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高原训练是一种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强化训练,因为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适应两方面的刺激,即高原缺氧的刺激和因运动而导致的缺氧刺激。双重缺氧的刺激定会加速机体对缺氧应激的生理反应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中训练,能促进运动员的心肺功能等得到改善和提高,使机体对氧的吸收、运输和利用率等得到充分改善和提高,从而使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得到加强,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有一定影响,主要包括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心血管,乳酸代谢以及骨骼肌的影响。了解了高原训练的利与弊之后我们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科学的安排调整训练计划来进行针对性的高原训练已达到理想的训练和竞赛结果。
关键词 高原缺氧 机体 运动能力 代谢能力
一、前言
作为一名体育教学专业方面的学生,在接触过各种训练方法后,了解到高原训练是一种高效率提高运动员耐力,增强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方法,高原训练是近些年来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常用的训练方法,通过高原训练可以提高中长跑专项运动水平和比赛的竞技能力。高原环境具有其独特的环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是十分有效的。随着体育科研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不断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人们将高原环境视为关注的重点[1]。
二、中长跑运动项目
中长跑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它是速度,耐力,力量与技术相结合的运动项目,最大的特征为保持高速的运动状态中长跑运动项目,从运动强度角度来说,它属于中等强度至压极量负荷的运动项目。高原环境是中长跑运动员的最契合的一种方式,在高原的环境下,运动员身体内的各项机能为了应对这种环境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中长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提升。
三、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影响
(一)最大摄氧量的变化
摄氧量是指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是反映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个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它反映了机体综合摄取、利用氧的最大能力,即心肺功能的整体储备和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由于高原的气压低,从而导致高原的氧气的含量比平原的低,经过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有所降低,说明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具有抑制的作用。
(二)运动员乳酸恢复能力
运动后肌肉中的乳酸,与瓶液乳酸平行,测定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肌肉中乳酸的浓度变化。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速度可以反映机体有氧代谢能力,恢复速度快表示有氧代谢能力强经过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明显提高,机体对乳酸的消除能力显著增强。
(三)运动员负荷承受能力
对比高原训练前后运动员心电图可以看出,运动员没有进行高原训练之后的心室电压比经过高原训练之前的心室电压增加显著,并且在进行高原训练之后其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高原训练使得运动员的心室容积增加了负荷,这也是心脏代偿适应的结果[2]。当运动员负荷强度相同时,身体机能表现出对这种强度的适应性,机体适应负荷的能力得到了改善。在接受相同强度负荷的训练之后,运动员的疲劳程度降低。
(四)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及流变特征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够促进红细胞的分化成熟进而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Hb)的含量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3],在高原训练下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血红蛋白量也随之增加,血液携氧能力得到加强,高原训练期间机体血液流变性可得到改善,显著增加的红细胞数及较佳的血液流变性提高了机体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心血管和心肺功均得到改善。
(五)高原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
高原环境训练可以重新塑造骨骼肌的兴塔结构和酶的活性。高原环境进行力量训练会使肌肉蛋白质和成代谢增加,急性缺氧会导致合成下降,肌红蛋白浓度少量增加,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运输氧气的他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4]。高原环境运动使骨骼肌的结构、酶的活性、蛋白质合成代谢、肌红蛋白都朝着有利于运动的方向改变,综合作用使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提高。
四、结论
(一)高原训练可改善运动员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使心输出量增加,提高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二)增加肌糖原含量,加强组织细胞缺氧条件下糖酵解能力,使肌肉具有更高的耐酸能力和氧利用能力。
(三)对运动后机体对乳酸的消除能力以及运动成绩具有积极影响,对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对耐力性长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可以很好的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四)可以重新塑造骨骼肌的兴塔结构和酶的活性,提升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
现阶段,我国对高原训练的研究还存在着少数不足,高原训练的方法的采用范围还过于狭隘,总体而言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具有积极性的影响,可在更多运动项目里适用;不仅仅局限于赛前训练和耐力性训练,但其效果的持续性反馈性仍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代海霞.亚高原地区运动学校少年女子中长跑训练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4,30(11):1-2.
[2] 王朝阳,戴学名.青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负荷及机能变化特征的研究[J].竞技体育.2014,95:1-2.
[3] 洪平,冯连世,宗丕芳.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血液流变特征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02):3.
[4] 赵飞,孙景召,程广振.江苏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赛前期高原训练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06):1-5.
