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应激的类型、影响及应对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的或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或压力既是妨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个主要障碍,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大学生心理应激的类型、原因以及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并着重探讨有效应对心理应激的策略,希望能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提供有效借鉴,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心理应激身心健康应对策略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的或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或压力既是妨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个主要障碍,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1] 黄希庭、郑涌等人对大学生进行的SCL——90测试的结果表明,22. 4%的大学生在测试的9个指标中,至少有一项呈现出心理障碍状况,在这些存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因心理应激而引起的案例不少,并呈上升的趋势。[2] 正如张华(2008)所言:心理应激的产生在短时期内可以提高人的觉醒水平,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但长时间的应激状态则会损害人的心身健康。[3]
  可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如果大学生心理应激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出现过于频繁,将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紧张与交流,严重损害身心健康,阻碍其成长与成才。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应激种类及原因、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等两个方面,探究积极有效的策略应对心理应激,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1、大学生心理应激的类型与原因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的环境要求时,所产生的一种通过各式各样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它是人情绪、情感的一种状态。
  张华认为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应激主要体现在大学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的敏感、网络游戏成瘾、恋爱感情失控以及求职就业压力这5个方面。[3] 董凌波(2009)认为,在大学生中存在如对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和学生之间差异的压力等心理应激;[4] 本文认为,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也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应激种类。例如,大一新生的心理应激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及方法的适应两个方面;大二学生的心理应激主要是沉迷网络游戏、人际交往障碍、情感问题凸显三个方面;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心理应激则体现在求职就业、自我定位和生涯发展三个方面。
  根据教育实践分析和研究,造成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原因主要是社会性应激与心理性应激。基于大学生实际,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社会性应激主要体现在家庭、学校、社团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灾难性事件和遭遇等,导致对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并产生力不从心的体验,如在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去完成一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件时,学生会产生焦虑和紧张感,尤其是经历失败后的大学生,很可能导致自我评价低、自我否定等消极心态。而心理性应激主要由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导致,王登峰(2007)认为高活跃、高坚韧和高随和的个体,更合群活跃、更坚定执着,更平和稳重,在应激面前他们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相反,低活跃、低坚韧和低随和的个体,不善言辞、刻板敏感、直截了当,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不能有效减少心理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5]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性格外向、开朗、乐观的人易被理解和获得帮助,人际矛盾易获得解决,他能对应激源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于此同时,我们也很容易看到,不少大学生个性张扬、固执、耐挫力弱、容易凭感情论事,他们在心理应激面前无法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对应激的应对能力会有所偏颇,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身心健康。
  2、心理应激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不同的人对心理应激的体验不一样。在面对不同的应激时,好的认知评价等一系列的积极心态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积极影响,促进身心健康。否则,将会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
  一般地,当应激适中,持续时间较短时,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的心理应激经历可以提高个体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有助于抵挡各种紧张性刺激的袭击。大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反应、适度的情绪唤起水平,有利于对传入信息的正确认知评价、应对策略和应对能力,从而集中注意力、活跃情绪和提高心理活动效率。当大学生在各种心理应激面前乐于接受各种挑战,能采取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和行为,便可以发挥其潜能。因此,适度的心理应激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作为一种压力和动力,促进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有研究表明:如果心理应激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则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会严重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许多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糖等等,往往与人长期处于心理应激有关。[6]可见,心理应激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有些大学生对应激的心理承受力较差、抗压意志力较弱,这样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易感性导致大学生面对应激时倾向于采取不健康的行为来应对,从而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他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单一缺乏辨别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如,平时易焦虑、情绪易激动、认知能力偏低以及自我概念不合理的大学生采取的应激反应及态度会妨碍他们正确评价现实情境,导致影响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甚至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应对心理应激的策略探讨
