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为基础,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本研究方法的、课程体系庞大且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的、与其他课程相互依托的一门学科。目前许多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上存在一些,学生上课态度不良、专业基础差、数学能力较弱、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等不符合当今高等教育要求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 ; 教学方法 ;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64-01
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局势下,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程度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因此,国际经济学课程也成了每个高校非常重视的必修专业学科。使学生全面理解国际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培养学生现代国际经济思维,让他们成为开阔视野、理论实践并轨的实用性人才是高校开设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最终的目的。本学科的开设和学习能够加深了解国际经济整体发展趋势和相互联系,对于指导我国全面发展对外贸易与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方法
1.教学必须打好基础
高校一般情况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并掌握国际经济学课程,首先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基础学科让学生慢慢入门,给学生打好讲授专业课之前的基础。但是,好多教师发现学生上专业课时出现不太理解、注意力不集中、做筆记潦草、习惯性看手机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大学生刚刚入学上基础课时养成的不良习惯。因此,如果想培养优秀高等人才,必须从大一的基础课开始严格管束,并且贯穿到大四毕业。因此,讲授国际经济学课程之前有必要将修过的课程知识要点回顾一下,以体现学科之间的衔接性,并帮助学生了解整个经济学体系。
2.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其概念、原理、特征等都比较抽象和难懂。案例教学法是国际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然后通过适当案例教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交替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发现,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不太熟练,数学思维能力比较弱,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由于多媒体教学有信息量大、速度快等特点,有时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难以消化,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话,效果会更好。
4.主持课堂讨论
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或留一些思考题,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促使他们自己学会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改变以往在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填鸭式”教学,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
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在安排《国际经济学》教学内容时,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立《国际经济学》课程,而没有设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课程。就用一门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代替另外两门课程的内容。这种开课方式虽然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可能完全替代和包含其他两门课程内容,给学生的印象过于笼统和泛泛,涵盖的内容不够全面。第二种是同时设立《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课程。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国际经济学的框架下兼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各方面理论的内容,确保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但有些内容相互重复,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理论与实践相互不结合
在讲授国际经济学课程时,部分教师存在过于依赖教材,过于注重对基本理论的讲解和数学结果的推导,却忽略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有些枯燥乏味。并且,学生不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理解经济问题的能力。因此,会出现一种教师认真而费力,学生却枯燥乏味等对教学非常不利的局面。另外,一般高校对教师考核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科研成果,而实践教学却不在考核范围内。高校这种对实践教学的忽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教师缺乏改进实践教学的动力和压力,最终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3.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目前,许多国内高等学校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满堂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学非比高中,一般采用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达到讲授知识的目的,但效果不理想,忽视了“教”和“学”的互动,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大多学生仍倾向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的思考。
三、国际经济学教学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1.建立综合考评方式
建立以基本理论知识测试为基础、以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考查为延伸、以学生参与积极性为参考的综合考评方式,“考”的同时也要“评”。因此,需要降低笔试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即笔试占总成绩的60%,着重考察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案例占20%,要求学生就当前国际经济学的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描述、梳理,并最终形成一份简单系统的案例分析报告,考察学生查阅整理文献的能力;讨论占20%,主要根据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理解现实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
可先尝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双语教学, 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经济类专业。此外,可以采取诸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尝试将所涉及的理论同实际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认识到国际经济学这门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对本课程的课时量以及开课时间等进行科学安排,对于学生已经修过的课程知识有必要加以回顾,对于学生尚未修过的其他专业课程知识要予以介绍,以体现学科之间的承接性和过渡性,并不断帮助学生去认知整个经济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霍爱英.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定位与反思[J]教育经济,2008,(7)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 ; 教学方法 ;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64-01
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局势下,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程度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因此,国际经济学课程也成了每个高校非常重视的必修专业学科。使学生全面理解国际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培养学生现代国际经济思维,让他们成为开阔视野、理论实践并轨的实用性人才是高校开设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最终的目的。本学科的开设和学习能够加深了解国际经济整体发展趋势和相互联系,对于指导我国全面发展对外贸易与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方法
1.教学必须打好基础
高校一般情况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并掌握国际经济学课程,首先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基础学科让学生慢慢入门,给学生打好讲授专业课之前的基础。但是,好多教师发现学生上专业课时出现不太理解、注意力不集中、做筆记潦草、习惯性看手机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大学生刚刚入学上基础课时养成的不良习惯。因此,如果想培养优秀高等人才,必须从大一的基础课开始严格管束,并且贯穿到大四毕业。因此,讲授国际经济学课程之前有必要将修过的课程知识要点回顾一下,以体现学科之间的衔接性,并帮助学生了解整个经济学体系。
2.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其概念、原理、特征等都比较抽象和难懂。案例教学法是国际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然后通过适当案例教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交替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发现,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不太熟练,数学思维能力比较弱,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由于多媒体教学有信息量大、速度快等特点,有时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难以消化,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话,效果会更好。
4.主持课堂讨论
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或留一些思考题,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促使他们自己学会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改变以往在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填鸭式”教学,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
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在安排《国际经济学》教学内容时,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立《国际经济学》课程,而没有设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课程。就用一门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代替另外两门课程的内容。这种开课方式虽然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可能完全替代和包含其他两门课程内容,给学生的印象过于笼统和泛泛,涵盖的内容不够全面。第二种是同时设立《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课程。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国际经济学的框架下兼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各方面理论的内容,确保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但有些内容相互重复,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理论与实践相互不结合
在讲授国际经济学课程时,部分教师存在过于依赖教材,过于注重对基本理论的讲解和数学结果的推导,却忽略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有些枯燥乏味。并且,学生不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理解经济问题的能力。因此,会出现一种教师认真而费力,学生却枯燥乏味等对教学非常不利的局面。另外,一般高校对教师考核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科研成果,而实践教学却不在考核范围内。高校这种对实践教学的忽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教师缺乏改进实践教学的动力和压力,最终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3.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目前,许多国内高等学校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满堂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学非比高中,一般采用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达到讲授知识的目的,但效果不理想,忽视了“教”和“学”的互动,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大多学生仍倾向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的思考。
三、国际经济学教学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1.建立综合考评方式
建立以基本理论知识测试为基础、以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考查为延伸、以学生参与积极性为参考的综合考评方式,“考”的同时也要“评”。因此,需要降低笔试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即笔试占总成绩的60%,着重考察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案例占20%,要求学生就当前国际经济学的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描述、梳理,并最终形成一份简单系统的案例分析报告,考察学生查阅整理文献的能力;讨论占20%,主要根据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理解现实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
可先尝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双语教学, 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经济类专业。此外,可以采取诸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尝试将所涉及的理论同实际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认识到国际经济学这门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对本课程的课时量以及开课时间等进行科学安排,对于学生已经修过的课程知识有必要加以回顾,对于学生尚未修过的其他专业课程知识要予以介绍,以体现学科之间的承接性和过渡性,并不断帮助学生去认知整个经济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霍爱英.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定位与反思[J]教育经济,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