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托班幼儿的思维存在于行动之中的思维特点以及情绪外露且极不稳定的情绪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有物可看,有物可学,有物可玩,通过教学具的动态使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利用各种感观进行探索。我从拟人化玩偶、放大化自制教具、视频再现、场景模拟四种个方面,进行了动态呈现教学具培养托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探索。
【关键词】 托班 教学具 动态呈现 情绪情感发展
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方法中也提出“儿童的活动主要通过教具来进行的,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创设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为儿童提供的设备和用具都是适合幼儿的需要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动态呈现教学具仿佛在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教学具作为这座桥梁的木板,动态呈现法是木板的连接方式,这座桥既属于教师更属于幼儿,幼儿可以拥有这座桥的每一根铁钉,每一块木板,幼儿可以在桥上自由行走、跳跃、自由触摸每一块木板。动态呈现教学具目的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和教学具进行 “互动”,在对物的操作中,提高活动兴趣,促进幼儿感观系统的发育。动态呈现教学具充分尊重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原则,使幼儿在被尊重感和被支持感的氛围中,愉快的、积极的探索。
结合活动实例进行“动态呈现教学具促进托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阐述:
1 拟人化玩偶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和情感迁移,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资料表明,托班时期开始培养幼儿的同理心有利于幼儿社会化。托班幼儿普遍对玩偶有着浓烈的喜爱之情,幼儿会对玩偶施加自己的关爱行为,所以玩偶非常适合用来培养幼儿同理心。
案例1:
生活活动《尖尖的东西》中,在教学具的选择上,我选择了玩具熊和创可贴作为教学具,选择的原因是考虑到小熊是幼儿情感上的伙伴,创可贴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能让幼儿产生同情心理。
活动前我给小熊的手指上缠上了创可贴,活动开始了,小朋友马上注意到了小熊的手指。力力最先喊出来:老师!小熊的手怎么了?乐乐说:他的手受伤了,我妈妈的手上也有创可贴,我妈妈的手也受伤了。还有小朋友问我:老师,它不疼吗?大胆的浩浩跑上来摸小熊的手指。
我见幼儿已经移情到小熊的身上,就说你们知道小熊的手是怎么受伤的吗?小朋友都说想知道,聪明的孩子还说出了自己猜测的原因,我顺势拿出了准备好的尖尖的物品告诉幼儿,小熊的手就是被这些尖尖的物品割破的,接着我又介绍了其它一些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的锋利的东西,以及正确使用这些锋利物品的方法,告诉幼儿正确使用是不会伤到手指的,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在主动的讨论着小熊和创可贴。活动结束后的一天,我在布置主题墙,我从盒子里拿出一枚图钉,乐乐看到了说:“这个钉子尖尖的,老师你要拿有头的一面,上次小熊的手也受伤了。”
在教学具的设计和准备中,我从幼儿的情感出发,选择了对幼儿有情感价值的小熊,和使用价值的创可贴作为教学具,在活动中,幼儿的关注点一直在小熊和创可贴上,知识的载体是离幼儿生活更近的更直观的小熊和创可贴,教师只是起到了支持者的作用,这种寓情于物,寓知于物的教学具动态呈现法,培养了幼儿的同理心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2 放大化自制教具激发幼儿的快乐情绪
托班幼儿的大小知觉已经开始发展,到三岁以后精度有所提高。幼儿能对放大化的形象产生滑稽的感受,从而产生愉快情绪。在动态呈现教学具时把教学活动的难点以放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活动的难点与其它部分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案例2:
亲子活动《顶牛》,儿歌的内容是“大头碰小头,我们来顶牛,嘿呦嘿呦嘿——呦”。在准备这个活动的教具时,为了增加这个儿歌趣味性,我用塑料罐制做了一个“大头”,上面贴着夸张的眼睛,夸张的嘴巴,还有夸张的头发。活动开始了,我戴上了塑料罐制做的“大头”,幼儿看到这么大的“大头”,被逗得咯咯咯的笑出声来,我和每一位幼儿大头碰小头,幼儿一边体验着大头和小头碰碰的游戏,一邊理解了大头、小头、碰、顶牛这些词语所代表的含义,真正的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这个活动的难点是理解“大头”,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为幼儿量身制做了一个大头的形像,放大了“大”的概念,一个自制的“大头”激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的同时又让幼儿清楚的认识到了大和小的不同,对于托班幼儿的学习来讲是比较有效的。
3 视频再现帮助幼儿提高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托班的幼儿情绪不稳定,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经常表现为破涕为笑,止笑为哭的情况。教师通过播放幼儿小时候的录相和模仿幼儿情绪波动时的样子,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表现,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初步的评价。
案例3:
《想妈妈》这首儿歌的情感主线是突出了一个“想”字,我想到宝贝们刚刚入园的时候,分离焦虑表现得最为严重,整天都在喊着找妈妈,恰巧又保存着宝贝们哭哭啼啼找妈妈的样子,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播给幼儿观看,幼儿看到录相中的自己看得很认真,感觉很奇怪,经过教师的解释,幼儿知道,原来自己哭起来是这样的,幼儿对自己的情绪变化有了一个直观的认知。接着教师再对录相中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幼儿知道难过的时候用小嘴巴说出来,不能哭,也可以在想妈妈的时候,给妈妈打个电话。
视频作为一种教具其本身就是动态的,可以再现幼儿自身的形象,就像照镜子一样,幼儿可以从录相中观察、分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特点,对自己的行为有初步的评价意识,提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4 场景模拟培养幼儿快乐交往
社会交往是一门实践科学,在真实的交往过程能够促进个体习得交往法则积累交往经验。因此把托班幼儿真实社会关系中的成员请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形成一个动态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幼儿在其中进行交往练习,再辅助教师的指导和提示,就会更加有效的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经验。
案例4:
活动《甜嘴巴娃娃》,儿歌的内容“小娃娃,甜嘴巴,喊爸爸,喊妈妈,喊得奶奶笑掉牙”。我在准备这个活动时,我提前邀请到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和奶奶,请他们在接幼儿离园时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活动室,三位家长一位一位的进到活动室,每进来一位家长,我就向小朋友介绍是谁的家长,请小朋友们向他(她)问好,事先让家长在孩子问好的时候,给孩子以表扬。教师进行总结,也对幼儿的礼貌行为进行表扬和肯定,并表现出喜悦之情,强化幼儿的记忆。
教师在进行托班教学活动时,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具时应考虑到托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情绪特点,要注意教学具与幼儿的互动性,及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作用,幼儿在活动中有教学具可操作,可观察,可学习,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活动兴趣。动态呈现教学具使幼儿至身于一个生动的活动现场,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来,是一个值得托班教师探索和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梁志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学
2 陈帼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心理学
3 李淑贤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4 新时代出版社.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托班下册
5 杨干忠.中国社会出版社.教育理论
6 陶行知.教育科学出版社.陶行知名篇精选
7 江苏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关键词】 托班 教学具 动态呈现 情绪情感发展
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方法中也提出“儿童的活动主要通过教具来进行的,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创设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为儿童提供的设备和用具都是适合幼儿的需要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动态呈现教学具仿佛在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教学具作为这座桥梁的木板,动态呈现法是木板的连接方式,这座桥既属于教师更属于幼儿,幼儿可以拥有这座桥的每一根铁钉,每一块木板,幼儿可以在桥上自由行走、跳跃、自由触摸每一块木板。动态呈现教学具目的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和教学具进行 “互动”,在对物的操作中,提高活动兴趣,促进幼儿感观系统的发育。动态呈现教学具充分尊重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原则,使幼儿在被尊重感和被支持感的氛围中,愉快的、积极的探索。
结合活动实例进行“动态呈现教学具促进托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阐述:
1 拟人化玩偶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和情感迁移,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资料表明,托班时期开始培养幼儿的同理心有利于幼儿社会化。托班幼儿普遍对玩偶有着浓烈的喜爱之情,幼儿会对玩偶施加自己的关爱行为,所以玩偶非常适合用来培养幼儿同理心。
案例1:
生活活动《尖尖的东西》中,在教学具的选择上,我选择了玩具熊和创可贴作为教学具,选择的原因是考虑到小熊是幼儿情感上的伙伴,创可贴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能让幼儿产生同情心理。
活动前我给小熊的手指上缠上了创可贴,活动开始了,小朋友马上注意到了小熊的手指。力力最先喊出来:老师!小熊的手怎么了?乐乐说:他的手受伤了,我妈妈的手上也有创可贴,我妈妈的手也受伤了。还有小朋友问我:老师,它不疼吗?大胆的浩浩跑上来摸小熊的手指。
我见幼儿已经移情到小熊的身上,就说你们知道小熊的手是怎么受伤的吗?小朋友都说想知道,聪明的孩子还说出了自己猜测的原因,我顺势拿出了准备好的尖尖的物品告诉幼儿,小熊的手就是被这些尖尖的物品割破的,接着我又介绍了其它一些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的锋利的东西,以及正确使用这些锋利物品的方法,告诉幼儿正确使用是不会伤到手指的,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在主动的讨论着小熊和创可贴。活动结束后的一天,我在布置主题墙,我从盒子里拿出一枚图钉,乐乐看到了说:“这个钉子尖尖的,老师你要拿有头的一面,上次小熊的手也受伤了。”