  我们应结合实际,从心理学观点及有关研究中探讨改善大学生在心理应激面前的应对方式,使其学会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促进身心健康。
  3.1、提高自我认识,正确评价应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之所以产生心理应激反应,有两个原因:一是应激源的出现;二是个体认为自己无法面对或无力应对应激带来的危害。如此看来,大学生如果对自己自身情况及客观环境认识不深,就会影响其在各种心理应激面前的应对方式。所以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包括对能力的判断和应对应激的心理状态等。   首先,要有意识增强自己应付应激事件的自信心。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回忆自己曾经经历的成功应付心理应激的事例,回想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应激事件的强度、种类等等相关线索,归纳总结当初成功应对的状态何来,方法如何等,经常暗地里给自己打气鼓劲,今后遇到应激事件时才会应付自如。其次,要学会接纳自我的不足、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学会暗示与激励自己是优秀的,从而增强克服困难,应对应激的自信和自尊。
  3.2、学习心理知识,学会自我调节
  心理学告诉我们:态度决定一切。心理学可以教会一个人这样看待问题:既不过分轻视问题,也不过分看重问题。也就是说在面对应激时,对于小事件不应该对其毫不介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同时对于比较重大的应激事件更不应该过度焦虑和恐惧。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心理策略来应对应激事件:(1)转移注意力:通过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打球、散步等休闲活动及时把自己的情感和注意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使情绪得到缓解;(2)倾诉与宣泄:要到景色宜人的大自然中走一走或大喊几声,能有效调节我们在心理应激面前的紧张与焦虑的心理状态。(3)ABC合理情绪疗法:该观点认为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C)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A)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B)造成。因此,改变自己对心理应激的非理性观念,建立合理、正确的观念去应对应激事件,将有利于克服困境、解决问题,促进身心健康。
  3.3、接受心理训练,求助心理咨询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外界刺激应对能力强者,一般可较少受心理应激的消极影响,而且,增强应对技能,也是应对应激的根本性措施。因为个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和压力。要想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应对技能,并且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接受心理训练与求助心理咨询是首选。
  因此,学校心理学专业人员,或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心理耐挫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心理素质,并努力使学生充分掌握应对各类心理应激的技能。首先,针对特殊群体,如贫困生、多次考试失败者、个性内向者以及新生等群体进行恰当的团体心理辅导或和心理技能训练,让大学生运用于现实生活学习中,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次,针对不同心理应激类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课的教育,让学生获得理论指导和技巧支持。最后,提供尽可能有效的心理咨询平台,使大学生能找到有效平台帮助自己。
  总之,心理应激既有外界客观存在的,也有大学生内心构建的,大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其在心理应激面前的应对能力。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应激事件有全面的认识,采取正确的、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应激,使心理平衡点与应激事件的水平达到适度状态,才能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量表手册,2005.
  [2] 周剑平,朱浩亮.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教育评论,2005,4.
  [3] 张华.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及应对方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
  [4] 董凌波.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应对策略.中国电力教育,2009,6.
  [5] 王登峰.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6] 张建锋.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研究.教育探索,2004,4.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阵地。作文是语文学科综合性、创新性的练习。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加强想象作文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写好想象作文的关键。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是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是精神活动的先导,它会激发
期刊
“新课程改革意味着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也就是说,只要课堂显得很热闹就行了。”真的是这样吗?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四个省市的不断试验和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新课程、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等诸多“新的色彩”使得我们当今的高中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然而,我们在这些“活”的试验课堂气氛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单纯
期刊
当前,新课改在深入进行,而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分离现象依然严重,绝大部分学生阅读与写作隔离现象依然存在。笔者以大语文观、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系统论、现代阅读论和创作原理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内涵及如何联系为研究内容,以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项提升为目标,运用学生实地跟踪的方法进行探究,历经十余年,终于探索出了新的语文课堂模式—阅读写作一体化。先将此模式简介如下。  一、阅读写作一体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当代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思考,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思考  当代小学的语文教材主要是由优秀的课文组成,课文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了人文、科学、生物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对于当代的小学生而言,课本阅读量应达到多少才能够符合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是一
我深知:高中语文教师任重道远,要想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咬定教研不放松,立根生命课堂中。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正确的教学方法  1、钻研教材,寻找教学的突破口  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单纯地理解为采用提问的方式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
期刊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说的就是不断积累,形成熟练技能的道理。当代作家叶文玲在谈到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