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行怪物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 吴再丰
  鼻行动物的故乡
  在南太平洋哈伊艾伊群岛上生息着一种奇妙的哺乳类动物,它们的奇形怪状远远超出人们的常识——脑袋朝下、尾巴朝上,倒着走路,这群另类的精灵在动物分类学上被称为“鼻行类动物”。
  位于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岛,于1941年由瑞典人谢姆维斯特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谢姆维斯特从日本战俘营里逃脱,漂泊到了哈伊艾伊群岛中的哈伊达迪菲岛上。这是一个南北长32千米、东西宽16千米的小岛,由石炭岩和粘板岩构成,上面还耸立着一座高为1752米的活火山。
  哈伊艾伊群岛的气候全年变化不大,人们对其上生长的热带植物的情况尚不完全清楚,但已发现许多古生代的特有种群。从地质上看,群岛地层几乎全是古生代地层。尽管总面积仅1690平方千米,但是岛上特有的奇异生物群比新西兰群岛的还要丰富,这意味着该群岛自古以来就存在,或许是在白垩纪后期就从大陆分离出来了。岛上曾经生活着土著居民700多人,他们把这个小岛称为“太古之岛”。但遗憾的是,岛上的土著人被后来登上岛的外来者携带的流感所传染而灭绝了。
  在群岛中的马伊尔维利岛的东海岸有一座达尔文研究所,供国际生物考察队在此进行研究工作,也就是在这里科学家发现了奇异的鼻行动物,并获得了大量的生态观察资料和记录。鼻行动物的发现及其科研成果轰动了国际动物学界,被一致认为是20世纪动物学领域里最伟大的发现。
  遗憾的是,1957年在南太平洋进行的一次秘密核武器试验让群岛瞬间消失了,整个鼻行类也随之消失了。从1941年发现到1957年灭绝,鼻行动物展现在人类眼前仅仅只有短短16年,连一个活标本也没留下。所幸的是,动物学家哈拉尔特·施顿普凯留下了一本弥足珍贵的著作——《鼻行兽》,书中记录了各种此类动物的解剖图和生态图,为后人了解鼻行类动物提供了难得的信息。
  
  哺乳类中的特殊种类
  
  鼻行类动物是胎生哺乳动物,仅就目前所知,它们拥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共有14科189种,在生物进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的祖先很可能是一些食虫类动物,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走了一条特殊的进化道路。
  鼻行类动物的最大特征是它们的鼻子构造极为特殊,有的种类只有1个鼻子,有的则有4个鼻子或更多。它们的鼻子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有的像柱子,有的像喇叭,有的像蜗牛。鼻行动物的鼻子有众多功能,鼻子不但可用来爬行、跳跃,甚至还能用来捕捉虫子,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主要作用还是移动身体、支撑身体,这在为数众多的脊椎动物中还是仅有的,难怪有动物学家给它们的鼻子起名为“鼻性步行器”,简称“鼻器”。所谓“鼻器”只是一种功能性概念,并不是形态学上的概念,与象、猪或其他动物的鼻子不可同日而语。
  鼻行类动物的另一个特征是四肢逐渐退化。它们的四肢作为移动器官早已失去了本来的功能,其功能已由鼻子取代。后腿有的退化成两条短小的赘物,有的干脆就消失了。而前腿作为一种抓握东西的器官依然存在,但很少使用。
  鼻行类动物的第三个特征是大部分体表有毛,皮毛有各种颜色,有的身上甚至有硬鳞。皮毛一般细腻、有光泽,十分漂亮。而在足尖、耳朵、头部没有毛。
  鼻行类动物的第四个特征是尾巴比较发达,有的尾巴比身体还长,尾巴不仅能套取食物,有的甚至还带有毒钩,能置敌人于死地。
  鼻行动物的繁殖力不太强,一胎只怀一个仔,很少一胎多仔,妊娠7个月到1年。由于栖息的群岛天敌较少,所以存活率较高。
  以下是几种最具特色的鼻行动物。
  
