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需有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有计划地严格训练学生说话,这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思维过程,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我深信,学生只有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然后提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同时也让学生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通过看、做等活动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感性、具体认识。
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节活动课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我以小组为单位,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八组,对自己的身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门高、数学课本的长和宽、教师茶杯的高、铅笔和圆珠笔的长等数据进行测量。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 教师教学时可多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竞赛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寓思维训练于游戏之中。
例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教师可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最基础的能力培养是对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学好口算,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特别是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这方面要重点讲授。如,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训练等,其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速度。一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想方设法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口算时如能选择自己容易掌握的最佳方法,口算速度就能大大提高,正确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思维异常活跃,而且富有想象力,也极易闪现出创造的灵感。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教学“按规律填数”时,我什么都不讲,只是让学生自己去找规律,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 4,6,8,10,( ),( ),( )。一开始,反应较快的学生马上就想出了怎么填,而稍差一点的学生则颇费力气,可谓是绞尽脑汁。这时,我适当引导学生分析数字,经过点拨,部分学生马上就知道这些数应该是从小到大排列,几乎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要求回答。为了了解掌握情况,我临时又出了一题, 如,20,18,16,14,( ), ( ),( )。很快学生就举起了手,知道了是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项平凡而艰巨的工作,没有什么窍门和高招,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为学生着想,持之以恒地辅导他们,要求他们坚持不懈地去训练,才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梅.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天津教育, 2010(5).
[2]孙惠芳.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8):184-185.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需有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有计划地严格训练学生说话,这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思维过程,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我深信,学生只有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然后提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同时也让学生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通过看、做等活动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感性、具体认识。
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节活动课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我以小组为单位,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八组,对自己的身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门高、数学课本的长和宽、教师茶杯的高、铅笔和圆珠笔的长等数据进行测量。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 教师教学时可多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竞赛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寓思维训练于游戏之中。
例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教师可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最基础的能力培养是对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学好口算,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特别是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这方面要重点讲授。如,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训练等,其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速度。一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想方设法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口算时如能选择自己容易掌握的最佳方法,口算速度就能大大提高,正确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思维异常活跃,而且富有想象力,也极易闪现出创造的灵感。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教学“按规律填数”时,我什么都不讲,只是让学生自己去找规律,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 4,6,8,10,( ),( ),( )。一开始,反应较快的学生马上就想出了怎么填,而稍差一点的学生则颇费力气,可谓是绞尽脑汁。这时,我适当引导学生分析数字,经过点拨,部分学生马上就知道这些数应该是从小到大排列,几乎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要求回答。为了了解掌握情况,我临时又出了一题, 如,20,18,16,14,( ), ( ),( )。很快学生就举起了手,知道了是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项平凡而艰巨的工作,没有什么窍门和高招,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为学生着想,持之以恒地辅导他们,要求他们坚持不懈地去训练,才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梅.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天津教育, 2010(5).
[2]孙惠芳.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8):184-185.