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和国不会忘记——湖南省平江县失散老红军肖像摄影集》作者是我省警界摄影家阳红光先生。这一主题摄影是他于2012年拍摄的。2013年8月,此套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近半月。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其中两幅作品,中国摄影家协会收藏了整套作品。随后,按照湖南省委宣传部的要求和部分市及湖南大学的邀请,作品分别在长沙、岳阳、株洲、郴州、湖南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展出。数地展出,观众达20多万人,留言4000多条,有8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进行现场采访或深度报道,网帖达6000多条,有多名观众留言称:“此展览是伟大的展览”。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持的该作品研讨会上,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彭玉龙先生认为“作品填补了失散红军史上影像资料的空白,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是很大的”。正因为此系列摄影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于2013年底授予作者阳红光年度最高奖——主席提名奖。
失散老红军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都是当年的红小鬼,土地革命战争期间,随父辈、兄长参加红军,在部队一般担任通信兵、勤务兵、号兵、护理兵、侦察兵,因受伤、重病不能随部队行动,寄养在百姓家,与部队失散。有的是因部队打散,还有的是因被俘,1937年国共合作时被释放,无法与部队联系。他们都经历了一段寻找部队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只得辗转回到老家当农民,大部分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大都在当地开展宣传抗日、组织支前工作。解放后,多数成为农村基层干部,不少入了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直到1983年,国家组织了甄别、确认工作,确认了他们失散老红军的身份,每年都给予些补助。阳红光拍摄他们时,每年有1万多元补助。随着年龄增长,失散老红军大部分逝去。1983年我省甄别确认有3386人,作者拍摄的平江县有808人。到2012年作者拍摄时,全省失散老红军不到100人,平江县仅有24人。到目前为止,全省不到50人,平江县仅剩下15人。
值此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将此系列作品及阳红光先生最近拍摄的《老战士刘剑平》组照展出,旨在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建设而艰苦奋斗、不畏牺牲、不惧流血的革命先烈、前辈表示深深的敬意。通过他们的影像和图说,宣传他们的业绩,张扬他们心怀理想、舍生取义、正气凛然、无怨无悔的伟大胸襟和革命情操,以激励当代人们铭记革命历史,学习、传承革命精神,为复兴中华,实现美好、灿烂的中国梦奋发有为!
2013年4月13日,湖南省平江县12位尚能行走的平均年龄92.3岁高龄的失散老红军,聚首平江县政府招待所,参加平江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体检治疗、观光活动。这幅作品摄于他们观光之后。
胡裕章(1919.5.2—2012.9.20)
湖南省平江县黄金洞乡茶塅村人。1933年7月“扩红运动”中参加红16师,先后担任勤务兵、侦察兵,随部队转战湘鄂赣边境地区三年多。1935年在江西一次战斗中腿部受伤,送往红军医院治疗。后因叛徒告密,他和 40多名战友被俘,被国民党施以严刑,饱受折磨,坚贞不屈。1937年国共合作后获释,找不到部队,还乡。解放后,他担任民兵队长多年。
曾治生(1914.12.28—)
湖南省平江县童市镇芭蕉村人。1934年2月随叔父曾金声、哥哥曾注生参加红16师,从事宣传通讯、站岗放哨工作,随部队转战江西修水、铜鼓、宜春、奉新、浏阳等地。哥哥曾注生在 “麦市突围”战斗中牺牲;叔父曾金声(时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在“平江惨案”中被杀害。1937年10月曾治生因疟疾被安置治疗,与部队失散,还乡。解放后长期任村治保主任,1957年7月入党。
凌南清(1922.10.11—)
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西街人。1932年3月随父参加红16军,任副师长魏平的警卫员。1935年6月“麦市突围”战斗失利,与部队失散,还乡。后在家乡开展革命宣传,曾被国民党抓获关押,后因未抓到证据被保释出狱。解放后曾任村支部书记多年。其父凌云汉,曾任中共咏生县委组织部长,被敌人杀害,时年33岁。