  大型鼻行兽
  
  大型鼻行动物体形高大,加上尾巴的长度可达1.7米以上,其代表种类是“四鼻兽”。它们长着4个鼻子并用4个鼻子走路。鼻子的构造相当奇特,既没有硬鼻骨,也没有软鼻骨,而是一种海绵体,海绵体在充血后能很快变硬。在它们的鼻子中还有空气压缩装置,行走中能发出“嗤嗤”的声音。更为奇特的是,幼兽四肢发达,成兽后肢退化。四鼻兽的尾巴十分特别,又细又长,每当摘取高处果实时,便自动把尾巴扭成一个圈套以套取食物。鼻行动物的尾巴与肠子相通,肠内气体可使尾巴膨胀、伸展到4米多长,不用时放掉其中的气体便可收缩。当地土著人在每年春、秋祭祀节日,都要抓捕一些鼻行动物用树叶包起烤着吃,但平时把它们视为神圣之物。
  在大型鼻行兽中还有一族名叫“暴戾鼻行兽”。它们的鼻子构造与四鼻类差不多。尽管捕食猎物时相当凶狠,但因行走中会发出“嗤、嗤”的声音,猎物在没等它靠近时早已逃之夭夭。为此,暴戾鼻行兽采取伺机出击的捕猎方法。在捕猎过程中,它们发出的喧闹声和过慢的步速总给人留下滑稽的印象。
  在鼻行兽中,暴戾鼻行兽是少有的后肢发达者,这可能是因为后肢有利于抓捕猎物的缘故。再者,它们的尾端带有毒钩,在同类斗殴或追捕猎物时,毒钩一旦刺入对方皮下,立即会注入毒液,瞬间使对方流泪倒地。另外,暴戾兽还具有锋利的牙齿,适宜于撕裂猎物的皮肉,甚至连大的骨头都可以吃光。这种鼻行兽在吃饱后喜欢找一片树阴躺在下面昏然入睡,因此它们的皮下脂肪十分发达,通常可以一睡几个星期不用捕食。
  
  飞行鼻行兽
  
  在鼻行动物世界里还有一种会飞的鼻行动物。它们只有一个细长、端部薄而扁担可折成三节的鼻子,降落时鼻子可以支撑整个身体。这类鼻行动物的鼻子有弹性,当起飞时鼻子能像弹簧一样把身体弹起,动作极快。但后肢已萎缩甚至消失,前肢细长。两耳发达,犹如兔子耳朵,飞翔时两只耳朵不停地振动,可以像蜻蜒一样飞来飞去在花丛中、在田间地头捕食虫子。耳朵的振动每秒可达10次以上,借助耳朵,飞行鼻行动物可以早晚不停地飞翔觅食。
  
  蛞蝓鼻行兽
  
  在麦尔维利岛海岸边的潮湿地带,还生活着一种带硬鳞和甲壳的鼻行动物,学名叫“蛞蝓鼻行兽”。它们靠近鼻子的颜面肌向鼻子部分延伸,呈现出显著分化,所以其鼻子构造很特别,肉质的鼻子既厚又肥大,软绵绵的像鼻涕虫一样,又像出了壳的蜗牛。利用这种特殊构造,鼻子上的肌肉伸缩自如,可以前进、后退,特别是在泥地上爬行更快。蛞蝓鼻行兽的尾根部有能分泌芬芳甜液的腺体,为此会招来一种带刺的熊蜂成群地聚集在其周围。遇到这样的敌情,蛞蝓鼻行兽下身和尾部的一排排硬鳞便会折叠起来,护住身体,进行自卫。蛞蝓鼻行兽的主食是昆虫,但有时也挖些卷贝充饥。
  蛞蝓鼻行兽雌雄交尾的方式很别致。在黄昏时分,雄性开始围着雌性跳跃,不时发出鼻音向雌性求爱。交尾后立即离开。幼仔在出生后即可独立生活。蛞蝓鼻行兽善于与同种其他伙伴和睦相处。它们不会游泳,不能下海,只能在湿地爬行,从不远行。
  
  会钓鱼的鼻行兽
  
  靠近海滨栖息的鼻行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学会了用鼻子钓鱼。此类学名叫“鼻吸鼻行兽”的家伙钓 鱼的方法很独特,首先它们能从长长的鼻子上分泌出一种黏稠的黄褐色液体,悬垂到水中,这种鼻液既有气味又有黏性,在水中是很好的鱼铒。当小鱼被吸引上来叮咬时,黏液便把小鱼粘住。这时,鼻吸鼻行兽不紧不慢地拖出水中的鼻子,然后再用长舌把鱼卷到嘴里吃掉。
  它们还喜欢成群结队地钓鱼。此时往往是四肢攀在水边树干上,尾巴竖起来,遇有外敌来袭,只要挥动尾巴,尾端带毒的钩子便可以把它们赶跑,保卫自身的安全。
  
