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教学,对于学生打好基础起着重要作用。教材中有大量资源值得我们好好利用。
【关键词】写字教学 教材
目前,广大教师开发利用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教学课程资源,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展了识字的时间与空间,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识字效率,但同时,在识字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出现的对教材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明确教材先识后写、识写异步的编排原理
(一)识写异步是遵循儿童基本认知规律的体现。识写异步是为了解决儿童识汉字与学汉语之间的矛盾。识字为先,一方面可以使儿童尽早进入阅读状态,在阅读中识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阅读激发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减弱因识字教学内容单调引发的厌学同时,识写分步并非是识写分离,而是识写有序。汉字的辨识功能与书写功能有较大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识字一般说来,是见形知音;写字比识字复杂得多。识字所识的形,虽然在教学的时候要分析它的笔画和位置,可是作为符号的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的时候,它是一个整体,看到的是它的全貌,有时只是一个轮廓;写字就不一样了,要把所识的字在笔底再现,那就要对字形做解剖,要从综合到分析。就学习过程而言,临写、抄写的初步训练,有所写的字摆在眼前;可是就学习的目标而言,最后要求达到默写,眼前无所依傍,完全要凭记忆。因此,儿童的识字能力,总是大于和先于写字的能力。
(二)多识少写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体现初入学的儿童,四肢骨指骨的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指关节腕关节附近和肌肉群韧带也正在发育中,写字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教材在小学一年级没有安排过多的写字任务,正是尊重科学,爱护儿童的体现
二、发挥教材多识少写、识写异步的编排优势
新课标要求该识的字只求见其形而知其音,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这个字,每当看到这个字时只要能读出来就可以,不要求会写会讲会用;会写的字首先会认,即会读会讲会用,在认识的基础上把字写规范那么,多识少写,识写分开在课堂中具体如何操作呢?
(一)明确目标,确定训练重点
针对每个字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儿童课外已熟悉读音的字,重点放在字形分析上;已基本掌握字音字形的字,重点放在书写指导上;属于儿童口语词,字词意思容易理解的,可联系实际结合语义教学;不属于儿童口语词,或语义比较抽象的,可以先记音形,依托课文在后续学习中逐渐理解。也就是说,对所识字的教学不是平均用力的,繁简搭配,抓住要害,效率才高。比如,“凳”后鼻音易读错,在读音上多下功夫;“兜”字难认难写,让学生查字典知道部首,理解字义,掌握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蜡”易与同音字“腊”、形近字“借”混淆,让学生换偏旁组词,进行比较区别;“掏”字以动作帮助理解。
(二)增加生字的复现率
实际上,儿童认字就像认人一样,见面次数多了,就成了老朋友。拿到一册新的语文教材,不要急急忙忙一课一课一个一个地教,先用一至两周的时间,老老实实带领孩子们把整册教材通读一遍。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无痕识字。课文看似只读了一遍,但大量的生字在不同的文本中反复出现,多次认读,就成了老朋友。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游戏情境、活动表演、字谜等,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巩固所学生字。
(三)多种识字方法结合
集中识字的基本方法是利用汉字构字规律归类识字。具体方法有基本字带字、形声字归类、反义词与近义词归类等,识一个带一串。如“桃”、“逃”、“挑”、“跳”这组字当中,既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字“兆”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带出一串新的合体字,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四个字左形右声的结构特点。生字归类编组后,学生可以利用汉字构字规律成串识字,便于知识迁移,便于对比辨别,便于自学集中识字主要解决字音及字形问题,照顾到了汉字规律。采用随文分散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以反复的读和背为主,主要解决字音及字义问题,照顾到了汉语规律每种识字方法都既有优点,也有不足,所以可以多种识字方法兼用。
三、教材资源的利用中重视字形教学
(一)重视字形分析及结构重组
研究表明,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总是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凡是学习效果好的学生,也总是善于自己分析字形。分析字形的教学效果优于书写。在常见字形错误分类中低年级学生的部件错误高达48%。因此,具体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部件,采用加、减、并、叠、变等方法对汉字字形进行结构重组。结构重组的最大优点在于避免了每一个字词都从头学起,克服了单纯依靠反复感知加深记忆痕迹的做法。由于利用结构重组规律减少了要识记的新部件,甚至不需要识记新部件。简化了记忆程序、缩小了记忆单位的数量、扩大了记忆组块的容量,因此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二)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
汉字构字规律的最大特点是,汉字由独体字与合体字构成。独体字多为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独体字的构字能力很强,是构字的基本字,应该结合象形字指事字的基本特点,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文字的演变过程,一方面可激发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合体字的学奠定基础。如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揭示字理,因形解义。基本字的学习扎实,会意字及形声字的学习相对就容易些。会意字可以采用表演讲析联想想象等方法,形声字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
(三)多采用字理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老师很重视字形分析,但缺乏学理依据。如“春”解释为三人一起晒太阳,“拍”解释为“手加白,变成拍”,“饿”解释为“我饿了”。合体字的学习应尊重汉字规律,这种解释忽视汉字内在的科学性,纯粹为了识字而识字,联想随意、主观,把形声字当会意字教,弄错合体字的結构层次,讲了一个,乱了一片,无法使学生掌握快速有效的汉字认知方法,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影响极为不利。同时,在这样的识字过程中,情感的熏陶文化的认识也无从谈起。因此,字形分析应遵从字理。
