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将会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中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校中学生他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如果仅靠靠几堂德育课是无法培养出美好的心灵的,更多德育教育必须要依靠在日常教学中得以体现:
1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性
(1)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手段。
物理学科对于完成德育教育任务,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
(2)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终要求和评价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在综合素质中,政治思想品德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教学都有其教育性,没有无教育的教学。物理知识及其发展的本身有着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但在教学时却又要通过教师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品德所取舍。课堂不可避免地成为任课教师宣扬他的思想观点的阵地,表现他的思想道德水准的场所。中学时期正是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时期,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做为物理教师通过物理教学,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研究问题,培养坚毅、顽强、钻研、创造、渴望求知、满腔热情和实事求是等优良品质。
2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学提供了进行某些德育教育的条件和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
物理实验的有趣,物理现象的释疑,物理规律的应用,物理计算的巧妙,物理科技的前景,物理教具的创制等又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3 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的介绍可以修养学生的品德
物理学家们勤奋工作、实事求是,视苦为乐、顽强不屈,坚持真理、献身真理的美德,更是使青少年受到教育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时说,“他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高度赞扬居里夫人崇高的美德,并认为美德对才智成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
4 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教学中进行
4.1 在问题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在现实中。
4.2 教师参与各小组间的讨论,调节各小组间的矛盾,使各小组间的矛盾得到统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1)教师要将寄感情与问题中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会有三种心理障碍,一种是“烦”,另一种是“急”,再一种是“怕”。所谓“烦”主要指的是对一部分学生的印象不好,再加上回答问题不理想,烦上加烦,由于“烦”就会产生急躁情绪。急躁情绪会表现在表情、情感、语言中,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怕”字,是大部分教师都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怕耽误时间”、“怕学生‘顶牛’”、“怕节外生枝”等。
(2)重视各小组间存在的问题矛盾,表扬有创新观点和主动解决问题的小组,鼓励不经常发言的小组。使各小组间到达平衡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对于“不会答”和“回答错误”的小组,首先要肯定该小组勇于回答的勇气,对于“不会答”的小组可以让他们从新组织语言或着有该小组的成员补充和完善,以达到问题完整性。对于“回答错误的小组”也要加以鼓励,不要打消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时错误也代表着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各小组间讨论,使问题的到发展,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得到螺旋式的上升。对于“不主动解决问题”的小组和“在小组中不积极讨论问题的学生”要分析他们的障碍,主要是心理或生理障碍要及时给以疏导。要慎重调查研究,给他们以鼓励,使其建立自信心。在讨论问题时教师要主动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让他们感到爱的存在。提高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主动给学生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参与到问题中来,感受讨论问题的乐趣.达到个小组间的平衡发展。
5 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广泛的物理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得到心灵的道德熏陶
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认清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既教书又育人,应该清除“课内教书,课外育人”、“科任教书,班任育人”、“传授知识技能靠教学,发展能力靠课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靠集中突击”、“只管考分高低,其他一概不管”、“做不做实验一样,会算题就行”等错误认识。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为人师表,人师者必自重。想想看,哪位学生不希望他的物理老师是一位积极上进,为人正派,满腔热情,情绪饱满,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呢?哪一位学生不希望自己在一位师德高尚,学业精湛的物理老师教育和熏陶下健康成长呢?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最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其次,物理教师应广泛学习,博览群书,以掌握进行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和大量知识。特别是那些鲜为人知的材料和易被人视而不见的内容。
总之,在校中学生他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如果仅靠靠几堂德育课是无法培养出美好的心灵的,更多德育教育必须要依靠在日常教学中得以体现。整个教学工作中渗透道德教育,才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社会需要的下一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贯穿德育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加强师生的相互交流,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出心理健康、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符合社会发展的年轻一代,从而达到教书育人。
1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性
(1)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手段。
物理学科对于完成德育教育任务,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
(2)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终要求和评价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在综合素质中,政治思想品德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教学都有其教育性,没有无教育的教学。物理知识及其发展的本身有着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但在教学时却又要通过教师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品德所取舍。课堂不可避免地成为任课教师宣扬他的思想观点的阵地,表现他的思想道德水准的场所。中学时期正是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时期,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做为物理教师通过物理教学,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研究问题,培养坚毅、顽强、钻研、创造、渴望求知、满腔热情和实事求是等优良品质。
2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学提供了进行某些德育教育的条件和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
物理实验的有趣,物理现象的释疑,物理规律的应用,物理计算的巧妙,物理科技的前景,物理教具的创制等又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3 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的介绍可以修养学生的品德
物理学家们勤奋工作、实事求是,视苦为乐、顽强不屈,坚持真理、献身真理的美德,更是使青少年受到教育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时说,“他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高度赞扬居里夫人崇高的美德,并认为美德对才智成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
4 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教学中进行
4.1 在问题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在现实中。
4.2 教师参与各小组间的讨论,调节各小组间的矛盾,使各小组间的矛盾得到统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1)教师要将寄感情与问题中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会有三种心理障碍,一种是“烦”,另一种是“急”,再一种是“怕”。所谓“烦”主要指的是对一部分学生的印象不好,再加上回答问题不理想,烦上加烦,由于“烦”就会产生急躁情绪。急躁情绪会表现在表情、情感、语言中,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怕”字,是大部分教师都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怕耽误时间”、“怕学生‘顶牛’”、“怕节外生枝”等。
(2)重视各小组间存在的问题矛盾,表扬有创新观点和主动解决问题的小组,鼓励不经常发言的小组。使各小组间到达平衡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对于“不会答”和“回答错误”的小组,首先要肯定该小组勇于回答的勇气,对于“不会答”的小组可以让他们从新组织语言或着有该小组的成员补充和完善,以达到问题完整性。对于“回答错误的小组”也要加以鼓励,不要打消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时错误也代表着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各小组间讨论,使问题的到发展,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得到螺旋式的上升。对于“不主动解决问题”的小组和“在小组中不积极讨论问题的学生”要分析他们的障碍,主要是心理或生理障碍要及时给以疏导。要慎重调查研究,给他们以鼓励,使其建立自信心。在讨论问题时教师要主动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让他们感到爱的存在。提高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主动给学生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参与到问题中来,感受讨论问题的乐趣.达到个小组间的平衡发展。
5 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广泛的物理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得到心灵的道德熏陶
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认清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既教书又育人,应该清除“课内教书,课外育人”、“科任教书,班任育人”、“传授知识技能靠教学,发展能力靠课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靠集中突击”、“只管考分高低,其他一概不管”、“做不做实验一样,会算题就行”等错误认识。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为人师表,人师者必自重。想想看,哪位学生不希望他的物理老师是一位积极上进,为人正派,满腔热情,情绪饱满,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呢?哪一位学生不希望自己在一位师德高尚,学业精湛的物理老师教育和熏陶下健康成长呢?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最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其次,物理教师应广泛学习,博览群书,以掌握进行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和大量知识。特别是那些鲜为人知的材料和易被人视而不见的内容。
总之,在校中学生他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如果仅靠靠几堂德育课是无法培养出美好的心灵的,更多德育教育必须要依靠在日常教学中得以体现。整个教学工作中渗透道德教育,才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社会需要的下一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贯穿德育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加强师生的相互交流,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出心理健康、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符合社会发展的年轻一代,从而达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