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亲近、热爱文化情感的重要基础,加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初中语文教学,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角出发,就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有效促进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是新一轮课改形势下最受关注的一个教学理念,其同素质教育理念的内涵同根同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教育理念。然而,在以往依据语文教材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初中生的思维受到了严重限制,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也直接限制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尤其是无法切实培养学生亲近和热爱文化的良好思想情感。因此,加快革新语文教学教育观念与策略,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教育课题之一。
一、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
(一)是培养初中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必然要求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与哲思,尤其是还包括许多符合时代发展的正确传统文化思想与观念。比如,在现阶段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包含着精忠报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与精神,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敬长孝亲的仁爱之心,养德修身的崇德品质等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如果可以有效促进初中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形成,那么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和亲近文化的良好思想情感,让他们可以在对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进行自主、主动传承与创新发展。而初中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接触和学习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以为了满足新一轮课改要求,有效促进初中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形成,必须要注意向他们渗透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以文化来熏陶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深刻认知,最终可以顺利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质,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丰富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路径
在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学知识点,也包含许多涉及人文哲理思想的内容。其中不乏一些距离现代比较久远的文化知识,如一些文言文或古诗词都是采用了以往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这样会对他们深入体会和感知其中包含的文化价值思想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教师无法及时指导学生突破这些文化知识学习难关,那么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感,进而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如果可以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理解与感知这些语文知识中包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借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来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极大地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比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中,许多初中生常常很难对“左迁”一词的真正含义与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渗透一些相关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告诉学生古代存在“贵右贱左”这种行为习惯,所以“左迁”一词实际上就是贬职的含义。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亲近和喜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思想情感。
二、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对策
(一)立足语文教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有效语文课堂中需要深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理,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期间,也需要注意立足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视角,深入挖掘现有语文教材当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力求可以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但是在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期间,必须要结合初中生自身的现有学习情况,从调动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出发,有效地挖掘那些能够展现出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语文教材知识点,保证可以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并且尽可能地将他们培育成可以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生力量。如此一来,就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找到一个全新的路径,使他们在接触关于“仁义礼智信”等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树立正确三观,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实际上,在现阶段语文教材中每单元语文教学内容中都包含着许多有關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知识点,这些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论语〉十二章》教学中,这部分教材中选取了许多契合初中生思维与认知发展规律的《论语》内容,它们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且可以让初中生透过这些文字表述来感受到其中包含的语文魅力与人文哲思。在实际的授课中,可以首先指导初中生自主背诵这篇文章,使他们可以对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形成深刻印象。紧接着可以采取接龙的方式,由教师说出某一句子的前半句,要求学生背诵其他部分的内容。然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不同小组分别翻译这篇文章中的不同句子,让他们可以在对这些文言文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的过程中对其中包含的人文哲思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汇总全部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并集中解答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知识点,这样无形中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发展。还可以专门组织全班初中生轮流搜集《论语》当中的一些经典句子抄录在黑板上面,并鼓励学生自主对其含义进行解读。通过这种抓住语文教材开展教学的方式可以为初中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样更容易向他们渗透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此外,针对《礼记》等相关教材教学,也可以有效地挖掘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与内涵,最终促使他们可以一边学习语文教材知识一边接受良好传统文化思想熏陶。
(二)基于教学过程,有效解读传统文化
