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如何破解高职教育立德树人所遇到的问题已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德育教育存在的新问题,着重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层面进行思考和剖析,试图找出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力求促进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取得实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0-0222-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受到每个学校的高度重视,要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来抓。但从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现状来看,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就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谈一下对立德树人工作成效的思考。
一、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面临的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的定位引发学校层面对立德树人工作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各高校连年扩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長。如何让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大军中拥有一席之地?各高职院校纷纷将目光转向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上,只有让学生在学校掌握一项技能,才能让学生在高效毕业后顺利的就业,才能从而提高学校就业率。这种现象引起的结果就是,各高职院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用性立竿见影的专业课程和活动上。而立德树人各项工作作为一个长期工程,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因此一再被压缩,很难保证质量。
第二,高职院校缺乏成熟的德育课程设计。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配备科学的顶层设计,但是对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德育教育仅限于思政课或者少有的几门选修课,行式单一、时间短暂,远远达不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另外,在学生修学期间进行的德育活动,大部分是以学分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缺乏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首先,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本身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足。其次,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成绩以学分作为评价标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产生偏差,造成了仅仅追求学分,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深远影响。最后,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素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德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最终成效也要呈现在每一个学生个体身上,只有学生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更进一步的推动德育工作的进行。
二、提高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的途径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实现由单一重技能向技能与道德素养“双重”的转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学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这里的“育人”,不仅仅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是让学生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共同成长。这就告诉我们,高校并不是简单的为社会培养一批批高技能的人才,而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与接班人。现代社会并不缺乏人才,并不缺乏精英,缺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教育学生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职业价值三者合为一体,不断提高“立德树人”教育的成效。
第二,进一步完善高校德育教育的课程设计。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利用好职业教育的优势,发挥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带动作用,在技能教学中进一步融合德育,实现两种教育内容的融通,做到教与学、学与做、教与做的三者融合,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同时,要将德育的教育延伸出课堂,在学校的各种社团等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后去内化,在内化后去付诸实践。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既要设计到课堂内,也要融合到课堂外,利用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相互配合,不断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去教育学生。
第三,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学生对德育教育认识的不够深入, 对德育教育的不重视,不仅仅受学校层面的影响,更重要的在其内心。只有学生自身真正的想去改变,想去提高,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高职院校要多利用自身的优势,并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去发掘新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高职院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在立德的基础上树人。要明确学校的教学目标,理清德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断改进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课程设计,不断实现从重技能向重德育的方向转变,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真正融入教育的日常,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孝四,唐志娟.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12):7-10.
项目名称:本文系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科研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项目编号:KY201702)
关键词: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0-0222-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受到每个学校的高度重视,要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来抓。但从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现状来看,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就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谈一下对立德树人工作成效的思考。
一、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面临的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的定位引发学校层面对立德树人工作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各高校连年扩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長。如何让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大军中拥有一席之地?各高职院校纷纷将目光转向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上,只有让学生在学校掌握一项技能,才能让学生在高效毕业后顺利的就业,才能从而提高学校就业率。这种现象引起的结果就是,各高职院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用性立竿见影的专业课程和活动上。而立德树人各项工作作为一个长期工程,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因此一再被压缩,很难保证质量。
第二,高职院校缺乏成熟的德育课程设计。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配备科学的顶层设计,但是对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德育教育仅限于思政课或者少有的几门选修课,行式单一、时间短暂,远远达不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另外,在学生修学期间进行的德育活动,大部分是以学分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缺乏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首先,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本身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足。其次,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成绩以学分作为评价标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产生偏差,造成了仅仅追求学分,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深远影响。最后,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素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德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最终成效也要呈现在每一个学生个体身上,只有学生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更进一步的推动德育工作的进行。
二、提高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的途径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实现由单一重技能向技能与道德素养“双重”的转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学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这里的“育人”,不仅仅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是让学生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共同成长。这就告诉我们,高校并不是简单的为社会培养一批批高技能的人才,而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与接班人。现代社会并不缺乏人才,并不缺乏精英,缺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教育学生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职业价值三者合为一体,不断提高“立德树人”教育的成效。
第二,进一步完善高校德育教育的课程设计。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利用好职业教育的优势,发挥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带动作用,在技能教学中进一步融合德育,实现两种教育内容的融通,做到教与学、学与做、教与做的三者融合,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同时,要将德育的教育延伸出课堂,在学校的各种社团等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后去内化,在内化后去付诸实践。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既要设计到课堂内,也要融合到课堂外,利用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相互配合,不断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去教育学生。
第三,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学生对德育教育认识的不够深入, 对德育教育的不重视,不仅仅受学校层面的影响,更重要的在其内心。只有学生自身真正的想去改变,想去提高,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高职院校要多利用自身的优势,并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去发掘新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高职院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在立德的基础上树人。要明确学校的教学目标,理清德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断改进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课程设计,不断实现从重技能向重德育的方向转变,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真正融入教育的日常,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孝四,唐志娟.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12):7-10.
项目名称:本文系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科研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项目编号:KY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