赖海生(1920.7.24—)
湖南省平江县加义镇横江村人,曾任通讯兵、警卫员。1932年6月在“扩红”运动中,参加红16军,随部队转战湘鄂赣边境。1935年4月,参加了“虹桥大捷”战斗。1935年6月在“麦市突围”中与部队失散,还乡。1956年1月入党,长期担任村、组干部。他回忆说,当时,敌人对苏区施行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政策,苏区很多群众因支援红军被活埋,失散的红军战士辗转回家后,不少被敌人发现后残忍杀害。他现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童活香(1923.6.25—)
湖南省平江县木金乡大桥村人。1935年9月跟随父亲和哥哥参加红16师,任红军医院护理员。 1937年6月战斗失利,在红军医院转移中失散,还乡。其父在长沙春华作战时牺牲。解放后,她任村妇女主任多年。她的记忆力好,还记得红军医院设在平江县咏生乡深山里,医院常年有50多名伤员在治疗,医生和护士吃的都是红薯和野菜,稍好一点的食物让给伤员吃,冬天里为伤员洗绷带手都冻烂了。她现在还能唱多首红军歌曲,她记得当年和护理的姐妹们一起,经常用歌声安慰伤员。
李典模(1924.11.29—)
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张公村人。1936年3月和同村的3名少年相邀参加红16师,他在团部当勤务兵。因条件艰苦,同去的3名少年先后离开了部队,他却因吃苦耐劳、革命热情高,调到师部当勤务兵。1937年4月在江西省铜鼓县一次战斗中失利,他被俘,关押数月受尽严刑拷打。1937年8月国共合作后获释,几次去江西寻找部队未果,还乡。但他始终没有动摇革命信念,回家后继续开展革命宣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现在身体健康,还能从事简单农活。他经常感叹,自己为党的事业做工作太少,现在还享受国家的照顾,很是惭愧。 黄仿琴(1914.5.20—)
湖南省平江县大坪乡新桥村人。1928年10月随父母亲参加红五军,任战士。1930年在江西南昌作战时,被敌弹击伤右腿,负伤后在草丛中躺了三天三晚,被战友发现后获救,在红军医院养伤数月,差点截肢。红军长征时,被安排在老乡家治疗,与部队失散,还乡。父母亲都在战斗中牺牲。他后来在家乡继续从事革命工作,现在还能从事简单的家务。
童麦初(1914.4.25.—)
湖南省平江县童市镇协洞村人。1929年3月参加红五军,任战士。1930年7月在攻打“长沙战役”编入尖刀连,担任突击任务,左臂中弹,担架抬下来,送往井冈山疗伤。后因部队北上,他被安置在老乡家养伤,与部队失散,还乡。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受伤时的情景,由于敌人火力过猛,他们尖刀连伤亡严重,攻下阵地后只剩下一个排的兵力。他中弹后是战士冒着弹雨营救下来的。现在老人身体健朗,还能劈柴火,下地种菜,从事简单农活。
危松涛(1924.10.13—)
湖南省平江县思村乡塘坊村人。1935年1月随父母亲、叔父参加红16师,任红军医院护理员。1937年7月在红军医院转移中被俘。1937年8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后获释,找不到部队,还乡。他还记得当年因为国民党部队经常围剿,医院时常需要转移。那次他们被俘,是因为转移时被敌人发现,凶残的敌人用刺刀将伤员全部戳死,将医生和护理员关押。其父母均在战斗中牺牲,家中房屋7次被敌人烧毁。现安居在平江福寿山上,身体健朗,能从事简单的农作、家务。
王友福(1924.3.15—)
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西街人。1934年4月参加红16师,开始任红军医院护理员,后下部队任通信员。1935年10月“通城战役”失利,与部队失散。后沿途乞讨寻找部队未果,流浪至湖北崇阳县,被金界寺方丈收留,当了2年多和尚,最后辗转回到老家。几十年来,与老伴湛洛梅相依为命,老伴双目失明,于2013年2月去世。
吴彩咏(1922.8.15—)
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桂丰村人。其父吴掌德是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被敌人杀害。叔父吴春德是游击队长,后在浏阳作战时牺牲。在父亲和叔父影响下,她在1933年2月参加红16军,任通讯员、医院护理员。1935年在国民党围剿时,部队被打散,她被俘。1937年8月国共合作后获释,找不到部队,还乡。现在她身体硬朗,还能下地做一些简单的劳动。
魏楚芳(1917.7.17—2012.9.24)
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大林村人。1934年2月参加红16师,任团部通讯员,随部队转战湘鄂赣边境地区三年多。他还记得,他参军时红16师正是声势鼎盛时期,有几千人马,他在部队之间传达命令,因为机警,躲过多次危险。1937年底因病被安置治疗,后因部队转移与之失散,还乡。
魏完武(1918.9.22—)