  似花鼻行兽
  
  为了生存的需要,会伪装的鼻行动物更是千姿百态,它们的鼻子有的分瓣成片,模仿兰花、石竹花或其他野花。这种鼻行兽通常靠尾巴站立,鼻子朝天,远看上去真像一朵美丽的花。
  还有一种长尾鼻行兽,它们的尾巴很硬,可以插进泥土中达15厘米,剩下的部分直立在花丛间就像花梗,有时高可达50厘米,还能随风摇动。幼兽的尾巴不够长,它们便爬上真正的花梗顶端,咬掉花朵,把自己伪装成鲜花的鼻子亮出来,引诱昆虫飞来以便捕食。再有一种“毛茛鼻行类”,它的鼻子像藤蔓一样可以盘在花梗上,以假乱真吸引昆虫前来停靠。
  
  互助鼻行兽
  
  有一种银灰色鼻行动物更是奇特:还在幼年时期,它们就选择一块地盘,用呈管状的鼻子将身体倒立在那里,鼻子的分泌物日积月累,使鼻子越长越粗、越长越高,最后由管状变成柱状,最终固定在那里,就像一棵小树一样永不移动。那么,它们怎样生存呢?一是靠尾部毒钩分泌出的像果实一样芳香的黏着力很强的分泌物,吸引昆虫过来停在尾巴上粘住吃掉;一是靠一种叫做“寄生鼻行兽”的鼻行动物给自己喂食物。
  寄生鼻行兽体型很小,鼻子细长,嘴呈管状,不能吃东西,只能靠吸食液体为生。因此这种寄生鼻行动物就捉虫子喂银灰色鼻行动物,把它们喂饱之后,银灰色鼻行动物胸部的奶头就会膨胀起来,寄生鼻行兽就用管状的小嘴吸吮奶水喝。这种两厢情愿的互助行为十分有趣。
  
