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则是智力的支柱。什么是思维品质呢?人的思维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我们通常叫思维品质。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是弱智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维,而且都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思考着问题。语文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反复训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而且能使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一、培養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指思考者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固定模式或他人的见解,不盲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能对事物质疑,具有自觉探索、除旧布新的特征。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怀疑发现
善于怀疑,察微审思,可以锤炼思维的精细深刻。阅读《杨树》一文,有学生提出“房前钻天柳(箭干杨),房后鬼拍手”中的箭干的“干”应改为“杆”。教师肯定其发现和读书的认真,鼓励大家再去发现课文语言上的疏漏之处或值得推敲的地方。①“云杉长成20厘米直径以上的木材……”改为“云杉长成直径20厘米以上的木材”更好。②把“河南中牟县大关庄发现的大关杨,生长快,尤其适于纤维用材”,改为“河南中牟县大关庄发现的大关杨是小叶杨与钻天杨的天然杂交种,它生长快,尤其适于纤维用材。”在语气上更自然顺畅。
2.提倡抗压、否定
有名学生看到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则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提出疑义:“未必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她在文中写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是流传甚广的俗语,有人以此为生活信条,对什么事都是消极对待,任其发展,自己不作任何努力,遇到阻力常以‘车到山前必有路’为理由等待别人来为他创造条件,给自己的不努力寻找借口,结果往往导致失败。”“‘车到山前必有路’绝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生活信念和做事准则,其危害在于消极等待,听天由命。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原则是:奋发、进取、探索、开拓,对类似于‘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陈旧观念和处世态度应当给以重新认识、评价。”
抗压、否定不仅要有胆量,更需要见识。教师培养学生这种思维品质,重在提倡学生掌握常规,又不为常规所束缚,了解别人的经验,同时看到经验的局限性,敢于抗压、否定,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不怕被视为“谬论”。
3.引导自变更新
自变更新,即不固执己见,能从善如流,通过再认识,主动发现个人原有认识中的不正确成分,从而加以更新,提高认识水平。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写“作文后记”的习惯,鼓励他们主动认识自己作文中的问题,为日后作文鉴戒,达到更新的目的。一次交换评改作文,一名学生对作文《夏瑜的故事》写了如下评语:“对原作《药》的材料合理利用并适当扩展,按东渡求学、投身革命、被捕入狱、慷慨就义、鲜血被吃的思路组织材料,善于选材,人物活动线索清晰、中心突出、语句流畅,但缺少夏母次年清明上坟祭奠儿子的情节。虽然是二度创作仍应忠于原作,夏母上坟是小说中很精彩的一节,否则背离了原作的创作意图,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评改后,习作者写了“作文后记”:“经过评改,我觉得评改人的意见有水平,切中作文中的疏漏。
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品质之一。阅读写作中,在注意培养思維的独立性品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多角度发展
多角度发展是发散思维的活动形式。这是一种广辟蹊径、开阔思路、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训练。一词多义,从列举义项到选择义项;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论据,论证不同的观点等,都是发散思维的初步训练。从多种角度来认识同一材料,选择确定写作中心是训练思维灵活性的常用方法。
2.求变中探索
将已有的知识变换一个角度认识,可以引起新的思考探索,达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目的。学习《愚公移山》,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移山的公益性,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感人力量,抓住人物的年龄设问:移山是一个群众运动,参加移山的人中年龄最大的是谁?年龄最小的是谁?学生回答:年龄最大的是愚公,年纪将近90岁,理解“且”的意思;年龄最小的是遗男,年纪大约7~8岁,理解“龀”的意思。再问:这样小小年纪的孩子跟老愚公移山,他父亲肯让他去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他没有父亲,或他是孤儿,借此理解“孀妻”、“遗男”的意思。这样训练学生在求变中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钻研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3.选择中创优
写作中,在有了一种思路的情况下并不满足,而是用心寻找更佳方案,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名学生在作文评讲时,介绍自己写半命题作文《……的力量》的构思过程:“开始我拟好了题目──《母爱的力量》,但觉得太常见,是一般的构思路子,随后改成了《集体的力量》,又觉得难以写出新意来。我反复思考:‘力量’的显示如果能在对比中表达,并能产生久远的力量,莫过于震撼心灵的语言了。于是我将题目改为《唇舌的力量》,以‘唇舌’形象地借代语言,试图表现由于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在社会交往、教育过程、外交场合、心理咨询、道德建设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反差,表达了美好语言的力量在人类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她的善于在选择中创优的构思体会给了其他学生不少启示。
三、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对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可用以下方法。
1.加大联想跨度
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能动地、深入地认识问题,容易取得思维速度和思维功能。
20世纪80年代的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是中学生喜欢议论的问题。一般人都赞成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在博的基础上确立专的目标。如何把问题论述清楚呢?抽象空泛的说理枯燥乏味。有的学生展开联想:专好比是树的主干,博好比是树的根系,一棵大树要长得雄伟挺拔,不仅要有粗壮的干,而且要有发达的根系。有人还这样联想:博,如同喜马拉雅山;专,好比是珠穆朗玛峰。没有博的基础,专是“立”不起来的。
2.提高辩证水平
科学的思维方式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辩证的性质。高中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作文教学可以通过诱导、生活发现、读书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辩证思维的火花。《学会与会学》《近朱与近墨》《常数与变数》《大脑的工作时效和学习效果》这一类题目本身就含有辩证的因素,可诱导学生用辩证观点认识包含的道理。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普遍的矛盾统一关系。