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桃源村人。1934年7月参加红16师,任战士。1935年在一次战斗中,他担任突击任务,左小腿被敌人子弹打穿。战友冒险救下,送往红军医院救治。伤口治愈后,他又被派往江西早桥做地下工作半年,圆满完成任务。1937年部队在江西作战时失利被俘,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被判刑。1937年8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后获释,找不到部队,还乡。当年因国民党反动派对他使用酷刑,给他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至今骨头里还隐隐作痛。
钟翠娥(1921.9.24—2012.9.28)
湖南省平江县三墩乡忠龙村人。1927年参加童子团,主要从事宣传发动、送信件等工作。1932年6月参加红16军,负责宣传、发动群众工作。1934年10月,部队北上长征,钟翠娥被留在当地坚持革命斗争。后上街张贴标语时,被敌人冷枪击伤,被安置治疗后,与部队失散,还乡。
杨晏泉(1922.5.9—)
湖南省平江县福寿山镇芦洞村人。1934年5月随母亲、哥哥参加红16师,任通讯员,同年9月入党。母亲在战斗中牺牲。1937年底他因病被安置治疗,后因部队转移时与之失散,还乡。当时,因他家是赤匪家庭,房子被敌人烧掉了,他只好投奔亲戚。他记得,有一次和国民党部队正面交锋时,敌人一梭子弹打过来,穿过他的裤裆,只要稍上一点,就没命了。现在老人身体尚可,在家可以做简单的家务。
钟解连(1912.8.22—)
原名钟庆兰,湖南省平江县童市镇杨墩村人。经叔父(湘鄂赣边区游击队长,后牺牲)介绍,她于1927年12月入党,并参加了游击队,担任医院护理员。1934年上半年在医院转移中遭敌袭击打散,寻找部队未果,还乡。当时,为躲避国民党抓捕,更名为钟解连。她曾参加过1928年平江县“三月扑城”战斗。她回忆说,当时红军战士的武器就是鸟铳、大刀、长枪等,枪支是极少的,子弹也不多。国民党兵多枪多,经常将红军包围,红军伤亡惨重。医院缺医少药,许多受伤的战士因得不到药物救治而死亡。很多时候,她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士牺牲,悲痛欲绝。掩埋时,因为怕敌人发现蛛丝马迹,甚至不能给牺牲的战士立块墓碑,堆个坟包,只能挖一个深深的大坑,将他们的尸体埋掉。
钟耕深(1919.8.26—)
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小洞村人。1930年5月参加湘鄂赣边区独立师第二纵队,任战士。“长沙战役”失利后,与部队失散,还乡。解放后长期担任村干部。1957年1月入党。在此次拍摄中,当省民政厅代表省委、省政府去慰问老人时,他老泪纵横,一再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叹自己身体不行了,不能为政府出力了。这幅作品和另外一幅《陈茂凡》,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钟慕桃(1916.10.2—2012.11.22)
湖南省平江县童市镇月坳村人。1929年3月参加童子团,主要担任宣传发动、站岗放哨工作。1932年2月参加红16军。1935年6月在“麦市突围”中左腿受伤被安置治疗,后与部队失散,还乡。
失散老红军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都是当年的红小鬼,土地革命战争期间,随父辈、兄长参加红军,在部队一般担任通信兵、勤务兵、号兵、护理兵、侦察兵,因受伤、重病不能随部队行动,寄养在百姓家,与部队失散。有的是因部队打散,还有的是因被俘,1937年国共合作时被释放,无法与部队联系。他们都经历了一段寻找部队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只得辗转回到老家当农民,大部分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大都在当地开展宣传抗日、组织支前工作。解放后,多数成为农村基层干部,不少入了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直到1983年,国家组织了甄别、确认工作,确认了他们失散老红军的身份,每年都给予些补助。阳红光拍摄他们时,每年有1万多元补助。随着年龄增长,失散老红军大部分逝去。1983年我省甄别确认有3386人,作者拍摄的平江县有808人。到2012年作者拍摄时,全省失散老红军不到100人,平江县仅有24人。到目前为止,全省不到50人,平江县仅剩下15人。
值此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将此系列作品及阳红光先生最近拍摄的《老战士刘剑平》组照展出,旨在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建设而艰苦奋斗、不畏牺牲、不惧流血的革命先烈、前辈表示深深的敬意。通过他们的影像和图说,宣传他们的业绩,张扬他们心怀理想、舍生取义、正气凛然、无怨无悔的伟大胸襟和革命情操,以激励当代人们铭记革命历史,学习、传承革命精神,为复兴中华,实现美好、灿烂的中国梦奋发有为!
