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诞生后的20多年里,谷歌始终保持着创新、富有希望和潜力的企业形象。超过10亿用户,年搜索量超过1万亿次,拥有8万多名员工和数百万台电脑,提供搜索结果、YouTube以及其他产品——如今的谷歌,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不吵不相识
一切始于1995年春。
谢尔盖·布林到斯坦福大学已有两年,他是一名数学天才,19岁时即取得本科学位,首次报考就高分通过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入学10门必考科目。拉里·佩奇是美国中西部人,那年刚考取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
在学校那年的迎新活动中,谢尔盖带领拉里等新生参观加州校园,突然,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争论起来,火花四溅。自此,两人一见如故,开启了一段奇妙的人生之旅。
当他们在象牙塔里摸索前行时,外面的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立16个月的新技术公司网景于1995年8月9日上市,首个交易日,其股票就从每股28美元飙升至75美元,这标志着硅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网景上市成功后,金钱的味道弥漫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学校的主要任务虽是培养新一代教授和学术研究者,但它也是一些世界上最成功的技术公司的孵化器,其中包括惠普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拉里和谢尔盖都是教授的儿子,他们来斯坦福大学是为了获取博士学位,而不是发家致富。但是,两人都不知道自己对学术发自内心的追求将很快受到考验。
谢尔盖和自己的指导老师拉吉夫·莫特瓦尼合作,寻找从海量数据中提取信息的方法。这样的数据挖掘能用来确定顾客会购入哪些商品,从而帮助零售商更好地摆放商品。谢尔盖和老师尝试着把这种技术应用到新兴的、混乱无序的互联网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就像虚拟的狂野西部——不受管制、没有约束力、缺乏规矩。
为了帮助用户从互联网查找信息,研究人员在早期曾开发出一系列搜索工具,包括网络爬虫、莱科思、麦哲伦、搜信、激發和热播,均未成功。谢尔盖也尝试了其他网页目录和搜索引擎,但没有一个令人满意。一个简单的搜索指令会带来成百上千条毫不相关的结果,他确信,开发更好的搜索方法迫在眉睫。
同一时间,拉里一直忙于一个“数字图书馆”项目,他使用远景搜索进行网络搜索。拉里注意到,除提供网站列表外,远景搜索引擎还提供一些关于“链接”的模糊信息。链接造就了网络的活力,当计算机用户注意到一个突出显示的文字或短语时,他们就会点击,了解更多信息。
远景公司似乎并没有对这些链接作任何处理,拉里却想研究如何进一步利用这些链接。对极具眼光的计算机专家来说,网络本质上就是链接。
谷歌上线
1996年,拉里和谢尔盖开始合作,下载并分析网络链接。获取数据的过程比拉里预想的要长。根据估算,他们每发送一个“爬虫”程序去搜索整个网络,计算机科学系都要花费2万美元,但他们渴望完成这项工作。
拉里有一个理论:通过计算指向某一网站的链接数量,可以对其受欢迎程度进行排名。在某种意义上,网络链接让拉里想到引用。“引用很重要,”拉里说,“事实证明,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引用过10000篇不同文献。”拉里得出结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网站。
拉里更进一步取得了概念上的突破:并非所有的链接都平等,其中一些比另一些更重要。如何决定哪些网站更重要?很简单,指向一个网站的链接越多,它就越重要。拉里将自己的姓和处理的文件巧妙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链接评级体系命名为“佩奇等级” 。
谢尔盖和拉里相信,将页面等级算法应用到互联网上,可以作为他们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1997年年初,拉里已经开发了一个原始搜索引擎,并把它命名为BackRub,它可以通过链接向前或向后处理各种网页。他们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为互联网设计出一个排名系统,出其不意地解决了互联网信息搜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1997年秋,谢尔盖和拉里决定给BackRub搜索引擎起一个新名字。拉里请室友肖恩·安德森帮忙选择,他在白板上写下一个又一个名字,而安德森不停地说“不好,不好”。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天,直到最后安德森问拉里:“Googleplex怎么样?你们想建立一家搜索和索引公司,让人们能组织、使用大数据,Googleplex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拉里喜欢短一点的名字,于是他说:“我们就用Google(谷歌)怎么样?”他当晚就注册好,并在白板上写上:Google.com。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互联网公司,如同雅虎或亚马逊一样。
