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绝对的主导支配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处于纯粹的被动次要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会把政治知识和科学的价值观教条式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对“真理”盲目信奉或绝对服从,影响思想观念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使学生思想逐步走向僵化。政治教学应是政治本质的教学,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是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欲融这三个目标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就应实施“探究式”教学方式,然后,逐步走向更高的自我导向式学习,这样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彰显其自主性和独立性。依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学习的主体和客体地位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路、开窍、促进,学生则始终在体验、探究、创新。为了更好地促使向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应重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和必要的讨论。
一、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和讨论的必要性
在中学政治教学的实践中较为流行的模式是“情境——情意”,情意的动力激活各子机制,它由诸要素组成,在行为上表现为“情境”,在教学心理上表现为“情意”;完整表达为“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实质是“以情激情”,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才是有效提问和讨论的开始,有效提问和讨论,不是每逢问题必问的那种廉价提问,这种提问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凡事都问,随问随答,课堂上表面上呈现互动性,而学生没有经历一番积极的思考得来的答案,是一种没有效率的提问。有效提问,是一种激活学生思维并给课堂注入生机的提问,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获得知识——将意味着真理的发现,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眼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这点,事情就办成一半。”疑有两个方面,教学过程是不断由见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相互交替而成的,问也有两个方面,老师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反问教师。教师要想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那教师得善于“问”,才能启迪学生,善于引导学生见疑、质疑和释疑,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问”的艺术。怎样才是有效的讨论?巴斯德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教师要对问题“有备而来”,然后让学生有“的”去讨论。怎样才算是“有准备的头脑”?教师在用心整理和设计“问”,让学生在讨论中抓住问题的机遇很重要,教师应给予组织协调从而把握好其讨论的“度”。
有效提问和讨论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由原来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向引导作用和客体地位转变,更易促使主客体间的转变。有效提问和讨论,更好促使实现课标所说的“应努力体现学生独立的、主动的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问题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得到实证,提高他们的集体参与程度和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其学习效率,提高其思想品德修养。好的提问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其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政治课堂的有效提问和讨论的特征
思想政治学科要培养和发展的能力包括爱护、鉴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能力;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道德、价值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调适、自我控制和行为选择的能力;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是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其中品德的内涵及其心理学基础是人们在一定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其中心理是基础因素,思想是核心因素,行为是外显因素。思想政治课应养成的品德主要是指通过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内容包括理论品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科学品质六个方面。它不仅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公民的基本政治常识和基本理论,也肩负着提高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双重任务,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认为有效提问和讨论应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针对性:课堂上每一个问题都是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因此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包括其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历和环境、个性爱好及其基本心理状况。实践证明,在探索问题和学习新知识时,运用课堂的有效提问和讨论更好地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困生获得成功,转变内向型学生等,提高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完整人格都非常的重要。
开放性:问题具有层次性,层层推进,难度递增,具有开放性、多维度思考、多视角审视、多条件存在和多种解决方案的问题,将会引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推动思想政治学科理论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开阔视野和拓展其创造性空间。
时代性和现实性:思想政治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新形势历史条件下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用辩证唯物历史观去分析,如“拉萨的暴乱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挑战性:在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学习主体,那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的问题不仅注意知识性,更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挑战性,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有争论的价值,使得学生各种思维不断发生碰撞,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老师的协调下形成科学的认识。
三、政治课堂有效提问与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提倡有效提问和讨论,需要时间保证,在这过程中教师更应注意提问和讨论实效性,应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师要认真把握探究活动,避免学生机械地回答问题,否则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能凸显其学习过程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对政治教材要深层次地挖掘,问题材料要“源”于教材,必要时“高”于教材,注意在知识交汇处设计问题,在新形势下寻找新问题,在学生生活实际中搜索颇有争议性的政治思想问题。教师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和过程,并有效地调节教学课堂气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一、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和讨论的必要性
在中学政治教学的实践中较为流行的模式是“情境——情意”,情意的动力激活各子机制,它由诸要素组成,在行为上表现为“情境”,在教学心理上表现为“情意”;完整表达为“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实质是“以情激情”,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才是有效提问和讨论的开始,有效提问和讨论,不是每逢问题必问的那种廉价提问,这种提问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凡事都问,随问随答,课堂上表面上呈现互动性,而学生没有经历一番积极的思考得来的答案,是一种没有效率的提问。有效提问,是一种激活学生思维并给课堂注入生机的提问,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获得知识——将意味着真理的发现,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眼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这点,事情就办成一半。”疑有两个方面,教学过程是不断由见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相互交替而成的,问也有两个方面,老师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反问教师。教师要想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那教师得善于“问”,才能启迪学生,善于引导学生见疑、质疑和释疑,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问”的艺术。怎样才是有效的讨论?巴斯德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教师要对问题“有备而来”,然后让学生有“的”去讨论。怎样才算是“有准备的头脑”?教师在用心整理和设计“问”,让学生在讨论中抓住问题的机遇很重要,教师应给予组织协调从而把握好其讨论的“度”。
有效提问和讨论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由原来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向引导作用和客体地位转变,更易促使主客体间的转变。有效提问和讨论,更好促使实现课标所说的“应努力体现学生独立的、主动的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问题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得到实证,提高他们的集体参与程度和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其学习效率,提高其思想品德修养。好的提问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其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政治课堂的有效提问和讨论的特征
思想政治学科要培养和发展的能力包括爱护、鉴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能力;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道德、价值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调适、自我控制和行为选择的能力;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是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其中品德的内涵及其心理学基础是人们在一定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其中心理是基础因素,思想是核心因素,行为是外显因素。思想政治课应养成的品德主要是指通过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内容包括理论品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科学品质六个方面。它不仅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公民的基本政治常识和基本理论,也肩负着提高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双重任务,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认为有效提问和讨论应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针对性:课堂上每一个问题都是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因此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包括其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历和环境、个性爱好及其基本心理状况。实践证明,在探索问题和学习新知识时,运用课堂的有效提问和讨论更好地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困生获得成功,转变内向型学生等,提高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完整人格都非常的重要。
开放性:问题具有层次性,层层推进,难度递增,具有开放性、多维度思考、多视角审视、多条件存在和多种解决方案的问题,将会引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推动思想政治学科理论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开阔视野和拓展其创造性空间。
时代性和现实性:思想政治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新形势历史条件下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用辩证唯物历史观去分析,如“拉萨的暴乱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挑战性:在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学习主体,那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的问题不仅注意知识性,更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挑战性,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有争论的价值,使得学生各种思维不断发生碰撞,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老师的协调下形成科学的认识。
三、政治课堂有效提问与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提倡有效提问和讨论,需要时间保证,在这过程中教师更应注意提问和讨论实效性,应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师要认真把握探究活动,避免学生机械地回答问题,否则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能凸显其学习过程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对政治教材要深层次地挖掘,问题材料要“源”于教材,必要时“高”于教材,注意在知识交汇处设计问题,在新形势下寻找新问题,在学生生活实际中搜索颇有争议性的政治思想问题。教师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和过程,并有效地调节教学课堂气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