培养思维深刻性的品质,离不开对认识论的学习。语文教师有责任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在认识现象和本质、对立和统一、一般和特殊、肯定和否定等关系上提高辩证分析能力,以期达到掌握规律的目的。在培养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应忽视的。
一、培養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指思考者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固定模式或他人的见解,不盲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能对事物质疑,具有自觉探索、除旧布新的特征。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怀疑发现
善于怀疑,察微审思,可以锤炼思维的精细深刻。阅读《杨树》一文,有学生提出“房前钻天柳(箭干杨),房后鬼拍手”中的箭干的“干”应改为“杆”。教师肯定其发现和读书的认真,鼓励大家再去发现课文语言上的疏漏之处或值得推敲的地方。①“云杉长成20厘米直径以上的木材……”改为“云杉长成直径20厘米以上的木材”更好。②把“河南中牟县大关庄发现的大关杨,生长快,尤其适于纤维用材”,改为“河南中牟县大关庄发现的大关杨是小叶杨与钻天杨的天然杂交种,它生长快,尤其适于纤维用材。”在语气上更自然顺畅。
2.提倡抗压、否定
有名学生看到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则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提出疑义:“未必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她在文中写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是流传甚广的俗语,有人以此为生活信条,对什么事都是消极对待,任其发展,自己不作任何努力,遇到阻力常以‘车到山前必有路’为理由等待别人来为他创造条件,给自己的不努力寻找借口,结果往往导致失败。”“‘车到山前必有路’绝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生活信念和做事准则,其危害在于消极等待,听天由命。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原则是:奋发、进取、探索、开拓,对类似于‘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陈旧观念和处世态度应当给以重新认识、评价。”
抗压、否定不仅要有胆量,更需要见识。教师培养学生这种思维品质,重在提倡学生掌握常规,又不为常规所束缚,了解别人的经验,同时看到经验的局限性,敢于抗压、否定,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不怕被视为“谬论”。
3.引导自变更新
自变更新,即不固执己见,能从善如流,通过再认识,主动发现个人原有认识中的不正确成分,从而加以更新,提高认识水平。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写“作文后记”的习惯,鼓励他们主动认识自己作文中的问题,为日后作文鉴戒,达到更新的目的。一次交换评改作文,一名学生对作文《夏瑜的故事》写了如下评语:“对原作《药》的材料合理利用并适当扩展,按东渡求学、投身革命、被捕入狱、慷慨就义、鲜血被吃的思路组织材料,善于选材,人物活动线索清晰、中心突出、语句流畅,但缺少夏母次年清明上坟祭奠儿子的情节。虽然是二度创作仍应忠于原作,夏母上坟是小说中很精彩的一节,否则背离了原作的创作意图,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评改后,习作者写了“作文后记”:“经过评改,我觉得评改人的意见有水平,切中作文中的疏漏。
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品质之一。阅读写作中,在注意培养思維的独立性品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多角度发展
多角度发展是发散思维的活动形式。这是一种广辟蹊径、开阔思路、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训练。一词多义,从列举义项到选择义项;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论据,论证不同的观点等,都是发散思维的初步训练。从多种角度来认识同一材料,选择确定写作中心是训练思维灵活性的常用方法。
2.求变中探索
将已有的知识变换一个角度认识,可以引起新的思考探索,达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目的。学习《愚公移山》,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移山的公益性,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感人力量,抓住人物的年龄设问:移山是一个群众运动,参加移山的人中年龄最大的是谁?年龄最小的是谁?学生回答:年龄最大的是愚公,年纪将近90岁,理解“且”的意思;年龄最小的是遗男,年纪大约7~8岁,理解“龀”的意思。再问:这样小小年纪的孩子跟老愚公移山,他父亲肯让他去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他没有父亲,或他是孤儿,借此理解“孀妻”、“遗男”的意思。这样训练学生在求变中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钻研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3.选择中创优
写作中,在有了一种思路的情况下并不满足,而是用心寻找更佳方案,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名学生在作文评讲时,介绍自己写半命题作文《……的力量》的构思过程:“开始我拟好了题目──《母爱的力量》,但觉得太常见,是一般的构思路子,随后改成了《集体的力量》,又觉得难以写出新意来。我反复思考:‘力量’的显示如果能在对比中表达,并能产生久远的力量,莫过于震撼心灵的语言了。于是我将题目改为《唇舌的力量》,以‘唇舌’形象地借代语言,试图表现由于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在社会交往、教育过程、外交场合、心理咨询、道德建设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反差,表达了美好语言的力量在人类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她的善于在选择中创优的构思体会给了其他学生不少启示。
三、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对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可用以下方法。
1.加大联想跨度
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能动地、深入地认识问题,容易取得思维速度和思维功能。
20世纪80年代的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是中学生喜欢议论的问题。一般人都赞成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在博的基础上确立专的目标。如何把问题论述清楚呢?抽象空泛的说理枯燥乏味。有的学生展开联想:专好比是树的主干,博好比是树的根系,一棵大树要长得雄伟挺拔,不仅要有粗壮的干,而且要有发达的根系。有人还这样联想:博,如同喜马拉雅山;专,好比是珠穆朗玛峰。没有博的基础,专是“立”不起来的。
2.提高辩证水平
科学的思维方式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辩证的性质。高中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作文教学可以通过诱导、生活发现、读书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辩证思维的火花。《学会与会学》《近朱与近墨》《常数与变数》《大脑的工作时效和学习效果》这一类题目本身就含有辩证的因素,可诱导学生用辩证观点认识包含的道理。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普遍的矛盾统一关系。
培养思维深刻性的品质,离不开对认识论的学习。语文教师有责任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在认识现象和本质、对立和统一、一般和特殊、肯定和否定等关系上提高辩证分析能力,以期达到掌握规律的目的。在培养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应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