摘 要 高原训练是一种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强化训练,因为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适应两方面的刺激,即高原缺氧的刺激和因运动而导致的缺氧刺激。双重缺氧的刺激定会加速机体对缺氧应激的生理反应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中训练,能促进运动员的心肺功能等得到改善和提高,使机体对氧的吸收、运输和利用率等得到充分改善和提高,从而使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得到加强,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有一定影响,主要包括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心血管,乳酸代谢以及骨骼肌的影响。了解了高原训练的利与弊之后我们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科学的安排调整训练计划来进行针对性的高原训练已达到理想的训练和竞赛结果。
关键词 高原缺氧 机体 运动能力 代谢能力
一、前言
作为一名体育教学专业方面的学生,在接触过各种训练方法后,了解到高原训练是一种高效率提高运动员耐力,增强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方法,高原训练是近些年来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常用的训练方法,通过高原训练可以提高中长跑专项运动水平和比赛的竞技能力。高原环境具有其独特的环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是十分有效的。随着体育科研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不断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人们将高原环境视为关注的重点[1]。
二、中长跑运动项目
中长跑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它是速度,耐力,力量与技术相结合的运动项目,最大的特征为保持高速的运动状态中长跑运动项目,从运动强度角度来说,它属于中等强度至压极量负荷的运动项目。高原环境是中长跑运动员的最契合的一种方式,在高原的环境下,运动员身体内的各项机能为了应对这种环境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中长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提升。
三、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影响
(一)最大摄氧量的变化
摄氧量是指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是反映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个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它反映了机体综合摄取、利用氧的最大能力,即心肺功能的整体储备和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由于高原的气压低,从而导致高原的氧气的含量比平原的低,经过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有所降低,说明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具有抑制的作用。
(二)运动员乳酸恢复能力
运动后肌肉中的乳酸,与瓶液乳酸平行,测定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肌肉中乳酸的浓度变化。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速度可以反映机体有氧代谢能力,恢复速度快表示有氧代谢能力强经过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明显提高,机体对乳酸的消除能力显著增强。
(三)运动员负荷承受能力
对比高原训练前后运动员心电图可以看出,运动员没有进行高原训练之后的心室电压比经过高原训练之前的心室电压增加显著,并且在进行高原训练之后其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高原训练使得运动员的心室容积增加了负荷,这也是心脏代偿适应的结果[2]。当运动员负荷强度相同时,身体机能表现出对这种强度的适应性,机体适应负荷的能力得到了改善。在接受相同强度负荷的训练之后,运动员的疲劳程度降低。
(四)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及流变特征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够促进红细胞的分化成熟进而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Hb)的含量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3],在高原训练下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血红蛋白量也随之增加,血液携氧能力得到加强,高原训练期间机体血液流变性可得到改善,显著增加的红细胞数及较佳的血液流变性提高了机体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心血管和心肺功均得到改善。
(五)高原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
高原环境训练可以重新塑造骨骼肌的兴塔结构和酶的活性。高原环境进行力量训练会使肌肉蛋白质和成代谢增加,急性缺氧会导致合成下降,肌红蛋白浓度少量增加,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运输氧气的他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4]。高原环境运动使骨骼肌的结构、酶的活性、蛋白质合成代谢、肌红蛋白都朝着有利于运动的方向改变,综合作用使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提高。
四、结论
(一)高原训练可改善运动员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使心输出量增加,提高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二)增加肌糖原含量,加强组织细胞缺氧条件下糖酵解能力,使肌肉具有更高的耐酸能力和氧利用能力。
(三)对运动后机体对乳酸的消除能力以及运动成绩具有积极影响,对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对耐力性长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可以很好的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四)可以重新塑造骨骼肌的兴塔结构和酶的活性,提升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
现阶段,我国对高原训练的研究还存在着少数不足,高原训练的方法的采用范围还过于狭隘,总体而言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具有积极性的影响,可在更多运动项目里适用;不仅仅局限于赛前训练和耐力性训练,但其效果的持续性反馈性仍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代海霞.亚高原地区运动学校少年女子中长跑训练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4,30(11):1-2.
[2] 王朝阳,戴学名.青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负荷及机能变化特征的研究[J].竞技体育.2014,95:1-2.
[3] 洪平,冯连世,宗丕芳.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血液流变特征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02):3.
[4] 赵飞,孙景召,程广振.江苏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赛前期高原训练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