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中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zhu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障碍。文章从教育者、教育方式以及受教育者的角度对逆反心理的形成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思品课 逆反心理 应对策略
  逆反心理即抵触、不顺从的心理活动。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障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因为各种因素,致使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产生一种与教育目的、教育方向相反的心态,使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被接纳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从自身形象、教育方法以及被教育者的人格特征等各個角度采取适当的措施,规避和克服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使政治思想教育起到应有的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内容的逆反心理表现得比较明显和强烈,这种逆反心理具有排正性,不仅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障碍,而且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容易导致苦闷、烦恼,甚至误入岐途。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预防并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呢?
  1 坚持情感制逆原则,以情感人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教师一进教室,学生面带喜色,友好亲近,热情高涨;有的教师一进教室,学生则坐立不安,冷淡沉闷,甚至会出现敌视的目光。这说明,教学的效果与师生的内在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师生情感的深度与逆反心理成反比。师生间有深厚的情感,学生就会具备强烈的“向师性”,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教”的移情效应。因此,情感是逆反心理转化的催化剂。只有教师主动接触、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只有采取情感投入、民主教学的手段,才能建立起真正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地预防、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一方面,大教育家孔子就给我们提供了教育经验。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他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缺点,因材施教,“循循然善诱人”。佰牛有疾,他去探望,痛心地哀叹:“亡之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甚至有严重缺点的学生,他也注意融洽师生感情。
  2 坚持客观公正原则,辨证教人
  社会是复杂的,很多现象错综复杂地纠合在一起,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东西。有些社会现象与政治课教学的理论、观点相距甚远,甚至对立,学生心中有这样那样的迷感和疑问。如果教师回避矛盾或者分析不客观,就会使学生由不认同发展到逆反,不仅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而且还会影响到政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为此就要求我们:
  2.1 正视现实,实话实说,不回避矛盾。如在讲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时,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封建迷信、精神颓废、奢侈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在讲当今中国人权的状况是历史上最好的同时,也要客观指出我们存在的不足;在讲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同时,也应毫不讳言地指出党内还存在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之流蜕化变质的蛀虫……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学生才会深信教师在讲真话,为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奠定基础,也为教师进一步阐述正确观点作好心理铺垫。
  2.2 客观公正,抓住事物的本质,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要看主流”的方法论。要向学生阐明各种大家有目共睹的社会阴暗面,毕竟不是社会的主流,这些阴暗面的存在有历史的原因,有世界范围内大气候的影响,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反对并力求消除的,其存在并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相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法制的健全与完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引导学生去发现更多更丰富的正面典型,它们才是社会的主流,从而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3 教育者要注重投入情感因素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反之,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对立紧张,也容易在社会规范教育中将教育对象推向反面,那就是你说什么我都不听、不信,我偏要对着干。逆反心理的诱发因素中,情感的深度与逆反心理的程度成反比,感情越深,逆反心理就越少。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育的影响离不开感情的媒介,思想的共鸣也需要情感去传达和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是情感的传递者和沟通者,应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如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一定的情感投入,表现出极大的关怀、信任和期望,并为之创造积极健康的外部环境,会达到一种常规教育无法达到的积极效果。一个教育者能否受到教育对象的喜爱,对于能否引起教育对象认识和态度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以饱满的情绪和真挚的感情,就能激发受教育者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教育内容。
  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一大障碍,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
  1 杨彦青.浅谈新课程下的政治课教学[J].学周刊,2011(29)
  2 杨满秀.高中政治课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
  (中旬刊),2011(08)
  3 李金花.让政治课活起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3)
  4 申旺平.初中政治教学探微[J].学周刊,2011(21)
其他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就是“以史明志,启智育人”,要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传授国情知识,增强爱国情怀;感受历史名言,树立爱国之心;了解社会实情,参与报国之行;创新教学手段,激发爱国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养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1 传授国情知识,增强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向来以刻苦耐劳、富有
期刊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頒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1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
期刊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作文,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点,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一大难点。实话实说,“害怕、厌恶写作”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①渗透观察,积累素材;②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③教给修改方法,培养习惯;④重视讲评艺术,激发兴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起步作文 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期刊
【摘 要】 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为培养他们的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对于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升华,情感、意志的磨练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早日成才。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审美教育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就历史
期刊
【摘 要】 南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关键词】 读 语调 情境 兴趣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的位置多么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老
期刊
【摘 要】 小学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努力加强自身素养。塑造教师良好形象给学生做表率的同时,更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充满孩子们的智慧与欢乐。让我们用真情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与学生共同营造快乐的家园!  【关键词】 敬业精神 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一直都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学科之一。因此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因其具有的人文性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追求其内隐的对精神和人格素质的深层文化本质,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人文教育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期刊
【摘 要】 导语,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的话,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可见,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新知識的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关注 导语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和运用
期刊
1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正源于优化了的备课。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它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期刊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技巧地使用学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具的制作与使用 功用  1 学具的制作与使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