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中职会计教学二十多年,对中职学生会计专业课学习困难和厌学的情况深有感触,如何改善学生学习困难及厌学状况,让中职学生在会计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质量,是笔者从教以来深感困惑并且一直希望解决的问题。中职学生不仅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传统的基础课失去学习兴趣,对进入中职学校后新开设的专业课兴趣也不高,碰到学习方面的困难极易放弃。为什么学生面对新的会计专业课的学习也缺乏信心?如何帮助他们重树学习的自信心?如何能让他们在专业课学习中体会到的学习乐趣?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总是从社会、家庭、学校等社会影响方面展开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虽然我们多管齐下,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失去学习兴趣、厌学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年来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下滑非常明显。本文拟结合会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实践,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学习困难和厌学状况入手,激励和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的能力。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培养途径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97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的选择、努力的程度、行为的持久性、情感的反应模式和思维模式。班杜拉(Bandura)认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一项任务或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因此激发他去完成这项任务或活动。
班杜拉(Bandura)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进行。第一是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即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观判断,是以个体多次亲身经历的某一同类工作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的。它不仅是获得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对个体已形成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验证的基本途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反之,重复失败的学习经历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二是增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观察能力水平相当者的活动,获得的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间接评估。它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取得成功,就会认为自己通过努力也可以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第三是言语说服。由于人们对自身能力的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人评价的影响,尤其是评价来自于有威信或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的人的评价。所以教师作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人,其评价、鼓励、建议、暗示等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第四是培养、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唤起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会计专业课教学方法初探
二、提高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必要性
基于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論可知,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判断和认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已经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在学习活动中努力坚持,克服困难;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也往往较高。职业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的落榜生,由于他们在进入职业高中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会计知识,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体验过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机会。这导致相当多的学生对学习会计专业课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要想让这些学生摆脱学习会计专业课的焦虑,让他们想学会计、相信自己能学好会计,笔者认为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非常有必要。
三、提高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会计专业课教学方法
依据上述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四个途径,笔者将探讨如何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会计专业场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较容易地观察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从而树立自信心,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并设立更高的学习目标。
(一)在课堂教学中宣讲中职毕业生成功案例,增强中职学生的职业自信
遭受挫折是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原因之一,中职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是他们自我效能感较低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大约招收5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多数学生之所以进入中职学校完全是出于无奈的选择。因此,学校在开展职业专题教育时,必须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看到自己的未来。我校实行“校企合作、岗位定向、专班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校以来“用友专班”、“会计师事务所专班”培养出一大批ERP方向、代理记账、代理报税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其中一批优秀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发展方向明确,职业定位准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学校还可以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普通高校的就业情况相对照,强化学生的职业自信。同时,近年来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政策、制度、法规都倾向于发展职业教育,地方政府更是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说明职业教育拥有光明的前景。会计专业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职毕业生只要有过硬的本领,不会低人一等,照样可以大有所为。
(二)开展先易后难,先感性认知后专业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为中职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不可否认,中职学生经历过太多的失败,尝试过太多的挫折,他们多是中考的失意者。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措施就是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确立学习目标时,适当降低学习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能够让学生很快就能看到学习成效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基础会计》教学如果按传统教学内容的安排,整本教材先讲会计的概念、职能、任务、对象以及非常抽象的四个会计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等内容。对刚刚迈出校门,年龄只有十五、十六岁的初中毕业生,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沉淀,对会计知识的认知水平几乎为零,要求他们一开始就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会打击他们学习会计专业课的积极性,带来更多的挫败感。
会计专业课老师应该从对会计的基本认知开始,带领学生从财会数字的书写开始起步,触及会计,感受会计;教会学生一些简单收据、借据的填写,进而掌握银行支票的规范填写;认真观察并指出普通发票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区别等。通过制定这些简单易学的会计目标,创设看得见、摸得着的会计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踮起脚尖就能摘到苹果”的愿望,体验“摘苹果”的成功,提升学习会计的自我效能感。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确立“会计并不难,我付出我就一定能行”的信心。
(三)开展分层式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
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替代性经验,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良好途径之一。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一部分来自于自己,另一部分是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得到的。笔者对所教授的13春会计班入学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简单的会计学习情况调查,对全班46位同学结果显示:20%的学生之前在其他学校接触过会计课程有一定的会计基础,对学习会计比较感兴趣;40%的学生没有会计基础,但对会计有兴趣,准备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但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会计有一定的困难;20%的学生没有会计基础且不喜欢学习会计,学习基础较差,认为会计很抽象很难理解,基本上对学习会计没有兴趣。由此可见,同在一个班级,由于学生的历史原因或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差异,学生学习基础不尽相同,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以同样的方法和要求对待每一位学生,一定会造成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因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的“对比项”而失去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和动力,自我效能感也随之降低。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分层设计课堂,分层设计练习,分层布置课堂任务,开展分层教学,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层次里找到自己的“对比项”和榜样,这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定会有所提高。
