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丰富的色彩绘就美丽的人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sgx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彩是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色彩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色彩的情感作用,将人和世间万物有机的联系起来,使色彩与人类的情感相通,进而可以作用于人类的内在道德,具有“养德”的功效。德育是大学教育永远的话题,高校德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也是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是通过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是通过强制性的学校制度、奖惩制度、校规校纪来塑造学生的道德还是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灵活的课堂和非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主动的培养内心高尚的品德是很重要的话题。
  【关键词】色彩教学 ; 高校教学 ; 德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77-01
  色彩在长期的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在人类社会早期,色彩是人类表达对自身和外界懵懂意识的载体;在阶级社会,色彩成为统治阶级划分等级的工具;在现代社会,色彩成为了各种社会构成的代言,成为商业的外包装、成为政治的标符、成为经济的信号……其实,色彩不仅是人类内心的外在显现,还可以直指人类内心,成为美化心灵,荡涤情志的最好的依凭。
  一、理论依据
  色彩是一种自然存在。在中国文化中,色彩贯穿了社会政治、经济、商业、天文、地理等各各个方面,并最终与人性契合,成为人类品德的种种象征。早在人类早期的新石器时期,色彩的发展揭开了人类历史的第一页。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里的史前岩画,红色赭石颜料和黑色线条绘制的野牛,是史前人类感情和想象的生动的表达;新石器时期中国的半坡彩陶,是内心涌动的对于外界的懵懂认知使得我们的先人本能地把红和黑淬炼,用朴素的情感创造出朴素的色彩。新石器时期彩陶的红、黑、白三种色彩一直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喜爱的色彩。这三种色彩奠定了中国人的原始色彩审美心理和道德文化的发生学意义。
  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不断认识客观世界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色彩是人类认识的一种直观的、外显的客观存在。人类通过眼睛认识客观世界,通过心灵感受色彩,通过情感体会色彩。可以说,人们对诸多事物的认识往往都是从最外在的色彩开始,然后才逐步由表及里,从整体上综合的把握和认知。正因为色彩和人类情感、心灵的距离如此的近,我们才可以通过色彩来“养德”,让学生感受丰富的色彩,体会内心情感的丰富;让学生认知高尚的色彩意象,找寻内心高尚的品性;让学生见识龌龊的色彩意象,使学生主动摒弃内心卑下的情感……
  二、现实依据
  色彩不仅作用于人类情感,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内在力。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色彩并非语言,但它是表现人类感情的符号。”色彩不仅丰富着、影响着人的个性、共性、社会团体、社会阶层及其所形成的意识、情趣、爱好和创造;也促进人类意识从视觉、感知、认识走向生命意志的成熟。
  古人把色彩与文化概念联系起来,既是日积月累中对色彩的一种感性认识,又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的一种形而上的初步提炼与概括。发展至现代,随着对于色彩概念的进一步拓展,色彩在现代文化中的重要位置愈加重要。在我们的印象中,色彩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式:白色是纯洁、天真、乐观的象征;银色代表平静、坚韧;黄色和智能、革新、乐观、预警相关;金色代表实力、权力、奢华。红色代表活力、权力、激情、侵略性;蓝色:真诚、安静、和谐、忠诚、传统。绿色是节制、平衡、传统、生态、薄荷味。黑色:寂静、权力、优雅、悲伤的象征。
  色彩是再现和表现的完美结合。色彩再现着客观事物,表现着我们内心的感受。每个人有着丰富的感情生活,不同的性格特征,又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事物的看法,认识上的差别,促成了我们个人情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色彩情感又具有共同性。比如,我们在一个明亮色彩的房间里和在一个灰暗色彩的的空间中所产生的舒畅与压迫感,使我们每个人心理情感上都要负担一定的承受力,高兴与烦恼、紧张和平静、奔放和收缩等等。人有一个共同的对色彩感受的生理特点和相同的心理反映能力。
  正是色彩的这种情感共同性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可以将色彩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与生产中来。好的设计师善于应用色彩为商品服务:制造商经常用色彩将产品的独特创意植入消费者的头脑之中。 我们可以在教授学生学习色彩的时候,将色彩好的方面的特质融入学生的思维体系,教学生感受色彩给他们带来的精神愉悦,从而起到“养德”的作用。
  三、作用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德”的塑造与培养。
  色彩可以作用于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色彩能营造气氛引起情感的变化,人們认识色彩并利用色彩来装点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色彩影响人们的视觉和心理。在绘画中画家利用色彩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并以颜色感染欣赏者,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正如美育的作用是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感染人,色彩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树立理想,间接地促使他们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
  以美育促进德育,寓美于教,塑德于教,大学美术专业的教师可以利用色彩的心理学、情感学作用,以美育来养德,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四、总结
  在高校教学中,发挥色彩教学的德育作用,将色彩的情感作用于学生道德的培养,将德育和美育结合,具有深刻的现实教学意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直指人的内心,对人的内在性灵起到净化的作用。从色彩的这一特点入手,研究色彩对于学生品德教育的作用。总之,色彩是养德的一种手段,一段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晨《色彩情感的表现与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张英《色彩观念与主观性色彩语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3]冯志才《色彩的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5
