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关键词】思索 探讨 实验教学 物理
一、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及时做好辅导
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线路的连接等,幾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经常注意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走马观花,粗枝大叶。操作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记录,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读取的方法和准确的记录。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误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整理,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二、要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揭示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其观察、思维技能,形成物理思想和科学态度。要加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教师的教改意识与正确引导学生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要完成好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探求知识、寻找规律的途径。通过实验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完成发现,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找出规律;又经过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不但可使学到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灵活,而且可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
三、利用物理原理创新设计
利用物理原理进行实验创新设计,既可以作为新课引入的实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可以作为新知识学习后的考查性实验,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如:关于“摩擦”的教学引人,运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如下一个创新性实验:让两位身体状况接近的同学到前面做“拔河”比赛游戏。两同学分别在板凳一端下面用一只手掌托住板凳,其中一位同学所托板凳一端上面放些重物。两同学同时向两边拉,让学生猜测哪位同学会胜出,并分析胜出的可能原因是什么。两同学分别在板凳一端下面用一只手掌托住板凳,另外,在刚才失败的同学手掌和板凳之间垫上一块毛巾,两同学同时向两边拉,让学生猜测哪位同学会胜出,并分析胜出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学生对实验现象非常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下步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加强生自主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等等。对于器材的选择,我们要表扬了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出要肯定了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有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搞好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多动脑、细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索 探讨 实验教学 物理
一、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及时做好辅导
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线路的连接等,幾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经常注意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走马观花,粗枝大叶。操作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记录,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读取的方法和准确的记录。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误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整理,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二、要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揭示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其观察、思维技能,形成物理思想和科学态度。要加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教师的教改意识与正确引导学生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要完成好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探求知识、寻找规律的途径。通过实验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完成发现,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找出规律;又经过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不但可使学到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灵活,而且可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
三、利用物理原理创新设计
利用物理原理进行实验创新设计,既可以作为新课引入的实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可以作为新知识学习后的考查性实验,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如:关于“摩擦”的教学引人,运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如下一个创新性实验:让两位身体状况接近的同学到前面做“拔河”比赛游戏。两同学分别在板凳一端下面用一只手掌托住板凳,其中一位同学所托板凳一端上面放些重物。两同学同时向两边拉,让学生猜测哪位同学会胜出,并分析胜出的可能原因是什么。两同学分别在板凳一端下面用一只手掌托住板凳,另外,在刚才失败的同学手掌和板凳之间垫上一块毛巾,两同学同时向两边拉,让学生猜测哪位同学会胜出,并分析胜出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学生对实验现象非常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下步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加强生自主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等等。对于器材的选择,我们要表扬了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出要肯定了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有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搞好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多动脑、细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