2013年4月13日,湖南省平江县12位尚能行走的平均年龄92.3岁高龄的失散老红军,聚首平江县政府招待所,参加平江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体检治疗、观光活动。这幅作品摄于他们观光之后。
胡裕章(1919.5.2—2012.9.20)
湖南省平江县黄金洞乡茶塅村人。1933年7月“扩红运动”中参加红16师,先后担任勤务兵、侦察兵,随部队转战湘鄂赣边境地区三年多。1935年在江西一次战斗中腿部受伤,送往红军医院治疗。后因叛徒告密,他和 40多名战友被俘,被国民党施以严刑,饱受折磨,坚贞不屈。1937年国共合作后获释,找不到部队,还乡。解放后,他担任民兵队长多年。
曾治生(1914.12.28—)
湖南省平江县童市镇芭蕉村人。1934年2月随叔父曾金声、哥哥曾注生参加红16师,从事宣传通讯、站岗放哨工作,随部队转战江西修水、铜鼓、宜春、奉新、浏阳等地。哥哥曾注生在 “麦市突围”战斗中牺牲;叔父曾金声(时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在“平江惨案”中被杀害。1937年10月曾治生因疟疾被安置治疗,与部队失散,还乡。解放后长期任村治保主任,1957年7月入党。
凌南清(1922.10.11—)
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西街人。1932年3月随父参加红16军,任副师长魏平的警卫员。1935年6月“麦市突围”战斗失利,与部队失散,还乡。后在家乡开展革命宣传,曾被国民党抓获关押,后因未抓到证据被保释出狱。解放后曾任村支部书记多年。其父凌云汉,曾任中共咏生县委组织部长,被敌人杀害,时年33岁。
赖海生(1920.7.24—)
湖南省平江县加义镇横江村人,曾任通讯兵、警卫员。1932年6月在“扩红”运动中,参加红16军,随部队转战湘鄂赣边境。1935年4月,参加了“虹桥大捷”战斗。1935年6月在“麦市突围”中与部队失散,还乡。1956年1月入党,长期担任村、组干部。他回忆说,当时,敌人对苏区施行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政策,苏区很多群众因支援红军被活埋,失散的红军战士辗转回家后,不少被敌人发现后残忍杀害。他现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童活香(1923.6.25—)
湖南省平江县木金乡大桥村人。1935年9月跟随父亲和哥哥参加红16师,任红军医院护理员。 1937年6月战斗失利,在红军医院转移中失散,还乡。其父在长沙春华作战时牺牲。解放后,她任村妇女主任多年。她的记忆力好,还记得红军医院设在平江县咏生乡深山里,医院常年有50多名伤员在治疗,医生和护士吃的都是红薯和野菜,稍好一点的食物让给伤员吃,冬天里为伤员洗绷带手都冻烂了。她现在还能唱多首红军歌曲,她记得当年和护理的姐妹们一起,经常用歌声安慰伤员。
李典模(1924.11.29—)
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张公村人。1936年3月和同村的3名少年相邀参加红16师,他在团部当勤务兵。因条件艰苦,同去的3名少年先后离开了部队,他却因吃苦耐劳、革命热情高,调到师部当勤务兵。1937年4月在江西省铜鼓县一次战斗中失利,他被俘,关押数月受尽严刑拷打。1937年8月国共合作后获释,几次去江西寻找部队未果,还乡。但他始终没有动摇革命信念,回家后继续开展革命宣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现在身体健康,还能从事简单农活。他经常感叹,自己为党的事业做工作太少,现在还享受国家的照顾,很是惭愧。 黄仿琴(1914.5.20—)
湖南省平江县大坪乡新桥村人。1928年10月随父母亲参加红五军,任战士。1930年在江西南昌作战时,被敌弹击伤右腿,负伤后在草丛中躺了三天三晚,被战友发现后获救,在红军医院养伤数月,差点截肢。红军长征时,被安排在老乡家治疗,与部队失散,还乡。父母亲都在战斗中牺牲。他后来在家乡继续从事革命工作,现在还能从事简单的家务。
童麦初(1914.4.25.—)
湖南省平江县童市镇协洞村人。1929年3月参加红五军,任战士。1930年7月在攻打“长沙战役”编入尖刀连,担任突击任务,左臂中弹,担架抬下来,送往井冈山疗伤。后因部队北上,他被安置在老乡家养伤,与部队失散,还乡。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受伤时的情景,由于敌人火力过猛,他们尖刀连伤亡严重,攻下阵地后只剩下一个排的兵力。他中弹后是战士冒着弹雨营救下来的。现在老人身体健朗,还能劈柴火,下地种菜,从事简单农活。
危松涛(1924.10.13—)
湖南省平江县思村乡塘坊村人。1935年1月随父母亲、叔父参加红16师,任红军医院护理员。1937年7月在红军医院转移中被俘。1937年8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后获释,找不到部队,还乡。他还记得当年因为国民党部队经常围剿,医院时常需要转移。那次他们被俘,是因为转移时被敌人发现,凶残的敌人用刺刀将伤员全部戳死,将医生和护理员关押。其父母均在战斗中牺牲,家中房屋7次被敌人烧毁。现安居在平江福寿山上,身体健朗,能从事简单的农作、家务。
