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问题教学”策略的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t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始于疑——巧用导学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就是立足于学生学的层面,核心是学生自学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和目标的达成度。所以,课前导学案的编排能否引领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及激发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1771年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为什么在密闭玻璃罩内放入植物后,小鼠不容易死亡,蜡烛不容易熄灭呢?(2)植物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3)为什么有的科学家做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呢?在此,普利斯特利做该实验忽视了什么的重要性呢?有的学生在回答第一问时,想到植物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提供给我们氧气;在回答第三问时有的学生想到了“万物生长靠太阳”,是不是有的科学家在晚上做实验,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呢?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看书,通过一步步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质疑探究——释疑解惑,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是学生相互学习和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首先在小组内A、B、C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向上一层次的同学请教,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要深入小组中收集学生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进行针对性点拨。
  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一难点内容时,C组同学向B组同学提问:“水分解产生的氢有什么作用呢?”B组同学做了很好的回答:“还原状态的氢是用作还原剂,将C3还原成糖的。”通过小组间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一难点学生们基本解决了。这时,教师可进一步拓展延伸:“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呢?光反应和暗反应有什么联系?”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形成小组间竞争,并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好小组及个人的激励性评价。
  实践证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因为立足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学案既是教师导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依据,是把课堂内容问题化。学生不但在学案上书写,还要在黑板上展示,并纠错及说明原因,所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写水平有大的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加强。小組中同学经常会互相补充问题,遇到较难的问题还进行研讨,同学黑板上展示错了还主动进行更正,所以各小组都是一个“战斗”的、团结友爱的集体。
  三、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论知识只有立足于实践,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们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针对学生做实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有的学生制取的滤液比较稀,用毛细吸管蘸取时,不容易将滤液均匀地画在规定的细线上,影响实验效果;有的学生由于毛细吸管使用不当,出现破碎甚至划破手指的情况,影响了实验的进行等等),引导学生对该实验进行探究改进:(1)能否用其他工具代替毛细吸管?(2)乙醚对人体有害,如用汽油代替效果如何?(3)如何对制取的滤液进一步改进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都活跃起来,互相讨论,动手操作。有的小组通过几次试验,找出了用自动铅笔芯管代替毛细吸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小组用汽油代替乙醚做层析液,结果效果不佳。这时,教师适时点拨,继续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进一步探究二者的区别。更可喜的是,有的小组想到了将菠菜叶研磨碎后,做成“印泥”,再在上面铺两层纱布,然后用载玻片的一侧为“印章”蘸取该“印泥”,之后再蘸到滤纸条的细线上(如下图),这样不但使色素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且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经过试验操作证实他们设计的方案成立,表现出了强烈的成就感,我也感到无比兴奋。
  
  总之,高效课堂中“问题教学”模式是实践创新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每一环节问题的提出、引申、拓展、追问,都立足于学生实际,时时让学生的大脑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同时,当堂检测等评价机制的实施,有效地激励和鼓励了学生的热情,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
  (责任编辑 杜 华)
其他文献
本文对40个粉煤灰陶粒混凝土T形截面柱体,在常温100℃~900℃范围内的不同温度和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强度、变形、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等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探讨了试
就基于数据预处理的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数据预处理子系统,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即将对数据源的基本处理和基于TCM-KNN算法的数据预处理聚类器相结合。实验
本文建立了中药黄芩药效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收集海量相关数据,训练其模型参数,建立了中药黄芩曾一效结合评价系统。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先进性与可靠性。
本文对于非凸规划的对偶间隙提出一个精确的表达式,使用的工具是扰动函数的凸包,文中没有任何凸性的假定.
引进了B*-纯序半群的概念,并研究了B*-纯序半群的性质及有关B*-纯序半群上的一些等价条件,最后得出了B*-纯序半群与双单序半群的半格之间的关系.推广了B*-纯半群的性质和在正规和
一、状况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现行的教法、学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仍徘徊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上,“教师讲,学生听”使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