  [4]赵楠《中西方绘画色彩比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5]陈琏年《认识色彩的时代功能和对传统审美的继承与创新》[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421  2013年12月12日,温州市名师大学堂活动在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召开。笔者有幸近距离聆听了郑老师上的《物质的构成》一课,被名师所营造的活跃课堂气氛所吸引,为名师的教学魅力所折服。郑老师所展示的《物质的构成》这堂课,围绕主题,精心构筑学生体验过程,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积极主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充分地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这节课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在
期刊
【内容摘要】  建设智慧校园对学校师生员工的意义就在于:方便学校的教育、教学开展;方便对师生进行管理;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加强学校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所以建设符合学校自身需求的智慧校园系统将是今后许多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37  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
期刊
【摘要】 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受“三原色”原理的启发,嘉峪关市第一中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奥林匹克精神”、“科学精神培养”三项特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开展特色办学、推动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意的启示。  关键词:三原色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N41  一、“三原色”原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三原色”指红、绿、蓝三种原色。这
期刊
摘要:高校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样受到政府、学校和学术界不同层面的关注,多年的发展实践而今硕果累累。继续教育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将这种自发的潜意识能力发展需求转变成科学系统的自主能力培养,既能大大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解决各项能力发展的不均衡状况,又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并使他们有意识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期刊
摘要: 由于具有语言新颖,时代性强,版面多样,内容深动,信息量大等特点, 《21 世纪英文报》深受高职高专学生的欢迎。教师采用课堂报告、小组讨论、影视听说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报刊引导学生扩大英语词汇量、拓展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文报刊阅读;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课题:高职
期刊
摘要:适应性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高职院校的核心,随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已随市场供给、政府政策、行业企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纯粹对应职业岗位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只有适应岗位发展趋势的预测型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竞争需求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综合素质,人才竞争力,岗位能力预测  中图分类号:G71  在当代,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满足社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时期的飞速发展,经济建设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怎样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工作,构建一支具有党性强、党风廉、党纪严的政治队伍,这事值得我国执政党深思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从党的发展历史来看,脱离人民群众基础,不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不重视人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发展目标不管多好,都难以实现。故而一定要坚持为人民办实事、清廉为官,从而加强党性党风党纪的教育工
期刊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与探索如何在 《中小型局域网搭建与应用》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使用原则、实施的问题以及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意义。以期通过实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关键词: 中小型;目标教学方法;局域网构建;项目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2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各行业各业的人员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职
期刊
[摘要]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频繁,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畅通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城市 交通运输 发展 现状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U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运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城市交通运输负担着大量的客货
期刊
中国分类号:G632.474  2014年5月22日,带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嘱托,来到异乡某地开始了为期三周的2014年学业考试命题工作,期间的历练成为我教育生涯中难忘的一笔财富。特记如下:  22日到达某地后,带队领导再次强调纪律要求以确保命题工作的安全,为确保质量,重申“科学性、原创性、实践性”的要求;随后社会思品命题组长夏莲老师召集本组会议,要求试卷要有学科性、乡土性、综合性、生活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