  另类鼻行兽
  
  这种鼻行动物性格温文尔雅,白天在洞中蜷缩成一个球睡觉,到了夜里才从洞口向四周伸展出4条或6条带状的东西。这些红色的带子宽2—3毫米,长达30厘米,在漆黑的夜晚犹如闪光灯似地闪烁着吸引昆虫来到近旁。其实,这些带状东西就是鼻行动物的鼻子,上面具有黏液,能捕捉前来的昆虫。这种鼻行动物警惕性很高,一旦有光照到洞口,它们立即麻利地退缩进洞中。
  另外,还有一种全身长着长毛被称为“长毛鼻行兽”的。这种鼻行兽仿佛是靠父系社会维持着,以年长的雄性为首带着一小群生活。它们以胡萝卜为食物。4个管状鼻子粗壮有力,只需两个鼻子就能把胡萝卜从地下连根拔出。上年纪的雄性与全身呈褐色的年轻个体或雌性不一样,银灰色的尾巴非常醒目,它们挥动尾巴便能引起群体的追随效应。早先的动物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即人为地把尾巴染成金黄色的雌性放人群中,结果同样引起了追随效应。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上只有4种有毒的哺乳动物,而在远古时期有毒的哺乳动物可能十分常见。最近发现的一种早期哺乳动物——Bisonalveus brownl(简称“BB”)的牙齿化石显示,这种动物能够用毒液来麻醉猎物或抵御天敌。BB的门牙呈短剑状,有沟槽,明显可以喷射毒液。BB生活在大约6000万年前,它很可能是今天的有鳞食蚁兽或穿山甲的祖先,但其身长仅15厘米,外形像鼩鼱(一种食虫小哺乳动物,类似老鼠,但有长而
期刊
直到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才开始意识到:我们的太阳和其周围的恒星构成了一个“宇宙岛”,而在宇宙中像这样的“岛”多得难计其数。如今,随着过去几十看中天文观测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对自己所在的“宇宙岛”——银河系的地理状况越来越熟悉。我们已经知道,在银河系中,至少有1万亿个星球,数十亿个奇异的行星系统,100万个黑洞和一个喜怒无常的独霸整个银河系的超级黑洞。现在,就让我们用想象力来做一次银河系的“大
期刊
赫赫有名的帝国大厦位于美国纽约闹市区曼哈顿,假如你有机会去那里游览、参观,你就一定会注意到在大厦的大堂玻璃镶板上的那些令人惊讶的系列图画。这些镶板是上世纪60年代加装的,其目的是把这座宏伟的大厦同世界上的其他杰出建筑联系起来。是其他哪些建筑呢宁不是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而是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七座古代建筑。  帝国大厦大堂的玻璃画固然绚丽多彩,但制作者的本意却不是忠实地表现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
期刊
有与岛类相似的呼吸系统,会孵蛋,会爬树,长羽毛,甚至长四个翅膀……一系列新的发现让人们重新审视“冷血杀手”恐龙的另一面,也让人们产生无豫遐想:也许恐龙并澄有灭绝,也许它们的后代就在自家的后院。  如果有兴趣,请跟随我们,到中国、蒙古、美国的田间旷野,进行一次“大自然探索之旅”,去看一看新近发掘出来的各种奇异的恐龙化石,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恐龙新情报    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恐龙化
期刊
编译 高艳  大西洋中有一片长满马尾藻的神奇海域,15世纪,当哥伦布的船队第一次发现它时,被它的不同寻常的美丽所迷惑——清澈,平静,空旷而死寂。今天科学家们在这里进行着旷日持久的研究,以期揭开马尾藻海深藏不露的秘密。    “天气鸟二号”科学考察船上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甲板上带着无数齿轮的传动装置散布各处。不久,冒着腾腾蒸气,考察船驶离工作站向东南方向驶入马尾藻海,这种例行的出海考
期刊
在西方,生活在城市里的鸽子常常被贬为“有翅膀的老鼠”。言下之意,就是鸽子完全依靠人类施舍的面包屑及其他食物苟且偷生,彻底失去了与大自然的联系。然而最近的一项发现再次证明,这种对鸽子的诽谤其实是毫无道理的。当受到饥饿难耐的猪鹰追捕时,鸽子的野性暴露无遗。科学家观察了至少1800次游隼(猎鹰)袭击鸽子的个案。游隼以每小时超过320千米的高速撞向鸽子,试图将鸽子撞落到地面。为了活命,鸽子猛然放下一只翅膀
期刊
2003年7月,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瑞安·斯克兰顿博士领导的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宣布,他们发现了宇宙存在暗能量的证据。  2005年2月,一个由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2000万光年的室女座发现了由暗物质组成的星系。宇宙学家认为,这个重要发现是宇宙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世界各大媒体都对此作了详尽报道。  也许你们会问:暗能量是什么?暗物质是什么?欲知答案还
期刊
时隔600年人们开始3-对法罗斯灯塔的全面考古调查。  被誉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斯灯塔,据信是在一次大地震中倒塌的。在倒塌之前,它伫立并惊撼世人达几百年之久。它倒塌之后,人们在它的废墟之上兴建了一座中世纪要塞。不过,这座要塞如今也如泥牛入海,渺无踪迹。由于埃及政府禁止在亚历山大城附近的地中海潜水,所以考古学家一直无法全面(此前有局部的探测)探索这片海底的奥秘,直到1997年,情况才发生
期刊
走进保护区    夜里,在科考队宿营的村庄下了一场暴雨,随之而来的洪水淹没了村里的玉米地、香蕉林,甚至还淹没了河边的吊脚楼。两米高的小树完全被淹没在水下,飞鱼像鸟儿一样从枝杈间飞过。闪电撕裂了天空,粗大的树枝被劈作数段,连同上面的动物一起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室外的黑夜充斥着各种声音,风声、雨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如果你仔细倾听,在这各种声音之中偶尔还夹杂着一种悦耳的啼叫声,“咔、哈哈”,就像一
期刊
编译 张 颖  动物世界是缤纷多彩的,这里有忠贞不渝的爱情,有无怨无悔充满爱心的亲情,当然也有将爱情当儿戏的“花花公子”和红杏出墙的“多情妻子”……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妻多夫的喇叭鸟    在秘鲁马努国家公园里栖息着一种热带鸟类——喇叭鸟,喇叭鸟的家庭结构非常有趣,是一种一妻多夫的家庭结构,由一只处于支配地位的雄鸟和雌鸟以及几只无血缘关系的处于从属地位的雄鸟和雌鸟组成,所有的雄鸟只能与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