例如在讲授《基础会计》“损益结转及利润分配”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问。第一层次,让对该部分内容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学生先学会做损益类各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会计分录就可以;第二层次,让可以理解和掌握此内容的学生进一步学会做“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的会计分录;第三层次,针对第二层次内容理解和接受没有问题的学生再学会做“利润分配”账户其他明细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会计分录。教师这样做往往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一方面,低层次的学生成功回答教师简单一点的问题,对他以后的问题回答是一种成功的经验;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一旁加以点拨,启发诱导,让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找到答案。这样,只要参与的同学都能得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没有直接参与的学生而言,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榜样,基础相当的学生可以是他们效仿的对象,基础较差的学生无形中会感受到压力并形成督促,这样的教学方式几种层次的学生自我效能感都能得到提升。
(四)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進步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由于他们养成的不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低,几乎丧失了学习兴趣。初中三年的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个不快乐的过程,他们几乎没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和快乐感,在学习上都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外部强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总是站在讲台上,而应经常走进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情感的距离,多用“不错”“很好”“非常棒”等鼓励的用语,使学生没有恐惧和顾虑,不怕出错,大胆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要多加关照,多启发、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对他们某一方面的亮点多加赞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如用“数字写得非常漂亮”“计算速度很快”“日记账登记很规范”等评价语。对学生的成功进行肯定,能在学生心里激起自我效能感,增加他们学习会计专业课的兴趣,而且会使他们对成功产生更高的追求。另外,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和颜悦色地说“没关系”“再想想”“你已经进步很明显了”等词语,来淡化学生的无能感,激发其继续努力。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唤起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
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提高。针对中职生特点,本文所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是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组内分工是根据各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进行的,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愿望去完成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种小组合作氛围下的课堂教学,创设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能“自主学习——互相协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在“利润表”编制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按就近原则把全班分成了8组,每组6人,然后布置小组任务,要求每组以最快的速度根据教师所给的资料计算出“利润表”中的各项目数据,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小组将获胜。接着教师把设计好的小组任务表(如下图)发给每个小组,由各小组自己讨论人员分工和完成任务的情况。
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学生们有竞争意识、分工明确、各尽所能、各组成员虽然基础不同,计算速度有快有慢,但每组最终都能准确地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老师可以让完成最快的小组上台展示,也可以让书写最规范最美观的小组上台展示,并给整个团队的每个成员平时成绩加分。
总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水平的首要因素,而自我效能感本身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等。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以及步入社会的专业发展,希望更多的会计专业课教师能够意识到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争取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应用。
责任编辑朱守锂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总是从社会、家庭、学校等社会影响方面展开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虽然我们多管齐下,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失去学习兴趣、厌学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年来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下滑非常明显。本文拟结合会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实践,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学习困难和厌学状况入手,激励和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的能力。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培养途径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97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的选择、努力的程度、行为的持久性、情感的反应模式和思维模式。班杜拉(Bandura)认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一项任务或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因此激发他去完成这项任务或活动。
班杜拉(Bandura)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进行。第一是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即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观判断,是以个体多次亲身经历的某一同类工作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的。它不仅是获得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对个体已形成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验证的基本途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反之,重复失败的学习经历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二是增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观察能力水平相当者的活动,获得的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间接评估。它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取得成功,就会认为自己通过努力也可以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第三是言语说服。由于人们对自身能力的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人评价的影响,尤其是评价来自于有威信或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的人的评价。所以教师作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人,其评价、鼓励、建议、暗示等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第四是培养、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唤起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会计专业课教学方法初探
二、提高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必要性
基于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論可知,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判断和认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已经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在学习活动中努力坚持,克服困难;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也往往较高。职业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的落榜生,由于他们在进入职业高中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会计知识,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体验过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机会。这导致相当多的学生对学习会计专业课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要想让这些学生摆脱学习会计专业课的焦虑,让他们想学会计、相信自己能学好会计,笔者认为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非常有必要。
三、提高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会计专业课教学方法
依据上述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四个途径,笔者将探讨如何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会计专业场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较容易地观察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从而树立自信心,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并设立更高的学习目标。