此后,搜索引擎通过google.stanford.edu这个地址,供斯坦福大学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在内部使用。在校园内,它的口碑逐渐传播开来。斯坦福技术许可办公室开始为其申请专利,师生们开始用它在网上搜索信息。
没钱雇用设计师和艺术人员来设计精致的页面,谢尔盖便让谷歌主页保持简洁。从一开始,谷歌干净、质朴的外观就吸引了搜寻信息的计算机用户。在杂乱无序的网络世界,谷歌的红黄蓝三原色和白色背景相互依托,展现出的纯洁感深受大众喜爱,与越来越多的充斥着浮华广告、堆满各种图形和文字的网页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数据库和用户群越来越大,谢尔盖和拉里需要更多的计算机。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他们只能想尽各种方法省钱,购买零部件组装机器,在仓库里翻找没人认领的计算机。“我们只是借用一下,想着如果他们不尽快来取,就说明他们不着急用。”谢尔盖说。
得知他们到处搜寻机器,导师们从斯坦福“数字图书馆”项目中拿出1万美元资助他们。在研究室塞满计算机之后,他们又把拉里的宿舍变成数据中心。
10万美元
1998年3月,拉里和谢尔盖有意联系当时最知名的搜索引擎远景,希望远景能出资100万美元,购买即将获得专利的佩奇等级系统,毕竟这一系统将改善其搜索结果。远景在当时占据整个搜索市场份额的54%。如果合作达成,谢尔盖和拉里就能回到学校重拾研究。但远景最终决定放弃谷歌,因为其母公司——数字设备公司不喜欢依赖外人。
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和技术许可办公室的帮助下,谢尔盖和拉里还试图把佩奇等级系统卖给奋扬、雅虎或其他公司,但都没有成功。那阵子,周围的人好像只关注如何尽可能多地销售广告,尽快赚到钱,没有人对资助搜索引擎感兴趣。
在遭受拒绝几个月之后,二人想明白了:要想真正发展谷歌,他们需要离开校园并承担风险;但是,没有投资,他们就没有办法购买所需的计算机来尝试这个项目。
1998年8月下旬,在研究生院一位教授的推荐下,拉里和谢尔盖与安迪·贝托尔斯海姆见面了。贝托尔斯海姆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投资者,他喜欢谷歌的创意,但担心其商业可行性,因为远景公司和市场上的其他搜索引擎都在亏损。
对于今后如何盈利,拉里和谢尔盖认为可以将搜索技术授权给愿意付费使用的公司,或者由一家大公司出钱购买这项技术,并将其纳入公司的产品组合中。“这是我近年来听到的最好的想法,”贝托尔斯海姆说,“我想参与进来。”
谢尔盖回忆说,安迪·贝托尔斯海姆没有讨论任何细节,直接开了一张金额为10万美元的支票给“谷歌公司”。此举给了二人信心,此后,他们在短时间内筹集了大约100万美元,足以购买所需的计算机设备,把项目继续往前推进。
搜索界领导者
1998年秋,谢尔盖和拉里离开斯坦福大学,朝着建立世界上最好的搜索引擎这一目标前进。9月7日,他们正式成立了谷歌。
两个人都不清楚公司该如何赚钱,不过,他们觉得只要搜索引擎足够好,总会有公司想要用它。尽管在创业之初遭到许多潜在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拒绝,但二人目光长远,热情也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不断高涨。更多人开始注意到他们。虽然谷歌仍处于测试阶段,但它入选了《个人电脑》杂志“1998年网站和搜索引擎百强”名单。
当时,远景、奋扬和莱科思等一批知名商业搜索引擎正在偏离它们的核心使命,不再投资改进搜索技术。搜索质量的不断下降,促使用户想要找到替代品。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转向谷歌。谷歌在《个人电脑》杂志上出现后,成千上万人第一次知道了谷歌。
谢尔盖和拉里始终相信,互联网搜索是他们能够解决的、最重要的长期问题。他们心中有一个目标:在别人放弃搜索,甚至嘲笑它是一种商品的时候,把谷歌变成搜索领域的领导者。两人坚信,搜索有利于导航,在不断扩大的万维网中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每天的访问量达到50万次。
最初从投资者那里筹集的100万美元很快花光了,两人还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卡。在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等人的建议下,谢尔盖和拉里决定同时接洽硅谷两家最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凯鹏和红杉资本。他们想让两家公司都为谷歌投资,但不想任何一家掌控公司的经营权。即便这不是做生意的通常方式,但他俩要么不做,要做就按自己的方式来,绝不妥协。
1999年春,凯鹏和红杉资本都决定投资谷歌,但两家公司拒绝联合投资,他们都想宣称谷歌是自家生意。纠结了几个星期后,两位创始人开始想,不要任何一家的投资,对谷歌的发展也许会更好。
