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价值。本文从晓之以理,阐发文言文的价值;动之以情,凸显文言文的鉴赏以及授之以法,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这三个层面提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希望为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文言文;文化价值;授之以法;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130-01
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是与常规的语文阅读学习所不同的。文言文精炼的语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蕴含的情感更加深刻,如果学生仅凭老师的基础知识传授,是无法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深刻内涵的,因此还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从情感、方法等多个层面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敢于响应、乐于参与。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和研究。
一、晓之以理,阐发文言文的价值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的学習没有切实的价值,认为古代语言已经脱离了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缺乏应用的环境。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所以文言文的学习也就失去了积极性。基于此,首先,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着重突出文言文的作用于价值,向学生阐明文言文学习的道理、明确文言文学习的目标,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等;其次还要让学生深刻明白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不是两种语言,只是一种语言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中国文字的丰富多彩、典雅绚烂,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现代汉语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素养。如为学生举周杰伦《东风破》的歌词“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这句歌词就是对我国古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重阳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的化用。还有《发如雪》中“我只取一瓢爱了解”也是对《红楼梦》中贾宝玉向林黛玉表达爱意时所说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化用。这样通过对学生讲解一些贴合生活实际的案例,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文言文雅俗共赏的包容性,而且还全面调动起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动机。学生只有拥有了学习动机,才会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动之以情,凸显文言文的鉴赏
在日常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们常常会感觉到文言文高深莫测、晦涩难懂,而这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进行文言文讲解时,会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进行“肢解”,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将一篇完整的文言文硬生生变成了枯燥的词语塞入到了学生的大脑里,强迫其记忆。基于此,老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相关介绍,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即进行生动的教学导入;其次还要在讲解过程中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审美因素,将文言文中人物的思想品格、价值追求、情感内涵、优美意境等完整的呈现到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进行《出师表》一文的讲解时,首先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和分析一下当时蜀国面临的局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诸葛亮治国的主张、感受其治国能力;接着通过追忆往事,让学生们体会诸葛亮忠于刘备父子的深厚君臣情感;最后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借由诸葛亮竭诚图报之心引发学生的感慨和联想。这样在教学中将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先受其感染,再进行感悟和理解。
另外在讲解过程中为了加强教学效果,还可以借助音视频课件,分段为学生播放,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反复的阅读,如结成学习小组阅读、分段交叉阅读等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品质陶冶中,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授之以法,提升文言文的学习能力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应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也非常适用。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且蕴含巨大的发展潜能,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重视阅读,培养语感,要想学好文言文,有效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停顿、把握语调和节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精准的理解文章内容;其次是鼓励学生和一些名句、名篇结合阅读,古语有云“读书百篇,其义自见”,长期坚持一定会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二是注意积累、重视归纳,首先要做好字词的积累,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虚词等的积累和归纳;其次还要掌握特殊句式的运用,如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的正确运用,与此同时特殊句式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三是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古知今,吸取文言文中的有用成分,学以致用。如文言文中的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总而言之,老师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不仅可借助文言文丰富的人生哲理、风土人情、历史事件、交往礼仪等丰富的知识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而为今后更加深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当议[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16.4.
[2] 覃克良.学生厌学语文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1.
关键词: 文言文;文化价值;授之以法;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130-01
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是与常规的语文阅读学习所不同的。文言文精炼的语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蕴含的情感更加深刻,如果学生仅凭老师的基础知识传授,是无法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深刻内涵的,因此还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从情感、方法等多个层面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敢于响应、乐于参与。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和研究。
一、晓之以理,阐发文言文的价值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的学習没有切实的价值,认为古代语言已经脱离了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缺乏应用的环境。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所以文言文的学习也就失去了积极性。基于此,首先,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着重突出文言文的作用于价值,向学生阐明文言文学习的道理、明确文言文学习的目标,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等;其次还要让学生深刻明白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不是两种语言,只是一种语言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中国文字的丰富多彩、典雅绚烂,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现代汉语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素养。如为学生举周杰伦《东风破》的歌词“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这句歌词就是对我国古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重阳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的化用。还有《发如雪》中“我只取一瓢爱了解”也是对《红楼梦》中贾宝玉向林黛玉表达爱意时所说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化用。这样通过对学生讲解一些贴合生活实际的案例,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文言文雅俗共赏的包容性,而且还全面调动起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动机。学生只有拥有了学习动机,才会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动之以情,凸显文言文的鉴赏
在日常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们常常会感觉到文言文高深莫测、晦涩难懂,而这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进行文言文讲解时,会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进行“肢解”,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将一篇完整的文言文硬生生变成了枯燥的词语塞入到了学生的大脑里,强迫其记忆。基于此,老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相关介绍,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即进行生动的教学导入;其次还要在讲解过程中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审美因素,将文言文中人物的思想品格、价值追求、情感内涵、优美意境等完整的呈现到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进行《出师表》一文的讲解时,首先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和分析一下当时蜀国面临的局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诸葛亮治国的主张、感受其治国能力;接着通过追忆往事,让学生们体会诸葛亮忠于刘备父子的深厚君臣情感;最后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借由诸葛亮竭诚图报之心引发学生的感慨和联想。这样在教学中将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先受其感染,再进行感悟和理解。
另外在讲解过程中为了加强教学效果,还可以借助音视频课件,分段为学生播放,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反复的阅读,如结成学习小组阅读、分段交叉阅读等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品质陶冶中,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授之以法,提升文言文的学习能力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应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也非常适用。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且蕴含巨大的发展潜能,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重视阅读,培养语感,要想学好文言文,有效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停顿、把握语调和节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精准的理解文章内容;其次是鼓励学生和一些名句、名篇结合阅读,古语有云“读书百篇,其义自见”,长期坚持一定会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二是注意积累、重视归纳,首先要做好字词的积累,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虚词等的积累和归纳;其次还要掌握特殊句式的运用,如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的正确运用,与此同时特殊句式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三是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古知今,吸取文言文中的有用成分,学以致用。如文言文中的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总而言之,老师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不仅可借助文言文丰富的人生哲理、风土人情、历史事件、交往礼仪等丰富的知识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而为今后更加深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当议[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16.4.
[2] 覃克良.学生厌学语文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