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生自身的思维认知能力有限,阅读理解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如果直接让初中生去自主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他们常常会因为无法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知识而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为了顺利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形成方面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抓住初中语文的各个教学环节,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为他们深入解读具体内涵,力求可以帮助他们在深入理解与掌握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与观念,具体需要抓住语文阅读、语文朗诵、语文写作等众多教学环节,将传统文化与解读环节有效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文化价值观念树立,帮助他们形成良好文化意识与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夜北寄雨》的时候,除了带领学生解讀和赏析这篇古诗之外,还可以重点为学生拓展介绍有关李商隐及其他古诗作品,借助这种“群读”的方式来帮助初中生对李商隐自身的写诗风格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便捷地理解李商隐本身喜欢写抒情诗,这首古诗实际上也是一首抒情诗。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初中生在课下自主查阅关于诗人的相关写作背景以及其他方面知识。在学生仔细地了解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之后,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加便捷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良好文化意识与素养的形成,尤其是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知识的良好思想情感。又如,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针对古诗词这种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知识采用诗词创作与朗诵大赛,让学生可以在朗诵或者创编我国古代以及近现代时期所诞生的经典诗词的过程中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思想熏陶和影响,这样无形中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语文文化理解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比如,在初中生朗诵《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的时候,可以相应地为他们利用多媒体提供一些展示萧瑟环境氛围的秋天图画场景,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在朗诵这首诗歌期间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思乡之情,这样潜移默化中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和关爱家人的良好情感。
(三)抓住课外实践,积极践行传统文化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为了可以全面提升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效果,也必须要抓住课外实践开展时机,为学生留置一些可以践行传统文化的课外实践作业,或者组织全体学生一块参与有关传统文化的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心的玩耍过程中可以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刻认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念,这是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应用优势。
例如,可以基于手抄报设计活动,让初中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来进行自主创作,使他们可以以手抄报的方式来接触、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或者可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指导他们开展一些简易的手工创作活动。比如,可以指导初中生开展书签设计大赛,期间可以选择“昭君出塞”的历史文化主题,或者选择“花中四君子”为主题进行书签创作,这样可以在锻炼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艺术鉴赏力与感知力,使他们更加深入理解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又或者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创办国学小课堂或国学角,由不同小组专门负责宣讲传统的神话故事、四孝故事以及二十四节气等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种有关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开展,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促进他们良好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帮助他们可以逐步形成亲近和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情感,这会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总结
总之,传统文化是促进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教育素材,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形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期间,可以从立足语文教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出发,注重基于阅读、朗读与写作等教学过程,有效解读传统文化,加之传统文化类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形成。
作者简介:田守成,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是新一轮课改形势下最受关注的一个教学理念,其同素质教育理念的内涵同根同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教育理念。然而,在以往依据语文教材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初中生的思维受到了严重限制,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也直接限制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尤其是无法切实培养学生亲近和热爱文化的良好思想情感。因此,加快革新语文教学教育观念与策略,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教育课题之一。
一、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
(一)是培养初中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必然要求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与哲思,尤其是还包括许多符合时代发展的正确传统文化思想与观念。比如,在现阶段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包含着精忠报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与精神,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敬长孝亲的仁爱之心,养德修身的崇德品质等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如果可以有效促进初中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形成,那么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和亲近文化的良好思想情感,让他们可以在对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进行自主、主动传承与创新发展。而初中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接触和学习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以为了满足新一轮课改要求,有效促进初中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形成,必须要注意向他们渗透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以文化来熏陶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深刻认知,最终可以顺利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质,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丰富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路径
在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学知识点,也包含许多涉及人文哲理思想的内容。其中不乏一些距离现代比较久远的文化知识,如一些文言文或古诗词都是采用了以往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这样会对他们深入体会和感知其中包含的文化价值思想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教师无法及时指导学生突破这些文化知识学习难关,那么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感,进而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如果可以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理解与感知这些语文知识中包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借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来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极大地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比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中,许多初中生常常很难对“左迁”一词的真正含义与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渗透一些相关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告诉学生古代存在“贵右贱左”这种行为习惯,所以“左迁”一词实际上就是贬职的含义。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亲近和喜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思想情感。
二、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对策
