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人们退休之后都会干些什么呢?有的人选择练书法,有的人选择读书,而美国的一名核物理学家退休之后却买了块地,打算挖掘恐龙化石。神奇的是他还真的挖到了!而且还是之前没有发现过的恐龙——钉盾龙。
在距今7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美国的蒙大拿州刚刚经历了一场强降水,天空中依然布满乌云,远处还能听到隆隆雷声,雨后的平原上到处是积水,一群钉盾龙正静悄悄地趴着休息。钉盾龙迎接降水的方式就是耐心地等待雨过天晴,任凭雨水拍打在身上仍然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有几只钉盾龙站了起来,它们迈开大步转着圈,明显是在活动筋骨。其他钉盾龙也陆续起身,走到灌木丛边上进食。小钉盾龙看到满地的积水非常开心,它们在水中跺着脚,不断溅起水花。
一只年轻的雄性钉盾龙正打算吃点儿树叶,却被一只壮年钉盾龙挤到一边。年轻的钉盾龙非常不满,朝对方吼叫起来。壮年钉盾龙闻声转过身来,一边怒吼一边摇晃着大脑袋,炫耀着自己的长角,向对方示威。
年轻钉盾龙并没有退缩,而是接受了挑战,两只钉盾龙同时怒吼着,距离越来越近。只听“哐”的一声,它们的大脑袋撞到了一起,壮年钉盾龙的战斗经验丰富,它的一只角很快就刺破了对方头盾上的皮肤,鲜血顺着头盾边缘滴在它们脚下的积水中。其他钉盾龙并没有被吓到,因为这样的暴力对抗在钉盾龙之间很常见,这就是它们解决问题的方式。
美国有一名核物理学家,名叫贝尔·西普,西普在2000年退休并获得了政府发放的一大笔退休金。拿着退休金的西普来到了蒙大拿州弗格斯县的维斯弗雷德镇,他在小镇附近买下了一座美丽的牧场。
不过,西普买下牧场并不是为了享受田园生活,而是为了挖掘土地之下的宝藏。原来,西普是个化石迷,他希望在买下的土地中挖到恐龙化石。为此,西普还聘请了一位专业的化石猎人。有了经验丰富的化石猎人助阵,西普果然于2005年在牧场中的一个山坡上发现了恐龙化石,一些恐龙股骨的化石。
发现化石后,西普又请来一支专业团队进行挖掘。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包裹着化石的岩石终于被挖掘出来,然后被运送到希尔城的研究机构进行清理。正当化石接受清理的时候,多位知名的古生物学家也来到了希尔城,其中就包括发现了霸王龙“苏”的彼得·拉尔森。拉尔森判断这具化石属于角龙类,于是以三角龙的头骨为参考,复原了这具恐龙的头骨。
拉尔森复原的完整头骨展出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最终,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以3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化石。
古生物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发现这具化石的地层属于朱迪斯河组地层,所以给化石取了个昵称——朱迪斯。不过,“朱迪斯”并不是恐龙的学名,这具化石在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并在2016年被命名为钉盾龙。钉盾龙这个名字非常形象,“钉”代表了脑袋上的长角,“盾”则代表了脑袋后面巨大的头盾。
从钉盾龙的外形上看,它属于大型角龙类恐龙,体长在4.5—6米之间,体重超过3吨。
钉盾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那巨大的脑袋,从嘴尖到头盾边缘的长度达到了1.67米,几乎与成年人的身高一样。
钉盾龙长着像鹦鹉嘴一样的角质喙,在它的鼻子上方还有一个16厘米长的小尖角。和鼻子上的尖角相比,钉盾龙眼睛上面的一对角更长一些,达到了24厘米。从外形上看,这对长角从眼睛上方探出,然后向两侧弯曲生长。
钉盾龙那巨大的头盾同样十分引人注目,头盾上有两个很大的开孔,目的是减轻重量,减少头部的负荷。在头盾两侧,对称生长着7对骨质突起,头盾顶部则长有向前翻折的骨质褶皱,看起来就像少女额头上的刘海儿一样。
钉盾龙的身体比较笨重,不过这并不妨碍它们拥有强大的爆发力和奔跑能力。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特征之外,这具化石还透露出许多个性化的信息——这是一只10岁左右、伤痕累累的钉盾龙:头盾两侧有伤痕,很可能是与其他钉盾龙打斗造成的;左前肢肱骨有严重的感染,关节囊肿,行动起来可能得抬起这只伤病的前肢,就好像受傷的猫那样走路。从化石上看,这只钉盾龙的生活并不容易。
钉盾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具体生存年代为距今7600万年至7500万年前。
与钉盾龙生活在一起的恐龙还有同属于角龙类的墨丘利角龙、梅杜莎角龙、爱氏角龙、朱迪角龙,属于鸭嘴龙类的短冠龙以及属于兽脚类的恐齿龙、驰龙、伤齿龙等。尽管在其化石所处的地层中还没有发现大型食肉恐龙,但钉盾龙很可能与大型暴龙类恐龙生活在一起,并且成为它们的猎物。
钉盾龙生活的北美洲与今天的北美洲截然不同,那时的北美洲中部靠近大海,气候温暖湿润,辽阔的沿海平原上生长着茂盛的植被,成群的钉盾龙就生活在这环境宜人的平原上。钉盾龙之间经常发生摩擦,它们往往会采用头对头较量的方式一决胜负,所以身上会留下伤痕,就像古生物学家发现的“朱迪斯”一样。