王友福(1924.3.15—)
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西街人。1934年4月参加红16师,开始任红军医院护理员,后下部队任通信员。1935年10月“通城战役”失利,与部队失散。后沿途乞讨寻找部队未果,流浪至湖北崇阳县,被金界寺方丈收留,当了2年多和尚,最后辗转回到老家。几十年来,与老伴湛洛梅相依为命,老伴双目失明,于2013年2月去世。
吴彩咏(1922.8.15—)
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桂丰村人。其父吴掌德是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被敌人杀害。叔父吴春德是游击队长,后在浏阳作战时牺牲。在父亲和叔父影响下,她在1933年2月参加红16军,任通讯员、医院护理员。1935年在国民党围剿时,部队被打散,她被俘。1937年8月国共合作后获释,找不到部队,还乡。现在她身体硬朗,还能下地做一些简单的劳动。
魏楚芳(1917.7.17—2012.9.24)
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大林村人。1934年2月参加红16师,任团部通讯员,随部队转战湘鄂赣边境地区三年多。他还记得,他参军时红16师正是声势鼎盛时期,有几千人马,他在部队之间传达命令,因为机警,躲过多次危险。1937年底因病被安置治疗,后因部队转移与之失散,还乡。
魏完武(1918.9.22—)
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桃源村人。1934年7月参加红16师,任战士。1935年在一次战斗中,他担任突击任务,左小腿被敌人子弹打穿。战友冒险救下,送往红军医院救治。伤口治愈后,他又被派往江西早桥做地下工作半年,圆满完成任务。1937年部队在江西作战时失利被俘,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被判刑。1937年8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后获释,找不到部队,还乡。当年因国民党反动派对他使用酷刑,给他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至今骨头里还隐隐作痛。
钟翠娥(1921.9.24—2012.9.28)
湖南省平江县三墩乡忠龙村人。1927年参加童子团,主要从事宣传发动、送信件等工作。1932年6月参加红16军,负责宣传、发动群众工作。1934年10月,部队北上长征,钟翠娥被留在当地坚持革命斗争。后上街张贴标语时,被敌人冷枪击伤,被安置治疗后,与部队失散,还乡。
杨晏泉(1922.5.9—)
湖南省平江县福寿山镇芦洞村人。1934年5月随母亲、哥哥参加红16师,任通讯员,同年9月入党。母亲在战斗中牺牲。1937年底他因病被安置治疗,后因部队转移时与之失散,还乡。当时,因他家是赤匪家庭,房子被敌人烧掉了,他只好投奔亲戚。他记得,有一次和国民党部队正面交锋时,敌人一梭子弹打过来,穿过他的裤裆,只要稍上一点,就没命了。现在老人身体尚可,在家可以做简单的家务。
钟解连(1912.8.22—)
原名钟庆兰,湖南省平江县童市镇杨墩村人。经叔父(湘鄂赣边区游击队长,后牺牲)介绍,她于1927年12月入党,并参加了游击队,担任医院护理员。1934年上半年在医院转移中遭敌袭击打散,寻找部队未果,还乡。当时,为躲避国民党抓捕,更名为钟解连。她曾参加过1928年平江县“三月扑城”战斗。她回忆说,当时红军战士的武器就是鸟铳、大刀、长枪等,枪支是极少的,子弹也不多。国民党兵多枪多,经常将红军包围,红军伤亡惨重。医院缺医少药,许多受伤的战士因得不到药物救治而死亡。很多时候,她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士牺牲,悲痛欲绝。掩埋时,因为怕敌人发现蛛丝马迹,甚至不能给牺牲的战士立块墓碑,堆个坟包,只能挖一个深深的大坑,将他们的尸体埋掉。
钟耕深(1919.8.26—)
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小洞村人。1930年5月参加湘鄂赣边区独立师第二纵队,任战士。“长沙战役”失利后,与部队失散,还乡。解放后长期担任村干部。1957年1月入党。在此次拍摄中,当省民政厅代表省委、省政府去慰问老人时,他老泪纵横,一再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叹自己身体不行了,不能为政府出力了。这幅作品和另外一幅《陈茂凡》,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钟慕桃(1916.10.2—2012.11.22)
湖南省平江县童市镇月坳村人。1929年3月参加童子团,主要担任宣传发动、站岗放哨工作。1932年2月参加红16军。1935年6月在“麦市突围”中左腿受伤被安置治疗,后与部队失散,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