【关键词】写字教学 教材
目前,广大教师开发利用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教学课程资源,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展了识字的时间与空间,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识字效率,但同时,在识字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出现的对教材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明确教材先识后写、识写异步的编排原理
(一)识写异步是遵循儿童基本认知规律的体现。识写异步是为了解决儿童识汉字与学汉语之间的矛盾。识字为先,一方面可以使儿童尽早进入阅读状态,在阅读中识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阅读激发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减弱因识字教学内容单调引发的厌学同时,识写分步并非是识写分离,而是识写有序。汉字的辨识功能与书写功能有较大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识字一般说来,是见形知音;写字比识字复杂得多。识字所识的形,虽然在教学的时候要分析它的笔画和位置,可是作为符号的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的时候,它是一个整体,看到的是它的全貌,有时只是一个轮廓;写字就不一样了,要把所识的字在笔底再现,那就要对字形做解剖,要从综合到分析。就学习过程而言,临写、抄写的初步训练,有所写的字摆在眼前;可是就学习的目标而言,最后要求达到默写,眼前无所依傍,完全要凭记忆。因此,儿童的识字能力,总是大于和先于写字的能力。
(二)多识少写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体现初入学的儿童,四肢骨指骨的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指关节腕关节附近和肌肉群韧带也正在发育中,写字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教材在小学一年级没有安排过多的写字任务,正是尊重科学,爱护儿童的体现
二、发挥教材多识少写、识写异步的编排优势
新课标要求该识的字只求见其形而知其音,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这个字,每当看到这个字时只要能读出来就可以,不要求会写会讲会用;会写的字首先会认,即会读会讲会用,在认识的基础上把字写规范那么,多识少写,识写分开在课堂中具体如何操作呢?
(一)明确目标,确定训练重点
针对每个字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儿童课外已熟悉读音的字,重点放在字形分析上;已基本掌握字音字形的字,重点放在书写指导上;属于儿童口语词,字词意思容易理解的,可联系实际结合语义教学;不属于儿童口语词,或语义比较抽象的,可以先记音形,依托课文在后续学习中逐渐理解。也就是说,对所识字的教学不是平均用力的,繁简搭配,抓住要害,效率才高。比如,“凳”后鼻音易读错,在读音上多下功夫;“兜”字难认难写,让学生查字典知道部首,理解字义,掌握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蜡”易与同音字“腊”、形近字“借”混淆,让学生换偏旁组词,进行比较区别;“掏”字以动作帮助理解。
(二)增加生字的复现率
实际上,儿童认字就像认人一样,见面次数多了,就成了老朋友。拿到一册新的语文教材,不要急急忙忙一课一课一个一个地教,先用一至两周的时间,老老实实带领孩子们把整册教材通读一遍。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无痕识字。课文看似只读了一遍,但大量的生字在不同的文本中反复出现,多次认读,就成了老朋友。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游戏情境、活动表演、字谜等,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巩固所学生字。
(三)多种识字方法结合
集中识字的基本方法是利用汉字构字规律归类识字。具体方法有基本字带字、形声字归类、反义词与近义词归类等,识一个带一串。如“桃”、“逃”、“挑”、“跳”这组字当中,既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字“兆”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带出一串新的合体字,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四个字左形右声的结构特点。生字归类编组后,学生可以利用汉字构字规律成串识字,便于知识迁移,便于对比辨别,便于自学集中识字主要解决字音及字形问题,照顾到了汉字规律。采用随文分散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以反复的读和背为主,主要解决字音及字义问题,照顾到了汉语规律每种识字方法都既有优点,也有不足,所以可以多种识字方法兼用。
三、教材资源的利用中重视字形教学
(一)重视字形分析及结构重组
研究表明,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总是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凡是学习效果好的学生,也总是善于自己分析字形。分析字形的教学效果优于书写。在常见字形错误分类中低年级学生的部件错误高达48%。因此,具体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部件,采用加、减、并、叠、变等方法对汉字字形进行结构重组。结构重组的最大优点在于避免了每一个字词都从头学起,克服了单纯依靠反复感知加深记忆痕迹的做法。由于利用结构重组规律减少了要识记的新部件,甚至不需要识记新部件。简化了记忆程序、缩小了记忆单位的数量、扩大了记忆组块的容量,因此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二)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
汉字构字规律的最大特点是,汉字由独体字与合体字构成。独体字多为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独体字的构字能力很强,是构字的基本字,应该结合象形字指事字的基本特点,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文字的演变过程,一方面可激发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合体字的学奠定基础。如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揭示字理,因形解义。基本字的学习扎实,会意字及形声字的学习相对就容易些。会意字可以采用表演讲析联想想象等方法,形声字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
(三)多采用字理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老师很重视字形分析,但缺乏学理依据。如“春”解释为三人一起晒太阳,“拍”解释为“手加白,变成拍”,“饿”解释为“我饿了”。合体字的学习应尊重汉字规律,这种解释忽视汉字内在的科学性,纯粹为了识字而识字,联想随意、主观,把形声字当会意字教,弄错合体字的結构层次,讲了一个,乱了一片,无法使学生掌握快速有效的汉字认知方法,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影响极为不利。同时,在这样的识字过程中,情感的熏陶文化的认识也无从谈起。因此,字形分析应遵从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