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丰富的柳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思想感情与生活中物象的结合,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意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某种特定意蕴,而某些意象的意蕴又是十分丰富的。
  例如:“柳”这一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便有不同的意蕴。
  1、表达离别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李白《忆秦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柳谐音“留”,寓留客之意,古人常折柳送别,从而形成了“柳”有别离伤感的意蕴。
  2、表达爱情的甜美幸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唐·刘禹锡《竹枝词》)
  这时的柳成了美好爱情的见证,表达了诗中主人公拥有爱情的甜美幸福。
  3、表达对得势小人的讥讽之情。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曾巩《咏柳》)
  这里把新柳条比作倚仗权势得志便倡狂的小人,讥讽它不曾想到清霜降临时的境况。
  4、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牢骚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这里借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会变绿来说戍边将士得不到关心和温暖,表达战士的不满。
  5、比喻青楼女子的不幸境遇。
  莫攀我,攀我心太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去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唐·无名氏《望江南》)
  “曲江柳”比喻任人玩弄、地位低下的妓女,表现出这些妇女的不幸遭遇。
  6、表达悠闲安适的生活情趣。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唐·王维《老将行》)
  最忆门前柳,亲居手自栽。(唐·刘长卿《酬秦系》)
  这里的柳是他们悠闲安适的生活的象征。
  7、表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向上的境界。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春雨过后,湖水淹没了小桥,而柳阴却生机盎然,一只小船从中撑出摆渡,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
其他文献
我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自己的体会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共勉。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创设情境,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如教学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时,课前播放费翔演唱的歌曲《故乡的云》,让学生在旋律中感受浓浓的思乡之情;欣赏陈铎朗诵的《乡愁》,指出诗节奏、重音的划分,体会诗歌内容,感受
期刊
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这是上好课的第—步。1.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探
期刊
宽容,是一个人的美德。特别是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年少无知的学生,他们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他们,感化他们,不应该太与他们较真。  上周一,我们学校统一组织了阶段检测,试卷发下来之后,我要求全体同学将自己的试卷改成满分卷,然后上交。试卷交上来之后,我怎么点数,也是少一份,让课代表到班里查找也一无所获。没办法,我只好亲自出马,将有可能不交的同学挨着问了一遍,但仍没有结果。这时
期刊
一位哲人说:“一句妙语不但能激励人、照亮他每天的生活,有时候甚至能改变他的一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妙语”魅力无穷。所以语文老师在为学生的作文下评语时要注意让评语变“情”语。   一、肯定——假戏真做  有这么一篇作文,该生誉写的非常马虎,字迹不清,错别字也很多,看后的确让人生气。可细想,这可是他本学期的第一篇“拿手作”,且不可随便应付,一棍子打死。于是我写了如下评语:“你写作的潜力之在,超过了一
期刊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如何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修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语文教材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选出的,因而亦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就能轻松而有成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 “心向往之”,从而在精神愉悦之中来学习,从而上好成功的一课。以问题、生活经验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兴趣,这样的导入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期刊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将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有机的融合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强烈的感情共鸣呢?  一、语文课堂呼唤情感  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的结构,往往还需要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  (一)时代呼唤课堂情感回归   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作为教学管理者,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必须注重对课堂情感的优化调控管理,将教师的情感
期刊
过去的语文课,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被称为“满堂讲”。后来提倡启发式,教师在课赏上一问到底,变成了“满堂问”。不让学生读书,无端地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权利。其结果是该让学生做的事没有做,该让学生掌握的没有掌握,大量的时间是在做那些无效又无益的无用功。有一位老师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这就好比吃饭,整整十二年,可怜我们的孩子天天在分析研究为何‘吃饭’,分析研究饭里有什么营养成分,可就是没有真正地扒几口!无怪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应该说,这个三维目标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从学情切入”,要考虑制订的教学目标能否得到实现,教学过程是否有实效性,是否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