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进入高中数学教学,能够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文章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应用原则和具体的实例,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中数学教学 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计算机等工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积极开发学习资源,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强有力工具,进而改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让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投入数学探索活动中去。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等内容编排在一起,能够提供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实现图形伸缩、切补等各种变换,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学习材料,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得到刺激,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观察、猜测,进而思考、尝试,从而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借助数学实验等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灵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密度;
最后,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尤其在立体几何等较为抽象的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直观展示几何图形并模拟演示其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根本目标之一,因而教师需要协调好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关系,过分依赖直观化的具体形象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能存在的误区
首先,有的数学教师没能从思想上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对新课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透彻,仅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黑板板书转变为电子板书,没能真正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从教学效益上讲,传统教学方法能讲清楚的数学知识没必要使用计算机辅助,从学生身体健康上讲,过多使用电子板书影响学生的视力;
其次,有的数学教师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数学教学就是先进的、高质量的现代化教学,没有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方法,只有有效的结合使用两种教学方法才能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相对来讲,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来使用语言和肢体语言、板书进行教学,更为灵活多变;
再次,有的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过于追求节奏,极力增加课堂教学密度,由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教师通常已准备好教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反应、思考时间,教师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思考、接受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控制好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密度、跨度,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进行思考、学习。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原则
1.辅助学生探索数学真理的原则
教师必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仅仅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工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真理的能力。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应强调展示数学原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辅助学生进行数学探索,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深刻理解数学思想,真正掌握数学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从自身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出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独有的思维方式接触、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能力、心理状态、情感因素等,寻找教学切入点,营造开放性、丰富性、创意性的学习环境。
3.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
新课改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重视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思考数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变成“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内涵,體会数学家发现数学原理的过程,从而激发创新的热情,提高创新的能力。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例
1.教学目标
该堂课旨在让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通过数列极限推导π。
2.教学步骤
第一,教师提问:假设六个一元的硬币排成一个圆,是否能在其中央再放进一枚一元的硬币?
第二,在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该命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证明该结论是否依赖于硬币直径的大小。并让学生给出证明过程。
第三,在学生证明该过程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果硬币的数目不断增加,求出硬币数目与内部圆半径比值的极限。
第四,大部分作业完成的情况并不理想,但有些学生使用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得出了结论,其比值应该是π。
第五,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证明其比值是π。
第六,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这一结论的意义,学生最终发现他们完成了圆周长的推导过程。
3.教学总结
该堂课中,没有动画演示,没有悦耳的音乐和震撼的画面,但依靠计算机的辅助计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不能仅是进行形象性的改进。
五、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 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爱忠.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2] 张亚泽,焦彦波.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J].
[3] 戴晓菊.浅论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数学概念课堂教学[J].
[4] 胡迎春.中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应遵循的原则[J].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中数学教学 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计算机等工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积极开发学习资源,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强有力工具,进而改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让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投入数学探索活动中去。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等内容编排在一起,能够提供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实现图形伸缩、切补等各种变换,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学习材料,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得到刺激,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观察、猜测,进而思考、尝试,从而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借助数学实验等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灵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密度;
最后,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尤其在立体几何等较为抽象的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直观展示几何图形并模拟演示其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根本目标之一,因而教师需要协调好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关系,过分依赖直观化的具体形象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能存在的误区
首先,有的数学教师没能从思想上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对新课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透彻,仅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黑板板书转变为电子板书,没能真正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从教学效益上讲,传统教学方法能讲清楚的数学知识没必要使用计算机辅助,从学生身体健康上讲,过多使用电子板书影响学生的视力;
其次,有的数学教师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数学教学就是先进的、高质量的现代化教学,没有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方法,只有有效的结合使用两种教学方法才能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相对来讲,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来使用语言和肢体语言、板书进行教学,更为灵活多变;
再次,有的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过于追求节奏,极力增加课堂教学密度,由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教师通常已准备好教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反应、思考时间,教师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思考、接受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控制好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密度、跨度,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进行思考、学习。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原则
1.辅助学生探索数学真理的原则
教师必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仅仅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工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真理的能力。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应强调展示数学原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辅助学生进行数学探索,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深刻理解数学思想,真正掌握数学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从自身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出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独有的思维方式接触、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能力、心理状态、情感因素等,寻找教学切入点,营造开放性、丰富性、创意性的学习环境。
3.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
新课改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重视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思考数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变成“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内涵,體会数学家发现数学原理的过程,从而激发创新的热情,提高创新的能力。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例
1.教学目标
该堂课旨在让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通过数列极限推导π。
2.教学步骤
第一,教师提问:假设六个一元的硬币排成一个圆,是否能在其中央再放进一枚一元的硬币?
第二,在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该命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证明该结论是否依赖于硬币直径的大小。并让学生给出证明过程。
第三,在学生证明该过程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果硬币的数目不断增加,求出硬币数目与内部圆半径比值的极限。
第四,大部分作业完成的情况并不理想,但有些学生使用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得出了结论,其比值应该是π。
第五,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证明其比值是π。
第六,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这一结论的意义,学生最终发现他们完成了圆周长的推导过程。
3.教学总结
该堂课中,没有动画演示,没有悦耳的音乐和震撼的画面,但依靠计算机的辅助计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不能仅是进行形象性的改进。
五、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 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爱忠.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2] 张亚泽,焦彦波.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J].
[3] 戴晓菊.浅论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数学概念课堂教学[J].
[4] 胡迎春.中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应遵循的原则[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