在教学具的设计和准备中,我从幼儿的情感出发,选择了对幼儿有情感价值的小熊,和使用价值的创可贴作为教学具,在活动中,幼儿的关注点一直在小熊和创可贴上,知识的载体是离幼儿生活更近的更直观的小熊和创可贴,教师只是起到了支持者的作用,这种寓情于物,寓知于物的教学具动态呈现法,培养了幼儿的同理心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2 放大化自制教具激发幼儿的快乐情绪
托班幼儿的大小知觉已经开始发展,到三岁以后精度有所提高。幼儿能对放大化的形象产生滑稽的感受,从而产生愉快情绪。在动态呈现教学具时把教学活动的难点以放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活动的难点与其它部分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案例2:
亲子活动《顶牛》,儿歌的内容是“大头碰小头,我们来顶牛,嘿呦嘿呦嘿——呦”。在准备这个活动的教具时,为了增加这个儿歌趣味性,我用塑料罐制做了一个“大头”,上面贴着夸张的眼睛,夸张的嘴巴,还有夸张的头发。活动开始了,我戴上了塑料罐制做的“大头”,幼儿看到这么大的“大头”,被逗得咯咯咯的笑出声来,我和每一位幼儿大头碰小头,幼儿一边体验着大头和小头碰碰的游戏,一邊理解了大头、小头、碰、顶牛这些词语所代表的含义,真正的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这个活动的难点是理解“大头”,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为幼儿量身制做了一个大头的形像,放大了“大”的概念,一个自制的“大头”激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的同时又让幼儿清楚的认识到了大和小的不同,对于托班幼儿的学习来讲是比较有效的。
3 视频再现帮助幼儿提高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托班的幼儿情绪不稳定,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经常表现为破涕为笑,止笑为哭的情况。教师通过播放幼儿小时候的录相和模仿幼儿情绪波动时的样子,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表现,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初步的评价。
案例3:
《想妈妈》这首儿歌的情感主线是突出了一个“想”字,我想到宝贝们刚刚入园的时候,分离焦虑表现得最为严重,整天都在喊着找妈妈,恰巧又保存着宝贝们哭哭啼啼找妈妈的样子,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播给幼儿观看,幼儿看到录相中的自己看得很认真,感觉很奇怪,经过教师的解释,幼儿知道,原来自己哭起来是这样的,幼儿对自己的情绪变化有了一个直观的认知。接着教师再对录相中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幼儿知道难过的时候用小嘴巴说出来,不能哭,也可以在想妈妈的时候,给妈妈打个电话。
视频作为一种教具其本身就是动态的,可以再现幼儿自身的形象,就像照镜子一样,幼儿可以从录相中观察、分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特点,对自己的行为有初步的评价意识,提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4 场景模拟培养幼儿快乐交往
社会交往是一门实践科学,在真实的交往过程能够促进个体习得交往法则积累交往经验。因此把托班幼儿真实社会关系中的成员请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形成一个动态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幼儿在其中进行交往练习,再辅助教师的指导和提示,就会更加有效的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经验。
案例4:
活动《甜嘴巴娃娃》,儿歌的内容“小娃娃,甜嘴巴,喊爸爸,喊妈妈,喊得奶奶笑掉牙”。我在准备这个活动时,我提前邀请到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和奶奶,请他们在接幼儿离园时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活动室,三位家长一位一位的进到活动室,每进来一位家长,我就向小朋友介绍是谁的家长,请小朋友们向他(她)问好,事先让家长在孩子问好的时候,给孩子以表扬。教师进行总结,也对幼儿的礼貌行为进行表扬和肯定,并表现出喜悦之情,强化幼儿的记忆。
教师在进行托班教学活动时,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具时应考虑到托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情绪特点,要注意教学具与幼儿的互动性,及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作用,幼儿在活动中有教学具可操作,可观察,可学习,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活动兴趣。动态呈现教学具使幼儿至身于一个生动的活动现场,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来,是一个值得托班教师探索和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梁志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学
2 陈帼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心理学
3 李淑贤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4 新时代出版社.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托班下册
5 杨干忠.中国社会出版社.教育理论
6 陶行知.教育科学出版社.陶行知名篇精选
7 江苏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