(一)立足语文教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有效语文课堂中需要深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理,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期间,也需要注意立足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视角,深入挖掘现有语文教材当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力求可以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但是在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期间,必须要结合初中生自身的现有学习情况,从调动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出发,有效地挖掘那些能够展现出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语文教材知识点,保证可以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并且尽可能地将他们培育成可以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生力量。如此一来,就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找到一个全新的路径,使他们在接触关于“仁义礼智信”等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树立正确三观,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实际上,在现阶段语文教材中每单元语文教学内容中都包含着许多有關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知识点,这些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论语〉十二章》教学中,这部分教材中选取了许多契合初中生思维与认知发展规律的《论语》内容,它们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且可以让初中生透过这些文字表述来感受到其中包含的语文魅力与人文哲思。在实际的授课中,可以首先指导初中生自主背诵这篇文章,使他们可以对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形成深刻印象。紧接着可以采取接龙的方式,由教师说出某一句子的前半句,要求学生背诵其他部分的内容。然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不同小组分别翻译这篇文章中的不同句子,让他们可以在对这些文言文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的过程中对其中包含的人文哲思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汇总全部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并集中解答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知识点,这样无形中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发展。还可以专门组织全班初中生轮流搜集《论语》当中的一些经典句子抄录在黑板上面,并鼓励学生自主对其含义进行解读。通过这种抓住语文教材开展教学的方式可以为初中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样更容易向他们渗透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此外,针对《礼记》等相关教材教学,也可以有效地挖掘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与内涵,最终促使他们可以一边学习语文教材知识一边接受良好传统文化思想熏陶。
(二)基于教学过程,有效解读传统文化
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生自身的思维认知能力有限,阅读理解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如果直接让初中生去自主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他们常常会因为无法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知识而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为了顺利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形成方面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抓住初中语文的各个教学环节,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为他们深入解读具体内涵,力求可以帮助他们在深入理解与掌握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与观念,具体需要抓住语文阅读、语文朗诵、语文写作等众多教学环节,将传统文化与解读环节有效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文化价值观念树立,帮助他们形成良好文化意识与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夜北寄雨》的时候,除了带领学生解讀和赏析这篇古诗之外,还可以重点为学生拓展介绍有关李商隐及其他古诗作品,借助这种“群读”的方式来帮助初中生对李商隐自身的写诗风格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便捷地理解李商隐本身喜欢写抒情诗,这首古诗实际上也是一首抒情诗。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初中生在课下自主查阅关于诗人的相关写作背景以及其他方面知识。在学生仔细地了解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之后,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加便捷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良好文化意识与素养的形成,尤其是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知识的良好思想情感。又如,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针对古诗词这种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知识采用诗词创作与朗诵大赛,让学生可以在朗诵或者创编我国古代以及近现代时期所诞生的经典诗词的过程中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思想熏陶和影响,这样无形中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语文文化理解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比如,在初中生朗诵《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的时候,可以相应地为他们利用多媒体提供一些展示萧瑟环境氛围的秋天图画场景,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在朗诵这首诗歌期间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思乡之情,这样潜移默化中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和关爱家人的良好情感。
(三)抓住课外实践,积极践行传统文化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为了可以全面提升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效果,也必须要抓住课外实践开展时机,为学生留置一些可以践行传统文化的课外实践作业,或者组织全体学生一块参与有关传统文化的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心的玩耍过程中可以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刻认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念,这是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应用优势。
例如,可以基于手抄报设计活动,让初中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来进行自主创作,使他们可以以手抄报的方式来接触、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或者可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指导他们开展一些简易的手工创作活动。比如,可以指导初中生开展书签设计大赛,期间可以选择“昭君出塞”的历史文化主题,或者选择“花中四君子”为主题进行书签创作,这样可以在锻炼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艺术鉴赏力与感知力,使他们更加深入理解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又或者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创办国学小课堂或国学角,由不同小组专门负责宣讲传统的神话故事、四孝故事以及二十四节气等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种有关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开展,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促进他们良好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帮助他们可以逐步形成亲近和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情感,这会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总结
总之,传统文化是促进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教育素材,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形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期间,可以从立足语文教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出发,注重基于阅读、朗读与写作等教学过程,有效解读传统文化,加之传统文化类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形成。
作者简介:田守成,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