看到谷歌这两个家伙前途远大,两家投资公司决定放下架子。凯鹏和红杉资本分别向谷歌投资1250万美元,并同意拉里和谢尔盖继续掌控多数股权。但是,投资公司增加了一个条件:两位创始人必须答应聘请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高管,帮助他们把搜索引擎变成能赚錢的生意。这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因为谷歌甚至连一份像样的商业计划书都没有。
对谷歌及其创始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陶醉的时刻。不过,关于谷歌打算如何赚钱,这依然是个谜。
广告排名
1999年年底,谷歌每天的搜索量平均达到700万次,但来自授权交易的收入依然很少。虽然谢尔盖和拉里不关心如何发家致富,但他们不想看到公司陷入困境。他们对做广告这件事感到矛盾,认为广告赞助的搜索引擎“会天然地偏向广告商”,他们说:“搜索引擎越好,用户在找到结果前需要看的广告就越少”。
虽然谷歌的收益并未快速增长,但员工的才智却在飞速提高。当其他公司忙于裁员的时候,谷歌却在招人。当时正值技术泡沫破灭时,谷歌作为私企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凭借高超的搜索技术和不断提高的员工素质,两位创始人试图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们不再关注把搜索技术授权给其他企业,而是打算帮助广告商找到并扩大忠实用户群,并以此赢利。
谢尔盖注意到一家公司,它通过销售与搜索结果相匹配的广告而赢利。这家公司就是直达(后改名为序曲),它代理的广告遍布雅虎、美国在线、地球连线等各大网站。事实上,不同于那些遭用户强烈抵制的弹出式和横幅广告,与搜索相关的广告具有十足的吸引力,而且数量在不断增长。 谢尔盖和拉里决定尝试模仿序曲的做法,提供免费搜索结果,通过销售广告获利。他们决定不在主页上放置任何广告,同时对网站上各种广告的大小与类型进行规范。此外,他们还决定用一条明显的界线把免费搜索结果与广告隔开,并把后者标注为“赞助链接”。这样一来就没人会说搜索结果跟广告混在一起了。没想到,广告被标成“赞助链接”后点击率反而更高。
几个月后,两人又有了一个突破性想法——对广告进行排名。谷歌不是单纯发布出价最高的广告,而是根据一个公式对广告进行排名,在计算时把客戶出价和用户点击率放在一起考虑,越受欢迎的广告位置越靠上,依次往下排。
最大的搜索引擎
2000年年中,谷歌每天处理的搜索量达1500万次,而一年半之前仅有1万次。电脑用户纷纷涌向谷歌,但他们会不会点击广告呢?质疑声不绝于耳。2000年12月,《商业周刊》刊登了文章《谷歌的纯洁是否能带来回报》,认为相较于利润,谷歌更关注搜索和用户,质疑这样的谷歌能否生存下去。
然而,谷歌高质量的搜索结果赢得了不少称赞,在这个新兴行业中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并逐渐成为中心。同时,其商业战略要素也日渐成形。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负责人说:“谷歌打破了广告投放的一条基本原则,它的主页面没有任何广告,所以搜索页面的加载速度更快。”
谷歌越来越受欢迎。2000年5月,《纽约客》把谷歌称为“数字圈内的搜索引擎”。在硅谷的其他技术公司先后倒闭之际,谷歌却如鱼得水。与此同时,谷歌把网站翻译成其他语言,在别的国家开设网络站点,并开始引入无线搜索功能,方便手机用户进行搜索。
2000年6月26日,谷歌同雅虎签订协议,为这个互联网巨头提供由谷歌生成的搜索结果,向全球品牌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这笔交易大幅提升了谷歌在互联网上的存在感,每天都有大量新用户加入。雅虎高管表示,他们选择谷歌的原因有很多,但关键在于谷歌专业的搜索技术,以及它专注于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搜索结果。
谢尔盖称这次交易“是谷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对我们商业战略的充分肯定”。谷歌自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网站上的可检索页面超过10亿个。这意味着谷歌搜索不仅速度最快、相关性最高,而且覆盖面最广。“现在你能在不到半秒的时间搜索超过70英里高的一堆纸,”拉里说,“我们觉得这太酷了。”
开始赢利
2001年年初,谷歌搜索量达到惊人的每天1亿次,相当于每秒1000次。谷歌还作为动词被收录进美国的词典,《纽约观察家》的一篇文章记录了谷歌的流行趋势,说纽约人在约会前会“谷歌”(搜索)一下对方。
谷歌还顺势推出图片搜索功能,只要点击一下鼠标,用户就可以获得数百万张照片和其他图像。2001年夏,图片搜索功能上市之际,谷歌汇集了2.5亿张图片,数量之大让对手难以超越。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美国,谷歌搜索量激增。许多新闻门户网站因访问量过大,无法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渴求,而通过在主页上加载缓存的新闻报道,谷歌全力填补空白,同世界各地主要新闻来源保持广泛链接。无论是平常,还是在突发事件时刻,谷歌都已嵌入美国文化的肌理。凭借66种不同语言版本,谷歌也日益融入全球。
谷歌搜索访问量呈指数级增长。虽然只是一股细流,广告已经开始产生收益。2001年,搜索点击的收入给谷歌带来首次年度利润,达到700万美元。
(此文摘自《谷歌的故事》,作者:戴维·怀斯、马克·摩西德,译者:朱波、钱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