(一)在课堂教学中宣讲中职毕业生成功案例,增强中职学生的职业自信
遭受挫折是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原因之一,中职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是他们自我效能感较低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大约招收5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多数学生之所以进入中职学校完全是出于无奈的选择。因此,学校在开展职业专题教育时,必须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看到自己的未来。我校实行“校企合作、岗位定向、专班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校以来“用友专班”、“会计师事务所专班”培养出一大批ERP方向、代理记账、代理报税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其中一批优秀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发展方向明确,职业定位准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学校还可以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普通高校的就业情况相对照,强化学生的职业自信。同时,近年来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政策、制度、法规都倾向于发展职业教育,地方政府更是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说明职业教育拥有光明的前景。会计专业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职毕业生只要有过硬的本领,不会低人一等,照样可以大有所为。
(二)开展先易后难,先感性认知后专业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为中职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不可否认,中职学生经历过太多的失败,尝试过太多的挫折,他们多是中考的失意者。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措施就是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确立学习目标时,适当降低学习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能够让学生很快就能看到学习成效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基础会计》教学如果按传统教学内容的安排,整本教材先讲会计的概念、职能、任务、对象以及非常抽象的四个会计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等内容。对刚刚迈出校门,年龄只有十五、十六岁的初中毕业生,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沉淀,对会计知识的认知水平几乎为零,要求他们一开始就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会打击他们学习会计专业课的积极性,带来更多的挫败感。
会计专业课老师应该从对会计的基本认知开始,带领学生从财会数字的书写开始起步,触及会计,感受会计;教会学生一些简单收据、借据的填写,进而掌握银行支票的规范填写;认真观察并指出普通发票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区别等。通过制定这些简单易学的会计目标,创设看得见、摸得着的会计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踮起脚尖就能摘到苹果”的愿望,体验“摘苹果”的成功,提升学习会计的自我效能感。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确立“会计并不难,我付出我就一定能行”的信心。
(三)开展分层式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
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替代性经验,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良好途径之一。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一部分来自于自己,另一部分是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得到的。笔者对所教授的13春会计班入学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简单的会计学习情况调查,对全班46位同学结果显示:20%的学生之前在其他学校接触过会计课程有一定的会计基础,对学习会计比较感兴趣;40%的学生没有会计基础,但对会计有兴趣,准备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但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会计有一定的困难;20%的学生没有会计基础且不喜欢学习会计,学习基础较差,认为会计很抽象很难理解,基本上对学习会计没有兴趣。由此可见,同在一个班级,由于学生的历史原因或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差异,学生学习基础不尽相同,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以同样的方法和要求对待每一位学生,一定会造成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因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的“对比项”而失去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和动力,自我效能感也随之降低。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分层设计课堂,分层设计练习,分层布置课堂任务,开展分层教学,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层次里找到自己的“对比项”和榜样,这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定会有所提高。
例如在讲授《基础会计》“损益结转及利润分配”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问。第一层次,让对该部分内容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学生先学会做损益类各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会计分录就可以;第二层次,让可以理解和掌握此内容的学生进一步学会做“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的会计分录;第三层次,针对第二层次内容理解和接受没有问题的学生再学会做“利润分配”账户其他明细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会计分录。教师这样做往往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一方面,低层次的学生成功回答教师简单一点的问题,对他以后的问题回答是一种成功的经验;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一旁加以点拨,启发诱导,让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找到答案。这样,只要参与的同学都能得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没有直接参与的学生而言,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榜样,基础相当的学生可以是他们效仿的对象,基础较差的学生无形中会感受到压力并形成督促,这样的教学方式几种层次的学生自我效能感都能得到提升。
(四)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進步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由于他们养成的不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低,几乎丧失了学习兴趣。初中三年的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个不快乐的过程,他们几乎没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和快乐感,在学习上都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外部强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总是站在讲台上,而应经常走进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情感的距离,多用“不错”“很好”“非常棒”等鼓励的用语,使学生没有恐惧和顾虑,不怕出错,大胆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要多加关照,多启发、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对他们某一方面的亮点多加赞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如用“数字写得非常漂亮”“计算速度很快”“日记账登记很规范”等评价语。对学生的成功进行肯定,能在学生心里激起自我效能感,增加他们学习会计专业课的兴趣,而且会使他们对成功产生更高的追求。另外,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和颜悦色地说“没关系”“再想想”“你已经进步很明显了”等词语,来淡化学生的无能感,激发其继续努力。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唤起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
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提高。针对中职生特点,本文所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是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组内分工是根据各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进行的,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愿望去完成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种小组合作氛围下的课堂教学,创设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能“自主学习——互相协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在“利润表”编制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按就近原则把全班分成了8组,每组6人,然后布置小组任务,要求每组以最快的速度根据教师所给的资料计算出“利润表”中的各项目数据,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小组将获胜。接着教师把设计好的小组任务表(如下图)发给每个小组,由各小组自己讨论人员分工和完成任务的情况。
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学生们有竞争意识、分工明确、各尽所能、各组成员虽然基础不同,计算速度有快有慢,但每组最终都能准确地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老师可以让完成最快的小组上台展示,也可以让书写最规范最美观的小组上台展示,并给整个团队的每个成员平时成绩加分。
总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水平的首要因素,而自我效能感本身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等。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以及步入社会的专业发展,希望更多的会计专业课教师能够意识到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争取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应用。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