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障碍。文章从教育者、教育方式以及受教育者的角度对逆反心理的形成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思品课 逆反心理 应对策略
逆反心理即抵触、不顺从的心理活动。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障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因为各种因素,致使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产生一种与教育目的、教育方向相反的心态,使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被接纳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从自身形象、教育方法以及被教育者的人格特征等各個角度采取适当的措施,规避和克服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使政治思想教育起到应有的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内容的逆反心理表现得比较明显和强烈,这种逆反心理具有排正性,不仅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障碍,而且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容易导致苦闷、烦恼,甚至误入岐途。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预防并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呢?
1 坚持情感制逆原则,以情感人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教师一进教室,学生面带喜色,友好亲近,热情高涨;有的教师一进教室,学生则坐立不安,冷淡沉闷,甚至会出现敌视的目光。这说明,教学的效果与师生的内在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师生情感的深度与逆反心理成反比。师生间有深厚的情感,学生就会具备强烈的“向师性”,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教”的移情效应。因此,情感是逆反心理转化的催化剂。只有教师主动接触、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只有采取情感投入、民主教学的手段,才能建立起真正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地预防、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一方面,大教育家孔子就给我们提供了教育经验。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他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缺点,因材施教,“循循然善诱人”。佰牛有疾,他去探望,痛心地哀叹:“亡之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甚至有严重缺点的学生,他也注意融洽师生感情。
2 坚持客观公正原则,辨证教人
社会是复杂的,很多现象错综复杂地纠合在一起,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东西。有些社会现象与政治课教学的理论、观点相距甚远,甚至对立,学生心中有这样那样的迷感和疑问。如果教师回避矛盾或者分析不客观,就会使学生由不认同发展到逆反,不仅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而且还会影响到政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为此就要求我们:
2.1 正视现实,实话实说,不回避矛盾。如在讲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时,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封建迷信、精神颓废、奢侈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在讲当今中国人权的状况是历史上最好的同时,也要客观指出我们存在的不足;在讲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同时,也应毫不讳言地指出党内还存在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之流蜕化变质的蛀虫……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学生才会深信教师在讲真话,为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奠定基础,也为教师进一步阐述正确观点作好心理铺垫。
2.2 客观公正,抓住事物的本质,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要看主流”的方法论。要向学生阐明各种大家有目共睹的社会阴暗面,毕竟不是社会的主流,这些阴暗面的存在有历史的原因,有世界范围内大气候的影响,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反对并力求消除的,其存在并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相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法制的健全与完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引导学生去发现更多更丰富的正面典型,它们才是社会的主流,从而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3 教育者要注重投入情感因素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反之,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对立紧张,也容易在社会规范教育中将教育对象推向反面,那就是你说什么我都不听、不信,我偏要对着干。逆反心理的诱发因素中,情感的深度与逆反心理的程度成反比,感情越深,逆反心理就越少。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育的影响离不开感情的媒介,思想的共鸣也需要情感去传达和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是情感的传递者和沟通者,应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如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一定的情感投入,表现出极大的关怀、信任和期望,并为之创造积极健康的外部环境,会达到一种常规教育无法达到的积极效果。一个教育者能否受到教育对象的喜爱,对于能否引起教育对象认识和态度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以饱满的情绪和真挚的感情,就能激发受教育者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教育内容。
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一大障碍,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
1 杨彦青.浅谈新课程下的政治课教学[J].学周刊,2011(29)
2 杨满秀.高中政治课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
(中旬刊),2011(08)
3 李金花.让政治课活起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3)
4 申旺平.初中政治教学探微[J].学周刊,2011(21)
【关键词】 思品课 逆反心理 应对策略
逆反心理即抵触、不顺从的心理活动。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障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因为各种因素,致使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产生一种与教育目的、教育方向相反的心态,使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被接纳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从自身形象、教育方法以及被教育者的人格特征等各個角度采取适当的措施,规避和克服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使政治思想教育起到应有的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内容的逆反心理表现得比较明显和强烈,这种逆反心理具有排正性,不仅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障碍,而且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容易导致苦闷、烦恼,甚至误入岐途。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预防并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呢?
1 坚持情感制逆原则,以情感人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教师一进教室,学生面带喜色,友好亲近,热情高涨;有的教师一进教室,学生则坐立不安,冷淡沉闷,甚至会出现敌视的目光。这说明,教学的效果与师生的内在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师生情感的深度与逆反心理成反比。师生间有深厚的情感,学生就会具备强烈的“向师性”,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教”的移情效应。因此,情感是逆反心理转化的催化剂。只有教师主动接触、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只有采取情感投入、民主教学的手段,才能建立起真正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地预防、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一方面,大教育家孔子就给我们提供了教育经验。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他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缺点,因材施教,“循循然善诱人”。佰牛有疾,他去探望,痛心地哀叹:“亡之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甚至有严重缺点的学生,他也注意融洽师生感情。
2 坚持客观公正原则,辨证教人
社会是复杂的,很多现象错综复杂地纠合在一起,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东西。有些社会现象与政治课教学的理论、观点相距甚远,甚至对立,学生心中有这样那样的迷感和疑问。如果教师回避矛盾或者分析不客观,就会使学生由不认同发展到逆反,不仅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而且还会影响到政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为此就要求我们:
2.1 正视现实,实话实说,不回避矛盾。如在讲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时,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封建迷信、精神颓废、奢侈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在讲当今中国人权的状况是历史上最好的同时,也要客观指出我们存在的不足;在讲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同时,也应毫不讳言地指出党内还存在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之流蜕化变质的蛀虫……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学生才会深信教师在讲真话,为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奠定基础,也为教师进一步阐述正确观点作好心理铺垫。
2.2 客观公正,抓住事物的本质,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要看主流”的方法论。要向学生阐明各种大家有目共睹的社会阴暗面,毕竟不是社会的主流,这些阴暗面的存在有历史的原因,有世界范围内大气候的影响,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反对并力求消除的,其存在并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相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法制的健全与完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引导学生去发现更多更丰富的正面典型,它们才是社会的主流,从而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3 教育者要注重投入情感因素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反之,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对立紧张,也容易在社会规范教育中将教育对象推向反面,那就是你说什么我都不听、不信,我偏要对着干。逆反心理的诱发因素中,情感的深度与逆反心理的程度成反比,感情越深,逆反心理就越少。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育的影响离不开感情的媒介,思想的共鸣也需要情感去传达和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是情感的传递者和沟通者,应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如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一定的情感投入,表现出极大的关怀、信任和期望,并为之创造积极健康的外部环境,会达到一种常规教育无法达到的积极效果。一个教育者能否受到教育对象的喜爱,对于能否引起教育对象认识和态度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以饱满的情绪和真挚的感情,就能激发受教育者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教育内容。
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一大障碍,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
1 杨彦青.浅谈新课程下的政治课教学[J].学周刊,2011(29)
2 杨满秀.高中政治课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
(中旬刊),2011(08)
3 李金花.让政治课活起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3)
4 申旺平.初中政治教学探微[J].学周刊,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