访问,两大力量、两大市场,正架起一座前所未有的友谊之桥。”
这一设问和主题“中华文明的发展,既经历过璀璨辉煌、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有过停滞落后、奋起直追的岁月……”没有联系,删掉。
(4)文字精炼性:一份好的试卷要求“一字不能少一字不能多”。为此在磨题过程中,对文字要精益求精。
(5)排版美观性:题目合编后,开始对每一题进行编排,选择题选项尽量对齐,字少在上字多在下;每一版面要有图或表格。
6、编制细目表、答题卡:最后开始根据题目相关考点编制细目表,根据每题设问预测难度。
根据设问编制答题卡。
作者简介:姚小虎, 高级教师 , 荣获市优质课一等奖、省二等奖,省社会课青年教师教学论坛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得省市一、二等奖,多个课题获省市奖项,多次参加中考调研卷、中考卷命题,被评为衢州市首届社会学科十佳标兵、学生最满意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
2014年5月22日,带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嘱托,来到异乡某地开始了为期三周的2014年学业考试命题工作,期间的历练成为我教育生涯中难忘的一笔财富。特记如下:
22日到达某地后,带队领导再次强调纪律要求以确保命题工作的安全,为确保质量,重申“科学性、原创性、实践性”的要求;随后社会思品命题组长夏莲老师召集本组会议,要求试卷要有学科性、乡土性、综合性、生活化的特点,难度比上年略高,同时确定了七天工作安排及每个人的任务,随即我们进入紧张的命题工作中。
1、确定考点:按照《2014年学业考试说明》确定六大部分的非选择题范围。首先研读该部分考点,特别是C级考点,思考该范围内与C级考点之间有内在联系的相关考点。拟定相关知识线索。以18题为例:
该题命题思路首先明确历史部分C级考点: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并探讨它们的影响。然后可能与其有联系的考点如考点28、29、31,由于2013年类似考点已经考过,就尝试古今结合,把考点范围扩大,从古代到近代到当代。为此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视野,理一条线索:中华文明的发展,既经历过璀璨辉煌、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有过停滞落后、奋起直追的岁月……,再以古知今,从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角度得到什么启示。
非选择题命题完毕后,开始命选择题,同样先把非选择题考过的考点排除,然后把有内在联系的考点整合,思考选择题命题。
2、选择素材:线索理清后,素材能否很好体现命题要求事关成败。这时平时的阅读积累就起很大作用。一般来说陈述类素材可以从历史古籍如《二十四史》中去寻找古人对某历史事件的记载;评述类素材可以找史学大家的著作,如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他们对某历史事件的看法评价。方法类素材从历史教育类书籍寻找如:《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或者也可以从近几年高考試题或《历史教学》、《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教学考试——高考历史》等期刊中去寻找你所需要的素材。第19题“蒙哥马利之问”素材就来源于2010年高考历史题的素材。
3、考虑形式:当线索、素材都已整理完毕,以一个合适的题型呈现就很重要了。近几年历史与社会类非选择题基本上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形式创新很难,但只要能很好的为内容服务即可。如第19题,通过人物对话框的方式进行材料呈现,形式相对活泼。
4、打磨设问:设问最起码的要求是承接题意,指向明确。这需要文字功底,同时要一次次推敲,确保设问符合预期,没有科学性问题。如第18题第二问最初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近代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因而盛开了许多“进步之花”。请列举向西方学习的一个历史事件及其成果。”这设问虽然符合近代中国“进步之花”的盛开,离不开向西方文明的学习。但累赘,需要精简。
5、推敲答案:设问完毕后,开始推敲答案。这要从学生角度思考可能出现的答案。如:18题第一问中列举两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虽然在平时教学中对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有过陈述,但除了四大发明外,还要考虑是否有其他科技成果,通过阅读《全球通史》第四编《技术传播》铸铁技术、棉纺织技术同样对西方文明有过积极影响。而这些科技成果教材中也有所涉及,学生可能会回答,所以编排答案也加入进去。
6、相互磨题:命题初稿完毕后,开始相互磨题。
(1)题目科学性:考虑题目是否存在科学性问题,如选择题第八题初稿: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影视剧、主人公及其功绩相符的一组是
A.《秦始皇》 ----嬴 政 ----统一文字,把隶书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
B.《大汉天子》----汉武帝 ----加强边疆治理,设立“西域都护府”
C.《贞观长歌》----唐玄宗 ----加强中央集权,创立三省六部制
D.《雍正王朝》----雍正帝 ----加强专制皇权,设立军机处
该题猛一眼看不出问题,但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是否属于“历史功绩”呢?教材编排是把它作为近代中国落伍的因素来体现,所以这一选项是会引起歧义的,只能更改:D.《康熙王朝》----康熙帝 ----抗击沙俄侵略,维护领土完整。
(2)设问明确性:设问必须明确不能有歧义,如第17题,第三问“人们在长期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请列表比较 黄河发源地和入海口附近地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在该设问中,“入海口附近地区”这概念不明确,人们也可以理解为在海边,那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打渔为业,这和命题要求不符,设问再改。“请列表比较图7中A、B两地区人们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在这设问中,在图上明确了A、B两地的位置,很好避免了歧义;同时在设问中加入“传统”,可以避免引起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而影响答题。
(3)素材指向性:素材必须为题意服务,如不能达到预期,删掉是必然的选择。
第18题第三则素材是:“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了为期11天的国事访问,同时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习近平在总结欧洲之行时指出: “我希望中欧两大文明之间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共同架起和平稳定之桥、增长繁荣之桥、改革进步之桥、文明共荣之桥,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通过访问,两大力量、两大市场,正架起一座前所未有的友谊之桥。”
这一设问和主题“中华文明的发展,既经历过璀璨辉煌、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有过停滞落后、奋起直追的岁月……”没有联系,删掉。
(4)文字精炼性:一份好的试卷要求“一字不能少一字不能多”。为此在磨题过程中,对文字要精益求精。
(5)排版美观性:题目合编后,开始对每一题进行编排,选择题选项尽量对齐,字少在上字多在下;每一版面要有图或表格。
6、编制细目表、答题卡:最后开始根据题目相关考点编制细目表,根据每题设问预测难度。
根据设问编制答题卡。
作者简介:姚小虎, 高级教师 , 荣获市优质课一等奖、省二等奖,省社会课青年教师教学论坛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得省市一、二等奖,多个课题获省市奖项,多次参加中考调研卷、中考卷命题,被评为衢州市首届社会学科十佳标兵、学生最满意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