在距今7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美国的蒙大拿州刚刚经历了一场强降水,天空中依然布满乌云,远处还能听到隆隆雷声,雨后的平原上到处是积水,一群钉盾龙正静悄悄地趴着休息。钉盾龙迎接降水的方式就是耐心地等待雨过天晴,任凭雨水拍打在身上仍然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有几只钉盾龙站了起来,它们迈开大步转着圈,明显是在活动筋骨。其他钉盾龙也陆续起身,走到灌木丛边上进食。小钉盾龙看到满地的积水非常开心,它们在水中跺着脚,不断溅起水花。
一只年轻的雄性钉盾龙正打算吃点儿树叶,却被一只壮年钉盾龙挤到一边。年轻的钉盾龙非常不满,朝对方吼叫起来。壮年钉盾龙闻声转过身来,一边怒吼一边摇晃着大脑袋,炫耀着自己的长角,向对方示威。
年轻钉盾龙并没有退缩,而是接受了挑战,两只钉盾龙同时怒吼着,距离越来越近。只听“哐”的一声,它们的大脑袋撞到了一起,壮年钉盾龙的战斗经验丰富,它的一只角很快就刺破了对方头盾上的皮肤,鲜血顺着头盾边缘滴在它们脚下的积水中。其他钉盾龙并没有被吓到,因为这样的暴力对抗在钉盾龙之间很常见,这就是它们解决问题的方式。
核物理学家的独特爱好——挖化石
美国有一名核物理学家,名叫贝尔·西普,西普在2000年退休并获得了政府发放的一大笔退休金。拿着退休金的西普来到了蒙大拿州弗格斯县的维斯弗雷德镇,他在小镇附近买下了一座美丽的牧场。
不过,西普买下牧场并不是为了享受田园生活,而是为了挖掘土地之下的宝藏。原来,西普是个化石迷,他希望在买下的土地中挖到恐龙化石。为此,西普还聘请了一位专业的化石猎人。有了经验丰富的化石猎人助阵,西普果然于2005年在牧场中的一个山坡上发现了恐龙化石,一些恐龙股骨的化石。
发现化石后,西普又请来一支专业团队进行挖掘。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包裹着化石的岩石终于被挖掘出来,然后被运送到希尔城的研究机构进行清理。正当化石接受清理的时候,多位知名的古生物学家也来到了希尔城,其中就包括发现了霸王龙“苏”的彼得·拉尔森。拉尔森判断这具化石属于角龙类,于是以三角龙的头骨为参考,复原了这具恐龙的头骨。
拉尔森复原的完整头骨展出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最终,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以3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化石。
钉盾龙名字的由来
古生物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发现这具化石的地层属于朱迪斯河组地层,所以给化石取了个昵称——朱迪斯。不过,“朱迪斯”并不是恐龙的学名,这具化石在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并在2016年被命名为钉盾龙。钉盾龙这个名字非常形象,“钉”代表了脑袋上的长角,“盾”则代表了脑袋后面巨大的头盾。
大脑袋的家伙
从钉盾龙的外形上看,它属于大型角龙类恐龙,体长在4.5—6米之间,体重超过3吨。
钉盾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那巨大的脑袋,从嘴尖到头盾边缘的长度达到了1.67米,几乎与成年人的身高一样。
钉盾龙长着像鹦鹉嘴一样的角质喙,在它的鼻子上方还有一个16厘米长的小尖角。和鼻子上的尖角相比,钉盾龙眼睛上面的一对角更长一些,达到了24厘米。从外形上看,这对长角从眼睛上方探出,然后向两侧弯曲生长。
钉盾龙那巨大的头盾同样十分引人注目,头盾上有两个很大的开孔,目的是减轻重量,减少头部的负荷。在头盾两侧,对称生长着7对骨质突起,头盾顶部则长有向前翻折的骨质褶皱,看起来就像少女额头上的刘海儿一样。
钉盾龙的身体比较笨重,不过这并不妨碍它们拥有强大的爆发力和奔跑能力。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特征之外,这具化石还透露出许多个性化的信息——这是一只10岁左右、伤痕累累的钉盾龙:头盾两侧有伤痕,很可能是与其他钉盾龙打斗造成的;左前肢肱骨有严重的感染,关节囊肿,行动起来可能得抬起这只伤病的前肢,就好像受傷的猫那样走路。从化石上看,这只钉盾龙的生活并不容易。
走进钉盾龙的世界
钉盾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具体生存年代为距今7600万年至7500万年前。
与钉盾龙生活在一起的恐龙还有同属于角龙类的墨丘利角龙、梅杜莎角龙、爱氏角龙、朱迪角龙,属于鸭嘴龙类的短冠龙以及属于兽脚类的恐齿龙、驰龙、伤齿龙等。尽管在其化石所处的地层中还没有发现大型食肉恐龙,但钉盾龙很可能与大型暴龙类恐龙生活在一起,并且成为它们的猎物。
钉盾龙生活的北美洲与今天的北美洲截然不同,那时的北美洲中部靠近大海,气候温暖湿润,辽阔的沿海平原上生长着茂盛的植被,成群的钉盾龙就生活在这环境宜人的平原上。钉盾龙之间经常发生摩擦,它们往往会采用头对头较量的方式一决胜负,所以身上会留下伤痕,就像古生物学家发现的“朱迪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